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2017-01-19 13:32王亞紅
讀與寫·上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信息意識動手能力自學能力

王亞紅

摘要:教育部2000年頒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信息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修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學能力;信息能力;信息意識;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36-01

教育部2000年頒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信息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修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教科書上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要鼓勵孩子們自己學習,在課堂之外學習,鍛煉觀察本領,思考、試驗的本領,創作的本領, 還要讓孩子們高高興興地學,有滋有味地學"。他還說:"自學的本領是用之不竭的能,儲能就要儲這樣的能。"把自學引入課堂教學,并把它當做全部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學生就會從一個消極的接受者變為一個積極的探求者,教師也會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轉向重在激勵學生思考,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

例如,在word板報制作這一章中,我分配給學生一個任務:將家鄉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及歷史文化等內容制成電子板報,向大家作介紹。我把全班平均分配為6組(學生自由組合),每組設一個組長,負責全組的整體協調,組員各自發揮自己的所長,學生門可以上網查資料,可以去圖書館或在報刊上采集資料,我為同學們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如幫助他們掃描圖片,提供網址等。小組的同學有的負責搜集文字資料,有的負責采集圖片資料,有的負責篩選,有的負責編輯整理。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課內的任務,讓同學們通過組員之間的共同協作、努力,完成滿意的作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從電子板報的欄目設置及文章和資料的采集、篩選、文稿布局的藝術性,都由學生小組共同討論、共同商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然后,我單獨上一節作品展示課,展示各組的作品,并由其他組評議作品的優、缺點,以及給你帶來那些啟示,對你有那些啟發,你從中又學到了什么。學生從本單元不但循序漸進通過自學掌握了文字排版的基本技能,而且更難得的是學生學會了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2.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是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所不可忽視的內容。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要著眼于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能力是信息社會成員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在信息時代,信息本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體系, 除了吸收傳統技能的精華外,應強調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養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性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供"資料庫",讓學生到"資料庫"中去獲取有用的材料。例如,學生利用"資料庫"中的各種各樣的圖片、表格,經過處理,完成一份圖文并茂、精致華麗的電子賀卡送給老師, 或者制作課程表、值日表、通迅錄來管理班級,甚至在網上瀏覽、查閱信息,討論熱點問題。也許有的學生運用筆和紙進行學習的能力不比別的同學強,但他們分析、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大大高于其它同學,這正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所在。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質的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識,學習計算機的動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就一定能把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學好。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信息技術學科,與其它學科不同,它是集知識與技能一體的課程,它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的操作技能。而信息技術教育,最終學習目的是能應用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手段,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操作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培養是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最起碼的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門動手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管是從最基本的文字輸入、編輯排版,還是電子郵件發送、網頁瀏覽、網頁制作等,都需要經過實際動手操作才能完成。盡管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比較先進的聲控(語音)輸入等,但世界上會操作計算機的人當中,必定有90%以上還是習慣于通過使用鍵盤、鼠標等計算機輸入設備,來操作、指揮計算機,來與計算機打交道。這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際動手能力打下了基礎。

4.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實用技術的技能,更應該讓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手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創新教育,創新教育目的是讓學生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發現自我而創造學習的機會。在普通中學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是國家教育部2000年1月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結合實踐板塊的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和愛好,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獨立自主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種學習方法。而信息技術是人們學習的工具和手段,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強調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兩者的結合, 將能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新型學習模式構建全新的學習環境,學生能更有效更快速地促進學習。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最大價值是其應用性和實踐性,它可以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學習環境。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主選擇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學生在多媒體電腦和網絡構建的學習情境中,通過各種渠道(網絡瀏覽器、教學資源庫檢索)自行構建知識,教師在這研究性學習中扮演的是導師角色。如九年級信息課中開設了Visual Basic,部分學生對編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自然找到計算機老師詢問課題的開展,老師可提供諸如多媒體、網絡各種類型的編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個人興趣自主選擇,自定計劃。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還可以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共享型的研究性學習。

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方面的作用,無疑是重要的。但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各學科都擔負起各自的責任,如何與其他學科結合,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歡
信息意識動手能力自學能力
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