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法律儒家化對后世的影響

2017-01-17 15:16吉益霖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影響

吉益霖

摘要:漢朝的“春秋決獄”揭開了法律儒家化的序幕,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到魏晉南北朝時“引禮入法、禮法并用”法律儒家化進一步發展再到隋唐“一準乎禮”的出現,法律儒家化徹底形成,明清只是在此基礎上加以鞏固。本文將著重從法律儒家化的特點和對后世的影響出發,加深我們對法律儒家化對后世影響的借鑒意義的探索,以促進我國現代法治的發展。

關鍵詞:法律儒家化 ;禮法融合;影響

自儒家思想得到漢官方的承認,它就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它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價值評判。儒家思想是深深植根于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土壤,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為人們的信仰。

一、中國法律儒家化的特點

(一)引禮入法,禮法結合

在儒家精神內涵中,禮與法是相互融合與滲透。而在法律儒家化的過程中,法的內涵中也融入了禮。之所以在法律儒家化的過程中禮法能夠結合,正是因為禮的等差性和法的特殊性是一致,兩者能夠融合互補。

(二)國家權力本位,維護皇權至上

古代禮法的制定都體現了皇帝的意志,是為了維護統治者的權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從“重罪十條”到“十惡”的確立,體現國家權力本位,維護皇權至上。這十種犯罪是:“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惡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義,十曰內亂?!?/p>

(三)官僚貴族司法特權法律化

中國古代以成文法形式肯定了不同階層在法律面前所處地位是不同的,由此確立了不平等原則,它代表的是貴族官僚的特權。如增加范圍為官僚特權的“八議入律”和請、減、贖以及官當,更高權限隨著地位的越高也逐漸增多。

(四)維護宗法倫理道德

宗法制度源于西周的禮,在秦漢成為宗族制度,明清以后變為家族制度。以血緣為紐帶,以親屬關系、等級制度為核心,由此決定了血緣的尊卑,身份的貴賤,權力和財產的分配。

(五)重和諧,輕訴訟

古人認為進入訴訟會破壞人們之間的和諧關系,對自己產生的不利影響大于通過訴訟幫自己解決問題帶來的效益。由于中國社會是熟人社會,等級差序,天人合一思想而且宗法性強以及司法制度與司法黑暗等都為無訟,輕訴訟提供支持。在古人的眼中,任何行為都不能與天道相違。對社會秩序的和諧追求是與天道的遵循相一致的。

(六)重視孝道

自己的親屬犯罪允許其包庇藏匿而法律不予處罰的制度。在“孝”中五服制罪的觀點以及在供養父母時的存留養親。

(七)寬仁慎刑

親親得相首匿原則,允許包括父母子女、祖父母孫子女、夫妻甚至同居(同財共居)在內親屬間相互包庇藏匿犯罪者,且法律對其不予處罰。無論是從老幼犯罪可以減輕或免除刑罰,還是從自然倫常關系出發,對親屬的隱匿行為從寬處理,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寬仁”對法律的滲透。

(八)重刑輕民

這與漢武帝后“外儒內法”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是密不可分。儒家倫理約束著皇帝至百姓人群,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出禮則入刑”,很多本屬于的民法,行政調整范圍的內容也被列入刑法典中。

(九)德主刑輔,綜合為治

法律儒家化后,更重視儒家“仁”的思想,在立法指導思想上倡導德主刑輔,把法與道德結合起來,納禮入律到禮法并重到禮法完全結合,治理國家的手段上已經不分彼此了。

(十)法律的不完全成文化,不規范化

禮是不成文、任意的、也沒有嚴格的規范;而法律是標準化、成文化、強制性,自禮法結合之后就導致一個不成文的法律,又通過成文形式,非標準化效果呈現出來。

二、法律儒家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禮法的高度結合,使得存在于法律與儒學之間的矛盾得到調和,兩者的協調發展得以實現。在一定程度上,隨著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滲透,使得人們更容易認可封建社會的法律。

(2)封建統治者借助儒家文化,發揮儒學價值在維護統治秩序方面的作用。在民間家族統治中,儒家思想的滲透不可不說是全面的。對民間適用的法大都以默認或肯定的形式予以確認,利用它來安定社會,以促進天理、國法、人情三者的最大限度地結合。

(3)儒家思想中“先天下之憂而憂”、重視氣節、講求修養、發憤圖強等對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愛國節操,促進國家的繁榮具有重要作用。

(二)消極影響

(1)法律儒家化使得人情在司法審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雖然法律往往是以強制性規范的面目出現,但其仍然要受到天理、國法、人情的約束,此現象在封建社會中并不少見。甚至有時當天理、人情與國法發生嚴重沖突,官方往往會遵從人情,暫屈國法,法律就這樣在人情的籠罩下茍延殘喘。

(2)在封建社會產生的等級特權思想的影響下,使得法律明文規定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有時在現實中得不到貫徹,比如:因受到特權例外的影響,會出現有罪被判無罪,應判重刑的被判輕,應判死刑的被判無期。

(3)在儒家“無訟”思想影響下,造成了中國古代司法道德化。于漢形成的“無訟”文化,由于它強調對“無訟”的形式上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人們對正當權利的追求。直至現在還有許多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家丑不可外揚,放棄司法訴訟,使自己的權力得不到救助。

三、儒家文化對當今社會借鑒意義

(1)在中國證人制度改革方面,親屬相隱制度有其借鑒價值?,F在強調犯罪嫌疑人親屬承擔作證,一方面會導致親人間感情的決裂,也容易背上絕情冷漠的輿論壓力,使其無地自容,進而造成親人間的不信任,影響家庭、社會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會使法律被束之高閣,降低法律的權威?,F代許多國家的近親屬強制提供不利證據的義務已經被法律免除。

(2)在中國緩刑制度改革方面,存留養親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它所蘊含的“孝”的觀念仍是現代社會所提倡,使人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方面可以使孝的儒家傳統的美德得到切實的落實,人人都能盡到孝;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減少一部分對社會上老年人的生活的補貼,使這部分的財務用于其它更需要的方面。而且它也使中國法文化更具有親情味。

參考文獻:

[1]陳金全,王世榮.中國傳統司法與司法傳統(上)[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美]德克.布迪,克拉倫斯.莫里斯.中華帝國的法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3]鄭杰.論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儒家化[J].群文天下,2011(3).

[4]竇曉玲.漢代春秋決獄之價值評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4).

猜你喜歡
影響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社交媒體中的影響者
民法典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一張圖告訴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響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你喜歡什么樣的床
小頑兒系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