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茶文化背景下的環境設計教學研究

2017-02-03 23:21張亞南
福建茶葉 2017年6期
關鍵詞:茶文化互聯網+環境

張亞南

(湖北商貿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互聯網+”茶文化背景下的環境設計教學研究

張亞南

(湖北商貿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提高茶文化品牌,加強教學競爭力,有助于提升我國環境設計水平、改善高校學生的就業情況、促進我國設計領域的發展。教學模式對否是很重要的。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移動終端等新興技術的興起,如何創新環境設計教學是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本文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在環境設計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且選定了“互聯網+”茶文化模式,從而為茶文化背景下的環境設計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互聯網+”;茶文化環境;設計教學

隨著Web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給教育事業帶來了一個新的春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這對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模式是一項重大改革?!盎ヂ摼W+”是一個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同時也是目前最流行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技術之一,在WEB應用方面,“互聯網+”是很好的RDBMS應用軟件,本文就該技術在茶文化背景下的環境設計教學試做研究。

1 “互聯網+”在我國教學領域的應用背景

信息技術以它迅速快捷的方式影響著整個世界的變化,在以知識信息傳播為主的教育領域,信息化變革是必然的趨勢。我國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央制定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

在規范綱要的基礎上,教育部針對教育信息化,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影響,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能力體系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促進教育公平”。同時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全面推進“三通兩平臺”工程建設任務的完成。

計算機網絡技術和4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大大加快了我國信息化的進程,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用戶喜歡用手機等移動設備獲取網絡資源。同時我國的網民人數在不斷的增加,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5年7月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 6.68億,其中手機網名規模達 5.94億,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去年的85.8%提升至88.9%,說明手機上網如今是中國網民增長的主要動力。

PC端網站給我們帶來方便,同時由于受到設備的制約,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需求,而手機作為隨身攜帶的移動通信工具,正好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以無線通信網絡的迅速發展以及移動終端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移動應用受到用戶的歡迎,越來越多的師生和家長不僅僅通過PC瀏覽器獲取學校信息,同時還希望通過移動端來獲取信息,尤其是基于“互聯網+”的智能輔助系統在用戶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

2 茶文化背景下的環境設計教學思想研究

綜觀茶環境設計教學理論,盡管茶文化沒有系統闡述環境設計教學的內涵,但是環境設計教學理論包含著諸多的勾勒和描述。在文化哲學中,人們常說:“任何人類歷史的前提是個體的存在?!比祟惿谋举|是追求個體自由和全面發展。所以在環境設計教學中強調對幸福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國高校對環境設計教學的理解與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在文化教育領域提出的“自然增長”理論,他認為教育即成長,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經驗的連續轉化。他認為,教育賦予學生的成長無非三種,即體力、智力和文化的增長,而人的“成長”與其他自然生物不同,最大的因素是“成長”與周圍的文化環境可以相互作用。

結合茶文化在教學實踐中的學習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依賴性和可塑性,這成為鍛煉和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關鍵。其次,杜威認為,教育就是生活的本身,主張環境設計教學應融入生活。在他看來,學校應該高度重視教學過程中直接經驗的積累,提倡和提倡學生應該體驗學習,這對他們的人生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只有學生教學環境設計教學的理論還不夠,我們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設計教學主題系列活動,教育才是真正的。在環境設計教學的實踐和生活實踐中,體驗式學習在你的經歷中,這是真實的,后來對環境設計教學內涵的解讀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鋪墊。

筆者嘗試按照個人的觀點,簡明概括和詮釋環境設計教學的內涵。即環境設計教學是人們追求幸福、自由和全面發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項德育工作,它的主要載體是學校;環境設計教學最基本的是要教育人們學會珍惜茶文化、敬畏茶文化和尊重茶文化,保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關系之間的和諧。環境設計教學貴在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自己的經驗獲取知識和經驗,環境設計教學可以很好地引導人們提高茶文化品質,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完美統一。茶文化是一種“活”的文化,人類既然活著,就不妨活得好,讓身、心、靈兼備的茶文化態度,成為未來教育的新元素。

3 “互聯網+”茶文化背景下環境設計教學系統研究

3.1 系統設計原則

根據當前環境設計教學系統的需求和未來的發展,系統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3.1.1 易用原則。環境設計教學系統采用各種網絡語言技術開發,需要考慮技術的實用性和穩定性。界面設計,需要考慮使用的方便性,用戶需要使用友好的界面,操作簡單方便,讓用戶容易接受。

3.1.2 擴展原則。環境設計教學系統應具有可擴展性,可以隨時添加功能,并能有效連接其他功能。平滑升級和擴展相應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

3.1.3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則??煽啃院桶踩泽w現在服務器、數據庫系統等方面,系統涉及學生和老師的個人詳細資料,應具備可靠的安全策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1.4 實用性原則。環境設計教輔系統設計首先應考慮是否能滿足環境設計教輔系統所有功能的要求和實際應用的需求。

3.2 系統架構

結合系統設計原則,整個系統采用 MVC框架結構,即數據層、業務層、視圖層。在每個層次上,采用復雜需求的方法進行分段。整個應用系統的核心是封裝系統的業務邏輯。系統運行時,客戶端不能直接訪問系統資源,但可以通過服務層進行交互作業。系統架構主要有以下單元層次組成。

視圖層:是整個應用系統交互的入口即圖中所示的電子白板和用戶瀏覽器,視圖有什么樣式決定著用戶可以完成什么的功能,同時還具備與后臺進行交互的能力。業務處理層:通過以Web服務器來實現業務邏輯處理,在整個應用中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后的作用即攔截處理視圖層的請求,操作數據層的數據,之后又將數據返回給視圖層。數據層:用于整個系統的數據的存取,是應用的基礎所在。

3.3 系統總體功能模塊

基于“互聯網+”的環境設計教輔系統模塊主要包括有教師備課,教師上課,作業管理,學生成長檔案查詢等。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功能:

3.3.1 登錄:系統的統一驗證登錄窗口。

3.3.2 錄入/修改備課:教師用戶使用該功能進行備課的添加和修改。

3.3.3 錄入/修改相應的作業:教師用戶錄入和修改與備課相關的課前預習和家庭作業。

3.3.4 基本圖形:教師上課使用的一些基本圖形,比如畫直線、畫三角形、畫四邊形、畫圓和畫橢圓等。

3.3.5 教學工具:教師教學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教師上課使用的版書頁面,理科的基本圖形,教師備課列表,備課內容的展示等。

3.3.6 畫筆:教師教學使用的“粉筆”,用來設置“粉筆”的大小和顏色。

3.3.7 搜索:提供站內搜索和互聯網搜索。站內搜索是在使用本系統的用戶分享的資源和用戶自己的資源內進行的搜索?;ヂ摼W搜索是搜索網絡資源。

3.3.8 外設:教師教學可能會需要展示自帶的輔助教學工具,這時就可以利用攝像頭來展示。

3.3.9 課前預習:教師通過布置課前預習作業來達到使學生提前溫習功課的目的,學生通過該功能可以查看下堂課程的內容及教師發布的作業。

3.3.10 網盤:學生和教師用戶可以使用網盤功能存儲資源文件。

3.3.11 成長檔案:教師用戶查看任教班級學生的成長檔案信息,而學生則只能查看教師對自己的評價信息。

3.4 數據庫設計

3.4.1 數據庫邏輯設計

環境設計教輔系統的數據字典:

學生=登錄號+內碼+登錄密碼+校區編號+班級編碼+照片+姓名+性別+…

教師=登錄號+內碼+登錄密碼+學校編號+照片+姓名+性別+手機號+…

學期=學期號+學期名+學校編碼+開始日期+結束日期+…

課程=校區編號+年級編號+學期號+學科代碼+課程名+課程號+教科書+學分

教學安排=編號+班級學期號+課程號+教學老師內碼+學分

備課=編號+教師內碼+學科+年級+教案名稱+教案關鍵字+制作時間+共享標示

課堂評價=編號+校區編號+班級學期號+學生內碼+成長類型編號+檔案生成時間+教師內碼+評價內容……

3.4.2 數據庫物理設計

本系統在數據庫物理設計時遵循以下準則:

3.4.1 命名要簡潔并體現其應用或功能。如表名采用功能單詞,表和字段應該符合數據字典標準。

3.4.2 開發數據庫時,必須先輸入數據字典。沒有4個數據字典,存在維護和表共享的問題,直接影響開發效率,開發框架和數據字典集成。

3.4.3 嵌套關系型數據表,必須在數據字典中標注,并注意關鍵詞。

3.4.4 數據字典的設計,表格和視圖必須記錄在字典中,相應的觸發器和存儲過程也必須記錄。

4 結論

本文基于“互聯網+”茶文化背景下的環境設計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進行一系列研究。文章先簡單的介紹系統的背景和相關技術,然后逐步按照軟件工程的一般業務流程從系統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最后到怎么實現系統的整體功能。整個環境設計教輔系統采用傳統的B/S開發模式,從客戶端到服務端再到數據庫三層體系架構,而所使用的技術也是最近廣受推崇的“互聯網+”及Nodejs等,不僅能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同時有助于學生的功課學習。

[1]傅曦.“互聯網+”背景下的電腦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31):86-87.

[2]賀子夜.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及跨文化交際深層障礙解析[J].科技信息,2011(11):472.

[3]王克非.環境設計教育政策與社會經濟發展[J].外語界,2011(1):225-226.

[4]彭世勇.中國茶文化在我國教學研究的現狀與困境[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63-64.

“互聯網+”新常態下的環境設計教學與實踐研究(JY校重點201505)

張亞南(1983-),女,山東淄博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猜你喜歡
茶文化互聯網+環境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茶文化的“辦案經”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