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2.0及其對圖書館資源建設影響

2017-01-17 19:08王伯秋郝繼英馬俊濤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科學研究科研人員圖書館

王伯秋+郝繼英+馬俊濤

摘要:Web2.0技術發展催生了科學2.0。文章論述了科學2.0發展的趨勢和對科學研究發展的影響及對圖書館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出在科學2.0環境下圖書館資源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科學2.0;圖書館;資源建設;Web2.0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6)06-0001-0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Web 2.0 gives the birth to Science 2.0.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2.0, its effect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its promotion effects on the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the strategies for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Science 2.0.

Key words: Science 2.0;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Web 2.0

美國《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圖書館版》(NMC Horizon Report: 2015 Library Edition)于2015年8月發布。由美國新媒體聯盟(NMC)發布的地平線報告已有十多年的歷史,每年都由多名資深專家從圖書館的教育、管理、科技等學科領域進行討論和聚焦,針對高校與研究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和面臨挑戰,以及新興科技對圖書館的影響進行分析,再經過國際會議討論而產生。其指標對圖書館界具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和參考價值。最后篩選出18項在未來5年內影響圖書館技術運用和制定決策的議題,其中“進化中的學術記錄本質(evolving nature of the scholarly record)”和“增加對研究數據管理的關注(increasing focus on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被列為未來3~4年的影響趨勢[1],即圖書館科學研究數據的收集和管理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趨勢,這與科學2.0(Science 2.0)倡導的科研數據和科研記錄公開不謀而合,這也為圖書館今后的資源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1 科學2.0

科學2.0目前還沒有標準的概念,一般認為是以具有維基(Wiki)、博客(Blog)、標簽功能和互聯網社交等新特征的Web2.0技術為基礎,科研人員借助這一開放性極強的工具,進行的一種全新的科學研究交流方式,并使之促成科研方式的一種潛在變革[2]。

2 科學2.0對科學研究發展的影響

2.1 科學2.0使科研更加開放

開放存?。╫pen-acess)、科學開放(open science)是科學2.0的一個重要特點??茖W實驗所得到的數據、實驗記錄和實驗結果,在沒有寫成論文之前就通過Wiki、Blog、網絡相冊(Flickr)和挖客(Digg)等網絡工具展示出來,供同行瀏覽,就所涉及的問題進行交流,就實驗設計中的不足進行修改,還可就研究中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展開學術討論甚至合作??茖W2.0的理念不僅僅是科研過程、科研數據和科研結果的公開,使科學研究進程更具開放性、合作性,還使其他科研人員可以提前獲得實驗結果和實驗過程資料,無需再等待6~9個月去閱讀作者發表的科研論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資本化對知識轉移造成的障礙,為圖書館收集知識和科研人員利用知識開辟了新的途徑[3]。

2.2 科學2.0使科研人員交流更方便

科學的發展不是一個孤立過程,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不斷向上攀登的過程。對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科研的成功不僅僅是做實驗,更在于對實驗過程的討論、批評、建議、科研思路交流與數據共享。世界上最強大的工具也是科學研究的核心就是科研內容的溝通,通過溝通可以用來糾正錯誤,創造新的知識。

科學2.0時代的到來,實現了一種更為豐富的科研對話,公開實驗室記錄、實驗數據意味著給予他人通向自己所研究領域的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可以見證各種巨大飛躍的動態過程。而在作者發表的論文中,通常只能看到作者簡單的實驗設計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以及完成了哪些成功的實驗,但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失敗的嘗試。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通過開放的實驗室記錄變得更為清晰,但在其他的溝通機制下卻往往會被掩蓋。這種在科學2.0環境下,以網絡為根基的開放實驗室記錄的做法與傳統的科研交流模式相比,呈現出巨大優勢:科研產出顯著增長,具有更多科研共同參與者,形成新的科研方式,使科研變得更為高效,進而可為社會發揮巨大效用[4-5]。

2.3 科學2.0使學術造假難遁形

國內外學術造假事件層出不窮,例如,韓國“民族英雄”黃禹錫科研造假事件,葛蘭素史克(GSK)中國研發總裁臧敬五2010年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論文涉嫌造假,也曾發生院士科研造假事件等。究其原因就是實驗數據和記錄不透明。在科學2.0時代,科學研究人員可以利用Blog、Wiki等網絡工具,將實驗記錄上傳到網上,任何人都可以看,可以搜索,可以參考,儀器讀出的數據直接上網,這樣就避免了對實驗數據的修改,也能公開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揭露科研造假和學術不端行為。通過改進驗證方法,重用和提升數據質量,使科研更加值得信賴??茖W2.0使科研系統的開放性和透明度大幅度提升,可以使科研群體更加敏銳地對社會現實問題作出反應,有助于社會和科學界之間建立更為健康和諧的關系,讓科學界獲得社會大眾信賴。

3 科學2.0對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影響

3.1 改變資源采集方式

“進化中的學術記錄本質”與“增加對研究數據管理的關注”被列為圖書館未來3~4年的中期影響趨勢[1],科學2.0就是這個發展趨勢的具體體現??茖W研究人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科研思路都通過Wiki、Blog等途徑發布在網上,與其他科研人員進行共享,網上科研數據量不斷增加。這比期刊出版、圖書出版要快捷、迅速。所以,圖書館今后資源建設的方向也應有所調整,更加關注網上科研數據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從過去購買紙本、數據庫資源轉向網上科研信息資源的建設。尤其在科學2.0的環境下,科研型圖書館是否能走在同行的前列,能否緊跟科學發展的步伐,在資源建設上隨著科學研究信息呈現方式的改變不斷調整資源建設策略,改變原有的信息搜集方式和方向,應該更注重采購非正式出版物,注重實驗記錄和其他網頁的內容的收集,注重灰色文獻的收集。從購買出版資源、數據庫轉向通過Wiki、Blog等空間資源的發現、搜集、整理、積累[6-8]。

3.2 改變資源提供方式

充分利用現有的科學2.0的平臺,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交流的空間。圖書館資源建設也可以通過瀏覽科學2.0的這個交互科研平臺,發現科研人員的研究動向,主動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資源甚至是鏈接,緊跟科研方向,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和提供個性服務。圖書館把科研數據、實驗記錄等資料收集起來,并根據其內在聯系進行篩選、關聯、重組和整合,開發建設自己的數據庫,對知識信息進行深度挖掘,避免走電子資源被某些機構搶先收集整理,圖書館再花重金去購買的老路[9]。

3.3 培養工作人員科學2.0的思維和意識

要想在科學2.0的環境下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識,就必須有強大的技術團隊支撐,即圖書館員要跟上科學2.0發展的趨勢,還應精通Web2.0技術和科學2.0應用軟件。目前圖書館這樣的人才還比較少,因此要對館員進行Web2.0和科學2.0知識的培訓。同時也要注重理論知識的積累,增加對新事物的敏感度,提高溝通能力??茖W2.0倡導的是開放、參與、互動性,核心理念是以用戶為中心,更加強調圖書館與用戶以及用戶和用戶之間相互溝通和互動,如果溝通能力不夠,就很難跟科研人員進行信息交流和科研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不用說提供個性服務[10]。

4 科學2.0的實施面臨的困難和發展趨勢

4.1 科學2.0實施面臨的困難

科學2.0雖然對科學發展有很大推動作用,但也有人擔心科學2.0對科研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第一,這種將全部的科學研究進程都公布在網上的行為不利于知識產權保護,很有可能會使最寶貴的創意和成果被競爭對手剽竊,并搶先發布,使自己付出的努力付諸東流。第二,與其浪費時間在網絡社區上公布自己的科研過程,發布科研數據,還不如多做實驗多發表論文。因為論文發表數量已使其成為評價科研能力、申請科研經費、決定人事任免的關鍵因素。因晉級和成果的評定標準是不能用發表在Wiki和Blog上的論文或者實驗結果多寡作為依據的。這也是科學2.0普及應用的最大障礙之一。

4.2 科學2.0發展趨勢

盡管科學2.0出現給一部分科研人員帶來了疑惑和觀望甚至不解,但這個發展大趨勢是勢在必行的,就像開放獲?。∣A)期刊剛剛出現一樣,很多人甚至大出版商都持有懷疑和觀望的態度,認為期刊免費提供服務不符合市場規律,既是免費上網的期刊也都是影響因子比較低的,不具有較大的科學參考價值??呻S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出版商參入免費提供網上資源的活動,包括一些知名的期刊出版商的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也提供一段時間的免費甚至全部免費服務。大量的科研信息上網,與傳統的信息傳播途徑相比則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對于作者來說,研究人員發表科研發現和發明,尤其是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的目的不是為了經濟報酬,而是希望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傳播自己的研究成果,取得同行認可和提高自己的學術地位。一個簡單的Wiki堪稱一個幾近完美的實驗室記錄,把實驗的章程、成功的結果、失敗的嘗試,甚至準備出版的文稿,都以實名制放到Wiki里,這并不會被剽竊。美國費城的德雷塞爾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開放式實驗記錄的倡導者Jean-Claude Bradley認為[6],每個在維基上的小改動都將有一個時間點的標記,因此,假如真的有人想要竊取你的成果,只要從Wiki的時間上看就很容易證明你提出的時間比他要早,如果有人剽竊,網絡上的時間記錄就是很好的證明。但是假如等著期刊發表,那么研究成果的公開可能要等上6~9個月。開放式實驗記錄比發表論文更能體現出是誰第一時間提出的科研觀點和思路。

近幾年,各國都在積極提倡和推廣科學2.0,2012年英國皇家協會發布了《科學:開放的事業》報告。歐盟委員會資助公民科學項目,將開放獲取視為一種工具,促進科學透明度、科學信息在歐洲自由傳播,推進歐洲更好地制定政策。2014年7月,新西蘭政府推進開放政府計劃,涉及36個核心機構和提供關鍵服務的公共機構,包括社會福利、移民、交通、教育、衛生、環保等領域的開放數據?!蹲匀弧烦霭婕瘓F網絡版(Nature Network)也在不斷努力變革中,包括為科研人員構建交際網絡,社會化書簽站點等[4]。

5 結語

科學2.0所代表的科研資源開放的大趨勢是不可逆的。雖然現在還存在著一些影響開放獲取的障礙,但推動科學2.0的原動力顯而易見,那就是科學向前發展必然趨勢和科研人員利用已有科研成果進行科研創新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JOHNSON L, BECKER SA, ESTRADA V, et al. NMC Horizon Report: 2015 Library Edition[R]. Austin: New Media Consortium,2014.

[2] 李逸塵,王希營,陳曉峰,等.科學2.0對科技期刊生存發展帶來的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756-759.

[3] 何燕.科學2.0時代下的研究博客[J].情報雜志,2014,33(3):134-137,106.

[4] 甘春梅,王偉軍.Web2.0在科學研究中的功能:基于國外典型案例的分析[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5(3):4-9.

[5] 王伯秋,祝業,何瑋,等.e-Science與圖書館創新服務[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2,21(12):35-36.

[6] 科學2.0:一件偉大的新工具,還是一場華麗的冒險?[EB/OL].[2015-11-15].http://select.yeeyan.org/view/16342/4378.

[7] 王延東.醫學圖書館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7,16(1):29-31.

[8] 張晉朝.高??蒲腥藛T科學數據獲取意愿研究[J].情報雜志,2013, 32(6):70-75,106.

[9] 李曉輝.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與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1,37(5):46-52.

[10] 李武,楊屹東.開放存取期刊出版的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6,50(2):25-30.

猜你喜歡
科學研究科研人員圖書館
實現三代功能化輪烷樹狀分子合成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樂
圖書館
科學數據需共享科研圍墻也要拆除
企業科研人員激勵問題及對策研究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快來看,科學家都支持睡懶覺啦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探討
高等教育功能轉型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