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探索與實踐

2017-01-27 14:42葛宏婧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24期
關鍵詞:權益糾紛金融

葛宏婧

(317200 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 浙江 天臺)

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探索與實踐

葛宏婧

(317200 浙江省天臺縣人民法院 浙江 天臺)

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這個新鮮的熱門行業,既蘊含著無限的商機,又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具體而言,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則為隱私權保護問題、資金安全問題以及有效維權問題。本文旨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之上提出相關建議,加強對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三方支付;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金融

一、第三方支付發展現狀

1.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2013年6月余額寶的橫空出世震撼了傳統金融業,也因此各銀行、基金、保險公司紛紛展開大規?;ヂ摼W化的戰略布局。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和普及,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進程明顯,第三方支付、眾籌、網絡貸款等新興模式也嶄露頭角。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首次提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ヂ摼W金融作為時代的新生事物既有市場驅動,又有政策助力,自然發展迅速。

2.第三方支付日益壯大

第三方支付作為“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的交易支付平臺的網絡支付模式”,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應運而生并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被賦予新的活力和豐富的內容,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內容。截至目前,持有效《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有260家,被賦予合法地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已不局限于互聯網支付,從網絡購物、生活繳費等傳統領域快速滲透到消費貸款、保險銷售、基金理財等新興領域,逐步成為覆蓋線上線下的綜合支付工具和金融服務平臺。

3.風險就在身邊

第三方支付借助了先進的技術與開放的系統,讓電子數據可以在各個不同的計算機系統中流轉。而依賴技術便有著技術風險,即在支付過程中由于計算機硬件系統、應用系統、安全技術或者網絡運行問題而導致的數據保密、數據完整性、客戶身份認證、數據篡改、系統可靠性以及其他有關計算機系統、數據庫、網絡安全等方面的風險[1]。另外當消費者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享受金融服務的時候,由于交易雙方的信息極度不對稱,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易被侵害,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因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而獲得的消費者諸多個人信息,萬一泄露,便有可能面臨網絡詐騙、財產損失等威脅。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困境

1.隱私權保護問題

在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隱私權則更多得體現在銀行卡號、交易對象、交易習慣等金融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泄露,對消費者造成的損害往往較為嚴重。因技術風險的存在使得如果第三方支付平臺無法提供充足的技術保障,則消費者個人信息極易被盜取。又因信息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如果平臺內部管理有所不足,個別工作人員可能出于牟利目的將其所能掌握的消費者信息透露給不法機構或個人,用于非法交易。同時因消費者自身不注意保護個人信息,警惕性不高或消費習慣不好等造成隱私權受到侵害的案例比比皆是。

2.財產權保護問題

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2016年移動支付報告》,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最擔心的便是支付安全問題。而資金安全作為支付安全的重要內容,涉及到財產權益,正是保護第三方支付消費者權益的核心關鍵。一旦消費者的賬戶遭盜用,盜用者作出有悖于消費者真實意思表示的支付指令,會導致消費者財產權益受侵害。此外,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余額已經從2013年底的1266億元增長到2016年三季度末的4606億元,其利息收入占非銀行支付機構總收入的9.52%。因為這巨大利益的誘惑,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始賺取備付金利差,甚至產生占用、挪用客戶備付金的違法行為。

3.有效維權問題

一旦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權益受到了損害,那最需要關注的便是如何有效維權。調解當是最快捷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式,但實際中消費者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難以達到平等協商,兩者在信息掌握、談判能力等各方面存在難以忽視的差距。行政干預中,工商部門、消費者協會囿于自身的知識水平、監管職權等各方面制約,又難以對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權益損害糾紛的性質、損害多少、責任歸屬等作出準確的認定。司法途徑是消費者的最后一道保障。但消費者往往都同意并接受了第三方支付平臺出具的格式合同,而平臺會在該合同中排除自身大部分法律責任,且其中的爭議解決條款往往約定提交平臺所在地法院訴訟解決。這加大了消費者的舉證難度,提高了消費者的訴訟成本,甚至還存在敗訴可能。

三、消費者權益保護建議

1.健全行業監管機制

由于第三方支付行業快速發展,按業務、按產品逐項監管的模式往往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很容易出現監管越位和監管缺位并存的情況[2]。在我國目前金融行業分業監管的框架之下,面對逐漸成長為綜合支付工具和金融服務平臺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加強“一行三會”(即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及相關部委之間的溝通協調,共同參與監管顯得尤為重要,既要為第三方支付的創新留下空間,又要保障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完善糾紛解決機制

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的糾紛解決渠道除了現有的“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和“12363”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咨詢投訴電話,還有我國部分地區已成立的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但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并未全面覆蓋。因此筆者建議在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均設立金融糾紛解決機構,下設專門的第三方支付糾紛解決部門并開通投訴舉報熱線和微博、微信公眾號,暢通維權渠道,提供多元的糾紛解決途徑。同時,針對互聯網的特點,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在線解決機制。

3.加強消費者教育

不論何種消費行為,在市場經濟中都表現為消費者的自主選擇,因此在第三方支付中通過加強消費者教育也是保障權益的重要舉措。一是要提高消費者互聯網安全意識,促使消費者加強安全防范,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如設置更為安全的密碼、賬戶認證等,杜絕信息泄露,避免財產損失。二是提高消費者的第三方支付知識水平,使每個消費者都熟悉甚至掌握第三方支付的業務和風險情況,具備一定基礎的互聯網虛假詐騙信息的甄別能力。三是拓寬消費者教育的渠道,利用網絡新媒體、街道社區辦公室等多方位宣傳,加深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和第三方支付的認識。

[1]彭英.《第三方支付的相關問題分析》.《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第282頁.

[2]鮮梅,張舒怡.《第三方支付法律監管淺析》.《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4期,第89頁.

猜你喜歡
權益糾紛金融
通報: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84款App
誤幫倒忙引糾紛
漫話權益
用“情”化解離婚糾紛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糾紛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廣場舞“健身權益”與“休息權益”保障研究
你的權益被什么保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