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活動有效性研究

2017-01-17 13:34李冬杰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課堂活動新課程背景有效性

李冬杰

摘要:有效的課堂教學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影響下的教學效能運動,它要求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教師和學生的教育價值追求。因此,堅持求實,追求有效,理所當然地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思想。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也提出了構建有效課堂的要求。本文通過教學實例對課堂有效活動應具備需求性、全面性、主動性、挑戰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數學;課堂活動;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注重了時代發展對新的高素質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克服了以往課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新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使基礎教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課程的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如何提升課程實施的效益,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問題,所以新課程改革呼喚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呼喚有效的課堂教學。然而,在當前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低效或無效現象,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教學效果不十分理想,教學效益不是很佳,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元發展和終身發展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因此,如何使我們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推進課程改革深入發展之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變得十分重要。為了使小學數學課堂活動更加有效,我認為數學活動應該體現“四性”。以下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就教于同仁。

一、需求性

1、要能激發學生活動的欲望。小學生的學習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境,尤其學習抽象的數學,更離不開具體、直觀、富有情趣的情境。學生如果沒有興趣,活動將成為一種枯燥、被動的操作指令,對學生的發展無益。因此,活動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需要,特別要重視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征、情感需要、興趣愛好等個性傾向,積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低的年級級教師可以把動畫、童話、寓言、故事兒童喜聞樂見的開式引入課堂,也可以創設有一定主題和角色的社會化游戲。中高年級教師可以把接近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活動中應用數學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如:學習了幾何圖形之后,可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設計出美麗的圖案,裝飾教室、房間;學習了概率問題,可讓學生分析摸獎、買彩票中獎概率問題,運用統計圖表分析地方經濟狀況;還可讓學生設計旅游中租車、購票等方案。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做數學”,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系學習過程。

2、內容要有活動價值。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需要進行活動,對于那些學生容易得出結果的內容大可不必拿來“興師動眾”。但在我們的課堂中不乏為了操作而操作的現象存在。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時,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當出現“56-22”時,大部分學生已能口算出結果。此進教師對全班學生說:“你能用手中的圓片擺一擺嗎?”擺完后又讓學生用小棒再擺一次。其實學生的思維已經遠遠走在“動手擺”的前面了,此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已無多大必要甚至是浪費時間,教師應說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當活動能加深理解時,才能顯示它的價值。

二、全面性

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參與面的大小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標準之一。以往課堂的活動常常僅限于少數學生的活動,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找朋友”、“送信”、“給小動物找家”等等,大部分學生以“觀眾”的身份出現,這樣的活動參與面窄,效率低下。其實只要改變學生的活動方式,就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下面我們來看看四邊形分類的不同活動方式中學生參與面與效果的對比。方案一、屏幕上出現兩個形狀不同的長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梯形,學生看著屏幕進行分類后發表意見,課件展示學生的分類。方案二、給學生提供上述四邊形,讓學生動手分類,反饋時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分法,并讓學生說自己的思路和分的依據。方案一讓全體學生看著屏幕分類,看似全體學生都參與了,實際上可能只有70%的學生在思考,其余的學生在等待,甚至“溜號”。學生只用眼看,無法體驗分的過程。而且,反饋時教師的課件設計又不能窮盡學生的想法,不能一一展示學生的分法,給評價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方案二能讓全體學生邊看、邊動手、邊思考,眼、手、腦相結合,以實物圖形為憑借,思維有了依據。而且,反饋時每種分法都能得到展示。因此活動的設計要著眼于全員參與,促進學生思考,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三、主導性

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于的發揮直接影響到課堂效率。如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判斷“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時,學生為可能與不可能爭得不可開交。這時不同的教師采用了不同處理方式:方式一,舉行辯論會,耗時8分鐘,仍未得出結論。方式二,教師出示一則信息:“據不完全統計,南昌市每天約有120人出生?!狈绞揭坏幕顒涌梢哉f是無效的。因為學生的爭辯只是對自身經驗及認知的堅持,并不是智慧的碰撞,無益于問題的解決、新知的建構,是一種無謂的辯論。方式二只用了一則小小的信息就讓學生明辨是非:一個南昌市每天就有120人出生,那么一個省呢?全國呢?全世界呢?分歧得到了統一,問題迎刃而解。因此,教師要把握好自身的主導作用,讓數學課堂省時又高效。

四、挑戰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思維活動的過程?;顒尤绻麤]有思維參與,就是膚淺甚至無效的。因此,教師在關注外在活動、講究“熱鬧“的同時,更應重視活動的目標與價值取向,關注學生內在思維的活動。如數學《四邊形》時,學生已經能區分和辯認幾何圖形和實際生活中的四邊形,教師讓學生動手剪一個自己喜歡的四邊形。這個活動,對學生來說太容易,對學生的思維并沒有提升。這個操作可以改進與提升,如讓學生考:”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還剩下幾條邊?”這樣就能激活學生的內在思維,促進學生個體數學知識的建構,增強活動的深度。

總之,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進行的雙邊活動,既要關注活動的內容、形式,又關注活動的目標與價值,那么,就既能保證有一定水準的教學質量,又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讓學生樂學、會學,教師能教、善教,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

猜你喜歡
課堂活動新課程背景有效性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課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研究的初探
小學初級漢語課堂活動設計思考與實踐
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學課程管理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激活小學語文課堂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