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少數股東權益角度下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侵占

2017-02-04 19:41高玲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8期
關鍵詞:中小股東

高玲

摘要:關于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侵占,國內外文獻主要集中在從法學的角度進行定性研究,而本文從會計學角度定量研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侵占。本文從少數股東權益的視角,以A股2011年1,170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利用Sloan(1996)和Richardson (2005)提出可靠性基本模型,發現少數股東權益變化的對數與資產報酬率負相關,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變化的對數與資產報酬率正相關,從少數股東權益的角度,得出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侵占。

關鍵詞: 少數股東權益;利益侵占;中小股東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03

一、背景介紹

關于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關系的研究,目前國內外主要從公司法角度進行定性研究,袁雨城(2016)認為,由于市場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小股東的權益往往難以得到保障,新公司法需要遏制大股東濫用權力。劉浩(2015)認為,大股東大股東與生俱來有著強勢地位,中小股東的利益隨時可能受到大股東根據自身的經濟利益所做出的決策以及其它不正當交易的侵害。

本文從會計科目“少數股東權益”的角度進行定量研究大股東對少數股東的利益侵占,從而豐富了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侵占理論,為相關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定義,IFRS 第3號指出:少數股東權益是指不直接也不間接歸屬于母公司的子公司損益或凈資產部分。

目前,我國國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受到限制(如在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后,在限售期滿后國有股和法人股方可以上市流通),因而,會計科目中所披露的少數股東權益多數被股市中的中小股民所持有,即少數股東權益代表股民的利益和權益。

少數股東權益計量的理論基礎是母公司理論和經濟實體理論,具體核算方法主要體現在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報表》中,如第二十條和第二十一條對少數股東權益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第二十條對少數股東損失進行了界定:子公司當期凈損益中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份額,應當在合并利潤表中凈利潤項目下以“少數股東損益”項目列示。

為了防止母公司任意沖減資產負債表中的少數股東權益,在第二十一條規定:子公司少數股東分擔的當期虧損超過了少數股東在該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其余額應當分別下列情況進行處理:(一)公司章程或協議規定少數股東有義務承擔,并且少數股東有能力予以彌補的,該項余額應當沖減少數股東權益;(二)公司章程或協議未規定少數股東有義務承擔的,該項余額應當沖減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該子公司以后期間實現的利潤,在彌補了由母公司所有者權益所承擔的屬于少數股東的損失之前,應當全部歸屬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

有的學者認為,少數股東權益提供了調控盈余的空間,如徐曉丹和肖婷(2012)對2008—2010年我國ST和PT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析發現,自2006年準則發布后,少數股東權益的列報既增加財務信息的信息含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盈余管理的空間。

另外,湯谷良和陳嘉祥(2009)認為,“少數股東權益”是大家不太關注的項目,可卻是集團企業一種特殊的財務資源和內在調控杠桿。

值得一提的是,財政部于2010年7月14日發布《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財會[2010]15號)中對少數股東權益方面的核算進行了補充: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子公司少數股東分擔的當期虧損超過了少數股東在該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的,其余額仍應當沖減少數股東權益。本解釋發布前子公司少數股東權益未按照上述規定處理的,應當進行追溯調整,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的除外。

在《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發布后,部分學者對其做肯定的評論,如李力心(2011)認為,《企業會計準則解釋4號》的發布,使得合并報表中不再區分少數股東是否有能力承擔子公司的超額虧損,都把歸屬于少數股東的超額虧損沖減少數股東權益,這一改動體現了少數股東與母公司共享子公司的收益,共擔風險和虧損。

關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后續問題,田旻昊(2011)研究了少數股東權益的后續變動問題,建議符合一定條件下,應用權益性交易原則處理少數股東權益后續變動問題。

總體而言,少數股東權益核算方面的準則雖日趨完善,可仍然存在很多利潤操縱的空間,使得少數股東權益成為一種特殊的內在調控杠桿。

二、 假設提出

大股東對小股東侵占,更多地從法學和經濟學的角度研究大股東侵占小股東權益。本文從財務報表中“少數股東權益”這個具體的會計科目出發,而是本文直接從會計學角度出發,提出如下假設1:

假設1:在我國目前準則背景下,大股東仍對小股東權益進行侵占。

三、模型與數據

本文選取至2011年滬深兩市A股,扣除取自然對數后不存在的樣本,共計1,170個研究樣本。本文選擇2011年數據,是因為財政部于2010年7月14日發布《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財會[2010]15號)中對少數股東權益方面的核算進行了補充: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子公司少數股東分擔的當期虧損超過了少數股東在該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的,其余額仍應當沖減少數股東權益。因為制度執行后的一年數據更有代表性,所以,選擇2011年數據。本文所用的財務數據來源于國泰安金融研究數據庫(CSMAR),行政處罰數據來源于中國證監管理委員會,當財務數據出現不完整或異常數據,則通過巨潮資訊網加以手工補全與核對。數據處理采用EXCEL,統計軟件使用EVIEWS 7.0。

關于大股東對小股東侵占的模型,申尊煥和龍建成(2005)按照公共選擇理論和產業組織理論,把大股東視為壟斷者,大股東是公司監督服務的唯一生產這和供應者,即定價時大股東采用壟斷定價策略,推導出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不過,他們模型中的變量過于抽象,實證分析時很難在現實中采集到對應的數據。

考慮到數據獲得的現實性,本文在Sloan(1996)和Richardson (2005)提出可靠性基本模型基礎上,加入少數股東權益變化、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是否行政處罰三個變量,得出以下模型1:

ROA2011=p0+p1ROA2010+p2IN△minority equity+ p3IN△parent equity+ p4Fine+ω (1)

國內很多學者把資產收益率(ROA)作為重要的被解釋變量來衡量超額收益率與會計上的含義,如程昔武(2008),把資產收益率(ROA)作為被解釋變量來衡量采掘業資源性資產的收益能力。他認為,我國資源開采能力的收益率高于其他行業。

另外,林有志和張雅芬(2007)在研究信息透明度與企業經營績效關系時,引入ROA度量企業的經營績效。他們認為,資產報酬率可以度量公司整體的經營業績、評估企業經營、管理當局決策效率等優點,另外,ROA的計算簡單而客觀,數據更加容易獲取。

同時,聶萍和陳共榮(2007)運用總資產收益率指標考核合并業績與分部業績,他們認為,合并的ROA標準化值大雨總的分部的ROA標準化值,那么總分部業績比合并業績更加具有相關性。

解釋變量中,本文引入了證監會行政處罰這一變量,這一變量是通過證監會網站手工整理。國內很多學者對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做了深入研究,如高利芳和盛明泉(2012)以2001年至2009年因財務舞弊而被證監會行政處罰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研究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與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關系。他們認為,行政處罰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反而增加,只是上市公司采用了更為隱蔽的方式規避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因為市場反應的弱化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反向激勵作用。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解釋變量是應計額,本文引入這個變量,主要是因為在財務信息質量如實表述模型中,很多學者使用JONES模型,DD模型等,為了更好地驗證假設1,本文把應計額列出,在模型2中分析。

ROA2011=p0+p1ROA2010+p2IN△minority equity+ p3IN△parent equity+ p4Fine+p2IN△Accrue+ω (2)

具體而言,上述兩個模型中變量的具體含義和說明如表1所示:

四、實證分析結果

1.描述性統計

兩個模型中關于絕對數的變量,本文都取其對數,從而,減少模型的波動性。各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1:

2011年深滬兩市中上市公司的數量為2,656家,扣除取對數后不存在的公司后,模型1的樣本量僅為1,170家,應計額計算中需要運用毛利率等,扣除毛利率無法獲得公司和取對數后不存在的公司,模型2中的樣本量僅為741家。

ROA2011最小值-0.3518為ST國藥,而最大值0.8641為ST方向;ROA2010最小值-1.2902為金葉珠寶,而ROA2010最大值7.6960為長江傳媒。

IN△minority equity最小值0.5653為蘭州民百,而最大值24.2962為中國平安;IN△parent equity最小值12.9490為ST寶龍,IN△parent equity最大值25.4625為建設銀行。

Fine為證監會行政處罰,筆者手工整理了2011年和2012年中國證劵監督委員會官方網站的共行政處罰決定書87份(其中2011年為56份,2012年為31份),這87份中由于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或信息不披露而受到行政處罰有43家,這43家上市公司的Fine取值為1,其余取值為0。

IN△Accrue最小值10.2853為特爾佳,而IN△Accrue最大值22.8963為中國中鐵。

2.模型檢驗結果

假設1的檢驗結果見表2:

根據表2中模型1的LS回歸結果,IN△minority equity的系數在1%水平上與ROA2011顯著負相關,而IN△parent equity的系數在1%水平上與ROA2011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少數股東權益變化的對數與資產報酬率負相關,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變化的對數與資產報酬率正相關,因而,公司獲利主要體現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部分,這違背了同股同權的原則,即表明大股東對小股東權益的侵占,這驗證了假設1。

模型2主要是加入了應計額這一控制變量,該變量的加入可以更好地體現財務信息的如實表述性,模型2的檢驗結果再次驗證了上述分析的結論,即接受假設1

3.各個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表3給出了各個解釋變量之間的兩兩相關性系數情況和t值,其中括號中表示的是t值,t值上方的數字為相關性系數。

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變化的對數和少數股東權益變化的對數存在相關性,這點可以理解,因為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與少數股東權益的合計為所有者權益總額,因而,此處沒有剔除變量。

值得注意的是,應計額與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變化的對數和少數股東權益變化的對數存在相關性,本文加入應計額這一變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如實表述這一性質,因而,本章僅僅把應計額視做穩健性檢驗的變量,在模型2中單獨體現。

4.穩健性檢驗

為了增強結論的可信性,本文做了如下兩種穩健性檢驗:

一是模型2本身就是模型1的穩健性檢驗,因為模型2中加入了應計額,更好地體現了財務信息質量的如實表述性,加入應計額變量與未加入應計額變量的結論一致,即大股東都對小股東權益侵占,假設1成立。

二是用ROE代替ROA,被解釋變量用ROE后,結論與ROA作為解釋變量的結論一致,即假設1成立。

五、結論與局限性

根據上述詳細的實證結果,本文可以暫時得到如下兩點結論:

第一,在目前準則背景情況下,大股東侵占小股東利益的現象仍存在;

第二,從財務信息質量的如實表述角度,驗證法經濟學中大股東對股東的利益侵占的結論。

當然,本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于以下兩點:

一是本文僅僅從財務信息質量的如實表述性角度,驗證了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侵占,未對侵占程度和嚴重性進行進一步分析,未來可以分析大股東對小股東利益侵占程度。

二是本文僅僅研究的上市公司數據,對于未上市的中小企業的中小股東未進行充分研究。

總體而言,本文從財務信息質量的角度定量研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侵占,豐富了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侵占。為未來準則制定和公司法修訂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Richardson, S., R. Sloan, M. Soliman, and I. Tuna, Accrual reliability,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stock pric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 39(3):437-485.

[2]程昔武.資源開采企業超額收益率及其會計上的制度含義[J].會計研究,2008,(3):58-65.

[3]高利芳,盛明泉.證監會處罰對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后果及機制研究[J].財貿研究,2012,(1):134-141.

[4]李力心.《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對少數股東權益核算的影響[J].財會通訊,2011,(2):59-60.

[5]林有志,張雅芬.信息透明度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J].會計研究,2007,(9):26-34.

[6]劉浩.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對中小股東利益侵害的原因分析[J].商情,2015,(10).

[7]申尊煥,龍建成.大股東侵害與中小股東利益保護:一個模型分析[J].財貿研究,2005,(6):79-84.

[8]湯谷良,陳嘉祥.少數股東權益:大型集團慎用的雙刃劍—基于4家大型中央企業的報表分析[J].財務與會計,2009,(4):8-10.

[9]田旻昊.權益性交易原則在少數股東權益后續變動問題中的應用[J].中國外資,2011,253(11):1.

[10]徐曉丹,肖婷.新準則下少數股東權益的經濟后果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2,(3):178-179.

[11]袁雨城.論新公司法對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保護[J].法制博覽,2016,(1):277.

猜你喜歡
中小股東
論公司法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
論公司法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