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選舉制度的完善

2017-01-20 00:28楊陽
青年時代 2016年32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

楊陽

摘 要:我國選舉制度的逐步完善,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意義重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選舉制度雖有完善,但是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政治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離,如何完善我國選舉制度以更好保障人民政治權力成了重要課題。本文在對我國選舉制度的定義和過程作一闡述與總結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視角,根據我國選舉制度在實踐中出現的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如何完善的操作辦法并指出現實意義,以期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選舉制度的逐步完善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選舉制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選舉;間接選舉

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的選舉就現代國家而言,是由較大群體選擇領導本群體的一小部分群體所采取的一種程序或制度化模式。這種程序或制度化模式是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而建立的,它的主要運作方式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由較大群體選擇一部分主體組成較小群體作為領導集團實施統治,它的目的是為統治階級輸送新鮮血液以更好地維護統治。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制定的選舉程序或方法既是選舉制度。本文主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視角,論述我國選舉制度完善的相關問題。

一、我國選舉制度的歷史

(一)改革開放前選舉制度的建立和經歷的曲折過程

我國選舉制度作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方式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鞏固社會主義國家國體方面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新中國選舉制度是從建國前在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在實際控制的地區所制定的選舉辦法發展而來的。例如在抗日戰爭階段,中國共產黨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理論與政權建設結合起來,圍繞抵抗和消滅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目的,在抗日根據地建立了可以團結各抗日階層的民主政權,也即三三制政權。三三制政權作為有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政治上層建筑,一是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促進抗日根據地經濟的恢復或發展;二是強烈地影響社會和個人意識,調動了各抗日階層的積極性,也改變了一些人對于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抗日力量和抗日根據地的看法;同時三三制政權也為新中國成立后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性質的選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了經驗總結和干部準備。

建國后到1952年底,由于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任務也即在國內推翻“三座大山”的任務已基本完成,各級人大代表選舉和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現實條件已經具備。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以下簡稱選舉法),標志著新中國成立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成型。我國第一部選舉法頒布后,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開展了中國歷史上旨在行使民主權力的規模浩大的普選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公民意識,還加快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選舉的步伐,并為以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順利召開作了群眾動員。然而,從選舉法頒布至文化大革命前的13年里,雖然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但我國選舉法中很多具體規定仍不完善,沒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有相應的調整、改變,結果并未在十年內亂中發揮應有的制度作用。在十年內亂期間,我國選舉法和選舉制度遭到了很大的破壞,按照選舉法進行選舉陷入了事實上的癱瘓,直到文革末期四屆人大會議召開才有所改善。

(二)改革開放后選舉制度的完善與發展過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選舉制度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里及時回應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進一步加快和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步伐和人民群眾的權利范圍,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成了新的時代課題。為此,1979年我國以保障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為目的制定了新的選舉法。新的選舉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一是在縣一級區域改間接選舉為直接選舉,使人民群眾能夠更加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力;二是規定一律實行差額選舉,使選舉人能夠按自己的意志選擇自己認同的代表候選人;三是確定了無記名投票原則,有助于選舉人消除顧慮,完善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選擇;四是規定代表候選人以獲得出席選民或全體代表過半數票才能當選,嚴格了候選人的當選條件;五是規定了各個少數民族,不論人數多少,都必須至少有1名全國人大代表。這既說明了我國人民的當家作主是包括漢族在內的所有民族的當家作主,有著真實性,又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所具有的囊括各個地區和各個民族的廣泛性;六是對代表候選人預選的相關事宜作了進一步的規定,確保代表候選人不是上級簡單硬性的指派,而是由多數選民經過協商后由民主選舉產生。七是按工作單位和居住狀況劃分選區,便于選民登記,避免出現錯登、漏登或重復登記的情況。新選舉法的改革,使選舉制度基本適應了經濟基礎的變化,幫助了新的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也活躍了其他意識領域。新選舉法制定后還經過了4次修改,在凸顯蓬勃生命力的同時也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選舉制度的特點和實踐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選舉制度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選舉制度的特點一是在堅持與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時,與各民主黨派之間實行平等的真誠合作。在我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在領導人民群眾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了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奮斗歷程中確立的,有有效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各民主黨派是在歷史中形成的代表某一階層或階級,現階段與中國共產黨一道為人民服務的參政黨,也是為國家、民族和人民奉獻自己的政治團體。在我國選舉制度中,各個代表不論是中共黨員還是民主黨派成員亦或是無黨派人士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而不像西方國家通常都是以議會黨團的名義形成集體決議。在我國選舉制度下,不同黨派的人大代表在產生分歧時可以通過充分的協商討論達成基本共識,因為他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二是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則。我國各級人民政府和法院、檢察院是由本級人大產生,對本級人大負責,受本級人大監督。各國家機關分工雖然不同,但都是按照黨和國家制定的大政方針開展工作。三是實行一院制,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各國家機關按照分工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即便在部分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也能及時解決并形成統一的意見或行動。

(二)部分選舉中存在的現象

1.改革開放尤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我國選舉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一是間接選舉范圍較大,直接選舉范圍較小

人們在縣鄉行使直選權力,縣以上人大代表由間接選舉產生是與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情況相適應的,這種制度安排發揮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肯定作用。但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來,我國各領域尤其是經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讓選舉這一政治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從而把制度安排中的否定作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進而保證制度安排中的肯定作用繼續占據主導地位已成為選舉實踐中面臨的新的問題。

2.部分選舉中存在著違法違規的現象

例如2012年到2013年期間的衡陽破壞選舉案,全部參會的500余名人大代表中僅有極少數人沒有收受試圖拉票、賄選的財物。在選舉中,衡陽政治生態惡化之嚴重,干部作用腐敗之惡劣表現的淋漓盡致。雖然最后包括當地黨委、人大主要負責人和其他一大批黨員領導干部受到了黨紀國法的處理,但這場破壞選舉案帶來的惡劣政治及社會影響以及巨大的人財物力消耗卻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彌補的了的。究其原因,這些參與到拉票、賄選中的人大代表尤其是其中的黨員領導干部在思想認識上出了問題,讓外界的“糖衣炮彈”由外入內,從外因成了內因,從第二位的影響因素轉變為第一位的決定因素,讓這種負能量的內因通過選舉實踐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3.是選舉競爭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選舉法規定:推薦代表候選人的政黨、人民團體和選民、代表可以在選民小組或者代表小組會議上介紹所推薦的代表候選人的情況??梢钥闯?,在我國選舉法中競爭機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組織領導是黨的基本領導方式之一,由黨組織分配和提名代表候選人名額無可厚非,但一些黨組織差額提名太少甚至等額提名,結果造成誰可以成為人大代表都事先知曉,這樣既不利于選民的充分選擇,也不利于代表對所擔責任的深刻領悟。這樣的選舉一旦演變成形式上的表演,勢必會影響選民的熱情和選舉效果。

三、我國選舉制度的逐步完善及其意義

(一)選舉制度完善的操作辦法

1.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把直接選舉的范圍擴大到市一級區域。就現實情況而言,縣及以下單位人員在行政體系中屬執行一級,在本區域政策的制定上話語權、決定權較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在一些地區已經具備了市一級區域人大代表直選的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可以在這些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如果試點成功,在有利時機可以向更多條件成熟的區域推廣;如果試點出現了問題,也可以通過有效控制把風險降到最小。

2.嚴查部分選舉中出現的違法違規事件。在部分人大代表的選舉中出現的違法違規事件,如果不嚴肅查處,讓這些錯誤行為次數繼續增多、數量繼續增加、規模繼續擴大,就會在達到一定程度后由量的積累導致質的變化,極大破壞人大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就具體問題而言,一是不要認為人大就是橡皮圖章,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指出,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查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二是在鄉一級人大代表選舉中要注意宗族勢力的影響。

3.嘗試在差額選舉擴大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與我國當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相適應的競爭機制。讓選民能從生活工作等方面對代表候選人進行了解,并根據代表候選人對選民所作出的承諾和對他的組織、群眾評價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或不選。

(二)選舉制度逐步完善的現實意義

在筆者看來,我國選舉制度的逐步完善,一是更好地保障和拓寬了人民群眾的政治權力及其實施途徑。選舉這一上層建筑的完善可以強烈影響社會及個人意識,調動人民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熱情,進一步保證我們黨領導人民對國家的有效治理。二是鞏固了人民主體地位,隨著民情社情國情世情不斷完善的選舉制度可以更好地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權力。三是可以通過制度完善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促進這些領域的進一步發展?,F階段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社會各階層利益需求也呈全方位多層次的態勢深度發展,對選舉制度的逐步完善,會使更多人大代表切實做到心系民所需、權為民所用,再為人民群眾辦更多實事好事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各領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沈春耀.《民主政治展現新境界 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Z].

[2]《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Z].

[3]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上的講話[R].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哲學
再論哲學人學的學術性質
淺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弄清楚的三個為什么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指導意義
善用科學理論解決改革發展新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