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S在高層建筑變形監測中的應用

2017-02-05 18:00申啟飛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變形監測高層建筑

摘 要:當前,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被刷新,建筑物的變形監測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變形監測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GPS以其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作業、自動化程度高、測站間無需通視、可同時測定三維坐標等諸多優點使其在各領域得以廣泛應用。本文在論述GPS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實例闡述了GPS應用于高層建筑物的監測,根據一系列外業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得出一些較為實用的結論。

關鍵詞:GPS 變形監測 高層建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56-02

1 引言

GPS之所以能夠在各領域中得以廣泛使用還得歸功于其具備全球性、全天候性和連續且精密的三維導航及定位能力,同時還具有相對良好的抗干擾性與保密性等,具體有:(1)點位之間無需通視;(2)定位精度高;(3)觀測時間短;(4)提供三維坐標;(5)操作簡便;(6)全天候作業。

總之,GPS技術不僅能滿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變形監測要求,還有利于實現變形監測工作的實時化和自動化。因此,GPS定位技術已逐步成為變形監測的新方法和有效手段,尤其在建筑物變成觀測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高層建筑物整體形變的檢測與分析

2.1工程概況

高層建筑物的變形特征,如沉降、傾斜、水平位移等,可通過監測面的空間姿態變化表現出來,因此應用刻畫監測面的剛性運動狀態的模型,可全面客觀地表達出建筑物的整體形變狀態,為變形分析與預測提供重要數據和科學依據。本工程要進行監測的大廈為南通中南集團開發的金石國際大酒店,主樓地面44層,地上總高度179.7m,酒店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場地南面為寬35m的大街,其它三面多為2~4層建筑物。按要求,在酒店竣工后需要進行兩年的變形監測。

2.2 監測方案

2.2.1 基準點的建立

基準點在點位布設上,要有足夠的穩定性,具備一定的檢核條件和滿足一定的觀測精度。離金石國際大酒店場地約450m的位置有一個三等水準點,以此作為基準點,在馬路南邊的空地上,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指標測設了一個水準點S,作為基礎監測面的高程基準。根據沉降觀測的要求,基準點S應在金石國際大酒店變形影響范圍以之外,且易于觀測、便于保存。監測工作共進行3次,分別在金石國際大酒店施工的初期、中期和竣工后。因缺少原有平面控制點,故利用GPS網在金石國際大酒店附近觀測條件較好的地方(馬路邊上和一座2層沿街樓上)建立了兩個基準點A、B,它們的高程由水準測量確定。

2.2.2 設置監測點

監測點應選在能直觀反映建筑物沉降情況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縫兩側、荷載有變化的部位、大型設備基礎、柱子基礎和地質條件變化處等。在金石國際大酒店地面上第一層的各主要柱上,按一定間距和密度布設了18個監測點,組成基礎監測面I;由于周圍的遮擋物較多,影響GPS信號的接收,故采用導線測量和水準測量的方法確定監測點的坐標和高程。在該酒店主體工程竣工后,在金石國際大酒店的第44層布設2個GPS監測點,組成樓體監測面II。具體監測方案見圖1。

2.2.3 觀測方案

該酒店每上升兩層就對監測面I進行一期的監測工作,酒店主體工程竣工后,在做第一期監測面II的監測工作時,已做了23期監測面I的監測同第一期監督面II監測為同一時間。酒店竣工后對監測面I、II又進行了17期監測,前期每月做一次監測工作,以后每半年檢測一次,觀測時間選在一天的同一時間段。表1列出了基礎監測面的I的18個監測點第23期到第40期間的坐標變化值,表2列出了整體形變監測面II的2個點第1、12、17的坐標值。

2.3 數據處理

若基礎監測面I的中心坐標差較大,采用變形模型計算轉軸矢量和轉角繪圖時,應充分考慮基礎監測面幾何中心的位置。根據監測數據,基礎監測面I第23期與40期時間段內的重心坐標差為:

計算結果表明,基礎監測面(酒店底部)的幾何中心在這期只有約-3.3mm(為和的平均值)的水平位移和約-11.55mm的沉降,因此基礎監測面重心的微小變化在繪圖時可忽略不計。

根據監測面II上各監測點的觀測數據,計算監測面II的轉動矢量和轉角:1-12期,α1=0.030,α2=0.027,α3=0.971,

σ1=-1.23;1-17期α1=0.033,α2=0.021,α3=0.973,σ1=-1.31。由這些數據直接繪得圖2。I1、II 12、II17,分別表示第l、12、17期監測面II上的位置。

3 結論

將GPS技術用于高層建筑物的形變監測,并開展形變監測模型和監測方案的研究是一項重要工作,本算例針對高層建筑物特征及其形變監測的新要求,建立了建筑物整體形變模型,討論了適合形變模型的監測方案。綜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對于高層建筑物的變形監測來說,形變模型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有效性,通過變形分析和預測,對建筑物的施工和運營安全提供基本保障。

(2)該監測方案在兼顧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克服了觀測數據量大、變形監測精度要求高等眾多難題,充分發揮了GPS定位的技術優勢。

(3)可以直觀方便的繪制出高層建筑物整體形變位置圖,特別當GPS做連續觀測時,可以利用多期數據反映高層建筑物的形變動態。

總之,建筑物的變形監測工作正向著信息采集自動化、變形分析綜合化以及內外業處理一體化等方向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基余.全球定位系統原理及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3.

[2] 岳建平,田林亞.變形監測技術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3] 鄧清平.變形監測中的GPS技術及數據處理研究[D].西安: 西南交通大學,2011.

作者簡介:申啟飛,男,本科,研究生學歷,講師、工程師、技師,獲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測量技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施工與測量。

猜你喜歡
變形監測高層建筑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監測與預警
GPS在變形監測中的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