?

四季的光陰

2017-01-16 13:45鐘遠萍
昭通文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昭通涼風廣播電視

鐘遠萍

我如今上班的地方有三個點,一處是昭陽區北部新區廣電中心,一處是昭陽區所在地離城區有一個小時路程海拔高3123米、冬天冰雪覆蓋、夏天花開滿山、昭通人稱烏蒙山至高點的涼風臺山頂,一處又是細致婉約、風光旖旎傳說似鳳凰振翅欲飛的鳳凰山山頂。涼風臺山頂和鳳凰山山頂都建有我們廣播電視轉播臺的發射站,我雖是在廣電中心的大樓里上行政班,但我們單位的主要工作還是兩座山上的廣播電視的節目轉播,所以一年四季,我們也得往山上跑。故而,一年一年,一月一月,在這四季的光陰里,在這山與山之間,輪回著我們的人生歲月、歡樂滄桑的年輪;輪回著風霜雨雪、雷電橫空的凌厲;也輪回著風花雪月、霧繞睛空的曼妙。然而,轉播臺的工作是幾近閑悶而枯燥的,在兩座山的山頂上,一座高高的鐵塔伴著一座孤獨的房子,一堆冰冷的機器伴著兩三個值機人員,日日夜夜地守候在這里,傳播著黨和政府的聲音,轉播著豐富多彩的廣播電視節目,給千家萬戶帶去歡聲笑語的同時,我們的值機人員卻只能在這里,白天,牧萬里山川,看云起日落;夜里,寂寂然數天上繁星,靜寥寥聽山風嘶吼。

對昭通城來說,最能代表春天到來的花種恐怕要數櫻花、桃花了,當冬天的寒氣還有些逼人的時候 ,我從二環西路開車到廣電中心上班的一段路程里,長長的一排櫻花樹已經綻放開了。我是個極喜歡花的人,雖然現在的四季已經不太分明,花四季里都有,但是春天的花格外的嬌而嫩些,也讓從冬天走過來的氣息變得嬌鮮許多。我也喜歡春天散發著綠葉清香和鮮花芬芳的味道,這味道雖然一時半刻的抵達不到我們的涼風臺發射站,因為高而寒,山下已是春暖花開,山上還是白雪皚皚,冰凌寒峭,但這景致無不是極美的。從郵電小區過烏蒙古鎮到昭通學院,一路耀眼的櫻花開過,再到廣電中心隔壁傾城時光小區對面又一片桃花燦燦,直接美到愛花人的心尖尖兒上了。如是,再從鳳凰山腳下開車上山,在湛藍的天空底下,又是好大的一片桃花、櫻花林,起風時花瓣墜落紛紛繁繁好不令人迷醉,照像當然也是我們轉播臺女同事們的最愛,爛漫花叢中一張張燦然的笑臉和飄飄的衣袂,實在是更添了春的嬌色。這便是每天上班的我眼中的春,可以沐著春光上班,也可以迎著寒雪上山。涼風臺上的春天冷是冷了些,滿山遍野的木耳花林還在冬天的冰凌里沉睡,葉子還枯黃的打著卷兒,卻也見了凌霜而發的花骨朵兒透出了春的生機。過了春,木耳花是怎么也要開的了。木耳花一開,昭通城的人們便會蜂擁著上山賞花摘花了。涼風臺發射站上班的同志們也自然生出了些精神出來,有人的地方,自然多些人氣,我們在山上上班的人,一上去就是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就是兩三個人在上面,天天里幾只眼睛互相看著,也會看厭煩的,難免的會寂寞無聊。涼風臺上雖有好景,如果雨水旺盛,野花野草長得滿坡都是,有小大山包的稱謂也不為過的。但由于無水而荒涼,因此旅游業也開發不上去!所以就一直那么地沒啥人煙地荒蕪著。再把歷史回顧得更久些,在涼風臺發射站剛剛成立的20世紀70年代,我們的老一輩的值機人員又是怎樣地堅守著這片荒涼之地呢。當電視這個先進得不得了的產物可以出現在昭通城之時,為了尋找到可以接收和發射廣播電視的信號,我們的老廣電人尋遍了昭陽區的山山水水,終于在這個高高的涼風臺上找到了電視信號,于是他們便在這里立起了帳篷,建起了鐵塔,極少的幾個人邊研究,邊學習,就讓一個簡易的廣播電視轉播臺在這里生了根。當時由于人少,他們每班只有一兩個人在山上值守,如遇到有人有事請假,就只有一個人在山上值班。我們已退休的老臺長李江林就時常給我們說道,有一年就只有他一個人在山上,一連38天沒下過山,沒刮過胡子,沒洗過澡。白天倒還將就得去,一到晚上,就會感到荒山野嶺的,冷陰陰的夜沉得讓人心里發虛。如果遇到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的天,就會讓人十分的害怕了。我們要退休的老站長王豪在市局黨總支組織黨員干部到涼風臺開展憶苦思甜活動時講道,那時他們在山上值班,最怕的就是雷雨和閃電,特別是夜間,驚雷惶惶像火球一樣滾動而來,閃電刺辣辣像靈蛇一樣扭擺而來,打得機房內火光四濺,還在機房中值班的人有時會被嚇得不由自主地鉆桌子腳。曾經有過掛著的燈泡被雷擊了掉下來,電源線還在不停地燃燒,膽子再大的人也難免不被嚇出一身的冷汗來。我想,這哪里只是一種害怕??!那是要怎樣的一種精神才能熬過來的寂寞與恐懼??!一個人在山上值守38天的老李,下山回到家時,已是個滿臉胡渣的原始人了,家屬一開門看見時倒嚇了一大跳,幾乎認不出是哪個來了。

如今,我們的涼風臺發射站的環境倒是好多了,20世紀80年代修的老機房受地質災害的影響成了危房,政府便重新選址建了新的機房和一座99 米高的發射鐵塔,各種附屬設施也還算齊備。加上涼風臺山頂風景極好,若逢得佳景時,滿山流云配著純色藍天,風起云動,直直可以洗滌人的魂靈一般,有心之人在山上得閑時觀觀云??纯慈粘龅挂膊环τ幸环N高山流云的享受。目前涼風臺的山上還殘存了一些神奇的古生物化石,據說,很多很多年前,涼風臺上本是一片汪洋,后因地殼運動,又變成了今天的大山。只要你是個有心的人,你喜歡玩點石頭,在山上最顯眼的石堆里,你也能找到海洋里動、植物的化石,如貝殼、龜殼,甚至還有恐龍蛋的化石,在這個荒涼而神奇的山頂上,似乎除了觀景還可以尋寶,同時也還有那么一群人,在這里默默地奉獻著他們鮮活的青春。

春雷過,大雨傾,這是夏天到來的一個洗禮,大雨似一夜之間洗去了所有的塵埃,整個昭通城無不是碧空一洗的藍天,藍天之上,一道七色分明,燦爛奪目的彩虹橫空而掛,剛好把整座青翠欲滴的鳳凰山用半圓包圍了起來,映襯得這個小城又光鮮又亮麗。便是這美景,也要在鳳凰山上才能看得完整,若再起點小霧,山上看山觀城,小城又猶如海市蜃樓一般真實而虛幻著。如果有興致,待華燈初上時站在鳳凰山觀景臺上觀昭通城的夜景,望海公園映襯得整個城市華光晶瑩、璀璨亮麗,便有一種華麗麗的美。在涼風臺的山頂,似乎因離天更近一點的原故,站在我們轉播臺的鐵塔的院壩里,仰頭看著清澈藍天下高高聳立的鐵塔,偶有一縷白云輕輕飄過,一縷燦陽散著光暈晃過視線,一絲暖意,一份寂靜安祥頓時浸入人的心脾,讓人好生愜意。偶爾雨過天睛,云生霧起,整座大山籠罩在飄飄云霧之中,潔白與湛藍渺渺交錯,如夢如幻。再遇到大睛大好的天氣,便有一道璀璨的霞光似一道黃金線般穿云透霧地直射到山體上,強烈地震懾著人的魂靈,洗滌著人的心靈。我們的發射站便在這云霧山中若隱若現,伴著初夏里已開得嬌嬈妖韶的木耳花,真真是美成了一道難得的人間仙景。木耳花,這生長在極寒又土質荒涼地帶的特殊花種,屬杜鵑花本里的一種花系,可觀賞又可做菜吃,因著它的綻放,涼風臺上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觀花人海,漫山遍野紅的、白的、粉的、淡紫的花兒迎著太陽綻放開來,把這座原本荒涼的山坡點綴得光鮮艷麗起來。烏蒙山巔上如潮花海,自然吸引了許多的觀花人,一時之間,山上車來人往,找一處寬闊的草地,支一頂遮陽傘,燒烤架一擺起,便去花間照相摘花,把美麗的花兒留在了照片里,再把花兒摘到了自己的口袋里。只是再好的美景,也經不起這般折騰,但是似乎這吃得的花兒,不僅僅是供人觀賞的,還是那周邊人家一年里可尋得些經濟上的收入的經濟作物,所以我也不能理解,這花該不該摘?我們自然是要去賞花的,只是我基本不去摘,也不能干預別人去摘它的權力,只是最不好的地方是人們只光顧著去玩、摘花兒、烤燒烤,環境衛生可就遭了殃,有不講衛生的,就亂丟垃圾,熱鬧過后的那片狼藉很是讓人心痛。更有甚者是去挖木耳花樹的,這花長在這山上少說也是上百年的歷史了,而且也只適應于長在這高寒的山上,有許多的人挖了下山去是不容易長活的,多半是白白地浪費了花,又破壞了這山上的生態。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很希望山上的路沒有修好,車子上不去,就少些人去造成人為的生態破壞。然而說起路,又不修不行,我三年前來到這個單位,第一次上山的時候,那個路還爛得沒法子形容,大坑小坑加上泥濘不堪。我們單位開車的楊本先倒練就了一把開爛路的技術,還從荒山上自開了條車路,天氣不下雨時高底盤的車就還上得去,但技術不好的也不好開上去,大家便給他封了個本先大道,他開起車來便更加地精神煥發了。加上山上還有一個煤礦,不時有拉煤的大車經過,一到讓車的地方就要等很多時間才讓得過,真的是需要很好的耐心才行。聽他們擺起我們最早的老韓臺長,真真是因此而練就成了一個極有耐心的人,每當上山或下山來遇到有拉煤的車壞在路中央了,一時半會兒不能過了,他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撲克牌來,三四個人便在車上玩起來,隨他堵一天半天的,他們也不急,那年代是車況路況都不好,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急也是急不來的。據說那時候,一遇到拉煤的大車壞了,堵車堵個半天一夜的也是家常事,他們也就習慣了,所以他們都能很樂觀地去面對,便能用一個良好的心態自找樂子打發時間。

再說起再早一點無路無車的年代。那時候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走路上山,輪到自己換班的那一天,每個同志都有單位發的大背籮,準備好12天的生活食用品,到南順城現在的老中醫院門前,乘坐運輸公司當時開往北閘的公交車,到菁門下車,再把背籮交給專門請的背山工,人背馬馱地一起爬山,氣喘吁吁地往上爬,海拔逐漸地升高,喘息也在不斷地加劇,如果沒有一定的肺活量,是承受不了的。這條坎坷的山路,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他們不知走了多少次,只要輪到該接班的時候,都會按部就班,不遺余力準時無誤地到達。如果氣候好一些,相對來說基本順利,若是雷雨季節,伴隨他們前行的幾乎都是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有時看著氣候還不錯,就沒有帶雨具,突然風雨襲來,在紅沙坪子到二道石門坎一帶,連躲藏的地方都沒有,只有硬著頭皮頂風冒雨前行,走到了發射站,全都成了落湯雞。但是他們都會開心地互相善意的愚弄一番,把轉播臺每個人的名字編成打油詩來取樂。由于山上氣候惡劣,一不小心淋了雨得了感冒,便是在山上怎樣吃藥都是好不起的,一定要等下了班回來,才又慢慢地調養,差不多好了,便又要上山了。在生活方面,每次上山都要帶足一定的菜,特別是肉食,還要稍微肥一點,因為山上所引用的水是雨水和冰雪融化的水儲存起來的,屬于軟水,缺少一定的礦物質,吃了很潮,稍有不當容易拉肚子。更無奈的是,過去那個年代,山上停電頻繁,又沒有發電機,冰箱基本上是虛設的,時間長了經常出現肉食變質,更談不上有什么新鮮蔬菜食用了。不過后來他們還是會想辦法,把肉食和一些蔬菜裝在竹籃里吊在井的半空中,倒還起到了冰箱的作用,讓菜食基本沒有變味。這便是涼風臺發射站的生活,老一輩人曾經的苦樂年華。

端端的日子怎么地也得過,鳳凰山發射站里一棵核桃樹結出了豐碩的核桃來,又到了打核桃吃的季節,秋天也就不知不覺地到了一半了。碩果累累的秋天,也是滿山綠葉轉黃的秋天,黃色定然是秋天的標志,更是農家人辛苦一年忙豐收的時季。昭通城周圍的農家小院里處處都掛滿了金黃的玉米和紅紅的辣椒串,院壩里曬著呼之欲出的毛豆,和著農人們的笑臉在田地里割打著燦燦的金穗,秋天也是極美好的了 。而對于我們轉播臺的同志們來說,能有一株新鮮的生核桃吃也是一件極大的樂事,山上有事或得了空上山去閑逛,喊值班的同志們找出一根長竹竿來,稀里嘩啦的朝著樹上亂打一通,核桃們便稀里嘩啦地掉了一地,我們便歡快地去草地上撿,撿得足夠多了,就將就著在山上的院壩里用小錘先把外面的一層厚厚的皮錘開,再見到里面的硬殼,因為這是一棵好吃的泡核桃,硬殼也可用手不費力的就捏開了,所以正合了貪吃又好玩的我們的心意,一邊玩一邊拍照一邊發微信, 又讓微信群里群友們煞然的羨慕了一番。鳳凰山轉播臺處于昭陽區鳳凰山森林公園的所在地,平時爬山來鍛煉身體的人都很多,特別是秋夏天,上山來玩耍的人從早上六點半就開始熱鬧起來。在這里上班就沒有那么地冷清寂寞了,只是我們的工作是極枯燥無味的,說起一天的事情就是聽廣播看電視,喜歡清閑的人倒是說這個工作還好,但是我總覺得,雖然看上去一天是無所事事的,但是一個星期里,是哪里也不能去的,每個值機人員都要堅守好自己的崗位,確保廣播電視的安全正常播出,不能出現一分一秒地停播。所以雖然看上去十分輕閑的工作,實際上卻承擔著很大的壓力。就算在這個院墻圍起來的小院里轉來轉去,也是一種默默的奉獻吧!只是他們都習慣了,習慣于這樣的一種工作和生活方式,無所求也是一種自在。因為我們現在的播出設備和工作環境都比以前好了許多,設備、電源都是配備了兩套,有主機有備機,停播率和維護率也減少了許多,值機的同志們沒有以前那么辛苦了。

但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還沒有完全普及,我們涼風臺轉播的就是兩個臺的電視 ,一個是中央電視臺(從宣威方向傳來的射頻信號),一個是四川電視臺(從峨眉山傳來的射頻信號)。按照當時昭通人的習慣大家都偏愛四川臺的節目,當時一部新加坡電視連續劇《天涯同命鳥》正在熱播中,因高壓線路的故障,大概停播了兩天,在城里街談巷語除了談論劇情外,也同時在指責我們老一輩人的不負責任。因此,一種愧疚感和責任心促動著他們,頂風冒雨地從山上沿高壓線路一直查到梨園坡,往返數次,最后在毛狗洞梁子才發現是由于電線桿上的懸式瓷瓶產生裂縫造成短路。排除故障后,恢復了電視的正常播出,緊張了幾天的心才得到了平靜和放松。聽老一輩的同志們說,過去只能轉播這兩個臺,是因為找不到信號源,當時我們國家廣播電視衛星還未上天,時任省長的和志強來昭通,說怎么云南人看不到云南臺,感覺很奇怪。后來通過各方面的協調,與省郵電廳聯系后,在宣威的東山,也就是他們的郵電微波發射站,傳送云南電視臺的微波信號到我們涼風臺。這樣我們昭通才又多了一個可選擇的電視節目。

現在已經是一個各種新媒體欣欣發展的年代了,來自于手機、電腦、廣播電視電影等的多媒體時代,人們要了解信息和看電影電視也不專門靠單一的廣播電視了,但是我們的廣播電視作為一種傳統媒體依然必須存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所以我們作為廣播電視人依然有著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我們的同志們也依然要為著我們應盡的職責而努力而默默地堅守在各個高山臺站上,默默地堅守著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我們涼風臺工作的都是些年輕人,因著高海拔的原故,上了年紀的同志也不適應再在上面工作,所以到了40來歲都要調到海拔底點的鳳凰山發射站來工作,看到年紀不大卻老氣橫秋的他們,我老是覺得有種不了然的嘆息,不能理解在山上與機器和雷雨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們是怎樣的評價自己的人生。前幾天,正好在廣電中心的一間展覽室里看到一張感人的照片,一張陳舊的黑白照片,年代沒注意,但是在上面我看到了我們的老一輩廣電人給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學習的一份精神和感動,那是一張他們正在電線桿上維修電源線的一張照片,可能沒有爬上去檢修的設備和樓梯,或者是為了盡快地解決問題,來不及去尋找工具,他們便用了一種最原始的梯子,人梯,一個人踩在另一個人的肩上,又一個踩在一個的肩膀上和手上,爬到了電線竿上檢查。同時,我還看到了另一張我們已經退休的老李臺長極年輕時的照片,多么年輕的生命啊,在他們激情燃燒過的燦然歲月里,他們就在那荒蕪人煙的山上寫盡了風霜雨雪,留下了如今的幾多滄桑。那時候連建鐵塔都是他們自己親自焊接,我們的老李臺長在焊接的時候,強光刺傷了他的眼睛,三天三夜看不到光亮。我想無論怎樣,現在的年輕人都還是缺乏一種吃苦耐勞和默默奉獻的精神,過于計較工作中個人的得失,更少了幾許對于工作和生活的熱情與執著。

毫不含糊,冬天值得書寫的自然是涼風臺的雪了,借用古人的一些詞匯,我附庸風雅,先賦小詩一首罷:

風搖潔雪萬蝶飛,瓊海玉枝梨花白。

朵朵團團畫素紈,襯得滿山似瑤臺。

想必,這些詞匯還根本沒法把涼風臺上的雪景寫得十分的生動形象。冰雪覆蓋的滿山遍野木耳花林,無不透著冰凌花的圣潔,每一枝每一丫,每一團每一簇似花勝過花的美,有著鬼斧神工的天然,也有玉潔冰心的妙曼!然而因著這個地點的極寒,和冬天路滑難行,每年里會上山來賞雪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的,所以雪景基本上沒有被人為的破壞過,我們也會一月上一兩次山,無論風雪有多大,路上雪凌有多厚也是要去的。能觀到如此美好的雪景便是我的一大幸事,只是因了有時雪太大,車打滑時,也會嚇出些驚恐的冷汗出來。不過還是好在我們已經開慣了爛路的老楊師的技術,讓我們都有驚無險。這當然是我們現在好一點的情況下了?,F在我們還回到當年沒有車的年代,我們的老一輩值機人員上山都是走路的,對他們來說,冬天,真正是他們現在想起來還心存畏懼的。當秋天接近末尾,冬天準備到來時,寒冷早已經抵達了涼風臺山頂,冰雪也過早地光臨了涼風臺,很多時候,凜冽的寒風把冰山雪地涂上了一層桐油凌,走路就無比的艱難了。在一些偏坡處,若稍有不慎,有可能摔下幾米深的溝壑中去。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不僅要套上防滑的草鞋,必要時還要戴上腳碼。如果雪凌實在太大,不能正常行走時,我們的老一輩們只有把身上穿的棉衣脫了下來墊在路上,小心翼翼的一步步展著棉衣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山上,棉衣也凌成一塊大冰布了。由于行程慢,到了山頂上天都黑定了,此時每個人身上穿著的棉衣,外面被凌成了硬殼,貼在身體內的卻是汗水。好在上一班的同志們做好了熱乎乎的飯菜又給了他們極大的溫暖。不等休息充足,就端起了大碗,狼吞虎咽的填自己早已餓得饑腸轆轆的肚子,等吃飽了飯,稍作休息,便開始了認真的交接班。交班的同志也只有等第二天天亮后才下山。不管是春夏秋冬哪個季節,若是遇到晚上晴了的天,總有離他們更近些的星星和月亮在他們的頭頂上閃爍。在祥和的夜,因了那時候很流行一首歌曲《十五的月亮》,幾個人便會約起到那個院壩里仰頭看著那明晃晃的月兒共同唱起這首歌來,寄托著對家里妻兒的思念之情,也給冬天的雪夜增添許多的溫度。

冬季是美的,但是對于我們在山上上班的同志們來說,又的確是極辛苦的,光是一個冷字就讓人心生寒氣,從機房到宿舍,外墻上無時不掛著冰凌兒,特別是我們的99米新鐵塔上,在凍滿冰雪的時候,就如一柱高高的玉塔,在藍天下閃著瑩瑩的光芒,等太陽出到正午時分,雪就開始融化了,大塊的冰磚開始肆意地下掉,一不小心打著人可是很危險的事,所以還需時時小心著。山上夜間極寒,便是白天化了的冰雪,第二天一早起來,塔上、房子上、木耳花枝上又全都結滿了冰,又是漫山晶瑩剔透的雪景,若是再有幸見到云海與日出,山上奇美的景致就更是讓人賞心悅目了。我們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王斌踏雪上山時感嘆于我們廣播電視轉播臺高山臺站值守人員的不易,也感嘆于山景的遼闊與高遠,便寫詩一首,足可以概括廣播電視人高貴的堅守和執著的情懷,詩情詩意就大氣得多了,所以我還是得借用一下這首詩在這篇小文里,增添一些氣勢罷。

給我一個坐標讓時間凝固

播撒一粒種子把希望留住

堅守是我的品質

靈魂是我的高度

任時光匆匆紅塵眷戀

只一生風雨山高水遠

日出牧山川萬里

夜來耕萬家燈火

這便是我們轉播臺的一些邊邊角角的故事,我想表達的不僅僅是這四季的美景,原本想寫這個小文的起因是對于老一輩廣電人的敬佩和感動,但又不得不感嘆這生活中四季里原本就美好的事物,卻因為我的文字又不能完全地表達我所要表達的全部。過了冬天就又是春天了,但是在這四季的光陰里,我認為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著,我們都應該珍惜人生的每一天,認真工作,快樂生活!

猜你喜歡
昭通涼風廣播電視
憑海臨風
涼風
昨天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精準脫貧奔小康 克難攻堅謀跨越
涼風輕輕吹
設計 創意風扇帶來夏日涼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