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017-01-20 12:20楊培培
青年時代 2016年32期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楊培培

摘 要:本人筆者從學習環境營造、專研范例和任務設計呈現、創設探索和啟發性自主實踐環境、展示評價四個方面入手,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和探討如何針對體校學生的特殊性來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體校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范例倒置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信息技術新課堂的教學模式不斷發生變化,任務驅動法、演示法、范例教學法,翻轉課堂、微課程等都在逐步發展和創新,教師關注一堂好課的點也愈來愈多,但學生作品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往往成為教師的最高追求,但同時又不斷讓教師失望,因此,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保持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結合這幾年的教學經驗,筆者主要從四個方面,針對體育運動學校學生的特點來談一談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課堂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將學生激昂亢奮的情緒轉化為穩定積極的學習狀態

體校學生的情緒每一刻的波動都比較大,由于長期受一種隊別榮譽的影響,他們的班級榮譽感和集體感比較弱,因此比一般學生更容易和同伴發生摩擦,加之他們的課堂行為難以規范,因此對教師來說,學生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節課的氛圍,因此,如何在課前的幾分鐘“哄”好學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注意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更重要的是掌握個別性格特別突出的學生特點,并及時作出應對。當教師創造一個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時,學生才會安穩地“配合”教師的教學,也更可能因為教師的引導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融入情景,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對體校學生來說,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由于他們不常接觸電腦,對電腦懷有一種神秘而好奇的感覺,學習積極性很高,因此通過合理的情景創設,很容易將學生引入情境,激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一旦學生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狀態,那他們的可能是無限的。如在學習《畫圖》軟件這課時,我以“小蝸牛的故事”為主題,配合音樂和動畫,講述一個開放性的故事,在音樂和動畫的熏陶和帶動下,學生馬上融入主題情景,對故事的發展想法各異,不但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還激發了運用畫圖軟件創作的無限思維。

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正真融入課堂后,他們的思維就會變得積極活躍,就會產生探求的強烈欲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根據體校學生的特點,專研范例和任務等的設計呈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盡量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

體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都比較弱,因此對教材的處理和任務的設計都需深思熟慮;另一方面,住校生和走讀生對電腦技能的涉及程度也各不同,因此分層教學的任務跨度既不能太大,又要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因此教材處理方面,要改變教學目標,呈現的例子最好以他們為主體,或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事物;在任務設計方面,要貼近學生的訓練生活,較高層的任務又要貼近學生的認知實際。如在學習《連詞成句變化多》這課時,我認為這節課學生能創造很多可能性,因此我以剛剛結束的兒童節為主線,引導他們回憶,從他們給出的描述中提取關鍵字,以他們的描述作為口頭例子,雖然沒有一個正式的演示例子,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在配合歡快的背景音樂和照片的情況下,學生積極聯想回憶,無形中學生愉悅的心情也激發了他們去完成屬于自己的兒童節的回憶。又如在學到《畫龍點睛寫標題》這課時,我的拓展性任務是:探究標題“圣誕節快樂”是如何制作的,并自己嘗試其中一個字。這樣做是因為大標題本身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讓有余力的學生有嘗試的沖動,其次其中涉及到的“組合”功能能讓學生對小標題的美化提升一個檔次。

教學實踐表明:合理的任務不僅能展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也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二)范例倒置,排除思維定勢障礙,激發創新思維

范例教學是信息技術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解析案例或作為一個例子為學生講授技能知識,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卻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信息技術課堂成了讓學生“照葫蘆畫瓢”的課堂,學生掌握了技能,但是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階段,缺少運用所學的技能進行創造的能力,加之體校學生長期處于訓練的特殊性,他們對于模仿就是一種慣性,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很關鍵。那么“倒過來”的信息技術課堂會是怎么樣的呢?在處理三年級《制作賀卡》一課時,我并不是直接讓學生欣賞一些賀卡,而是叫一位畫畫基礎較好的學生到白板上畫一畫自己所定主題賀卡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其他學生則看一個關于介紹各種節日的動畫片,要求注意觀察每個節日的代表人物或物品有哪些,再引導學生將每個元素整理規劃,完成一個屬于自己的賀卡,在學生完成的期間,播放一些賀卡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思維。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和想法完成一個作品,而范例只作為激發學生思維的一個工具,最終學生的創作和創新精神不僅得到極大的激發,創新思維也大有用途。

教學實踐表明:范例倒置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并創作出來,而且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能力分層也一覽無余。

三、創設探索、啟發性自主實踐的環境,引導創作,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在實踐中掌握技能,創新能力的發展需要在自主實踐中得到提高。對于體校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更渴望訓練以外的生活得到關注,比起聊比賽冠軍,他們更喜歡和我聊家里電腦怎么有時連不上網絡,電腦密碼怎么設置,如何實現多臺電腦可以上網等,因此我提倡任務生活化,引導啟發類比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程度。比如在學習《組建局域網》這課時,我從學生對信息化生活的關注出發,讓學生在課前匯總家庭上網的需求與方式,畫出網絡拓撲圖,再模擬采購設備,并動手組建可以多臺電腦同時接入因特網的局域網。學生經過這樣的創造活動之后,成就感強烈,有些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提出如何實現不在同一空間內的幾臺電腦同時上網(除無線網絡外),還提出了能否實現共享IP地址的想法。

教學實踐證明:有用的知識,無論對誰都具備足夠的吸引力,這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固定技能,還能促使學生進一步創新。

四、展示評價,突顯雙主,體驗快樂

“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自然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教師努力引導學生,創造機會來獲得優秀的作品,這無疑是一堂好課,但如何將學生的創新精神保持下去,我想我們需要做好對學生作品的評價工作。信息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作品展示評價來創設機會,使師生的相互期望形成合力,體驗成功的情緒,長此以往,師生就會把成功的體驗與愉快的學習等同,從而強化學習動機。根據體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避免等級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課堂評價由多方面組成:自我評價、平時的紀律表現、課堂的演示操作、作品展示交流時同學間的評價、教師總結性評價等。

教學實踐證明:正面積極的評價對能力較好的學生,能更促進他們的創造性學習,而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是一種激勵,激起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總之,創新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而信息技術教學在面臨科技誘惑、家長偏見、學生誤讀的壓力下,要不斷探求新的思路和方法,讓信息技術課堂里走出的孩子,探尋一條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論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育與生活化的有機融合2013.09.

[2]談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013.11.

[3]信息技術教育內容生活化決策2013.10.

[4]信息技術課上學生主動性培育2014.1.http://lw.3edu.net/x/List_21.html.

[5]探究信息教學中的自主性學習2013.11.

[6]馬茂霞.“倒”出不一樣的“守株待兔”--以“倒置”范例為發散點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初探.

猜你喜歡
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幾點嘗試
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通用電氣公司創新能力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