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初探

2017-02-04 06:46張博雄
學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理論實踐環境影響

張博雄

摘 要: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首要目標。學生良好品行的培養既需要政治思想理論的引領,也需要實踐活動的支撐和“物化”;既需要提高道德認知水平,也需要良好外界環境的熏陶和影響;既需要主學科的引導,也需要其他學科的積極配合;既要有教師的榜樣示范,也要遵循教育規律采取恰當的方法;既要進行個體品德教育,也要營造一個努力拼搏、積極向上的集體環境。

關鍵詞:理論實踐;環境影響;學科配合;榜樣示范;集體環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62

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首要素質和學校德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與推進,如何培養中小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已成為中小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通過對課內和課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實踐過程所進行的探究與反思,我對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堅持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外德育實踐活動相結合

模仿性和可塑性強是中小學生的顯著心理特點,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弱,思想認識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把課堂上的理論教育和學生德行形成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既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要“導之以行,持之以恒”。要組織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思想政治理論與班級、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原生態現象以及學生共同關心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和討論,引導學生能夠明辨是非、善惡和美丑,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認識水平,又能讓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道德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還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適應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和行為基礎。

思想品德教育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師要做到因生利導、因時因地施教,做到合情、合理、有理有據、有的放矢,忌諱生搬硬套和形式主義。

二、學生思想道德認識水平的提高和良好的外界“德育環境”影響相結合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的認識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社會和人生經驗狹隘,對于真、善、美和假、惡、丑以及公平、正義的認識膚淺甚至出現錯誤和偏頗,所以加強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理論“灌輸”尤為重要。然而,再好的理論教育也只是“紙上談兵”,還需要良好的外界環境相配合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理論脫離了實際的支撐,學生頭腦里樹立的良好道德理念也會變為空中樓閣,甚至化為烏有。我們要經常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社會生活,讓學生能夠辨別良莠,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既受到良好“德育環境”氛圍的熏陶和影響,自覺接受好的同化和浸染,同時又能自覺抵制錯誤的思想和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達到“去偽存真”“去惡存善”“去除負能量,增強正能量”目的,讓環境去陶冶和升華學生的道德感情和思想境界。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美化、優化、凈化學習生活環境,讓學生生活在文明、整潔、雅觀、樸素的環境中,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培養講衛生、愛清潔、有禮貌、守紀律、求進步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

三、思想品德教育主學科的主導引領作用和其他學科德育教育相結合

德育教育不僅體現在主學科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上,還滲透在其他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學生良好德行的培養和養成既是反復體會并逐漸加深道德理性認識和提高思想覺悟的過程,也是不斷強化道德情感、培養道德行為的過程。所以,僅僅依賴單純的思想政治課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做好主學科課堂政治教育的同時,加強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其他學科的常規教學和實驗活動中。因此,學校和政治課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協調其他科任老師共同擔當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使命,齊抓共管,多管齊下,共同營造品德課大教育、大教學環境,這樣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品德教育的效果。

四、教師的榜樣示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相結合

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自己的人格修養。比如日常的打扮要樸素、大方、整潔;舉止要表現出良好的修養;語言要文明、規范、準確;處事要謹慎、謙恭有禮、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等,讓自己的言談舉止成為學生的楷模。

同時品德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統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我國的教育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在品德教育中只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品德發展特點,依據時代發展的要求,采取科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和行為。

五、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大集體環境和學生個體德育的因材施教相結合

一個班風正、學風濃的集體會每時每刻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生態度,它能使每一個學生去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能使好的思想和言行得到肯定和強化,并使之轉化為良好習慣;能使不良的思想和言行受到摒棄和抑制,讓學生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反之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智慧以及行為習慣等等,都能直接影響著班集體的形象。所謂“一個不和諧的音符會影響整個樂章”,因此,對學生進行個別品德教育也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時,要注意及時了解每位學生的思想動向,要“因生施教”“因事施教”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特別是對后進生的個別教育更要講究方法和技巧,多鼓勵、多表揚,讓他們發揚優勢并及時克服不足和矯正不良行為、習慣,學會管理自己、激勵自己、改造和發展自己,讓每一個個體都能成為集體的看點和閃光點。

總之,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復雜、艱苦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毅力和信心,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采用科學的方法,就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適應人生、適應生活,德才兼備的合格公民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 [捷克] 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吳式穎.馬卡連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歡
理論實踐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三線一單”與環境影響評價銜接研析
如何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
養殖的環境影響
洙趙新河擴大治理環境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