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兒園音樂律動教學的幾個具體做法

2017-01-17 14:20唐家麗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幼兒園

唐家麗

摘要:音樂“律動”教學對于幼兒的影響與作用已為藝術研究和教育教學研究所認證和推崇。本文以“淺談幼兒園音樂律動教學的幾個具體做法”為題,從教學實際出發,圍繞“用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幼兒感受音樂律動”“運用多種音樂教學形式表現音樂律動”和“采用多樣的教法培養幼兒創新能力”三方面闡述開去,對幼兒園音樂教學和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律動教學;具體做法

“律動”,音樂教學術語,是一種肢體有節奏的運動,在中運用“律動”。它可加強對音樂的感受,并進而發展出敏銳的聽力、專注力、覺察力、節奏的控制力、相互協調、彈性、對音樂符號的確認與了解、并能夠感知音樂中具有表達性的特質。

律動教學,是根據音樂情緒的起伏做有規律的韻律動作,以身體各部的動態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從而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進行音樂素質。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需要不斷實踐和探索。在此過程中,筆者總結出律動教學的幾個要點:

首先,是用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幼兒感受音樂律動?!皠撛O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是幼兒園教育原則之一。幼兒教師要多創造激發幼兒音樂興趣的環境,把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趣味化、生活化。教師要注意多提供讓幼兒感興趣的材料,這樣便于幼兒識記,促進幼兒記憶力的發展。創設富有美感的環境,可激發幼兒對美的興趣,使審美感知處于積極、活躍狀態。這樣,既能幫助他們去掌握音樂的節奏、韻律,還能啟蒙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他們投入到音樂的意境中。

其次,是運用多種音樂教學形式表現音樂律動。幼兒期是一個從情感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期間,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明顯的促進,越是能有機會接觸各種音樂作品,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就越會逐步懂得愛、溫柔、同情、自豪、集體精神、憎恨丑惡和追求美善。為此,采用多種音樂律動教學形式,把音樂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密切結合,讓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欣賞活動是律動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對音樂的認真傾聽,從而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近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主要形式。無拘無束的想象是培養和提高幼兒創造力的基本前提。要使幼兒對欣賞活動感興趣,就應讓幼兒動起來,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如: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請幼兒欣賞“森林里的早晨”,并啟發想象:“你聽到這首樂曲里有什么?”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說:“有走表的聲音、有小鳥的唱歌的聲音”;“有滴水的聲音、有天鵝的叫的聲音”等。對這些回答,教師都一一給予肯定和鼓勵……最后,孩子們還根據自己對的理解,設計了不同的符號把這段音樂畫了下來,孩子們就在這種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體會、欣賞到音樂的美感。

幼兒律動教學跟舞蹈是密不可分,它們都是把音樂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密切結合,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由于音樂是訴諸于情感的表演藝術。所以,律動和音樂同是情感的語言。因此,把舞蹈放人律動中,把設計重點放在分析教材內容和音樂情緒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特點來設計。輕快活潑的舞曲,動作的設計必然干脆利落,表現出歡快的情緒;柔和優美的抒情曲,其動作就應該突出抒展……民族音樂就得根據不同的民族的習俗和風格來設計,應借助民間的舞蹈語言使律動滲透民族特色。

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實踐表明: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游戲連續玩上若干遍,仍然興趣盎然。它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符合音樂的感知規律,因此將音樂和游戲融為一體是可行的教學手段。我們將音樂律動改編成許多律動游戲,使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游戲中體驗、感知、表現音樂,接受美的熏陶,萌發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再次,是采用多樣的教法培養幼兒創新能力。在音樂律動教學研究中,經反復實踐論證,總結出一些行知有效的方法,鼓勵啟發幼兒多角度思考,培養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

替換法。是指用一種新的動作替換掉原有律動中部分或全部動作,這適合于初步學習創編動作的小、中班幼兒。它能調動幼兒創編動作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學習的新鮮感,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輕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兩課時進行較好。

想象法。是指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象力是創造力最本質的內涵,沒有想象力就意味著創造力的貧乏。但教師一定不要忽視了引導的作用。如創編《兒童樂園》律動時,一位幼兒想出了蕩秋千的動作,教師啟發幼兒根據律動的主題想出其他兒童樂園游玩的動作,如“翹翹板”、“轉椅”等。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使幼兒的創造思路更加清晰,創編的動作更加豐富。幼兒時期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幼兒的想象力是幼兒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新性的想象開始的。音樂中的音樂形象是一種廣泛的對音樂意境的生動想象,而音樂教育正是通過音樂形象,喚起幼兒對相關的視覺印象、聽覺印象以及有關事物的聯想,從而發展想象力。所以說音樂教育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變化法。是指用一種動作變化出幾種動作,有意識地在幼兒活動中注入“變化”的因素,才能使幼兒的思維富有彈性,具有靈活性、變通性。變化的關鍵是幫助幼兒掌握變化的規律,幼兒掌握一種動作后,可讓幼兒根據這種動作變化出許多相似的動作。如幼兒學會原地走“三步”后,可啟發將“三步”作些變化,向前走、向后退,轉圈走,加入手的動作走等。

另外,還有諸如組合法(將兩個以上的動作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組新的動作。在組合動作時,教師首先要幫助幼兒掌握順序規律)等多樣的技巧。通過“聽賞”“感受”和“表現”三階段教學,增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達到了“從聽入手,動在其中,誘發情感,培養素質”的目的對幼兒良好性格的培養、判斷能力的提高、心理的發展、身心的健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總之,音樂教育是改善幼兒心理品質,促進幼兒智能發展,增強幼兒身體健康,豐富幼兒審美情感的一種有效手段。幼兒需要音樂,沒有音樂的幼兒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音樂它可以鼓舞人,給人以靈感和力量,雖然只是簡單的律動,也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幼兒園音樂教學,是一項春天般美好的事業!

參考文獻:

[1]徐靖予.幼兒園音樂律動教學初探.新課程.2012.10;

[2]周素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組織策略.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4.1。

猜你喜歡
幼兒園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愛上“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