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標準化十大事件

2017-01-25 15:36
中國質量與標準導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技術標準消費品標準化

2016年中國標準化十大事件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之下,在國務院標準化主管部門,各部門、各行業、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標準化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本刊帶您回顧2016年中國標準化十大事件。

一、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方案》

2016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進行部署。

《方案》提出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目標:2016年年底前提出整合精簡工作結論,不再適用的予以廢止,不宜強制的轉化為推薦性標準,確需強制的提出繼續有效或整合修訂的建議,同時研究提出各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框架。通過廢止一批、轉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訂一批,逐步解決現行強制性標準存在的交叉重復矛盾、超范圍制定等主要問題,為構建結構合理、規模適度、內容科學的新型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奠定基礎,實現“一個市場、一條底線、一個標準”。

二、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2016年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引領中國制造升級。

會議認為,堅持標準引領,建設制造強國,是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改善供給、擴大需求,促進產品產業邁向中高端。會議通過《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制造2025》,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實施工業基礎和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加快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實現新突破,并適應創新進展和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標準,力爭到2020年使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從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要弘揚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產更多有創意、品質優、受群眾歡迎的產品,堅決淘汰不達標產品,提振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心,支撐制造業提質增效、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持續推進技術標準戰略

2016年8月8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專項規劃,是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行動指南。

《規劃》明確提出要持續推進技術標準戰略,內容包括:健全技術標準體系,統籌推進科技、標準、產業協同創新,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機制。加強基礎通用和產業共性技術標準研制,加快新興和融合領域技術標準研制,健全科技創新、專利保護與標準互動支撐機制。發揮標準在技術創新中的引導作用,及時更新標準,強化強制性標準制定與實施,逐步提高生產環節和市場準入的環保、節能、節水、節材、安全指標及相關標準,形成支撐產業升級的技術標準體系。開展軍民通用標準的制定和整合,推動軍用標準和民用標準雙向轉化,促進軍用標準和民用標準兼容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的作用,大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推行標準“領跑者”制度,培育發展標準化服務業,提升市場主體技術標準研制能力。促進標準體系的公開、開放和兼容,加強公平執法和嚴格執法。支持我國企業、聯盟和社會組織參與或主導國際標準研制,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提升中國標準國際影響力。

四、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增加“中國制造”有效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2016年8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增加“中國制造”有效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會議確定,要緊密圍繞消費需求旺盛、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裝飾裝修、服裝服飾、化妝品和日用化學品、婦幼老年及殘疾人用品、文教體育休閑用品等一般消費品領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作用,建立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會議決定,建立消費品生產經營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強制性標準和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取消消費品生產經營其他市場準入限制。推進消費品質量監督結果信息共享,對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業同一規格型號產品,6個月內任何地方、部門和機構不得重復抽查,實現“一個標準、一次檢驗、結果互認、全國通行”。鼓勵更多企業走優質發展之路。

五、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在京召開

2016年9月9—14日,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ISO的163個國家(地區)成員,亞洲、泛美、亞太等10余個區域標準化組織,以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國際鐵路聯盟(UIC)等14個國際組織的近700名代表參加會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大會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會議的國際機構負責人、各國代表和各界人士致以誠摯歡迎。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標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標準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世界需要標準協同發展,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

習近平強調,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深化標準合作,加強交流互鑒,共同完善國際標準體系。

習近平表示,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國際標準是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國際標準化組織作為最權威的綜合性國際標準機構,制定的標準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希望與會嘉賓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共同探索標準化在完善全球治理、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為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

9月1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出席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并發表致辭。

李克強指出,要更好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必須聚焦關鍵、突出重點。一要緊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要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既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的趨勢,加快新興領域標準制定,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又依靠標準硬約束淘汰落后產能,為新動能發展釋放更多資源和空間。二要著眼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推動標準化與“中國制造2025”深度融合,滿足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等需要,加強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提高國際國內標準一致性,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三要立足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將不斷升級的標準與富于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好結合,鼓勵企業做標準的領跑者,在追求高標準中創造更多優質供給,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四要把標準化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府治理之中,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更加注重運用標準化這一手段,促進政府管理更加科學和市場監管更加規范有序,提高政府效能。

李克強表示,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享譽全球的“技術聯合國”,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愿進一步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及各成員攜手努力,共同為促進國際標準化事業持續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

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

2016年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部署以先進標準引領消費品質量提升,倒逼消費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規劃》指出,要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導向、改革創新、標準引領、質量為本、開放融合的基本原則,以先進標準倒逼消費品工業提質增效升級,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新需求,改善消費環境釋放新功能,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新活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到2020年,實現消費品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重點領域消費品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企業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知名消費品品牌價值大幅提升。

《規劃》提出:一是改革標準供給體系,構建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加快國內外標準接軌,重點領域的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推動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二是優化標準供給結構,滿足消費結構升級的需求。加快推動個性定制、綠色產品、智能產品、售后服務、物流配送等新興產品和新興業態標準化發展。三是發揮企業質量主體作用,激發企業質量提升內生動力。推動第三方發布企業標準“排行榜”,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四是夯實消費品工業質量基礎,提升質量技術創新能力。實施消費品質量技術基礎“一站式”服務工程,形成全鏈條的“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解決方案。五是加強消費品品牌建設,提高中國消費品知名度和美譽度,消費品質量競爭力指數穩定在84以上。六是改善優化市場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潛力。建立消費品生產經營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強制性標準和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取消消費品生產經營其他市場準入限制。七是創新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保障消費品質量安全。實行“隨機抽查企業、隨機抽檢產品、隨機選擇檢測機構”制度,規定對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業的同一規格型號產品,6個月內任何地方、部門和機構不得重復抽查,消費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八是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提升進出口消費品質量。

七、三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實施中加強技術標準研制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6年9月20日,科技部、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實施中加強技術標準研制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針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實施過程中,技術標準研制工作需求、特點以及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了加強國家科技計劃專項中研制技術標準的分類引導、在專項實施全過程強化技術標準研制的要求與服務、鼓勵地方制定配套政策等措施,以加速科技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助推科技成果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

八、中國5G標準化研究工作提案獲世界電信標準化全會通過

2016年10月25日,2016世界電信標準化第6次全會(WTSA-16)在突尼斯哈馬馬特開幕。中國提出的推進IMT-2020(5G)標準化研究工作提案獲得批準形成決議。該新決議責成ITU-T各研究組積極開展5G相關技術的標準化研究,呼吁各成員國積極參與5G研究工作及標準化活動,以確保為全球提供切實可行的5G標準方案。

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

2016年1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貫徹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的“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作出部署。

《意見》指出,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基點,堅持統籌兼顧、市場導向、繼承創新、共建共享、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標準與認證的戰略性、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全面提升綠色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社會公眾的獲得感。到2020年,初步建立系統科學、開放融合、指標先進、權威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與標識體系,實現一類產品、一個標準、一個清單、一次認證、一個標識的體系整合目標。

《意見》明確7個方面重點任務。一是統一綠色產品內涵和評價方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科學確定綠色產品評價關鍵階段、關鍵指標,建立相應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二是構建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與標識體系,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職能作用,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三是實施統一的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清單和認證目錄,依據標準清單中的標準實施綠色產品認證,避免重復評價。四是創新綠色產品評價標準供給機制,優先選取與消費者吃、穿、住、用、行密切相關的產品,研究制定綠色產品評價標準。五是健全綠色產品認證有效性評估與監督機制,推進綠色產品信用體系建設,運用大數據技術完善綠色產品監管方式,建立指標量化評估機制,公開接受市場檢驗和社會監督。六是加強技術機構能力和信息平臺建設,培育一批綠色產品專業服務機構,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信息平臺。七是推動國際合作和互認,積極應對國外綠色壁壘。

十、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

2016年12月29日,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委員王勇出席會議并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標準化改革,實施標準化戰略,開展“標準化+”行動,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王勇充分肯定了標準化改革取得的積極成效,要求進一步加強部門協調、持續攻堅克難,加快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和推薦性標準修訂更新,擴大團體標準試點,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完善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扎實推進標準化改革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更大進展。

王勇強調,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加強戰略研究,制定標準化戰略綱要,充分發揮標準化職能作用;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標準提檔升級工程、化解產能過剩標準工程和新產業動能標準領航工程;健全“互聯網+ 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強化社會治理標準支撐;加大國際標準化工作力度,積極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國際產能合作。

猜你喜歡
技術標準消費品標準化
快速行動并治愈一切:醫療保健是如何演變成消費品的
淺析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
標準化簡述
深海采礦船技術標準的研究與制訂
對特高壩抗震設計及相關技術標準的探討
黨支部基本組織制度標準化“三字訣”工作法
2018年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1%
網絡文學IP化的“技術標準”——以《瑯琊榜》為例
2018年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4%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