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學院如何加強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

2017-01-17 12:50高雙喜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高雙喜

摘要:當今時代,企業人工荒不斷加劇,人才缺口逐年上升,然而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卻依舊不容樂觀。造成這種不合理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企業產業結構與學校人才培養結構不協調,從學校到企業間銜接不合理。作為培養面向企業經營管理、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職院校,近年來越發意識到到將學校專業建設和實踐技能結合,面向企業定向塑造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以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為出發點,探索校企合作的當今時代下的新體制、新模式,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和各類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進而服務社會、互利共贏。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改革進程加快,我國原先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已逐漸順應生產需求轉變為集約型生產模式。在加工裝備、產業制造領域我國已逐漸成為面向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生產基地,職業教育的地位已然轉變。當此之時,大批的廉價勞動力已然不能滿足產業轉型的需求,我們迫切需求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然而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聯系不夠密切,導致人才培養跟不上企業轉變。因而如何強化校企合作,成為了學校專業化建設面臨的新課題。

一、校企合作的建設背景

據《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我國高等院校教育總規模已經逐年提升,并在2011年達到了3300多萬人。高等職業院校的毛入學率已經同比超越了往年百分之十以上,現開設的??平逃悇e升至了一千兩百多個。在讀的高職院校學生總數超過了一千萬。職業教育發展風頭正盛,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未來高職院校將作為我國后備企業人才和技術類工廠人才的輸送基地,為經濟建設和國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與此同時,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和職業教育的指導方針,如《教育部關于如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職業院校的合理規劃》中就當今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前景及其面臨的問題和考驗提出了幾項措施:強化校企合作,大力發展職業化、專業實踐,重視實習,強化工學聯系,建設職業實踐訓練基地??梢姼呗氃盒R獜娀瘜I建設,校企合作勢在必行![1]

二、國外校企合作模式借鑒

2.1德國“雙元制”

“雙元制”,其實就是一種企業和非全日制職業院校兩方合作進行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雙方通過簽訂協議,建立長久穩固的合作關系,規定并明確了兩方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受訓者先以學生的身份在職業學校進行文化理論知識學習和專業意識培養。然后再以實習生或者學徒的身份進入到相應的企業內進行職業技能實踐學習和技術操作的培訓。這種模式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了起來。能夠更好的培養出素質過硬的職業技術專業人才。

“雙元制”的優勢和長處在于將理論和實訓結合,合理安排時間,學校和企業培訓的時間比例大約是3:7。另外直接進入企業實訓在節約職業院校辦學成本的同時,還讓學生提前接受企業環境,融入職業氛圍,更早的接收到專業化的崗位預培訓。[2]

2.2英國“三明治”模式

“三明治”模式,是艾德思教育基金會的職業教育品牌課程。采取的方式是學習實踐交替進行。具體來講,若是三年的學制,則第一年在企業實踐,培養專業化的感性認知,了解專業需求和專業核心重點。然后在第二年中通過學校的學習功課這些難題。在第三年再次進入企業實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驗證和消化吸收。

“三明治”模式的優點在于,教學的過程符合“實踐—認知—實踐”循環學習,互相促進的規律。從而培養出順應企業快速變化和新技術學習掌握的高素質人才。通過這種模式培養出的人才,擁有很強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和動手能力。有著十分牢固的專業基礎,是企業崗位后備儲蓄的中堅力量。

2.3美國“合作教育”模式

“合作教育”即是校企合作這一模式最正統的起源。也是美國職業教育模式中最成功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辦學模式。合作教育委員會對合作教育的界定為:它是一種結構性的靈活教育策略,通過將學校學習的知識和事業領域內的專業生產機能經驗結合起來,消除了理論和實際應用的界限。使得學生學習知識,驗證知識,都可以通過為企業進行相關工作而實行。同時還能獲得相應報酬。然后將工作中反饋的問題和經驗總結帶回班級,做出進一步分析優化。

“合作教育”的重點便是在于校企兩者之間的密切結合,使得兩者幾乎融為一體。讓學生日常學習中兩者等比出現,各取所需,各司其職。從而提高兩者聯系,使勞動力和勞動力市場幾乎同步,更能滿足社會職業技術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三、我國高職學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結合國外多種校企合作的模式,再參考國內的背景形式,可以嘗試進行以下校企合作模式,應用到現有的職業院校專業辦學教育中來。從而改善現有的學校和企業高度分離的局面。

3.1“訂單化”模式

所謂“訂單式”模式,即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委托培養職業人才的院校,定向培養專業人才,達到企業人才需求的標準,然后提供給用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就如同企業作為需求方,直接向職業院校簽訂人才“訂單”,通過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具體來講,首先企業根據內部人才實際需求,將專業化偏向分類。再交由校方依據國家教育部專業規范,改變課程結構和課程類別。強化企業人才素的用性教學。更偏重于實踐教育,能最大限度的滿足生產制造線的人才需求。

3.2“工學交替”模式

“工學交替”即是分階段的學習,并用學生階段參與實踐的完成度作為審核評判學生成績的標準。是一種理論學習和實踐工作交替進行的方式。在學生的學業要求中加入實踐“單元”數量需求。即根據實際情況和專業不同,為學生設立每學期,一星期、半個月、甚至長達幾個月的專業實踐工作的要求。包括“X+Y”、”X+Y+Z”、“三明治式”等方式。這種方式,直觀的規定工與學時間上的分配,形成有機循環的專業學習鏈。通過分階段的知識結合工程應用,針對性強,同時又靈活多變。更能適應大范圍,多種類的職業人才培養。

國外有許多成功的校企結合促進職業院校教育發展的模式,不過作為中國的職業院校,就應當以本土人的方式,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分析我國本土特色,探索研發出適合我國國情,滿足當前企業人才需求和多元化職業發展趨勢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打造出我們自己的校企合作品牌,為高職學院強化人才培養,提升專業化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何海艷 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本土化的研究——以湖南省示范性高職院校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 田智慧,湖北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院?!叭齻€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