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燃孩子“感恩”之火

2017-01-21 13:42吳益俊
卷宗 2016年10期
關鍵詞:感恩孩子

摘 要:感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爸鲌D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等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曾經讓許許多多人受到過熏陶和感染,為培養人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孩子;感恩之心

少年兒童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基本的道德判斷和價值判斷還未完全形成,他們在受到家庭、社會過度關愛的同時,往往缺乏珍惜關愛、感恩關愛的基本道德準則。在當今少年兒童中存在只講享受、不知付出,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現象,這讓家長、老師都傷透了腦筋。當前,家長對獨生子女普遍的溺愛,加上“再窮不能窮孩子”的觀念,父母親太過于寶貝,總認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辦,好吃的留著,鉛筆替孩子削好,書包替孩子背著,家務不讓孩子碰著,有的學生飯還要大人喂著。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以為常,習慣于索取,不屑于付出、感恩,把這一切看做是理所當然。

我班曾發生這樣一件事:一位住校學生在住校期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疼。電話打回去,父母給了零花錢就去讀書,病自然好了。若不給零花錢,叫她讀書,便以死相脅。小小年紀,如此舉措,我很愕然。在思想品德課上,我問全班同學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有誰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你送過禮物給爸爸媽媽嗎?平日里老師對同學的關心、幫助,你有沒有主動說過“謝謝”?教室里一片沉寂。

我沒有過多去指責學生,學校里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多的是條條框框,學生記住了條條框框卻不知從何下手。面對十幾歲的學生,此時讓我的靈魂深處產生了一種久違的震撼。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我們的學生卻根本沒有感恩的意識。我想說,讓感恩教育滌蕩校園,幼不學,老何為?

點燃學生感恩之火

感恩是人的一種美德,對給予自己關愛、體恤、幫助、指導的人心存感激,反映的是人性中真善美。

反思學校德育教育一直以來效果都很不理想,對學生進行空洞說教的多,心靈碰撞的少,更缺乏的深層次的心理輔導與疏通。確切說,我們的教育大多數時候都是從大人的視角出發,所以這種德育得不到學生的關注與喜愛。

感恩很遙遠嗎?不,我們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是值得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的。德育也應采用換位思考,從學生的立場、角度出發,重新來審視他們自身的生活,讓他們懂得父母、同學、老師,乃至社會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改變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式,讓其明白自己永遠都是社會的一分子。

學生知道母親節、父親節,課余之時給學生介紹西方的感恩節,告訴學生美國人使用頻率最高的一詞是“謝謝”,他們感謝身邊值得感謝的一切,即使是給一張紙、讓個道……學生們靜靜地聽,也許他們此時已經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去感謝的人和事。

課堂上可尋找感恩的故事,訴說自己得到過的師愛、父愛、母愛、朋友之愛的事等,著力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使他們“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記別人的幫助之恩,不忘父母師長養育之恩,燃亮學生感恩之火,讓感恩意識深植于學生心中,久而久之就成了學生終生受用的好習慣。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什么讓我們開懷、幸福每一天?是什么讓我們充實、感動每一天?答案就是兩個字——感恩。成功學家安東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別人的恩惠,不管是禮物,還是忠告,你也應該抽出時間向對方表達謝意。于是,當學生承蒙周圍的人關愛與幫助時說一聲“謝謝”,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只有讓學生對社會對環境對周圍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從而走出大寫的人生之路。

感恩并感恩就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教育學生主動幫助擦黑板,對師長有禮貌,尊重老師,關心理解父母,為父母分憂,做力所能及的事都是感恩的表現。日常教育中,讓學生力爭去做:送父母、老師、他人一句溫馨的祝福;送給大家一個開心的故事;為長輩、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寫感恩日記與作文;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為地球媽媽、我的班級做一件好事等。

懷著感恩的心,珍惜我們健康的身體,這樣優雅的讀書環境,珍惜我們有如此敬業的老師和和善友愛的同學,珍惜有如此關愛我們的父母。只有感恩才會珍惜,有感恩才會有愛,有愛才會有激情和拼搏,所以,請學生一往情深熱愛自己的父母、熱愛老師、熱愛我們的學校、熱愛集體。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會讓世界充滿愛,感恩會讓世界充滿陽光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將會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是,我們常常缺少一種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一代。他們常常忘記了,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他們總認為許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應該擁有的,包括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老師嘔心瀝血的教導、旁人義不容辭的幫助……我認為感恩教育應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的必修課。

參考文獻

[1]陳五一.中小學生的感恩意識缺失與培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09)[7]韋玉枝.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之我見[J].成才之路.2009(27)

[2]姜永霞.感恩意識缺失的成因及對策[J].吉林教育.2011(18)[9]許德權.中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12)

[3]韋紅清.淺談培養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J].新課程學習(中).2015(02)

[4]黃紅娟.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感恩意識[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12)

[5]趙慧.初中生感恩意識的缺失與培養[J].經濟視角(中旬).2011(01)

[6]張建平.感恩教育:一種回歸生活的德育實踐[J].青年教師.2006(06)

[7]譚風蘭,劉曉燕.對感恩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寧夏教育科研.2010(02)

作者簡介

吳益?。?979-),男,民族,漢族,福建三明,本科,中學一級和研究方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感恩孩子
寬容 守信 感恩
親緣感恩教育研究淺析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盡孝而親不待
大學生感恩、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感恩、社會支持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熊孩子爆笑來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