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的社情民意調查:機遇、挑戰與趨勢

2017-02-04 23:46白萬平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8期
關鍵詞:發展趨勢大數據

摘要:針對國家實施大數據戰略、大數據互聯網成為表達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的現實,從歷史發展的視角,在分析社情民意重要性基礎上,研究大數據為科學獲取社情民意帶來的樣本量增大、處理速度加快等機遇,以及數據噪聲污染等挑戰,預見社情民意調查將出現全面升級等發展趨勢,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社情民意調查;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D66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02

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深入實施,大數據已經成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各地區競相出臺大數據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特別是國家信息化基礎設置的不斷完善,互聯網的不斷延伸,目前中國網民數已超過6.68億①,一半以上的人口成為網民,網絡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情民意的訴求在網絡中得以充分體現。面對大數據互聯網,如何開展社情民意調查,了解群眾的生存生活生產狀態,及時發現群眾對政府工作及其績效的評價,實現社會治理的創新,是擺在社情民意調查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決的新問題,需要社情民意調查機構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創新工作方式,為決策提供高質量的社情民意調查信息。

一、獲取社情民意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成功的執政者,無一不將民心作為重要的執政根基、把社情民意作為重要的決策依據,采用各種方式及時獲取信息,作出順應民心的政策舉措。

早在戰國末年,著名思想家荀況在其名篇《荀子》中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載舟,水者覆舟?!雹谔瞥跷赫骱吞铺谝捕啻无D引這樣的觀點,認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雹邸暗妹裥恼叩锰煜隆背蔀橛兴涞慕y治者的重要執念。

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將民意作為最大的政治,高度重視獲取社情民意的調查研究方法。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理論,并身體力行,深入調查研究,并作出了“教育每一個同志熱愛人民群眾,細心地傾聽群眾的呼聲;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雹堋拔覀兦胁豢蓮姴恢詾橹?,要‘不恥下問,要善于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請教,然后再下命令?!钡戎匾撌?。⑤鄧小平同樣重視社情民意工作,指出“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深入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⑥“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苯瓭擅褚蟾刹恳暗交鶎尤?,到群眾中去,特別是到艱苦的地區和困難的單位去,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給群眾辦實事,為群眾排憂解難?!雹摺皼]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更沒有決策權?!雹嗪\濤同志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并重視對調查方法的研究。要求拓展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指出“調查研究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僅要聽會上的也要聽會下的,不僅要聽干部的也要聽群眾的,不僅要看工作搞得好的地方也要看問題和困難比較多的地方。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總結實踐經驗,從中把握規律性的東西,找準解決問題的關鍵?!绷暯酵緦⒛勖裥?、貼近民心、契合民心作為治國理政的目標指向。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接地氣、通下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雹帷叭诵氖亲畲蟮恼?。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雹?/p>

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情民意調查被認為是民主政治實現程度的反映,是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內容。20世紀初,在美國產生了系統的社情民意調查,早期的社情民意調查與“模擬投票”密不可分,也同企業對市場主體行為的信息反饋密切相關,對社情民意的探測促進了調查機構的產生和調查方法的創新。20世紀70年代以來,社情民意調查順應科技發展的變化,研究者將電話調查不受空間限制、調查容易控制等優勢與計算機在儲存量大計算能力強等特點結合起來,相繼開發出輔助電話調查系統(CATI)、計算機輔助面訪系統(CAPI)、計算機輔助自主訪問(CASI)、計算機輔助網絡調查系統(CAWI)等并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已成為大數據時代收集社情民意數據的重要手段之一??梢哉f,正是對民意需求的驅動,社情民意調查才獲得了跨越式的發展。

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獲取社情民意既蘊含著新的機遇、又面臨新的挑戰,準確預判、提前預警,科學預測民意走向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社情民意調查迎來新機遇

2016年4月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民意上網,道出了大數據時代社情民意表達渠道發生的質變。在網絡上產生的民意數據以及CATI等調查手段獲取的數據,都難以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需要以新的處理模式挖掘出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的信息。海量社情民意信息的獲取、存儲和處理為社情民意調查機構全面升級創造了新的機遇。

大幅度增加的調查樣本量,為更大范圍內獲取民意創造了條件。大數據時代,調查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升級,調查機構可以就老百姓和決策層關心的重大問題,在更大范圍內開展專門調查,收集樣本,樣本的擴大可以降低小樣本條件下的樣本選擇偏差。由此收集到的信息,能夠更為廣泛地反映社情民意;其次,利用網上調查系統,可以使不同受訪者所看到的問卷形式更具個性化、有針對性,從而增加調查的親和力。

社情民意上網,增加了收集群眾自發式意愿的主渠道。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產生活越來越具有數字化特征,也就意味著人們的思維、情緒、心理也可以被數據量化并在網絡上傳播出來。對民眾自主表達的意見,可以采用網絡爬蟲、網絡調查等方式收集。網上調查省時省費的特點,能更好地在網絡上及時洞察民意動向,了解群眾的呼聲。此外,隨著信息終端技術的發展,通過手機、可穿戴設備推送調查問卷,不僅拓展了獲取信息的渠道,還能夠與其他渠道相互配合,構建立體互補的社情民意渠道網絡。

調查和處理數據快捷性,為及時獲取民意科學決策提供了可能。大數據時代,信息的收集和更新速度可以非???、時效性很強。結合網絡和各種終端收集和處理調查數據,大大縮短了調查周期,對數據的實時采集、實時加工、實時分發成為可能,為在較短時間內提供科學決策的民意基礎帶來了機遇。

從范圍到內容的可控性,為數據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以網絡為基礎的CAWI等調查方式,與傳統調查方式比較,在樣本選擇、問卷設計、質量監督等方面能有效控制。由于網上調查的實時控制,可以有效避免訪員作弊、錄入人員出錯等人為偏差出現。在樣本處理過程中,能有效避免后期查錯、復核、補充樣本等錯誤,提高數據的質量,增強調查結果的公信力。

高質量數據的積累,為調查和處理數據方法的創新提供了基礎。數據存儲技術的發展,為積累高質量調查數據提供了條件。數據作為社情民意的載體,同所有數據一樣,都位于一個連續的時間軸上,都有時間屬性。不同時期的社情民意數據有著不同的價值特性,積累的數據具有總體或趨勢分析價值,新數據則更具有時效價值。分析處理積累的數據,成為創新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的重要基礎。

三、社情民意調查面臨挑戰

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通過收集整理的社情民意大數據本身并沒有也不直接產生價值,只有對其進行有效地管理、加工,挖掘出隱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才能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產生價值。因此,社情民意大數據本身及其管理、加工、應用等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

數據噪聲污染,對數據甄別和清洗以獲取真實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無論是通過網絡抓取還是專項調查獲取的社情民意數據,其數據體量都在不斷擴大,然而,在這些海量數據中,并非所有的數據都有用,多數場合,經過加工獲得的信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隨著數據量的不斷增加,冗余數據會越來越多且充斥著虛假信息,重要數據信息會被龐大數據伴隨的噪聲所污染,因此,如何從海量數據中及時獲取真實信息,不僅僅需要依靠技術手段,同時考驗著研究者和決策者的分析判斷能力。

數據完整性的缺失,成為全面洞察社情民意的障礙。理論上講,可以在短期內得到反映社情民意的完整數據,但社情民意涉及面廣、數據量大,調查機構所能獲取的數據所包含的實際信息有限,以致難以全面刻畫民意。這種不完整既包括信息維度的缺失,又包括信息深度的缺失。目前的大數據依然以數據豎井的形式存在,沒有任何一個調查機構能獲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足夠充分的數據。而大數據的價值恰恰在于廣泛的交叉融合,需要跨界的數據集合。因此,整合社會大數據,是社情民意調查工作中面臨的新問題。

數據量的增大,并不意味著利用過去的數據就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對社情民意大數據的分析,從根本上講僅僅是對過去和現實的歸納和總結,本身并不具有可預測性特征。決定民意走向的是各種內外因素及相互作用,并不是大數據自身能夠解決的問題。風險與大數據并行,大數據有可能會把我們鎖定在以往的錯誤當中,使我們墮入讓過去決定未來的陷阱。過分依賴大數據和預測模型存在較大風險,因為有許多決定性的影響因素都不能納入模型參數的覆蓋范圍之內。因此,研究合適的方法,預測民意走向是面臨的又一重要挑戰。

此外,社情民意大數據的采集、使用過程都極有可能會涉及個人隱私、公眾權益,安全性和合法性等也是社情民意調查中面臨的挑戰。

四、社情民意調查的變化趨勢

社情民意調查機構作為數據資產的管理者,需要進一步把握社情民意大數據的特征,預見變化趨勢,以新的處理模式管理海量、高增長和多樣化的社情民意信息資產,創造自己的競爭優勢。

社情民意數據的資產化。所謂資產化,是指大數據成為社會所關注的重要戰略資源,無論是挖掘公共數據還是專項調查獲取數據,都是一項經濟活動,其采集、存儲、加工和使用都需要耗費的資金和時間成本。作為大數據資產管理方,應該在投入和收益之間進行合理平衡。

數據管理成為核心競爭力。在互聯網環境中,云處理為大數據提供了彈性可拓展的基礎設備。研究表明,網站、博客、電子郵件、手機等網絡化平臺成為政治態度和價值觀傳播的重要載體。借助大數據與社會行為的關聯度分析,可以充分把握機會窗口開啟的多種觸發因素,政策的決策主體因此能夠迅速作出響應,及時啟動政策的決策流程。數據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到社情民意調查機構的競爭力。

社情民意數據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大數據的可獲得性,使市場主體的決策越來越依賴于民意數據,由此必將驅動社情民意調查的空前發展,促進調查機構的市場分工與合作。官方民意調查機構和民辦調查機構將服務于各自的專業市場。旺盛的需求必然推動民意調查供給側的跨越式發展。

五、結論

大數據時代的社情民意調查范圍將進一步拓寬,既可以測量簡單客觀的事項,又可以測量態度等主觀偏好問題,涉及的領域也會擴展,但無論是那種調查,最終都要服從于受托者,讓調查結果成為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不是取代決策本身。因此,作為調查機構,一方面需要把握大數據為社情民意調查帶來的機遇,主動適應大數據發展的要求,從思維方式、調查設計、技術手段、數據管理到提煉結果等方面實現全面升級;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不可能全面取代其他民意調查的方式,需要保持質疑和審慎的態度。

注釋:

①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②荀子:《荀子·王制篇》

③《貞觀政要·論政體》

④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頁。

⑤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1949年3月13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1頁。

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頁。

⑦江澤民:《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1994年9月28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頁。

⑧江澤民:《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1993年7月5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8頁。

⑨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2月28日)

⑩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9月)

參考文獻:

[1]戴一鳴.論大數據的十大局限.2016-4-19.http://www.cww.net.cn/

[2]鄔賀銓.大數據思維,科學與社會,2014,01.

[3]董海軍湯建軍,國外民意調查的歷史與現狀分析.學習與實踐,2012,2.

[4][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

[5][美]伊恩·艾瑞斯.大數據思維與決策.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10.

作者簡介:白萬平(1963-),男,漢族,重慶人,貴州財經大學貴州統計應用研究院,職稱:教授研究生博士學位,研究方向:計量經濟與統計。

猜你喜歡
發展趨勢大數據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