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醫學高職高專院校內科學教學改革

2017-01-20 12:04胡敏
青年時代 2016年32期
關鍵詞:醫學教育改革

胡敏

摘 要:本文通過從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對高職高專院校內科學教學現狀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醫學教育;改革;內科學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秲瓤茖W》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臨床課程,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專業課程之一,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走向社會的實際工作能力。針對培養面向基層醫療的高職高專臨床人才的辦學定位和實際情況,結合作者在醫學高職高專院校內科學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對醫學高職高專院校內科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一、調整教學模式

在傳統醫學目標的要求下產生的我國傳統醫學教育模式是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這也是目前為止我國高等醫科院校最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1]。傳統模式是第一、二學年學生在學校學習書本知識,第三學年到醫院實習,“學”和“做”嚴重脫離,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我校臨床專業學生正在實行向“1+2m”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即讓學生第一學年在校學習基礎知識,第二學年開始到醫院學習,實行邊上課邊實訓的方法,“學”“做”有機結合,可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臨床思維能力。

二、明確教學目標,完善課程體系

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授課中學到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在臨床中更好的動手實踐,同時具有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實際能力,制定內科學教學的主要學習目的和內容,使學生能夠對內科學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清楚的認識。以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內科診療為主要講解內容,突出重點,化解難點;要在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選用的教材應具有內科學的代表性以及時代性,增強與醫學相關的邊緣學科的交叉滲透程度。在課程體系方面,不同的課程之間也應當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聯系,發揮其整體作用強化實踐性教學操作,全面改革講習比例不合理的現狀,打破理論與實踐教學分段實施的界限,充分體現臨床醫學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適應基層醫療單位工作需要為目標,突出“應用”為特征,圍繞動手能力強化實踐性操作。

三、改進教學方法

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是完美的。我校內科學教師在授課時根據內科學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PBL教學法等多種方法綜合應用,采用啟發式、情景式教學模式,形成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育創新思維和臨床綜合辨證思維能力;讓學生熟練掌握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內科診療方法。如成立興趣小組,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注重啟發、討論、演示、操作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并采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鼓勵應用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解決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實效。

四、完善考核評價標準

實現考核評價依據多樣化,加大形成性評價比重。一般而言,考核評價主要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大類。因傳統內科學考核大多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科終結性成績評價,而我校則徹底改變傳統考核中一考定乾坤的模式,而重視與強化形成性評價,加大對學生上課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實踐教學及其他課外教學活動的考核,加強過程測試,才能清晰地考查學生知識、技能等綜合素質情況。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要做好日常檢查、考查、考試或測驗等評價環節的統一,避免顧此失彼。將內科學考核分為平時考核、期終考核。平時考核以學生考勤、課后作業、課前提問及實驗報告打分。

五、加強教師素質培養

醫學知識日新月異,醫科院校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創新,強化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發展自己的教學藝術,努力追求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改革開拓,努力進取,與時俱進,勵精圖治,不斷加強自身教師道德修養,努力提高道德素質。

總而言之,醫學高職高專的教育改革必須要立足當前,結合學校實際,循序漸進的實施落實,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且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模式及理念。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了高等醫學教育事業長足的蓬勃發展,醫學教育的研究仍需繼續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孫筱雅,范耿.中國醫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1(5):330.

猜你喜歡
醫學教育改革
提升醫學教育能級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改革之路
2019年第一批口腔醫學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天獅 推動中美醫學教育交流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明代醫學教育縱橫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