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山東省濱州市食源性疾病監測分析

2017-01-17 02:29劉風仙聶勇光聶翠芳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6年12期
關鍵詞:哨點濱州市食源性

劉風仙,聶勇光,聶翠芳

(1濱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濱州 256600;2高青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高青 256300;3煤炭總醫院,北京 100028)

2015年山東省濱州市食源性疾病監測分析

劉風仙1,聶勇光2,聶翠芳3

(1濱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濱州 256600;2高青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高青 256300;3煤炭總醫院,北京 100028)

目的:對山東省濱州市2015年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的主動監測結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發病及流行趨勢,為制定預防或減少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對在哨點醫院就診的食源性疾病患者進行登記,收集病人基本信息、發生場所、臨床癥狀和體征及飲食史,分析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結果:食源性疾病的高發月份為10月,第一、三、四季度病例數均保持較高趨勢,共發生616 例,占病例總數的84.50%;病例中26~35歲年齡組人數較多,占19.48%;職業主要為農民,占58.85%;家庭是發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進食場所,占64.47%;果蔬類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占41.02%。結論:應加強對濱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季節性監測,對發病率高的人群及家庭食品衛生知識進行重點宣傳教育,同時加強餐飲環節的衛生監管,尤其是果蔬類食品。

食源性疾??;食物中毒;監測分析

食源性疾病是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1],也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和經濟問題[2]。WHO指出,目前發現的食源性疾病只是冰山一角,食源性疾病是公共衛生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之一[3,4],掌握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是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基礎。本文擬對2015年濱州地區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分布特征進行分析,為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或減少本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15年1—12月濱州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監測點上報的符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系統)》調查病例定義的患者。

1.2 調查方法

對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接診醫師負責的符合調查病例定義的患者進行信息采集,內容包括基本信息、發生場所、臨床癥狀和體征、飲食史等,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學研究方法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時間分布

2015年全年均有病例報告,其中4、5月份病例數較少,10月份病例數形成高峰,四個季度中第一、三、四季度病例數均保持較高趨勢,合計約占病例總數的84.50%(圖1)。

圖1 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監測病例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別分布 男性366例、女性363例,性別比為1.01∶1。

2.2.2 年齡分布 平均年齡為42.8歲,其中年齡最小的為61天、年齡最大為92歲。26~35歲組患者最多,占19.48%;6~15歲組最少,占3.30%(表1、圖2)。

圖2 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監測病例不同性別年齡的病例數量分布

2.2.3 職業分布 農民最多,占58.85%;學生次之,為8.64%;餐飲食品業最少,僅1例。其他依次為干部職員42例、離退人員27例、家務及待業24例、托幼兒童20例、工人9例、教師9例、民工8例、散居兒童7例、醫務人員4例。此外,還有86例未分類(表2)。

表1 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年齡分布

表2 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監測病例不同職業的病例數量分析表

2.3 食源性疾病患者臨床癥狀分布

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共報告食源性疾病病例729例,典型臨床癥狀是胃腸道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在監測數據中,臨床表現以腹痛為主,占84.09%、惡心病例占 81.21%、嘔吐病例占 72.15%、腹瀉病例占68.72%、發熱病例占11.52% (圖3)。

圖3 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監測病例主要臨床癥狀數量分布

2.4 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就餐場所

引起食源性疾病就餐主要場所為家庭占64.47%,其次為街頭食品占2.47%,再次為學校食堂1.65%(圖4)。

圖4 2015年濱州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監測病例可疑暴露食品進食場所分布

2.5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食品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食品主要為果蔬類,占41.02%,其次為肉與肉制品為16.19%,再次為水產動物及其制品10.15%、糧食類及其制品9.05%、菌類及其制品4.66%。

3 討論

山東省濱州市自2014年開始通過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對食源性疾病進行監測,本文通過對哨點醫院主動監測的食源性疾病發病情況進行分析,了解濱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為相關部門作出預防食源性疾病的決策及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從病例分布時間來看,第一、三、四季度病例數均保持較高趨勢,尤其10月份,食源性疾病高發,可能因為10月份是氣候冷暖交替的季節,食物一旦存儲或食用不當極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在食源性疾病高發月份,應加強監測。本次監測顯示,發病人群大多集中在16~35歲青壯年,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就餐地點及就餐習慣有很大關系,該年齡段的學生、青年工作者都極易在食堂、快餐店、路邊攤等衛生較差的場所就餐,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幾率較大。監測病例的職業分類中,農民患病者較多,且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場所為家庭,可能與農民的食品安全認知程度差有一定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食源性疾病發生的風險。因此,加強農村預防食物中毒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對農村家宴的衛生監督管理及其重要[5]。

濱州市食源性疾病以腹痛、惡心、嘔吐等胃腸道表現為主要癥狀,一般都有相應的可疑食物飲食史,果蔬類所占比例較大。流行病學角度表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容易作為病原體傳播媒介引發食源性疾病[6]。本監測還發現,食源性疾病高發場所為家庭,其次為街頭食品。餐飲食品加工不當或生食是食物中毒的首要原因[7]。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健康的衛生行為,不科學的食品生產、加工、采購和貯藏,都會增加患食源性疾病的可能,說明濱州市食源性疾病不僅受氣候變化、季節食品腐爛變質,易食生冷食品,蚊蠅滋生、活動度增加等因素相關外,食物來源、制作過程以及就餐環境都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應加強對本市居民的健康宣教,普及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識且應加大對餐飲環節的衛生監管力度。

食源性疾病重在預防,應加強對濱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季節性監測,對發病率高的人群及家庭食品衛生知識進行重點宣傳教育,同時加強餐飲環節的衛生監管,尤其是果蔬類食品。同時進一步加強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工作,盡可能全面揭示本地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的分布變化等流行特征,從而為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做好預警、預報保障工作?!?/p>

[1]劉秀梅,陳艷,郭云昌,等.2005 年中國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監測資料分析[J].中 國 食 品 衛 生 雜志,2008,20(6):506-509.

[2]景欽隆,毛新武,劉于飛,等.2010年廣州亞運會食源性疾病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J].華南預防醫學,2009,35(1):8-11.

[3]李劍森,梁駿華,柯碧霞,等.2012年廣東省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分析[J].食品安全與營養,2013,39(6):10-16.

[4]戴月,袁寶君.江蘇省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主動監測結果的分析[J]. 中國實用醫學,2010,5(1):266-267.

[5]萬蓉,王曉雯,李娟娟.2011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監測情況分析[J].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2(5):51-53.

[6]劉璐,白光大,邢揚,等.2013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監測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5,22(7):886-889.

[7]樊永祥,劉秀梅.食源性疾病控制與餐飲食品安全管理[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6,3(3):170-174.

(責任編輯 李婷婷)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for Foodborne Diseases in Bin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5

LIU Feng-xian1,NIE Yong-guang2,NIE Cui-fang3

(1Bin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inzhou 256600,China;2Gaoq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aoqing 256300,China;3China Meitan General Hospital,Beijng 100028,China)

【Objective】To preliminarily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and epidemic trends of foodbrone diseas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foodbrone diseases in Binzhou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5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Surveillance date about patients’ basic information,happening place,clinical symptoms,and diet history were collected from sentinel hospitals and epidemic feature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Binzhou city in 2015 were analyzed.【Result】A total of 729 foodborne disease were reported in 2015.The surveillance date showed that the peak of the incidence rate was October.A total of 616 cases maintained high trend with the first,third and fourth quarters,accounting for 84.50%.The foodbrone disease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26~35 year-old age group,accounting for 19.48%.The peasants were major part in foodborne diseases,accounting for 58.85%.Families were the main places for the occurrence of foodborne diseases,accounting for 64.47%.Fruits and vegetables were the leading cause for foodborne diseases,accounting for 41.02%.【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easonal surveillance capacity of foodborne diseases.The crowd of high incidence and home should be educated in food health knowledge.Sanitary management of the dining links and fruit-vegetable food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odborne disease;food poisoning;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作者簡:劉風仙(1982— ),女,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營養與食品衛生。

猜你喜歡
哨點濱州市食源性
多中心治理視角下的濱州市水污染防治問題研究
秋冬季高發食源性疾病的危害與預防
天津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哨點運行情況分析
食源性寄生蟲病流行趨勢與控制策略
論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頭號殺手——食源性疾病
《關于發揮醫療機構哨點作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解讀
濱州市濱城區第八中學校園記者站成立
濱州市蒲園木本觀賞植物資源及配置分析
振聾發聵·合力助推接觸鏡安全 2017全國接觸鏡安全監控峰會暨全國角膜塑形安全監控哨點單位第二屆聯席會圓滿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