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道家審美的超世俗功利性

2017-01-17 20:58張毓婷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道家審美

張毓婷

摘要:道家意義上的美與俗美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道家認為只有精神意義上的幸福才是最深層的幸福,追名逐利者難以獲得這種美感,它是超世俗功利的。道家這種審美的超世俗功利性,與儒家佛家的審美有一定相同性,而對后來的道教也有很大影響。

關鍵詞:道家;審美;超世俗功利性

審美的“超功利性”最初是在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中被清晰系統地提出,他認為“美是無一切利害關系的愉快的對象?!?[1]即審美活動是一種超越一切世俗的利害關系而重精神愉悅的活動。這個西方的審美范疇,在對審美主體的研究上恰與中國傳統的哲學美學重主體精神的追求相一致。如從老子的“滌除玄鑒”、莊子的“心齋”、“坐忘”等道家美學思想看,中國人在骨子里就有著重精神內涵的價值觀、審美觀。黃老道家甚而是后來的道教,都認為精神上的幸福才是最深層意義上的幸福,追名逐利者難以獲得這種美感,它是超世俗功利的。

道家的審美判斷準則都是以“求道”為樂。莊子說:“至樂無樂,至譽無譽?!?[2] 他所謂“至樂”是通過“求道”而致的精神上的愉悅和快樂,非世俗的快樂。因為此“至樂”并非世人所誤認為的“當官”之樂,也非眾人所追求的“榮華富貴”之福。莊子一生清貧然自得其樂,自稱抱樸子的葛洪雖世家出身卻視權勢金錢為糞土,他說:“夫有道者,視爵位為湯鑊,見印綬如縗絰。視金玉如土糞,睹華堂如牢獄?!?[3] 在其看來,世上的財色權貴乃身外之物,不僅有損修養,還不能讓人從中獲得真正的美感。

由此也可以看出,道家審美具有超世俗功利性主要是在于其美學意義上的“道——美”和通俗意義上的俗美是大有徑庭的。老子《道德經》將名利與生命作了比較,認為生命的價值比名利的價值要高得多,他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4]真正擁有大智慧大快樂的人是以珍愛生命,淡泊名利為智舉,而非以占有世俗的物質性功名利祿為快樂。因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5]正如王弼所解釋的“為腹者以物養己,為目者以物役已” [6],為物所役的人是無法逃離俗世的束縛而得到真正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只有超脫世俗才能獲得永恒的快樂。同樣,莊子也揚棄那種以名利權位為標準,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人生要務的世俗價值觀,而提倡去尋找在現實以外通過修養而到達一個優游無滯的精神自由的世界?!赌先A真經·逍遙游》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廣闊無邊的精神空間,還給出了一個超越種種智巧物欲而通向遼闊宇宙的大我形象。莊子這樣描寫至人的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7]至人超越了為功名所束縛的偏執的小我,而“離形棄知”成就了與大道合一的大我,從而使精神得到了大自由、大解放。在《南華真經·讓王》中,也是通過十五個寓言故事來說明了這種重生命精神,輕世俗名利的思想。除了道家重視這一點,而在儒家的美學思想中,也強調了這種尊重生命,且要盡力以生弘道,從而超越死亡的審美態度。儒家認為生命可貴,“水火有氣而無性,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生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8]但也反對享樂主義的生死觀,相信人可以通過悟道、求道、得道并且弘道從而超越生死。因此《論語·衛靈公》就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9]人可以通過弘揚仁道而超脫世俗,從而實現生命的最高價值和使命。與這種典型的摒棄世俗物欲的審美觀念相類似的是佛教的禁欲主義,佛教認為人生之所以有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欲之集諦而生,只要消滅貪欲,就能消滅苦,使人獲得真正的解脫,這與道家審美的超世俗功利性是相通的。

道家的這種審美的超世俗功利性對后來的道教也有很大的影響。道家道教都提倡要“少私寡欲”和“無欲”?!霸缭诘兰抑鳌独献印?、《莊子》、《文子》(也是道教徒所信奉的《道德真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等書中就已經提出‘無欲或‘寡欲的主張……道家與道教有著連續性,道教創建之初,便已繼承老子的思想作為立教基礎。例如《老子想爾注》特別指出‘ 情欲思慮怒喜惡事,道所不欲,強調‘棄邪知,守本樸,無他思慮 的重要意義。早期道教的禁欲主要系指禁制有害于生命的欲念、行為,它是通過長生不死、即身成仙的向往和追求來轉移其他‘我 的欲望意識?!?[10]金元時期全真教的創立者王重陽就把這種禁欲的修煉方式看作是解脫精神枷鎖而絕世逍遙的重要途徑。據《七真年譜》記載,王重陽在48歲時受兩位高道的點化而出家入道,并在當時的終南縣南時村自掘“活死人墓”穴居,他曾作《自畫骷髏》等詩勸誡世人要早修道,“此是前生王害風,因何偏愛走西東?任你骷髏郊野外,逍遙一性月明中”。[11]肉體與真性靈相對比是脆弱而短暫的,只有摒棄現實人生中一切世俗情感,才能到達全真養性自由自在的精神世界。修道者們通過潛心修道最終達到體道、悟道的清凈自性之境界。這種悟道的審美體驗不僅是豁然開朗、與道合一的,亦是達到了“道——美”的最高境界,具有超世俗功利性。

總之,道家之“道”的美,是“至道”層面上最高意義的美,即“至美”。也就是說,道家甚而是道教的審美有著與世俗審美模式截然不同的審美態度和審美取向,它摒棄一向為大眾所熱衷的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看破世俗的酒色財氣,而強調通過修身煉性來達到“至道”的神仙自由境界,是超世俗功利的。

參考文獻:

[1]康德.判斷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48.

[2][4][5][7]慕榮真點校.道教三經合璧[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210,30,9,58.

[3]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論仙[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5:19.

[6]王弼注.老子[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3.

[8]王先謙.荀子集解·王制篇第九[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1:104.

[9]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衛靈公下[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0:382.

[10]丁若木.“ 惺惺漢,皮囊扯破,便是骷髏”— 從吳鎮畫骷髏說起[J].宗教學研究,1996(1):45.

[11]王重陽.王重陽集[M].濟南:齊魯書社,2005:42.

猜你喜歡
道家審美
漫畫道家思想
《莊子說》(二十五)
《莊子說》(二十六)
漫畫道家思想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莊子說》(十九)
茶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