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文學翻譯之語言美

2017-01-17 03:03王璧
考試周刊 2016年102期
關鍵詞:語言美文學翻譯

王璧

摘 要: 文學翻譯是一門美感藝術。本文主要從文學翻譯中的語言美感出發,從詞匯、聲韻和修辭三點分別解析文學翻譯別于非文學翻譯的藝術美感,在體會語言美感的同時,詳述譯者對各個翻譯策略的選擇,從而加深對文學翻譯的理解。

關鍵詞: 文學翻譯 語言美 詞匯美 聲韻美 修辭美

1.引言

文學翻譯以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理論描述最為貼切,其區別于非文學翻譯的地方就在“雅”字上。我國翻譯界對文學翻譯的界定,在于傳達原文的藝術美感。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一度認為翻譯是科學也是藝術??茖W是指語言的文本信息遵循語言學理論分析;藝術則是譯者和讀者內涵的心理活動對原文的賞析。前者關注的是原文表現形式,后者強調的是譯者傳達給讀者的理解狀態。這就分清了文學翻譯別于非文學翻譯的本質區別。對這兩種語言形式不同的文體,翻譯手法不同。非文學翻譯,順暢明白地傳達原文內容即可,而在文學翻譯中是遠遠不夠的,既要體現出作者獨特的藝術風格,又要極富有語言感染力,以語言給予讀者感官上的享受。所以,文學翻譯之美首先著重體現語言美感,這種美感不僅僅束縛于語言上的形式,更力求創造性地體現在其詞匯、聲韻和修辭上的美感。

2.語言美

2.1詞匯美

所謂詞匯之美,不是單獨譯出對等符號的意義,而是詞匯里所含的豐富意義。西塞羅(Cicero,公元前106-43)指出:“我不是句當字對,而是保留語言總的風格力量?!币g出詞匯之美,并非逐字對譯這種符號的相互轉換,而是把握詞匯中的文化內涵,追本溯源到詞匯產生發明處及其演變的過程和演變中發生的變化,這些對譯者體會原文詞匯有著重要的意義。文學翻譯重點在于所塑造的詞能夠引發讀者對原作的一個共鳴,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而要達到這種標準又談何容易。這就對譯者的要求更為嚴苛,譯者要闡述的不是簡單的斷句,而是解構其中的深沉內涵,試圖把讀者帶進另一文化面前,解讀其中的魅力。所以,文學翻譯往往是縱橫書海,搜盡詞林,始得一詞,方顯功底,這正是文學翻譯詞匯構句之美所在。

比如在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說詞中,首句開宗明義,富有強烈的文學色彩,詞匯的選用和句法的端莊都表現出演講者深厚的情感及神圣莊嚴的語氣。

例: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e,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譯:87年以前,我們的先輩們在這個大陸上創立了一個新國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來平等的原則 張培基(譯)。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這一宗教用詞選用于原文,足見其莊重正式的內涵。譯者在此處的翻譯有所缺失,為此在“brought forth”處的翻譯,選用“創立”而非“建立”一詞讓譯文得以補償,體現出當時“創立“一個新國家”的艱辛和不易。還用上“conceive”一詞,此處的比喻手法保留原詞的比喻意義,譯作“孕育于……”,保留了原作的風格。譯者以此試圖把讀者帶到當時的文化背景下,以引起讀者同樣的共鳴。

2.2聲韻美

文學翻譯有別于非文學文本還在于語言聲韻上的節奏美感,甚至語言聲韻帶有特殊的象征意義來強化原文作者的情感和心理。因此,文學翻譯中的譯文不僅在文字敘述上給予讀者視覺享受,在閱讀品味中還帶有聲韻上的美感和效果。有時,讀者所期待的是能接觸到原文的節奏聲韻之美,這也加大了譯者的難度,在追求內容形式上,尤金·奈達從語言學角度出發,提出“動態對等”的翻譯理論,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是其次”。形式上的舍棄對讀者來說就仿佛剝奪了欣賞文學美感的權利,譯者試圖在詞匯構句上把讀者帶到原文面前,卻又在形式聲韻上丟棄這樣的美感,這對于文學翻譯來說無疑是種損失。在此,譯者只有努力創造出既符合原文語義又體現原文特色的譯文,最大限度地再現源語文化,改變形式上的聲韻來滿足原文的語義和文化,如達不到,則重新組織結構,創建譯文形式,以彌補文化差異的不足,使得譯文意義上對等,并體現出聲韻美感。

比如莎士比亞十四行詩21首的譯文,

So is it not with me as with that Muse

Stirrd by a painted beauty to his verse,

Who heaven itself for ornament doth use

And every fair with his fair doth rehearse,

Making a couplement of proud compare,

With sun and moon, with earth and seas rich gems,

With Aprils first-born flowers, and all things rare

That heavens air in this huge rondure hems.

O! let me, true in love, but truly write,

And then believe me, my love is as fair

As any momthers child, though not so bright

As those gold candles fixd in heavens air:

Let them say more than like of hear-say well;

I will not praise that purpose not to sell.

我并不像那一位詩人一樣,

因畫布上的美人便感而成章。

連蒼天都成為他筆底的裝飾,

驅群美以襯托他那美貌之郎。

滿紙秀詞麗句、比附夸張,

海地珠寶、大地、月亮河太陽,

四月的鮮花,以及一切奇珍異物,

環掛長空,直面宇宙的浩茫。

啊,讓我忠實地愛、忠實地寫吧,

請相信我,我的愛雖難與

蒼穹金燭臺般的星斗爭光,

但其美恰如任何母親的孩子一樣。

讓別的詩人說盡陳詞濫調吧,

我不是販夫,絕不自賣又自夸。

——辜正坤(譯)

在這首詩中,莎士比亞原來的韻詩是“abab,cdcd,efef,gg”十分接近,而譯者則舍棄了原詩的固有規律,用符合傳統中國詩中較通行的一韻到底的韻式,同一個韻腳重復八次。前四句采用“aaba”的模式,讓讀者讀之朗朗上口,體驗到文學翻譯中詩詞的音美效果,且就全詩而言,譯文形式上與原詩較為接近,用詞的變通也沒有背離原意。

2.3修辭美

修辭美是文學翻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倘若文學翻譯沒有修辭美,譯品就會失去應有的活力和生命。修辭手法在非文學翻譯中并不多見,而在文學翻譯中是隨處可見的,文學翻譯中的修辭之美,豐富文字的表達形式,讀者能感受到其極大的魅力。有時,辭格在漢語和英語修辭里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明顯的打比方。翻譯時,可利用共同特點直譯出來,體會其中修辭之美;也可采用意譯的手法體會,引發讀者的共鳴。但由于文化差異,譯者努力想傳達原文中修辭的美感,有時也難以讓讀者體驗到。

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中兩句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其中一個譯本是這樣的: “The west is veiled in rain, the east basks in sunshine. My beloved is as deep in love as the day is fine. ”在原文漢語中,“晴”于“情”是很明顯的同音字,也用“晴”暗指“情”,這是一種雙關修辭,但在英文中就不易直譯了,因為有時會丟失原文的含義和意圖,讀者在閱讀時也會一知半解。所以,譯文用“the day is fine”和“deep in love”分別代指“晴”與“情”,區別兩種語言在修辭上的不同,試圖達到表達其意,也不失修辭之美。

3.結語

文學翻譯是科學和美學的結合,通過這種結合增強譯作的審美效果。對于文學翻譯中的美學欣賞,從語言美角度出發,體驗譯作詞匯、聲韻和修辭的美感。在文學翻譯實踐中,對于美學的欣賞是很有意義的,譯者在完成譯作時,首先追求譯作的完成;然后追求其準確性;最后追求其藝術美感,這個也是文學翻譯的最高境界。所以,在繼承中外傳統翻譯美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和發揚文學翻譯美學理論體系,從美學的藝術價值出發,盡量體現原文語言特色,譯出富含語言美感的譯作佳品。

參考文獻:

[1]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 and New York:Pergamon.,1981.

[2]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New York and London:Prentice Hall,1988.

[3]Newmark,P.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3.

[4]Nida,E.A.Contexts in Translating.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2.

[5]Nida,E.A.and C.R.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E.J.Brill,1969.

[6]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7]馬祖毅.中國翻譯簡史[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8]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9]羅新璋.翻譯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10]楊自儉.翻譯新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1]劉宓慶.翻譯美學導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12]毛榮貴.翻譯美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13]錢冠連.美學語言學[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

[14]奚永吉.文學翻譯比較美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5]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16]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17]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18]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0.

[19]辜正坤.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語言美文學翻譯
翁顯良翻譯思想研究綜述
引領學生踏上優美旅程
文學翻譯主體的詮釋學研究構想
以《傲慢與偏見》為例探討情景語境理論觀下的文學翻譯
文學翻譯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譯策略探究
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