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香玉對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價值研究

2017-01-31 21:28雷秀蓮
北方音樂 2017年20期
關鍵詞:豫劇花木蘭表演藝術

雷秀蓮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常香玉對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價值研究

雷秀蓮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豫劇是我國的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起源于河南,是在早期的河南梆子基礎上傳承、創新而來。唱腔大氣、吐字清晰,韻律抑揚有度,廣受人們喜愛。豫劇表演藝術家有許多,常香玉是其中代表之一,其唱腔字正腔圓、運氣自然,整體表演細膩大方,清新剛健,具有極強的藝術表演價值,實現了我國豫劇表演的創新與發展。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常香玉對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價值進行研究與分析。

常香玉;豫劇 表演;藝術;創新;價值

我國的豫劇表演具有悠久的歷史,由于風格各異、韻味悠長,廣受人們的喜愛,作為地方一大劇種,豫劇在不斷發展、改革和創新的基礎上表演形式和內容韻味上均得到較大的進步和發展。豫劇唱腔具有吐字清楚、抑揚頓挫和生動活潑的特點,能夠充分表達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藝術性濃厚,在國內外認可度和受歡迎度極高。常香玉是我國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由于其在豫劇表演中運氣酣暢、格調清晰,能夠在演唱中做到以情帶聲、以聲繪情,表演風格細膩大方、人物性格鮮明,豐富了我國豫劇表演的內容,具有極高的創新價值。

一、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創新分析

(一)音樂性笑聲

豫劇表演中涉及的內容和題材較多,但是在唱腔中大多是帶著哭腔的,帶有笑聲的唱腔反而比較少,但是常香玉在豫劇演唱中卻帶有較多富有音樂性的唱腔,較多的音樂性語言中帶有笑聲。常香玉能夠在豫劇表演中對戲劇人物進行角色分析,根據人物角色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點,進行形象刻畫,并能夠在唱腔中大膽應用較多的生活化笑聲。例如在豫劇《拷紅》中有一個唱段的內容是“在繡樓我奉了小姐言命”,里面有一句“張先生的疾病不輕”,在念到“輕”字時有笑聲帶出[1]。這句唱腔前的“我就說呀”,“呀”字后常香玉作了幾小節停頓,用原本寬宏的唱腔帶出笑聲,體現了紅娘性格的活潑與頑皮,巧妙地刻畫出了紅娘的刻意說謊,突出人物形象。

(二)“生”角唱法的靈活應用

豫劇在表演過程中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畫,以使整個藝術表演更加生動和傳神,常香玉在豫劇表演中經常會在唱腔中使用“生”角的唱法,既能夠突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又能夠使演唱更加具有張力和表現力,這同時也是常香玉豫劇表演的又一大風格。在豫劇《花木蘭》的演唱中常香玉并沒有一味的沿用傳統的舞臺表演形式,而是對旦角表演和生角表演的界限予以大膽的突破,從而塑造了性格不同、行當不同和性別不同的藝術形象[2]。這主要是由于主人公花木蘭在替父從軍的過程中有女扮男裝,正式出征前屬于女子,因而使用旦角的唱法,但是在出征后完成身份和性別的“轉變”,改裝后要以武生行當的形象突出,因而靈活使用生角的唱法更加符合劇中人物形象與故事內容。

(三)唱腔意境

豫劇演唱中關于唱腔旋律部分需要靈活運用,常香玉在演唱過程中對于三句腔的應用較多,且意境各異,三句腔主要是指三個小的分句構成一句唱腔,對人物的心理和形象進行更加細致入微的刻畫。例如在《拷紅》中有一句唱詞是“尊姑娘穩坐在繡樓以上”,在開始部分主要是應用了慢速前進的三句腔,旋律為二十拍,音程的上下跳躍性較大,使得整個豫劇表演富有生命力。豫劇表演中在旋律上使用意境不同的唱腔,能夠在演唱過程中實現音量的控制以及斷音的連斷并用,從而將人物形象的心理變化以及性格特點充分的表現出來。常香玉豫劇表演中對人物的性格把握度較高,并且能夠在自我發揮的基礎上巧妙使用不同意境的唱腔,使整個豫劇表演內容更加豐富[3]。

二、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創新價值研究

(一)關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豫劇經典曲目《花木蘭》中,常香玉能夠自主的對自己的頭腔、口腔和鼻腔進行有效銜接,演唱技法主要是以“小管”為主,因而能夠將主人公花木蘭的勤勞、賢淑、善良和溫柔的性格特點以及農家女形象塑造出來,在人物表現上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在演唱過程中常香玉又能夠在角色分析的基礎上通過不同腔體的發聲,使聲音變得更加有力,將花木蘭英勇神武和戰斗疆場的形象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4]。豫劇演唱不僅要求在唱腔上下功夫,同時要求在人物性格塑造中使用多種表現犯法,因而常香玉在不同唱腔的靈活轉換中使聲音、音量等在不同情境下轉換,使人物的角色變化更加鮮明、具有真實性,從而進一步使豫劇曲目的演唱和表演更加精彩、富有感染力。

(二)關于花腔部分的創新

豫劇《拷紅》中常香玉能夠對張君瑞和崔夫人的聲音形象進行生動的模仿,張君瑞是小生,而崔夫人是老旦,因而兩者在聲音音色上具有較大的差別。要在演唱過程中對二者的角色有所區分,就需要對其中調皮的嬉笑聲、唉聲嘆氣聲、呻吟聲以及哭泣聲等進行形象的模仿。常香玉在演唱過程中對豫西調和祥符調能夠進行不同風格的表演,在巧妙的地域唱腔轉換中有所融合,對張君瑞小生笑聲的模擬以及對后續裝腔作勢的嘆息聲進行模擬,均體現了人物內心活動的變化[5]。在豫劇《拷紅》中小生張君瑞為小姐而病,小姐也因為對張生的思念而放心不下,常香玉在扮演紅娘的過程中對雙方的心情、神態描述細致入微,對花腔部分進行了演唱創新。

(三)關于唱詞格式的調整

豫劇《斷橋》中有一個重要的唱段是“恨上來罵法海不如禽獸”,主要是將非板和慢板進行連接和組成,在慢板中主要是體現了白素貞對法海的憎惡與憤恨,同時也對自己的走投無路和無親無故的可憐境遇進行了哭訴。唱段中是白素貞走到斷橋時面對昔日場景,卻已經是物是人非,故而滿目凄涼。常香玉在此過程中演唱使用了“七折”的唱法,上句中的“恨上來罵法海不如禽獸”分別為“恨上來”——“罵法?!薄安蝗缜莴F”三腔式結構,下句中“你害的俺一無有親二無有故,無親無故孤苦伶仃”分別為“你害的俺”——“一無有親”——“二無有故”——“無親無故”——“孤苦伶仃”五腔式唱法。常香玉豫劇表演中對重復加滾和唱詞格式方面進行的創新,實現了豫劇唱法的靈活變換,使人產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6]。

三、結語

我國豫劇表演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由于地方性語言的差異,使豫劇形成了不同特色音樂流派,在腔調上包括祥符調、豫西調、豫東調和沙河調等,不同流派的豫劇表演均有不同的藝術代表人物。常香玉是常派創始人,在豫劇表演中由于其音域寬廣、音色豐富和音質純凈,在運氣調整中能夠產生宏大的發聲和共鳴,表演藝術性極高。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創新特色出色,能夠在傳統的唱腔表現和表演形式中提高吐字技術,潤腔手段嫻熟,具有吐字清晰和唱腔甜美的特點。常香玉在豫劇表演中能夠做到表演細膩、動作傳神,且一氣呵成、規范精到,陽剛之氣凸顯,藝術風格突出。豫劇作品的靈魂是藝術性和審美性,但是兩者均需要在創新的基礎上促進發展,常香玉對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方法和形式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和應用價值。

[1]王叢.常香玉豫劇唱腔賞析——以《花木蘭》《拷紅》中的經典唱段為例[J].大舞臺,2014(11):3-4.

[2]許紅霞.常香玉對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J].戲劇之家,2015(05:41-42.

[3]龔羽.河南文化品牌打造與開發的創新策略——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品牌打造為例[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5(10):50-51.

[4]王俊霞.常香玉對豫劇表演藝術的創新[J].大舞臺,2014(06):7-8.

[5]劉洪俠.常香玉令中原人驕傲的“豫劇皇后”[J].時代青年(悅讀),2012(05):78-79.

[6]完顏亮.共和國脊梁之常香玉:戲比天大的豫劇大師[J].黨史博采(紀實),2012(06):4-9.

J80

A

雷秀蓮(1976—),河南省羅山縣人,平頂山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演唱,傳統音樂。

猜你喜歡
豫劇花木蘭表演藝術
王春艷:戰“疫”場上的“花木蘭”
楊麗萍表演藝術中心
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The REACH加建項目
花木蘭
民國豫劇唱片探論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1949年以來漢劇表演藝術資料述論
現代音樂美學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探索
論豫劇電影的“影”、“戲”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