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坡羊?大山包不懷古

2017-01-16 15:29唐明霞
昭通文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昭通現實主義作家

一定是千年的風吹散白云跌落后濺起的傷疤

大山包兀自立于人世間某個荒涼的角落成為美的象征

這里的一草一木卑微如上帝遺忘的兒女

他們用瘦弱的身軀喂養牛羊的肥壯

在飛沙走礫中,安靜地啃噬著自己的命運

被剮毛,抵御嚴寒,被剔骨,成全溫飽

在大山包,我只看到生命的空無

一洼沼澤是多么艱難地保持著雨水純潔的秉性

在一寸夕陽的映照下,雕刻野鳥驚飛的黃昏

一匹馬正馱著它的主人走向天際……

懸崖邊亙古佇立的頑石守望著牛欄江的悲壯

蒼鷹盤旋,蕎麥無語,只有傳說是最為動人的神祗

一只羊無法分娩出文明的信仰

作者簡介:唐明霞,男,青年詩人,云南保山人。

【責任編輯 夏文成】

四問“昭通作家群”│宋家宏

今天,我只說小說,不涉及詩歌。

說實在的,我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沒集中地看昭通的小說了??锛牡搅?,隨便翻翻,有吸引力的,往下看,沒吸引力可能就扔到一邊去了,這些年昭通有吸引力的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說似乎也很少?;蛘哂腥讼蛭彝扑]某個作家的某篇作品,有時間會去看,沒時間也就放下了。說沒時間看你的作品,有的人會頗不以為然。你不是被稱為“評論家”嗎?為什么不看我的作品,為什么發言寫文章都不提到我?評論家就必須看你的作品嗎?就必須給予你高度評價嗎?這樣回答又可能與他內心的那一股傲氣相沖突。再說了,我的職業是高校教師,今天的高校評價機制與讀不讀這些作品,寫不寫這一類文章毫無關系,我之所以還寫這些文章完全是出于自己也是一個昭通人的良心。

這次改稿會,昭通市文聯請我參加,傳了幾位作家的稿子給我,有劉平勇、沈洋、楊恩智的,還有趙清俊、吳運強、季風的,有短篇小說,也有中篇小說,十多篇作品,大約二十來萬字。如果不是搞這樣一次活動,我仍然不可能去看這些作品,尤其不會在身體不大好,在醫院里病床上看這些作品。在我看來,這個活動很重要,它不是慶功會,不是單純推薦作品的所謂“采風”活動,它要求參會的編輯、專家看過作品有針對性地提出看法,然后才說得上改與不改,至于發不發作品不是這次會的目標。聽夏天敏說,最近這兩年,有識之士越來越對昭通文學的發展前景,主要是小說的前景感到憂慮,這次活動要起到讓昭通的作家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作品的作用。這個想法非常好!我看作品的過程中,也證實了這種憂慮的必然性。

今天在座的有七位來自省外的編輯、專家,有的是第一次來昭通,因此我的發言先介紹一下昭通文學極簡要的情況。昭通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漸趨熱潮,在新世紀后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在一個經濟相當貧困的地區,出現了文學的相對繁榮景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昭通文學現象”。這種繁榮景象主要是在云南省內比較,與其他地州相比,昭通的小說、詩歌整體水平處于較為前列。如果放到全國去比較,力度還是比較弱的,尤其是小說。九十年代以后,一部分昭通作家調到了昆明,一部分還在昭通。到昆明后的幾位作家仍然沿續著他們在昭通時已經很不相同的創作方式,各自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昭通的相當一部分作家,因為夏天敏不凡的成就——他獲得了“魯迅文學獎”,在他的影響下逐漸地形成了一個群體,就是以現實主義為旗幟的作家群,這是一個“準流派”的作家群。他們有大致相近的創作題材,寫鄉土、寫底層,寫苦難,形成了大致相近的創作風格,創作方法、表現手段也大致相近,把他們歸為一個準流派的“作家群”是有依據的。當然,在昭通還有一些作家與這個群體的主流創作有明顯的差異,比如楊昭的小說就很不相同。

這個群體中的小說作者創作實力較強的大約有十多位,這對一個地級市來說已經不少。他們創作出了一批整體水平相對高于云南其他地州作者的作品,只要用心用力,他們的作品在一般的省級刊物發表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也不會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而且,面對更嚴格用稿標準的刊物,他們的作品就會面臨用稿的困難。幾年前我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幾年之后的今天,當我讀完這十多篇小說后,不由得長嘆了一口氣。昭通小說作者似乎頂到了一個天花板,要突破天花板更上一層樓,卻一直沒有突上去,我擔心在天花板下時間掛長了,還有可能掉下來摔死,但愿是因為我沒有讀到更好的小說,卻讀到個別作者比過去創作水平還有所下降的作品。

突破“天花板”,這是當今昭通小說家們面臨的重要任務。如何突破?今天這個活動是一個措施,針對具體作家作品,多說問題,少談成就。我今天卻不想談具體的作家作品,一是時間不夠,想請省外來的編輯、專家們多說說;二是我不想用我的標準影響刊物編輯們的用稿,讀了這些作品,他們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對這次讀過他們作品的幾位作者的意見,我會在后面的幾天時間里個別談,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可能還會更深入一些,讀這些作品時我都做了提示性的簡略的筆記。在這里我想問四個問題。

一問你有沒有超越自我、超越夏天敏小說創作成就的文學理想?

是滿足于在一些刊物上發表出作品來,發出來也無聲無息,還是追求發出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追求發出來的作品就讓人議論,評論家們看到作品就忍不住寫評論的沖動?胡性能的短篇小說《電線上的風箏》發表在《綠風》雜志,我是發表兩年多后才讀到,一讀就有寫評論的沖動,這無疑是篇好小說。有的人也在不斷地發表作品,但那些作品讀一篇和讀幾篇是一回事,沒有超越自己,甚至讓你讀完的興趣都沒有。那樣的作品其實寫不寫,發不發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能說明他的文學理想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發表的是“存在感”,不是小說。

對昭通作家群來說,夏天敏是面旗幟,是個標桿,你們和他是事實上的師生關系,是跟在他的后面亦步亦趨往前走,還是在精神上以他為榜樣,在創作上卻要超越他,或者繞開他,另辟蹊徑,寫出自己內心最疼痛的那些作品?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藝術創作只承認個性、特點,批量復制的都不是藝術。我讀這些作品,確實看到了夏天敏作品的深刻影響,卻不大看得到個人的個性、風格。剛才我說到“現實主義旗幟”是這個群體的特征,今天的社會現實已經發生、并且還在發生著驚人的變化,目不暇接,許多東西讓我們目瞪口呆,鄉村生活已經和夏天敏寫《好大一對羊》時都大不一樣了,你是否真正地堅持了現實主義精神,挺進到生活的深處,直面現實人生,寫出你內心深刻的疼痛與歡樂?你是否發現了你的內心與社會現實的共振點?你藝術個性的敏感區在什么地方?這是任何老師都不可能教給你的,是模仿不來的。前幾年以及這一次我讀到的這批昭通作家的作品,不客氣地說,不僅未能超越夏天敏,抵達尚且還有距離。一個直觀的感受是這些作品輕了、淡了,缺少夏天敏小說那樣深刻的疼痛感,那樣直擊人心的悲憫意識,人文關懷。

昭通作家群起步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那時還無“風格”可言,那時我們只有一個夢想:讓文學之林“綠滿荒原”,可以說,經過近三十多年的努力,這一夢想已經成真。昭通文學現象、昭通作家群,至少在云南已經是一個令人不可忽視的存在,昭通大地上文學創作生生不息,新人輩出,佳作連連,形成了自己人的創作風格。沒有風格是不成熟的表現,有風格卻又可能不自覺地拒絕創作的多樣化,這是文學創作群體內在地必然存在的“二律背反”。評論、評獎的引導要在這兩難之間尋找平衡,一方面要推動整體風格的形成與成熟,另一方面卻要發現多樣化的創作新質,及時地給予鼓勵與推動,文學創作的豐富性才能真正實現,這是文學繁榮、出現大作家大作品的前提。

旅居昆明或者其他地區的昭通籍作家,人數不多,就個人的創作特色來看,更為豐富,創作方法、題材選擇以及形式表現都各有不同,他們與這片土地的精神聯系又是顯而易見的,相互間作品的精神聯系也是明顯的。這樣的狀態我以為也很好。

二問你是否花大的功夫思考小說創作的藝術問題?

寫小說是藝術創造,一部優秀的作品總是蘊含了豐富的包括技巧在內的藝術內涵的,但是在一些評論文章中,藝術往往被忽略,有的人只會分析思想內容,卻不會分析藝術內涵。一些作者在寫作時憑感覺去寫,沒有認真地思考、研究過藝術問題,相互切蹉時往往談的也不是藝術問題,或者只會談很具體的某些個技巧。某個作家、某個作品的風格、某部作品的敘事視角、敘事時間、敘事邏輯、結構、語言、場景、情節、細節、空間、節奏、心理描寫等等,你是否有過較為深入的思考?讀一篇好小說,你是否會從這些方面去分析它?讀到不好的小說,你是否會從這些方面去考慮過原因?

還說現實主義。中國是以現實主義文學為主要潮流的,但是現實主義文學經過數十年的變化,尤其是經過八十年代中后期現代主義、先鋒文學的沖擊,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段被吸收進入到現實主義文學之中,今天被人們確認為現實主義的作品,與六七十年代的現實主義文學已經大不一樣了。生活的復雜性,小說所要表達內涵的豐富性要求現實主義文學表現手段的豐富性,這一要求已經被很多作家所掌握。但是讀昭通作家的作品,這一要求確沒有得到認真的響應。這些作品寫得樸實、厚道,卻也單純以至簡單。同是身處地州的小說家,麗江的和曉梅是一位在小說創作上有理想的作家,她不僅在題材上既堅持自己的創作敏感區:民族的、女性的,又有超越,如她的《連長的耳朵》,寫戰場中的人,男人、女人。她在小說藝術上也在作深入的思考與實踐,新近出的獲獎小說集可以看出她藝術上的探索。昭通的作家是否應該把自己的小說寫得藝術上更豐富一些呢?已經生活于昆明多年的胡性能今年發表了中篇小說《消失的祖父》,在小說的藝術與內涵層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篇小說可以從多方面去解讀,在現實主義的框架內隱含著現代主義的精神,作家在作哲理的玄思。胡性能是一位對小說藝術作過深入思考、艱苦探索的作家,他的作品不是創作心理浮躁的產物,而是深刻體驗的結果。他昨晚與我聊天,說到一句話:“小說是‘養出來的”,很有道理!魯迅先生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阿Q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已經飄了十多年了?!蹦懿荒芸朔≡晷睦?、輕松隨意寫小說的心理,深入地“養”自己的小說?

三問你是否理解了昭通人?

小說是以人為中心的,寫的是人的故事,作為在昭通的作家,寫的當然大多數是昭通人。寫人首先就要理解人,你理解了昭通人嗎?即使以最傳統的現實主義理論來分析評價,小說要寫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那么首先小說要寫出昭通人的性格,昭通人的個性特征,以及他所具有的典型意義?;赝淹ǖ男≌f,我以為很少有人寫出了昭通人的性格,也沒有出現個性鮮明又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昭通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體現在哪兒?體現在那些生活的失敗者身上嗎?那些苦難故事中的人物,是否體現了昭通人的性格?昭通人的性格是不是更多地、準確而鮮明地體現在那些奮斗者的身上?多年以前潘靈與我聊天時說過一段話,他說:昭通人都是黑頸鶴。仔細一想,我深以為然。宋大明也說過這樣的話,他還用他的表演天才表現了黑頸鶴那倔傲不遜的神態。黃玲在她的《從故鄉起程》里也說到離開昭通的這批作家對大山包的向往,對黑頸鶴的禮贊。其實他們是在禮贊自己。包括在昭通的作家們,誰又沒有經歷過幾經曲折而又絕不認命的艱苦奮斗,才改變了自己的生存環境呢?黑頸鶴居于苦寒之地,孤傲高蹈,向往著、飛翔于藍天白云之下,桀驁不馴,實在太有象征意義了。表面的低調,內心的孤傲,往往表現出一種外地人所說的“犟”來。它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也有不同的價值。潘靈中篇小說《一個人和村莊》里的主人公包伍明在人物性格刻畫方面是有貢獻的,這個人是桀驁不馴的,一個人孤守荒村了,他也仍然要堅持他的價值理想,孤獨與貧困中他也會尋找他的快樂,貧窮與荒涼并不能擊倒他。當然,這只是昭通人性格的某些方面,昭通人有哪些性格特征?需要現實主義作家們去思考與刻畫。

昆明以及一些外地的文化人說昭通作家群“靠展示貧窮與苦難取勝”,話很難聽,也是偏見,但我以為之所以別人可以這么說,原因在于昭通作家沒有刻畫出昭通人的性格,沒有寫好昭通故事??嚯y的生活中發生了許多悲切的故事,如何寫,卻大有講究。寫環境、氣候的艱難,生存的險惡,寫命運的不公?可以寫出一些令人同情的小說,而不是震動心靈的小說。具有悲劇意義的小說卻不僅僅是這樣寫的。魯迅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边@是中國式的對悲劇的理解,雖然過于寬泛,卻也強調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西方古典悲劇理論強調人對命運的反抗,在反抗命運的過程中體現出人的崇高,生命價值的壯美。我們的小說中是否寫出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中是否體現出了對命運的反抗?這是決定小說格調的重要標志。我讀的一些昭通小說往往寫到主人公的死,死得凄凄慘慘,也死得沒有什么價值,他們往往被作者安排死于偶然事件、死于艱險的生存環境,沒有寫出他們幾經掙扎對命運的反抗,沒有寫出他們人生中、性格中有價值的東西。

四問昭通文學評論是否鮮明而切實地評論了昭通小說?

昭通文學的發展始終與文學評論相生相伴,昭通作家群中歷來有評論的座席,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來昭通文學評論的生存環境已經大為改善,評論作者隊伍擴容了,還出版了專門的“閱評”刊物,成立了評論家協會,在《邊疆文學·文藝評論》上幾乎每期都有關于昭通文學的評論文章發表,出版了關于昭通文學的研究專著,兩本書花了數十萬元。只能說,成就是顯著的。不這樣說,怎么行呢?

推動昭通文學的健康發展,是文學評論寫作者的責任與義務,特別是經濟條件得以保證的時候,這種責任與義務更為明確。這些年,我讀昭通小說少,沒有盡到責任與義務,也沒有得到過任何經濟條件的保證。在文藝的各門類中,只有評論是無法完全推向市場的,各國皆如此,文藝評論需要經濟條件的保證,僅憑良心和熱情是難以持久的。我看到了有這么多人甚至是與昭通文學毫不相關的人也進入了昭通文學評論,痛快地得到了大筆經費的支持。我自愧不如,主要是不會也是不愿去“運作”謀利,還是退開一點吧。還不斷地聽到“占領了半壁江山”、“攪動了中國文壇”的叫喊,排列出了數也數不清的作家方陣,大小刊物曾經發表過的雪片一般的作品,各種獎項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來自昭通的作家似乎都是重量級的人物,不可小覷。這些評論好聽又好看,我深感自己音量不夠,若跟著一起喊,肯定不好聽不好看,還是不說為好。又看到磚頭厚的研究專著出版了,我哪有這個能力,只能羨慕!

但是聽到十年前的獎項幾乎在每一篇綜合性的文章中都要被提起,更早的“簽約”一事也被不停地津津樂道,說了無數遍的話還在不斷地說,心里總有些不是滋味;少有看到對當前創作的深度評析。聽到昭通的作家們對這些“評論”也很不滿意,又感到自己似乎也應該承擔一份責任,哪怕是義務的。對昭通文學是不是也應該貫徹魯迅先生對文學批評的要求:“好處說好,壞處說壞”呢?是否也應該針對具體作家作品,下一些更為扎實的功夫,讀作品的功夫,與作者平等地對話與交流,說說你的感受,提出切實有效的意見呢?是否應該提高理論修養,提高自己的藝術感受能力,批評的時候說得更切實一些?更令人信服一些?是否應該認真地分析一下昭通作家群以至具體到每一個作家的“短板”在哪里?更上一層樓的通道在哪里?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和措施呢?我不敢要求別人去做,只能自己去想一想。

最后,我想說的是,昭通作家群似乎應該花一些精力去讀書,一邊擁抱生活,一邊擁抱名篇佳作。名篇佳作里必然有經典,除經典外,還要讀些離我們更近一些的云南作家的好作品。文學創作的影響力與時空關系有個遞減規律,時空關系越近,影響力越大;越遠,影響力越小,因此要讀一些時空關系近的作家作品。我知道,昭通有的作家也在讀書,而且讀得很苦,但效果不明顯。其實讀書還存在一個“有效閱讀”與“無效閱讀”的問題,讀那些與自己心靈與情感無法發生共振的作品,可能會造成無效閱讀;讀書時與別人不發生交流,讀不進去,或者干脆就是讀不懂硬讀,也是無效閱讀。聽君一席話,可能勝讀十年書,這是討論、交流的結果。但是,在今天這個時代,談文學,談讀書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還有多少交流的機會呢?

我在想,是否應該辦一個“創作讀書班”呢?

猜你喜歡
昭通現實主義作家
作家談寫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靈感
現實主義與現實題材創作
我和我的“作家夢”
昨天
精準脫貧奔小康 克難攻堅謀跨越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昭通文學藝術家創作中心落成
昭通文學的步伐
新現實主義巨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