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校園建設

2017-02-04 19:29王瀟爽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8期
關鍵詞:智慧校園智慧城市

王瀟爽

摘要:智慧城市順應時代發展是當前熱議的話題,智慧城市的建設必將帶動智慧校園的建設,也為我國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點。在我國各個高校利用智慧校園建設占領競爭力制高點的現狀下,吸取其他院校的特色做法,分享經驗,共同探索,進一步推動智慧校園的建設。

關鍵詞:智慧城市;校管理;智慧校園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01

一、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

智慧城市的首次提出是在1990年,美國舊金山召開的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快速系統(fast systems)、全球網絡(global works)”為主題的城市競爭力可持續發展會議。隨后美國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簡稱IBM)為了將硬件生產轉變為軟件開發從而應對金融危機,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智慧地球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廣泛重視,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智慧地球的建設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隨著“智慧地球”理念的落地,2009年IBM公司發布了《智慧地球贏在中國》計劃書,我國多個城市紛紛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設當中。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城市發展問題突出,城市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城鎮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是調整產業結構,構造傳統產業,提升戰略性新型產業的需要,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定義眾說紛紜,至今沒有統一的描述。美國IBM公司把智慧城市比作一個類似生態系統的大系統[1],城市中交通、醫療、環境、通訊、商業、能源等是這個大生態系統下的各個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各自發展,按照自有的模式運行,同時子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隨著物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些子系統將各自信息整個,為城市這個大系統提供信息支持。

從信息技術論上來講,智慧城市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計算等新型信息技術為背景,以各種社交網絡、購物網路、金融網絡等平臺為載體,對生產、生活和城市管理實現全面感知,并做出決策的新城市形態。

從應用論上來說,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通過互聯網,把無處不在的植入城市各個角落的傳感器連接起來,實現對城市的全方位感知,利用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感知信息整合處理,實現網上城市與物聯網的融合,對政務、環境、安全、民生等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相應和決策支持。

總的來說,智慧城市就是在通訊技術迅速發展的前提下,圍繞物聯網、大數據,利用移動計算、云計算、圖像識別等技術,對城市整體運行的全方位、多視角的感知、數據提取和分析,從而為政府、企業、個人的管理、生產、生活提供數據獲取和決策支持。

三、智慧校園的概念

智慧校園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級形態,是應對教育國際化的要求的解決方案。智慧校園的提出為我國高校建設打開了新的視野。

美國IBM 公司在2009年提出智慧城市的理念下,智慧校園的建設在教育屆開始熱議。智慧校園利用新興信息技術手段對校園物理環境進行全面感知,對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管理作出數據匯總和分析,構建資源共享、信息暢通、智能靈活的教育教學環境,樹立面向個性化服務的管理理念,從而有效的支持教與學,拓展學校的物理空間,形成高效透明的校務管理、無時無刻的學習網絡環境、便捷舒適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的校園網絡系。

四、我國智慧校園的建設

全球范圍內,已有一百多個城市著力建設智慧城市,我多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也有20多個。智慧城市的建設必將引起高校對智慧校園建設的關注與熱情,智慧校園的建設也必將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不可忽視的技術和人才支持。

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已經實行網上選課、開展落網精品課程,校園一卡通等建設,這是傳統校園向數字化校園的轉變。智慧校園的建設還需要由數字校園向智能校園,智能校園向智慧校園的二次轉變。

目前,我國開始實施智慧校園規劃建設的有近百家,較為有特色的主要有上海復旦大學、上海海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復旦大學江灣校區于2014年9月建成了“智慧屋”,占地一百平米左右,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快遞自提、掛號看病、充值繳費、火車票購買、銀行自助、勤工儉學申請、場地預約、就業實習等線下和線上的20項服務,其中90%為自助式智能服務。該“智慧屋”以智慧社區建設為藍本,在經過問卷調查、策劃篩選后,與企業合作,在城府機構的支持下,做到了線下線上一體化,使師生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校的生活服務。

上海海事大學根據智慧校園建設,先期制作了“感知校園”平臺。該平臺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物聯網、射頻識別、模式識別等信息技術,通過移動終端,就可遠程查看校園三維虛擬地圖、校園實景、感知路線,整體感受校園建筑分布和真實環境,便于新生和家長游覽和了解校園。另外,新生可通過錄取通知書編號,預先了解自己的宿舍、校服領取點、報到點等信息。學生還可在平臺上隨時查詢校園活動和重大活動及會議。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于2013年9月推出了“智慧校園”手機客戶端,窗口包括我的大學、消息通知、消費查詢、圖書館等近20個功能塊。學生通過手機號確定個人身份作為所有系統的關聯編號,手機作為進入圖書館門禁的鑰匙,在圖書館分管門口刷手機即可進入并查詢所在館的座位分布。通過該客戶端進入“手機圖書館”便可獲取文獻檢索、續借、預約等所有信息。此外,手機作為校園一卡通,完成打水洗澡、食堂就餐、超市購物一系列生活需求。

華東師范大學的“智慧校園”規劃包含研究、教育、社交、服務、管理五個主題,核心內容按擔任角色分為教師的個人信息維護、教務事務、研究事務、社交活動,學生的個人信息維護、學習相關內容、社交活動、管理人員的管理相關事務、決策,校友的校友關系管理、校友捐贈,下分若干細化事務,利用公共數據庫平臺實現網上管理。

智慧校園建設包含了學校生活、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約資源、提高辦事效率、方便生產生活。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還在起步階段,智慧校園的建設也有待探索,在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高校還應抓住人才、知識、信息優勢,重視智慧校園建設,增強自身競爭力,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趙長明.我國二手房地產交易價格風險的核算.統計與決策,2014(01).

猜你喜歡
智慧校園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與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
基于無線組網的智慧公交站點信息系統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