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軍訓工作路徑思考

2017-01-17 19:44鄧漢平黎林峰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軍訓民族地區大學生

鄧漢平++黎林峰

摘要:大學生軍訓既是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和國防后備力量的重大舉措,也是大學生磨礪意志和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民族地區加強政治宣傳和維護穩定的重點內容。然而,在軍訓過程中出現的制度保障不足,師資力量不強,訓練內容單一,成果難以保留等問題,有必要從完善相關制度,建立穩定師資隊伍,豐富教學內容等方面著手解決。

關鍵詞:民族地區;大學生;軍訓

孫子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盵1](P2)開展大學生軍訓,讓大學新生體驗軍旅生活,接受軍事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增強國防觀念,增加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徑。在當今世界局勢下,民族地區作為“西化”“分化”的前沿陣地,民族地區高校開展軍訓工作,既承擔著“課程教學”任務,又承載著重大的政治任務。民族地區大學生有必要在入學之時就接觸國防軍事教育,這是強國興兵的必由之路,又是立德樹人的題中之義,還是民族穩定社會和諧的教育之基。

一、軍訓工作中存在的四個問題

(一)相關制度保障不足

大學生軍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民族地區高校起步較晚,民族地區經濟落后,對軍訓的投入資金不足,各項規章制度不健全,對學生軍訓執行不夠嚴格,存在不少問題。

1.資金投入不到位。開展大學生軍訓需要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包括管理者、教練員、醫務人員、安保人員等,訓練過程中教官和學生使用的教具、器材、服裝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經費加以保障,無論哪一方面的投入不足都會影響到訓練的實際效果。

2.后勤保障機制不足。后勤保障顧名思義就是為參訓的學生和教官提供后勤服務,處理學生突發事件、改善訓練條件,保證軍訓的順利開展。然而,在實際軍訓過程中由于軍訓經費不足,導致很多后勤服務保障不足。學校醫務室派出一兩個醫務人員值班,負責給學生開具不能參訓的請假證明,對于軍訓過程中發生突發意外狀況如昏厥的學員則絲毫無對策。

3.成果檢驗機制不健全。對于軍訓成果的檢驗,則停留在軍訓匯演時候的踢正步,行矚目禮,哪個方隊走的最整齊,口號喊的最響亮,誰的得分就最好,誰就是優秀。國家對大學生軍訓內容是有具體的要求的,軍事訓練僅僅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學生的軍事理論如何檢驗、采取何種方式考核、成績的比例如何設置,這些似乎毫無制度體現。

(二)軍訓師資力量不強

1.師資不固定。由于民族地區高?;緦⑿律娪枙r間定在入學后的一個月內,時間較為集中,有限的承訓人員短時間內難以消化如此多的學員。面對各自時間緊迫的軍訓計劃和部隊內部的軍事任務,在擇教官方面隨機性很強,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優秀、有經驗的師資缺乏,影響軍訓效果。

2.全科人才缺乏。大學生軍訓絕不是教學生基本的軍事動作那么簡單。如何讓學生在思想政治、組織紀律、行為習慣和軍事理論知識上有一個大的提升,這些都與一個教官的綜合素質息息相關。讓學生聽得懂、愿意聽、記得住、用得著的全科官兵實在太少,因而不能有效提起學生的軍訓興趣和愛國情感。

3.“雜牌軍”充斥。民族地區軍分區的維穩任務較重,難以抽出足夠的、熟悉民族地區情況的教官對新生開展軍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數量巨大的訓練任務,這也成為各大高校的難題。很多情況下,已經離開部隊多年而又沒有進行相關專業訓練的的交警、消防隊員也被拉入承訓隊伍。這樣雖然影響整體的軍訓質量,但也屬無奈之舉。

(三)日常訓練內容不多

1.理論學習較少。軍訓主要是由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兩個部分組成。而安排理論學習的時間十分有限,有些高校只是“有計劃、無安排”,很多學校把不宜進行戶外訓練的下雨天來進行集中學習軍事理論。廣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的強烈愿望和學校安排較少不能滿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2.操練內容單一。立正、稍息、站軍姿、踢正步…這些是民族地區高校學生軍訓的主流動作,基本與高中入學軍訓的內容一致,學生缺乏興趣。少數學校安排部分方隊學習“擒敵拳”、“匍匐刀”這成為他們乏味訓練的最大調適。

3.大綱要求無法保證完成。在剛開學的軍訓期間,學?;蚴窃合党3P枰w去處理很多事情,正常的技能訓練時間被耽誤。在有限的軍訓期間內可能因天氣原因不能訓練,正常的訓練任務將無法完成。

(四)軍訓成果持續不夠

1.政治思想松懈。軍訓期間,每天沉浸在激動人心的軍歌聲中,接受軍事理論老師對國家安全局勢深入細致的解讀,心中愛國熱情和憂患意識油然而生。然而,短暫的軍訓生活后,又進入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我不關心”的境地。

2.組織紀律渙散。軍訓過程中養成的統一步調,集體意識和組織觀念也隨著匯報表演的結束而煙消云散。上課遲到、曠課的風氣又開始涌動。集體活動表現的拖拖拉拉,松松散散,集體觀念蕩然無存。

3.意志品質下降。軍訓過程中養成的團結互助、自強不息、敢于擔當的意志品質也不那么濃厚,遇事躲著走,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生活;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就退縮,不自信、不作為的惰性開始蔓延…

二、民族地區高校開展軍訓工作的路徑

(一)完善相關制度,保障軍訓嚴格開展

1.保證經費來源。軍訓作為大學的必修課之一,雖然學校都給予一定的經費開支,然而計劃外項目過多,無法滿足軍訓的需要,造成技能訓練在低水平上運行。大學生軍訓作為國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國防后備力量的重要舉措。建議將軍訓所需經費納入國家年度軍費開支預算之中,五大戰區可以著手開始試點。

2.建立后勤保障制度。民族地區氣候較為艱苦,作為剛入校的90后大學生,入學之后就開始進行高強度軍事技能訓練,在心理和身體兩方面都面臨著重要壓力,在軍訓過程中出現身體不適等突發事件也比較多,食堂營養供應,現場醫療點的設置,訓練使用器械的日常管理等,這些需要有相應的標準,應該用制度加以固定。

3.完善成果檢驗制度。入學軍訓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之一,有必要采取專業文化課程類似的成績考核制度。對課程的計劃安排、課時的布局;成績組成與比例;考核的形式與方法以及成績的效果與獎懲等都逐步實現制度化。要用正確的“指揮棒”引導軍訓正確開展,不能僅僅停留在匯報表演的整齊劃一層面。

(二)建立穩定師資,保證訓練扎實推進

1.加強與地方部隊的雙擁共建。地方駐軍基本可以滿足本地高校的軍訓任務,加強學生軍訓工作更要充分利用軍地資源,保持軍民友好合作的狀態,實現融合發展。[2]民族地區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與地方部隊保持聯絡,做好相應的協調工作,避開訓練高峰期。本地部隊訓練主管部門,也應將派遣官兵幫訓納入年度訓練工作計劃之中。在八一、國慶期間開展聯誼活動,增進彼此感情。本地駐軍往往技能過硬且素質較高,了解本地區的文化和特色,可以更好地因地制宜開展軍訓工作。

2.幫訓教官的嚴格篩查。近年來,民族地區高校也在擴招,學生規模的擴大導致教官的不足。此時,只能到其他地方尋找幫訓教官資源。訓練計劃確定之后,能否圓滿實施,取得好的效果,關鍵就在于教員。[3]對于幫訓教官要進行嚴格篩選,力爭把那些政治素質高,軍事素養好,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態度優良的教員吸納進軍訓的隊伍當中。人員確定之后,還要進行集訓,讓參訓官兵相互認識了解,結合校情共同制定詳實訓練方案。強化幫訓官兵的管理,做到派出前有培訓、有教育,幫訓期間有檢查、有指導,幫訓結束有講評、有鑒定。[4]

3.內部人員的增選培養。在軍訓教官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從內部產生方向嘗試。很多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師、教師家屬、后勤工作人員都有著軍旅背景,具備軍訓教員的資質。同時,也可以從輔導員隊伍中遴選身體素質過硬有幫訓意愿的同志加入到軍訓教員隊列,組織專門力量對其進行十天到半個月的培訓,使其掌握基本軍訓動作要領和要求,達到軍訓教員的基本標準。待遇均按照軍訓教官的標準發放,組成校內軍訓教員候補師資,保障軍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豐富訓練內容,保持學生軍訓興趣

1.改變“老三樣”套路,增加新元素。要勇于打破單個軍人隊列動作、分隊的隊列動作、閱兵式“老三樣”的訓練套路,增加系統軍事理論教學、輕武器射擊、野外拉練等讓學生興奮的內容。制定以中國國防、軍事思想、國際戰略環境、軍事高技術、信息化戰爭為主的軍事理論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要突出技術性、時效性和豐富性,結合現代軍事科技知識和國內外戰略環境,多開展熱點問題大討論,增強思想性、知識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5]軍事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民族地區歷史上的軍事案例和軍事故事,讓軍事教學與學生的距離更近,更鮮活。在經費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展輕武器射擊和野外拉練項目,讓學生親身體驗真槍實彈的震撼,感受戰場的殘酷,激發學生守土愛國的熱情。

2.走進軍訓場館基地,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有限的場地內進行單一性動作的反復訓練,這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經過開始一段時間的興奮期,之后就開始進入消極怠惰期,此時,參觀一些與國防科技有關的模型,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本國及國際的軍事力量,增強國防觀念激起憂患意識。[6]可以走近本地駐地訓練場地開展軍訓工作,借用現有場地開展其他項目的訓練。帶領學生到本地帶有民族元素的紅色博物館或紀念館,讓學生感受當年創業的艱苦和現有生活的來之不易。有條件和空地的高校,可以自己逐步建立相關場館,作為軍訓和學生參觀長期使用。

3.傳授日常技能知識,貼近學生實際。不斷重復的軍事技能訓練動作和一套一套地軍事理論教學,長此以往學生覺得會乏味,實用性技能的傳授可以最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起學習興趣??梢园才派倭繒r間傳授學生識圖用圖、觀測氣象、緊急救護、野外生存、攀越障礙、通訊聯絡等。教授女生擒敵拳、危情自救技巧等,很多實用技能不僅是在軍隊用得上,同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幫助同學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只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軍訓才能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四)調整軍訓部署,保留訓練辛苦成果

1.增加軍訓時長,固定良好習慣。在心理學界有“21天效應”,講的是一項簡單的行動,若能堅持21天以上,就會形成習慣。在很多地方性院校,軍訓周期基本不足2周,由于時間短,一方面,長期以來形成的惰性和陋習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另一方面,很多良好的政治紀律和意志品質都在成型時期,還沒有得到鞏固就開始逐漸喪失了。有必要延長軍訓時間,大學生軍訓至少30天,讓好習慣得到延續,不斷鞏固軍訓的辛苦成果。

2.加強思想教育,改變惰性思維。很多在軍訓當中養成的良好品質,沒有得到很好保留的原因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意志不夠堅定。大學生軍訓,是進入大學階段的第一課,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只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而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全面的。行為上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思想上存在問題。對大一新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法制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改變他們冷漠的態度、拖沓的行為、無所謂的心理,爭取用知識、真理、真情觸動每個新生靈魂,讓他們來一次人生的洗禮。

3.強化輔導員督導,延續軍訓成果。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處于學生工作的最前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承擔著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責任,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新生入學以后,最先接觸的就是輔導員,而一直陪伴他們,聯系最密切的也是輔導員。對他們的教育、引導、矯正,是輔導員的責任和工作內容,要將軍訓的成果貫穿于班風、學風、校風的建設當中,因此,想要保持和延續軍訓的辛苦成果,輔導員的作用不可忽視。

三、結語

高校學生軍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區高校要立足于本地現有資源,著眼長遠,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為要求,認真領會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努力做好學生軍訓工作,爭取為民族地區培養大量政治思想合格,綜合素質過硬的現代化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武.孫子兵法[M].北京:中華書局,2011.

[2]劉曉杰.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學生軍訓工作的幾點淺見[J].國防,2013(2).

[3]王增炳.怎樣搞好大學生的軍事訓練[J].高教戰線,1982(9).

[4]王暉.關于大學生軍訓制度規范化的思考[J].現代交際,2014(3).

[5]朱峰.高校軍訓中的問題及對策[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12).

[6]念克俊.對大學生軍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3(10).

猜你喜歡
軍訓民族地區大學生
“媽,我軍訓完回來了!”哈哈哈哈哈軍訓的人也太慘了吧
軍訓
大學生就業趨勢
春日里的軍訓體驗課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軍訓是種怎樣的體驗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