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五加實生苗生產中存在問題與分析

2017-01-19 23:24徐紹娣李輝張順捷
中國林副特產 2017年5期
關鍵詞:五加實生苗刺五加

徐紹娣,李輝,張順捷

(1.黑龍江省興隆林業局,黑龍江 巴彥 150040;2.肇源縣氣象局;3.黑龍江省林副特產研究所,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刺五加實生苗生產中存在問題與分析

徐紹娣1,李輝2,張順捷3*

(1.黑龍江省興隆林業局,黑龍江 巴彥 150040;2.肇源縣氣象局;3.黑龍江省林副特產研究所,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為使刺五加這一優良樹種滿足產業發展需求,闡述了刺五加實生苗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繁育技術、人才培養、產業布局和等方面提出建議。

刺五加;實生苗;問題與對策

刺五加〔Acanthopanxsenticosus(Rupt et Maxim)Harms〕為五加科(Araliaeeae)五加屬(Acanthopanax)多年生落葉灌木。又名五加參(皮)、刺拐棒、老虎鐐子等,主要分布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也有分布。在日本稱其為蝦夷五加,前蘇聯稱之為西伯利亞人參[1]。刺五加是名貴中藥材,歷來為我國醫藥珍品,其根、根莖、莖、葉、花、果實均可入藥,具有類似人參的“扶正固本”作用,為良好的強壯劑,可增強機體的防御機能,抗疲勞和防止記憶衰退等活性。醫學上稱之為“適應原樣”藥物。隨著對刺五加藥用價值認識的提高,其產品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美國2000年的市場調查,刺五加被列為1995年、1998年美國市場上最暢銷的10種植物藥之一,其提取物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已遠高于人參提取物[2]。刺五加東北三省總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90%以上,是我國唯一的產銷大區。刺五加是黑龍江省資源蘊藏量最大、開發時間最長、應用范圍最廣、消耗數量最多的道地野生藥材[3]。

近年來,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刺五加嫩葉作為天然無污染,營養豐富,具保健作用的綠色食品受到消費者青睞,已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另外,五加茶、五加酒,清涼飲料等系列產品不斷推向市場,使得刺五加需求范圍拓寬,需求量逐年加大,大量采挖野生刺五加資源,使刺五加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無法恢復,供需矛盾日趨加劇,導致野生資源急劇減少甚至消失[4]。刺五加被列為漸危植物和國家三級保護植物[5],加強對刺五加野生資源的保護和實行人工栽培勢在必行。刺五加可通過種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組織培養獲得苗木,但扦插繁殖與組織培養生產成本高,煉苗成活率最低,最高為60%左右,現在生產中以種子繁育實生苗為主。本文對刺五加實生苗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提出建議,有利于刺五加苗木產業健康發展。

1 刺五加實生苗生產中存在問題與分析

1.1 種子具有深休眠特性

刺五加的種子具有先天休眠的特性,種子的胚尚未分化完成,種子種肧處于心形肧期,位于種子的一端,體積很小,約占種子長度的1/20,種子需要經過處理才能形態和生理成熟。在自然條件下刺五加種子需要越冬再經夏季后到第三年春季才能萌發,經夏季高溫完成種子形態后熟;秋季到下一年春季低溫種子完成生理后熟。刺五加種子在自然條件下萌發率和出苗率很低,在人工落葉松林下的模擬刺五加播種發現,既使是質量完好的成熟種子其轉化為1年生苗的轉化率僅為2%和79%(前者播種在枯枝落葉上,后者播種在枯枝落葉下),2年生以后,在林下植物不發育的人工落葉松林下存活率還漸趨于穩定[6]。故有“老虎鐐(刺五加)十年難見苗(實生苗)”之說。刺五加作為一種漸危種,主要以根蘗延續野生種群。

1.2 種子出籽率低,質量差;種子處理難度大,時間長

刺五加漿果出籽率3.8%~9.6%,漿果出籽率的高低與年度氣候,種子蟲害關系很大,千粒重10.4~11.4g(鮮種表皮風干的稱重),有萌發潛能的種子占全部種子的12.8%左右[7]。

種子處理時間,10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近6個月時間。處理方法,采用高溫-低溫-高溫混沙層級變溫處理法。首先40℃溫水浸種24h,撈出控干。按種子與沙(純凈小粒河砂)體積比1∶3混拌均勻,同時用300~500倍液多菌靈或百菌清對種沙殺菌消毒,種沙濕度45%~55%,置于室內15~20℃條件下進行堆積,經常翻動種沙,以后每7~10d噴施1次殺菌劑,保持濕度,觀察種胚發育情況,約80d~100d,種胚約占種子長度的2/3~1時,偶見種子裂口,將種沙移置-3~3℃低溫貯藏處理(約2~3個月),于第二年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進行播種。播種前3d~5d取出置于室外催芽處理,保持種沙濕度,有少量種子露白即可播種。采用變溫沙層級變溫處理法,可使種子第二年萌發,但萌發率為50%左右。

1.3 播種育苗環節多,且苗木易發生病害

播種程序為:播種—鎮壓—覆土—再鎮壓—覆蓋—澆水。圃地管理主要有澆水與排水, 除草與松土,搭架庇蔭,幼苗鍛煉,撤除覆蓋物,施肥(前期基肥,后期追肥),間苗補苗,病蟲害防治,起苗,包裝,運輸和貯藏等作業環節。刺五加實生苗生產中各個環節要求嚴格,不易掌握,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最終育苗失敗。

刺五加播種育苗易出現病害,主要病原是腐霉菌和立枯絲核菌屬真菌。主要病害是猝倒病、立枯病,發病規律是幼苗出土至幼苗莖部半木質化前,約25天左右時間內為發病盛期。自幼苗出土時就應及時噴施藥劑預防猝倒病、立枯病等的發生和蔓延。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首先是改善育苗條件,圃地施肥、精細整地、適時早播、水分管理等。藥物防治是播種作床前用殺菌劑對土壤殺菌消毒;幼苗出土后用多菌靈、代森錳鋅等殺菌劑稀釋500~800倍液噴施苗床或灌根,每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效果較好。

1.4 田間管理能力落后,機械化程度低

刺五加實生苗生產中基本都是人工作業,機械化水平低,增加了生產勞動成本,田間管理質量參差不齊,造成市場競爭力下降,且不利于大規模生產實生苗木?,F在黑龍江省除部分研究機構實驗育苗外,具有育苗能力的企業,個人少之又少,不利于刺五加產業的發展。

2 建議

2.1 加強技術宣傳、培訓技術人員

目前多數育苗都是個人小作坊模式,地區經濟不發達、待遇落后,導致專業人才缺失,技術發展緩慢,育苗機構成長滯后。多數技術人員參加培訓的機會較少,一些培訓課程和刺五加實生苗生產實際需求存在差異,技術人員對相關專業知識、具體生產要點學習較少,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加強科研院所與生產企業合作,促進科研成果,先進技術應用于生產實際,轉化為生產力,同時也為生產企業培訓技術人才。

2.2 建設種子采收基地,加快發展刺五加種植業

相關部門、企業應從刺五加長期發展規劃布局,建設優良種子采收基地,刺五加種苗繁育基地,原料生產基地;注重對刺五加優良品種的選育工作,刺五加現處于育種水平較低混雜群體,育種工作剛剛開始,選擇育種將成為該品種改良的主要途徑,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2.3 相關政策資金支持,加強工廠化育苗

通過相關政策資金支持,加強刺五加實生苗生產中相關機械研制工作,通過機械化作業,提高育苗手段,生產水平,促使刺五加實生苗生產向工廠化育苗發展。

[1]周玨. 刺五加種質資源的化學及分子生物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7.

[2]由香玲,曲冠證.五加科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http://www.zyctd.com/xinwen-item-634149-1-218.html黑龍江:發文部署加強刺五加保護管理工作.

[4]楊明,丁立威,丁鄉. 刺五加產供銷分析[J]. 中國現代中藥,2013(2):151-153.

[5]羅周良. 刺五加資源及質量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9.

[6]祝寧,王義弘. 刺五加生殖生態學的研究(Ⅱ)——種子擴散、種子庫及更新[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2(5):12-17.

[7]顏廷林.中藥材栽培技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17-123.

2017-07-20

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2015]TQ007);黑龍江省屬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4-01)

張順捷(1981-),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經濟植物培育研究,E-mail:zhangshunjie2200@163.com。

S567.1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5.037

猜你喜歡
五加實生苗刺五加
短梗五加保育及開發利用研究進展
山西省發現刺五加種群分布
櫻桃番茄‘夏日陽光’扦插苗與實生苗栽培生育特性及果實風味差異分析
墨江縣紫五加發展的思考
剌五加內生真菌分離鑒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新資源食品短梗五加開發應用初報
刺五加無性繁殖優于有性繁殖
刺五加無性繁殖優于有性繁殖
樟子松露地實生苗培育技術研究
藥用植物刺五加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