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2017-01-17 19:32鄧超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機遇校園文化挑戰

鄧超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新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與廣泛應用,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溝通的主要渠道,它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本文從新媒體的內涵與特征出發,立足大學校園,深入分析了當前校園文化的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新媒體時代,校園文化建設既擁有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許面臨不小的挑戰,高校應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特點和優勢,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構建和諧美好的高校校園文化。

關鍵詞:新媒體;校園文化;機遇;挑戰

現階段,隨著人們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進一步認識,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也在不斷地加深,而新興媒介也成為了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這種新的傳播媒介極大地豐富了高校校園文化生活,并使高校校園文化具有了新的特質,如新媒體與高校校園文化相結合,使得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呈現出多樣性、自主性、動態性和交互性等新的特點??梢哉f,新媒體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面對這樣的機遇和挑戰,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特點與優勢,加強和改進新媒體時代校園文化建設,成為高校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的內涵與特征

(一)新媒體的內涵

對于“新媒體”的概念,學者們的解釋說法不一。一方面,實踐運用者和理論研究者們對于它的定義各有側重,另一方面,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革新,“新媒體”內涵也在不斷延伸,立足于不同的時代,甚至是同一時代的不同時間點,人們對“新媒體”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就曾經指出:“新媒體的概念具有相對性、時間性和發展性[1]。目前學術界普遍較為認可的定義為: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2],如數字雜志、數字廣播、桌面視窗、觸摸媒體、微博、微信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是傳統媒體的四種代表,相對于它們而言,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又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第五媒體”。

(二)新媒體的特征

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之“新”體現在技術、形式、理念等多個方面。技術之革新是新媒體得以發展的基本保障,形式之新穎是新媒體的顯性特征,理念之革新則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根本的區別。與傳統媒體比較,新媒體更有強大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表現形式多樣,參與、互動性強,傳播效率較高,時尚性特征明顯等四個方面。

1、表現形式多樣?,F代化的數字技術使得文字、聲音、畫面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表達渠道在新媒體時代得到融合,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手機等各類渠道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2、參與、互動性強。新媒體是一種大眾文化產品,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在消費它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感官的刺激,更能獲得心理的愉悅,并在消費的同時,建立與他人、集體以及社會的關系[3]。各類傳播媒介往往也格外關注用戶的參與性,如微博的評論、轉播,微信的點贊、分享等,這些功能的設置極大程度地方便了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流。

3、傳播效率較高。新媒體打破了媒介與媒介之間的壁壘,不同信息平臺之間可以十分便捷地實現信息的交互傳播,尤其是公共信息平臺向個人信息平臺的分享,如新聞、音樂一鍵分享到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當代的信息接受者往往也同時扮演傳播者的角色,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大大提升了信息的傳播效率。

4、時尚性特征明顯。在當今社會,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單純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或者商品的服務,更多的是商品的意義,即商品的符號價值。新媒介很多時候是作為“時尚”被消費的。

二、新媒體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大學校園文化是校園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的總和,也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和精神所在。然而,新媒體的出現為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在悄然改變著校園文化的影響力。一方面,其豐富的傳播渠道,高效的傳播方式以及超強的參與、互動性極大限度地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無障礙、無限制的人際交往環境[4]。另一方面,它十分突出的虛擬性和便捷性使得一部分大學生沉溺于網絡,影響學業和自我成長,冗雜的信息給大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大學校園的主流文化帶來巨大的沖擊。新媒體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新媒體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機遇

1、新媒體促進大學生交流方式多樣化。憑借網絡技術的發展創新,QQ,微博、微信、網絡公告等新媒體方式為信息的及時公布、傳播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交流方式和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大大增加了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速度和獲取量,這種新的傳播方式也更受大學生的喜歡[5]。

2、新媒體豐富了校園文化內容。新媒體是各類網絡資源的集合體,它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實現形式。各類校園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日常管理、信息發布的重要平臺;各類微文征集比賽、微博互動活動等使得校園文化活動獲得更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就大學生個人來說,他們從網絡信息庫中找尋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抒發情感,共享校園,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校園文化多元化的發展。

3、新媒體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傳統媒體時代,大學校園是一座相對獨立的“象牙塔”,大學的文化活動在校園的圍墻之內自成系統,空間局限性很大。而到了新媒體時代,由互聯網營造的一個超越地域和國界的信息傳播空間,以其傳輸快捷、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和交互性強的優勢,徹底突破了大學校園的空間局限,不同大學、不同地區乃至不同國家的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大學師生身處校內,就可快捷地借助新媒體主動迅速、大規模地傳播優秀的文化成果,與外界進行思想交流,極大地促進了大學與社會務界的聯系,擴大了校園文化的覆蓋面,拓展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

4、新媒體促使校園文化加速向外部開放。新媒體憑借其極強的共享性和互動性,有效地促進了校園文化與外部環境的互通交流,也加快了高校校園文化的社會性發展趨勢。新媒體時代,身處象牙塔內的大學生們也可以十分便捷地與外界交流,接觸到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并與各類思潮產生碰撞、融合。新媒體不僅是當代大學生獲取校外信息的有力工具,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向社會輸出的有效途徑。大學生的觀點、創意,校園里的精彩活動、重大事件等都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向校外傳播,使得校園文化獲得更多的機會走向社會,并以其友好開放的姿態展現著其獨特魅力。

(二)新媒體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挑戰

1、多元文化挑戰高校的主流文化。大學文化的重要使命是培育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長期以來,大學文化的這一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然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其開放性使大學文化不得不向虛擬社會開放,而新媒體傳播方式自由、隱蔽,加上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大力宣揚極端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拜金主義,使新媒體信息良莠不齊,沖擊著校園傳統文化和倫理價值觀念,使大學對文化建設的主導權被削弱,大學維護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主流文化中心地位的難度日益加大。

2、冗雜的信息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新媒介時代下,媒介傳播了豐富的信息,但同時這些信息也是良莠不齊的。因為商業利益的驅使,傳播者媒介素養缺失,不斷的在社會上傳播一些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賭博盜版、信息虛假;這些信息憑借新新媒介及時的傳播速度,在校園流傳。由于大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那些極端、反動的信息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不利于大學生自身健康的成長。

3、高校大學生易沉溺于新媒體網絡。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高效、便捷、生動,完全迎合額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獲取需求,學生們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更加高效地進行新聞瀏覽、資料查閱、社交互動等活動,因此,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在享受網絡時代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部分大學生沉溺網絡,甚至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和學業發展的負面問題。

4、削弱了大學文化的引導功能。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形態對大學生的影響力有限,在以往的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引導力一直保持在較為理想的水平。而新媒體的出現徹底顛覆了這一局面。新媒體以其快捷、豐富的優勢拓展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容量,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獲取方式,但這種變革不僅造成了大學生的“新媒體依賴癥”,降低了大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的大學校園文化形態產生了激烈的碰撞。

三、新媒體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建議

無論是從影響范圍還是使用深度來看,新媒體已經以相當強勢的姿態融入到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校園建設中不容忽略的文化要素,新媒體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該“順勢而為”,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性和影響力,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另一方面,做好過程控制,加強引導、監督。

1、用心打造校園媒體新平臺。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傳統媒體在高校校園的地位岌岌可危,傳高校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積極進行新媒體平臺建設,掌握校園文化引領的主動權。一是優化硬件設施配備,做好校園網絡的提檔升級,尤其是無線網絡、終端多媒體平臺的覆蓋等。二是廣泛搭建微信、微博、論壇、博客等互動滲透式媒體平臺,讓新媒體成為校園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窗口。

2、積極拓展校園文化發展新思路。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校園文化發展應該始終貫徹這一理念。新媒體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文化發展思路必須適時轉變,與大學生的心理、情感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利用新媒體在大學生群里的強大影響力,借助這一平臺開展積極健康的時尚化文化活動,促進校園文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全力捍衛校園文化主流價值觀。新媒體時代也是“自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幾乎人人都兼具著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身份,各種行為模式和價值觀點魚龍混雜,大學生們很容易陷入價值選擇的危機,受到外部環境的錯誤引導。因此,新媒體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更要格外注重主流價值觀點的傳輸,積極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健全和完善輿論監督機制,有效抵制各種有害思潮的沖擊。

參考文獻:

[1]許鵬.論新媒體藝術研究的特殊內容與方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1).

[2]熊澄宇.整合傳媒:新媒體進行時[J].國際新聞界,2006(7).

[3]李秀清,新新媒介時代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2).

[4] 顏秉忠,王曉玲,葛春穎.論新媒體對校園文化的構建[J].媒體觀察,2012(09).

[5]孫琪琦,許麗芬,孫兆倫,陳佩露.新媒體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商業.

猜你喜歡
機遇校園文化挑戰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再見,機遇號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指數再創新低 把握底部機遇
嘰咕樂挑戰
機遇
第52Q 邁向新挑戰
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