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民族器樂教育的創新思路

2017-01-28 05:26
黃河之聲 2017年14期
關鍵詞:器樂育人民族

張 強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6)

論民族器樂教育的創新思路

張 強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6)

民族器樂藝術實踐創新是民族器樂人才培育的基礎,它們的是基本目標之一就是塑造民族器樂相關人才。民族器樂人才培育與教學、藝術實踐相比較而言,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就目前民族器樂人才培育現狀來看,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隨著民族器樂教學的改革以及民族器樂藝術實踐的創新,民族器樂教育的創新是必然趨勢,也是必經之路。

民族器樂;器樂教育;創新思路

推行民族器樂育人模式創新是高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以社會需要為參照基準,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以及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使人才的培養更好地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應當明確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合理設置專業,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

一、明確人才培養定位,合理設置專業

社會對高等學校育人的質量評價,主要以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評價指標。這要求以社會需要為標準,符合社會發展、科技文化發展和人自身發展的要求,調整民族器樂相關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具體而言,應把本科教育放到整個高等教育乃至終身教育的框架中設計,在強化本科教育的基礎性和通識性的前提下,根據發展目標和服務方向,確定民族器樂相關專業育人的目標、規格,構建合理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和優勢。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l)對學生民族器樂理論基礎和人文素質的培養需要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結合。(2)“對當下社會人才需求的適應性”的強調也不能過于狹隘,仍要以提升綜合民族器樂素質為基礎,避免使學生因單純民族器樂技能的培養而失去進一步發展的空間。(3)對頂尖人才的培養也需要注意音樂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專業設置是民族器樂育人模式的重要標志,應密切關注社會需要,根據社會需要及時設置和調整民族器樂相關專業,建立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自我調節機制。應根據社會需求,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設置專業。專業結構是否合理、優化是提高育人質量的大前提。同時,專業內涵的實質是一種動態的課程組合,不把實體化專業,淡化專業概念,通過不同的課程組合完成不同的專業教育,提高民族器樂教育的靈活性和社會適應性。

二、建立育人新機制

應強化民族器樂的復合性藝術特色,以此為前提,構建育人培養機制。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把握高等民族器樂教育的發展趨勢,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現有民族器樂教育機制為基礎,深化復合性人才培養內涵,進一步在音樂綜合性平臺上努力實現民族器樂專業的拓展、民族器樂學科與其他人文學科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交融,充分體現了民族器樂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立足多民族器樂專業優勢,為實現復合性人才的培養積極創造條件,藝術專門人才與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并舉,努力探索藝術教育創新之路。強化對音樂復合性人才的理解,積極穩妥地調整和增設民族器樂相關專業,形成學科專業齊全的民族器樂藝術教育體系。注重民族器樂藝術各學科之間,以及與其他人文學科的有機交融,增強民族器樂人才綜合能力,培養民族器樂藝術發展所需的人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強調以各民族器樂專業為基礎,注重音樂各學科之間以及與其他人文學科的有機交融,使學生在對多種音樂藝術的比較中感受,體會和學習不同音樂藝術的獨特表現,實現專業學習上的觸類旁通,從多種角度把握民族器樂藝術的本質特征,克服單一音樂藝術視角的局限。不但注重民族器樂藝術學科內部打通,同時注重音樂藝術學科與其他人文學科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有機交融,拓寬民族器樂藝術教育的邊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文化素養,提升民族器樂藝術教育的人文底蘊和科技含量??傊?,要通過學科、專業、課程的交叉互融,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形成藝術的、人文的、科學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

推進民族器樂育人模式的創新,必須進一步調整課程結構,建立適應民族器樂人才培養模式需要的課程體系。從對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出發,在課程設置上充分考慮社會對民族器樂人才的需求,按照拔尖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合理設置課程模塊。明確課程模塊相互間的關系,重視各個環節的有機聯系與結合,進行課時和學分的合理分配,實現教學安排的整體性、統一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民族器樂專業應積極貫徹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原則,實現從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向學生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轉變。根據民族器樂教學特點,規范多媒體課件的管理和使用,引導、鼓勵教師自行研制開發多媒體課件。對多媒體授課進行區分指導,民族器樂專業所開設的理論類課程更多采用多媒體授課方式。理論課程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技能技法類課程強調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民族器樂專業教學工作中,提倡教師根據教學條件積極推行工作室制、帶班制、教學小組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民族器樂教學要始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大實踐課比例,健全實踐教學體系,將實習、實驗、實訓、畢業論文及畢業展演等專業實踐教學、藝術實踐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在時間和條件方面予以保證。通過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途徑,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和社會藝術實踐能力。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曾說過:“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能力,是人才的分水嶺?!睆娜祟惖倪M少史及人類的文明史看,創造力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民族的發展,民族器樂育人的創新理念是推動民族器樂教育目標的根本任務和手段。民族器樂教育發展任重道遠。

[1]傅利民.民族器樂理論教學法[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

張強(1985-),女,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器樂演奏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器樂育人民族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器樂表演藝術研究的理論建構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我們的民族
媒介視角下中國民族器樂的傳播和發展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音樂審美對器樂演奏風格的影響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