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電場建設對黑龍江森工林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及治理措施

2017-01-19 23:24邱玉山趙恩梅
中國林副特產 2017年5期
關鍵詞:施工期植被措施

邱玉山,趙恩梅

(黑龍江省第二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風電場建設對黑龍江森工林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及治理措施

邱玉山,趙恩梅

(黑龍江省第二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黑龍江森工林區風電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空間很大。因地制宜地開發一定規模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對省能源消耗的有益補充。風電場在建設中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些影響是可控可治的。

風電場建設;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治理措施

黑龍江森工林區風力發電資源豐富,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切入風速每秒7m以上的清潔風能可開發500萬kW風力發電。截止2012年,全省森工林區已在八面通、林口、綏陽、方正、大海林、帶嶺、朗鄉、桃山、金山屯、新青等林業局建成風力發電項目15個,裝機容量62.11kW,目前僅開發風力資源12%,可開發利用空間很大。黑龍江森工林區風能資源開發重點是與國內各大發電企業合作開發建設風電項目。到2016年,森工林區清潔能源產業產值預計達到10億,規劃建設風電項目4個,裝機容量20萬kW。目前省內電網以火電為主,火電裝機比重過大,每年耗用大量燃煤,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造成環境污染。黑龍江省再生能源中,水資源己基本開發完。除水電外,相對其它能源,風電開發已經成熟,因地制宜地開發一定規模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對省能源消耗的有益補充。風電場建設中對森林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些影響是可控可治的。下面淺談下風電場建設對黑龍江森工林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及治理措施。

1 生物多樣性及對生態效能的影響分析治理措施

風電項目建在山脊上,選址區域地質結構穩定,無不良地質作用,風能資源比較豐富,合理占用部分林業用地,風電場區及周邊區域無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及風景名勝區,無原始林等、對永久占用的林地、林木,植被進行補償和恢復,并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臨時占用林地一旦施工完成后立即恢復。

項目區域內的野生動物主要以小型動物為主,多為鼠、兔類等。預計工程建成后,由于人類活動的增加,區內動物數量在施工期將減少,營運期將會恢復到原有水平。施工噪聲和風機運行噪聲破壞了野生動物的原有安靜棲息環境。但場區內及周圍動物會逐漸適應于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噪聲或遷往它處,基本不會影響現有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和遷徙。場區按規劃實施植被恢復,將使場區及周圍形成一個結構合理、系統穩定的生態環境,使風場區生態環境向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風電場項目建設施工將擾動原土層結構,造成土層松動,使長期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態狀況發生改變,破壞了地表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對項目區環境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施工機械、材料運輸碾壓土地、堆土等也將造成施工區的植被損失和增加水土流失。項目施工結束后,臨時占地通過工程措施和種草植樹措施,地表植被狀況將逐漸好轉并恢復至原有的自然植被狀態。

項目施工期的基礎建設、運輸和風機安裝引起的噪聲、粉塵等,人類活動的增加,將干擾野生動物種群的原有棲息環境,項目區及周邊小動物數量在施工期將減少,但相對整個地區來說影響范圍很小,加之野生動物種群本身具有躲避危險的本能,項目施工不會對野生動物種群產生較大影響。風機正常發電時,施工期遷走的野生動物種群將逐漸遷回。

項目區域不處在候鳥的遷徙通道上,風電機組的安裝對野生鳥類的遷徙飛行通道無影響。為了避免對濃霧天氣飛行的鳥類形成誤導而飛撲燈光,項目區域內施工期夜間值班人員和運行期升壓站管理人員照明要采取遮光措施,同時嚴格實施監測計劃,以利于及時作出有關決策并適時調整對野生鳥類種群的保護措施。因此,本期工程將不會對項目區域內的野生動物種群產生較大的影響。

項目建設期對施工人員加強教育,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嚴格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嚴禁亂捕濫獵、亂砍濫伐、亂踩濫挖現象發生。

項目區內,嚴禁砍伐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紅松、水曲柳、黃菠蘿,對紅松、水曲柳、黃菠蘿可結合城市綠化、造林等需要,進行適合樹木生物學特性條件的移植。

1.2 生態環境保護

1.2.1 合理規劃和設計項目對林地的永久使用和臨時占用,尤其是道路削坡的高度、坡度等情況,確定適宜的護坡形式,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隨坡溜棄土石碴,壓埋植被,并在道路兩側進行綠化。

1.2.2 項目施工期間嚴格按設計規劃制定位置放置各種施工機械和設備,并盡量減少大型機械施工,有效控制占地,保護現有植被。

1.2.3 臨時占地施工結束后,要及時恢復林業生產條件,本著“宜草則草,宜灌則灌,宜喬則喬”的原則進行恢復植被。對項目永久使用林地采取異地還林的方式進行生態補償,以減少風沙化面積,降低項目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的不4.植被異地恢復由亞布力林業局完成,要具體落實到林場(所)、林班、林地落界小班內。

1.2.4 當地林業主管部門應有專人負責工程日常監管,確保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防止工程建設中超面積用地、越界破壞植被現象的發生,確保項目區的環境質量。

1.3 森林防火

3.融資方式的納稅籌劃。不產生籌資費用的留存收益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融資方式,但并購活動往往需要大量資金,僅僅靠內部積累形成的留存收益是不夠的,一般而言,企業需要對外融資滿足大量的資金需要。對外融資可以分為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債權融資是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或其他個人借款,由此產生的利息費用可以在稅前列支,達到節稅的目的,但是借款時要考慮企業資本結構的合理性,避免資產負債率過高帶來的財務高風險。股權融資是企業通過向原股東增發股票或者發行新股籌集資金,不產生利息費用,無法實現稅前利息抵扣,也會導致股權稀釋,但是股權籌資能夠改善企業資本結構,提高企業償債能力。因此,企業應該合理規劃籌融資方式。

森林防火工作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建設單位要加大防火宣傳力度,提高防火意識。成立防火組織機構,制定防火規章制度,落

1.4 資金保障

根據補償標準和本次調查數據計算得出的各項補償款,用地單位應及時足額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作為森林植被恢復專項用款,被用地方在使用過程中必須??顚S?,不得挪用。

2 自然景觀的影響分析及治理

風機及道路等代替了原有的森林,使森林產生局部的間隔,這是人為活動對于自然的干擾破壞,對周邊的生態系統必然會造成輕微的負面影響。在工程建設中要嚴格按所劃定的區域施工,注意保護周邊的森林植被,隨著工程各項保護措施的落實到位,周邊的生態系統將會得到逐步改善。

風電場建成后,機組排列整齊或錯落有致,塔架結構和尺寸相似,飛輪葉片數、顏色和旋轉方向相同,構成一個非常獨特的景觀,將為這一區域增添新的色彩。這種景觀具有群體性、可觀賞性,使人們可以觀賞到壯觀的風機群,從而提高當地的景觀價值,并將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3 水土流失影響分析及治理措施

項目在建設期間,伴隨著風機基礎開挖、安裝場地平整、施工道路施工、變電站建設、臨時堆土等施工活動,將擾動原地表、破壞地表形態、損壞植被,導致地表裸露、土層結構破壞,尤其是項目建設對現有植被的破壞,導致區域場址內有水土流失現象。

水土保持措施:項目區域內的水土保持為,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結合,形成完整的防治體系。根據不同的施工區特點,建立分區防治措施體系,即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以“點”為防治重點,實現以“點”帶“面”,做好項目區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4 大氣的環境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

項目施工期的土方挖掘和爆破、物料運輸及攪拌使用、施工現場內車輛行駛以及柴油發電機燃油等將產生粉塵和少量尾氣污染。工程施工期不同施工活動的主要的大氣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況見下表。

由于施工區布置分散,并且工程區域內風速較大,粉塵和大氣污染物的擴散隨機性和波動性較大,將造成施工場地的總懸浮顆粒物(TSP)暫時階段性升高,降低了項目區域內的空氣環境質量。施工粉塵污染不僅對施工人員的健康產生影響,同時在強風蝕作用下容易產生揚塵污染,對周圍的草地等植被上附著而影響到其光合作用,對植物生長產生不良的影響。

針對項目施工階段對大氣環境影響采取的具體防治措施如下:施工期應對開挖、骨料破碎等采取濕式作業操作,土方回填后的剩余土石方及時清運,盡快恢復植被,減少風蝕強度;同時對施工及運輸的路面進行硬化和高頻灑水,限制運輸車輛的行駛速度(不超過15km/h),保證運輸石灰、砂子、水泥等粉狀材料的車輛覆蓋蓬布,以減少撒落和飛灰;加強施工管理,提倡文明施工,避免在大風天施工作業,尤其是引起地面擾動的作業。而建筑材料堆場以及混凝土攪拌應定點定位設置并采用自動化攪拌設備及水泥輸送設備等防塵措施。

5 環境影響治理效果分析及防治措施

5.1 噪聲影響分析表明,由于風力發電機的聲源噪聲較小,由此產生的噪聲影響較小,由于項目建設于山區,距離城市鄉村較遠,其噪聲對居民沒有影響。

5.2 固體廢物影響分析表明,在建設期固體廢物主要是風機基礎施工時,場地平整產生的廢棄物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給當地環衛部門處理,采取上述處理措施后,項目建設產生固體廢物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較小。

5.3 水環境影響分析表明,項目的生產廢水數量很小,所含污染因子主要是水中的沙石,經圍堰凈化用于道路降塵和綠化利用,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很小。生活污水經防滲漏的化糞池收集后,定期清掏經堆肥處理后林地或農田利用,施工期生活污水對環境的影響很小。

5.4 施工期粉塵影響分析表明,地基開挖回填,土石方堆放,建材堆放,石料粉碎,是施工中比較常見的影響。施工過程中注意灑水降塵,可以有效避免施工揚塵污染。施工所需建材運輸過程中加蓋苫布,可以避免揚塵的產生,施工期粉塵產生量較小,影響時間較短,對周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不大。

5.5 生態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工程產生的環境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工程施工的臨時占地占壓草地、林地和農田,這將破壞地表植被。施工結束后,輸電線走廊和施工臨時通道等臨時占地采取土地平整措施并輔以村的表層土,短期內地表低矮灌木植被可以自然恢復,原有農田采取復墾措施,使土地的原有使用功能得到恢復。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臨時占地對當地生態環境和土地利用不會造成長期不良影響。

為減少水土流失,保持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風力發電機基礎周圍及進場道路兩側應做好排水工程,避免破壞道路兩側的地物、地貌,對深路塹邊坡采用綠化方式進行防護,有利于水土保持,可以減少修建風力發電機基礎及進場道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風力發電機基礎及進場路施工時應做到邊挖、邊填、邊壓實,不留松土面,可以減少揚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項目在設計中應根據當地條件,選擇適宜鄉土樹種擴大植被覆蓋面,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建設單位要嚴格制定規章、制度,認真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施工結束后,對臨時用地采取綠化復植復墾措施,可以恢復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可以避免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X173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5.041

猜你喜歡
施工期植被措施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植被覆蓋度變化遙感監測
基于植被復綠技術的孔植試驗及應用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秋冬季仔豬保暖措施有哪些
絹云母片巖引水隧洞施工期變形控制技術研究
與生命賽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山區鋼桁梁斜拉橋施工期抖振時域分析
公路水土保持與植被恢復新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