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幸福感的缺失與培育

2017-01-17 13:23陳桂萍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幸福感培育中學生

陳桂萍

摘要:幸福是人生的主題,是人類的根本追求。社會轉型時期,出現了很多大學生的幸福感淡化,偏頗甚至扭曲的現象,學校應認識到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特殊時期,精力充沛,意氣風發,但同時又缺少生活的歷練和磨難,不成熟理性的客觀現實,幫助他們塑造良好心理,完善健康心智,達到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逐漸具備感知、創造幸福的能力。

積極引導

關鍵詞:中學生;幸福感;培育

所謂幸福感,是指人內心對生活感到滿意的某種主觀感受,它包括生活滿意感、積極情感、消極情感三個方面。生活滿意感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在對幸福內涵的理解上和追求上,往往容易 安于現狀,只注重索取不注重奉獻,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么”、“做這件事值不值得”。他們缺乏感恩意識,不理解父母的艱辛,不思回報,更不知道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生活,一些學生沒有目標憧憬,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消極悲觀情緒。凡此種種亟需教育引導。

一、中學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1.從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的角度來看,中學生的幸福感受到高考壓力和教育體制的影響較大,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中,學生漸漸迷失了奮斗的方向和自己的最初理想,繁重的學業和就業壓力讓幸福感離他們漸行漸遠。面對高考因心理準備不足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片面強調強調整齊劃一,扼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一刀切”、“一風吹”現象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在教育方式上,學校偏重于以道德知識灌輸為主導的德育方法,沒有重視道德實踐方面的工作,在被動接受道德知識的時候,學生不能更好的體會到道德所帶來積極幸福感。班主任缺乏與學生的足夠的溝通,從而導致德育工作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2.從家庭環境來看,父母的言傳身教的作用和家庭氛圍的影響

中學生的父母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時期,繁重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致使很少有時間和孩子們溝通交流。對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愿望多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子女多有過高的期望值、甚至“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學生心理負擔,從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感體驗,乃至一些大學生因為害怕不能滿足家長的要求而引發了焦慮和苦悶等消極情感。

隨著單親家庭、下崗家庭等問題家庭的增多,這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學生的幸福感,和諧的家庭關系自然能讓孩子感受到積極情感體驗并對生活做出較高的評價,幸福感自然日益增長。相反,家庭關系緊張,子女有什么事情不敢也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有些父母單純的認為只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物質關愛就是疼愛孩子,而很少與孩子們溝通,很少知道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時間久了,代溝越來越深,使孩子們對于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慢慢缺失。

3.從中學生自身思想認識因素和人際交往的影響。

一些中學生因身材矮小或外貌有某些缺陷或者出身貧困而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相反地有些學生不能準確評價自我,過分自信,對自己缺乏客觀評價,常為自己設計過高的目標,“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存在矛盾糾結,從而產生焦慮和苦悶的不幸福感。他們的性格不夠成熟理性,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難以接受失敗上的考驗,容易灰心喪氣、一蹶不振,甚至走向極端。有些學生認為只有比別人強才是幸福,一旦滑坡就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從而陷入惶恐不安、心神不寧的狀態中。

還有一些中學生唯我獨尊、過于自我、缺乏同情心和責任心。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進行人際交往,他們想關心人,但不知從何做起;想贊美人,往往不是不敢開口就是詞不達意,交友的愿望強烈,然而總感到缺少機會。這些情況都影響到了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幸福感。覺得人際交往是件痛苦的事情,從而慢慢的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產生自閉心理。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

二、提升大學生幸福感的對策建議

1.從社會和學校方面來看,要積極開展心理咨詢輔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學校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化解心理問題,提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清高考形勢,分析自己優勢,發揮自我特長,學校適時進行引導,確定學習計劃,通過心理輔導使他們走出困惑,建立自信,并且能正確處理學習、生活和交往的關系,同時為學生提供健康、積極、向上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使他們長知識、長才干,增強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同時還要注重培養他們創造幸福的能力,引導學生做善于交往的人在交往過程中創造快樂、體會幸福。建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對學生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增強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2.從家庭方面來看,需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和情感的依托地。從小到大,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應該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來促進孩子感受到家的幸福,創造一個溫馨民主的成長環境。在家庭教育中,為培養他們的幸福感應該改善父母教養方式,應以父母情感溫暖和關心愛護的養育方式為主。父母應時常告訴他們應如何回避危險和克服恐懼,使他們具有較強的安全感,這樣會有利于他們獲得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從而會提高幸福感的水平。

3.從大學生自身方面來看,需要提高自身的個人素質。

中學生應正確地認識自我、把握自我、駕馭自我,找準最佳的人生定位,不斷完善提升自身和超越自我。完善個性品質,提升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實踐中去感受困難、鍛煉意志、提高自己。中學生應該積極地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克服困難、承受壓力、克服挫折的能力,客觀審視自身,培養自立、自信、自強、自省、自尊、自愛、自律的人格品質。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經歷過生活磨練的人具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科研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培訓有效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編號:FHB110125)

猜你喜歡
幸福感培育中學生
過度保護會剝奪幸福感
畫與話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掙多少錢,才可以買到快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你們這樣搓狗,狗不要面子嗎!放著我來!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