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對策

2017-01-17 15:36孫建齊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對策

孫建齊

摘要:青少年犯罪這一特殊現象也不例外。青少年犯罪“是一種‘社會綜合癥”,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的、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等等,青少年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是誘發犯罪的因素。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原因;對策

青少年犯罪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它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與反省,需要各方面共同長期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成效。青少年犯是犯罪行為的實施者同時也是社會不良風氣的受害者,不應片面的仇視、失望,而應積極地反思、分析、教育和預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青少年時期特殊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本身就是一個被“標簽化”的人群。一方面,他們有著過于膨脹的自我意識,總覺得自己是世人矚目的焦點,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這種假象會給青少年帶來無形的壓力,一旦他們覺得落在自己身上的眼神出現不良的變化,比如鄙視或輕蔑等消極信息,就會形成心里負擔,使其焦慮、自卑,甚至會作出一些暴力報復行為。同時,這種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使得他們開始懷疑和反抗身邊的“權威”,也就是所謂逆反心理,青少年往往會過高的預估自己的能力,過分強調自我價值以及自我意識,認為糟糕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就算發生自己也能輕松解決,因此,他們常常明知危險或后果嚴重也不管不顧。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不穩固,判斷能力與自控能力不高的青少年時期,這些特點都會使得他們很容易越過安全防線,做出出格行為。

2、家庭教育的缺失

未成年人對于家庭的依賴高于其他任何時期的成人,而且未成年人缺乏足夠的判斷力與生活經驗,他們的行為往往需要成年人的監督與指導,在他們做出出格行為時加以矯正,而大多數情況下負責完成矯正與教導這一環節的正是各自的父母與家庭。因此,家庭對于青少年來說就是一根牽引線,隨時跟隨著、監督著,支持其能夠自由發展同時又可以在出現越軌行為時給予一個拉扯力以保證能夠回歸原有軌道,健康成長。

3、失當的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的失當主要表現在:首先,教學內容與形式過于單一,學生厭學。青少年在這一時期所必須的生理衛生課與心理輔導課在大多數中小學中都只是擺設,升學率成為考察學校、教師的優先衡量標準。雖然近年來我國開始大力推廣素質教育,但整體來看收效甚微,多是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實處的只占少數。學校教學結構單一枯燥,學生課業繁重,升學壓力大,長此以往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大大削減,加之大多數學校對學生法制、道德、品行、心理等方面教育的忽視,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心理問題。有些學校在對一些所謂的“差生”、問題學生的教育上過于簡單粗暴。一些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區別對待,對學習差的學生放棄教育甚至進行言語上的侮辱,這會使本就學習吃力的學生更加自卑;有些學習差的學生甚至被其他同學孤立、欺負,這種現象往往也有教師行為態度的一定影響。而對一些本就有不良習慣或行為的學生,少數教師更是完全放棄教育或一味懲罰,部分教師將教學“商品化”,明碼標價向家長索要錢財,或是開辦第二副業,強逼學生參加課外輔導;一些教師甚至對學生進行暴力和變相體罰,或是實施“冷暴力”,進行言語上的侮辱,指桑罵槐或故意孤立學生等,這些失當行為會對學生心理造成傷害,甚至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而誘發犯罪。

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對策

1、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時期心理波動較大,容易走極端、鉆牛角尖,所以他們需要相比其他年齡層人群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敷衍了事,全面的、科學的心理知識能夠讓青少年學會正確的疏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家庭、社會與學校相結合,使青少年獲得全面立體的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加強法制與道德教育

教育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不能只注重基礎學科的教學,學校應開展道德與法制教育,根據學生的興趣與特點,創新教學形式與手段,而不是機械地向學生灌輸道德與法律知識。比如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實地參觀考察,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道德與法律知識。作為青少年接觸最多的家長與教師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他們的道德和法律素質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甚。因此,家長與教師在生活、教學中應注意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法律素養,為青少年樹立榜樣。

3、加強對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與監管

青少年自制力較差,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現象誤導,出現“校內教育一整天毀于校外一小時”的現象。要加強對各種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尤其是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場所。針對不同年齡特點,建立各類規范的,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場所,滿足青少年的興趣需求,以增加正規場所的吸引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以優良的社區文化實現對青少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對網絡媒體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取締黃色、暴力網頁,推進網絡實名制,加強對未成年人上網許可度的監管,為青少年創建一個干凈的網絡文化環境。

4、完善未成年人立法、司法體系,嚴格執法

打擊與預防犯罪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依靠法律,青少年犯罪也不例外。預防與制止犯罪就需要有完善而科學的法律體系與司法制度,但我國現有的與青少年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數量與質量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青少年的成長環境與行為模式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因此相關的法律制度不應因循守舊,而應與時俱進作出相應的調整,做到概念清晰、權責明確,以確保能夠以最科學、精確的尺度裁量犯罪。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在完善立法的同時也要防止司法與執法的懈怠,要以嚴格的監督機制保證執法力度與效率,實現有法必依。

科研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單位資助教育部規劃課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培訓有效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編號:FHB110125)

猜你喜歡
青少年犯罪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論青少年犯罪現狀及預防犯罪的策略
有關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論
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問題研究
找尋犯罪根源
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