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建構研究

2017-02-06 22:10李叢立
考試周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翻譯教學翻轉課堂

李叢立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頻繁,市場對翻譯人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高校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所遵循的傳統的 “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授課模式已不能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和學生的需要。翻轉課堂的興起和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模式,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試圖將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的“場域”概念引入翻譯教學中,研究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嘗試建立新的翻譯教學模式。

關鍵詞: 翻轉課堂 翻譯教學 場域理論

一、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或譯作 “顛倒課堂”)近年來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胺D課堂 ” 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兩名化學教師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他們提出翻轉課堂的初衷是為了幫助遲到或者耽誤課程的學生補課。他們發現,用視頻來學習和課堂針對性地講解能夠讓所有學生受益,這種方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2012年翻轉課堂進入中國后,引起學術界高度關注。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翻轉課堂正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現代教學當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給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思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尋找和建構知識。這一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究和合作討論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習、思辨、創新的綜合能力。

二、布迪厄的場域理論

“場域”(Field)是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實踐社會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布迪厄認為場域是“具有自己獨特運行法則的社會空間”[1], “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2] 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也不等同于一般的空間領域,它是由社會成員及社會成員之間按照特定的邏輯要求共同建設、提供給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3]。資本是場域中不同行動者進行社會實踐的工具和目的,是他們爭奪的對象,資本可以分為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符號資本。社會行動者憑借手中不同的資本,在場域中占有不同的社會空間位置,從而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較為穩定的性情傾向系統即慣習。慣習是布迪厄場域理論中的另一個核心概念。慣習不同于習慣,由積淀于個人身體內的一系列歷史關系所構成,其形式是知覺、評判和行動的各種身心圖式[4]。慣習是在潛意識層面發揮作用的,它影響每一個個體的行為。場域與慣習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建構,場域形塑慣習,慣習又有助于把場域建構成一個充滿意義的世界,一個被賦予感覺和價值,值得你去投入、去盡力的世界[5]。

三、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

高校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時代性都很強的課程,我們過去的翻譯教學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與社會需求脫節;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對上課提不起興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實際翻譯水平很難得到有效提高,更不用說滿足不斷變化的翻譯市場需求。因此,翻譯課程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現代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手段和技術,不斷地探索和構建新的翻譯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翻轉課堂的優勢改革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建構新的翻譯教學場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翻譯課程教學質量,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1.翻譯教學場域

目前,教育界越來越多的學者使用場域這一概念。教育場域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參與者相互之間所形成的一種以知識的生產、傳承、傳播與消費為依托,以人的培養、形成、發展和提升為旨歸的客觀關系網絡[6]。從教師教學這一視角來看教育場域,即為教學場域。教學場域為教育場域的一個次級場域或子場域,是指教師以知識的傳授和學生以知識的習得為目的而形成的多元主體間的客觀關系網絡。具體到課程來說,翻譯教學場域又是教學場域中的一個子場域。此場域主要是由翻譯課程的學生與教師構成的客觀關系網絡,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其主要客觀關系。翻譯理論知識、翻譯技巧和翻譯能力是學生需要獲得的課程知識資本和進行翻譯課程學習的目的。學生要獲得相應的翻譯課程資本,才能行成與之相適應的慣習,從而取得優異的課程成績并為其畢業后從事翻譯工作奠定基礎。另外,翻譯教學場域對教師和學生的慣習也有形塑作用,新的翻譯教學場域可以促進新的慣習的形成,翻譯教學場域與慣習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建構。因此,新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意味著新的教學模式的確立,即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

2.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不同于傳統的翻譯教學場域。在傳統翻譯教學場域中,教師處于課堂的中心,是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和支配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課上進行翻譯理論知識和翻譯技巧和的灌輸;而學生是課堂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處于從屬地位,學生課上聆聽教師的知識講解,課后主要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翻譯作業完成知識內化的任務。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首先必須實現兩個翻轉,第一,教師和學生角色的翻轉。翻譯教學場域的重心應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教師是知識的權威”的思想,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站立講臺”,學生一排排整齊坐在教室的上課模式。建立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甚至是學生學習小組的一員。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和主要參與者,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促進者和策劃者,協助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和吸收,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時間最大化留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座,通過組內交流、組間交流、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完成課堂學習;讓優秀學生上講臺對本小組學習的翻譯知識、翻譯成果及翻譯體會進行匯報或對翻譯技巧進行講解;教師坐到學生中成為學生的一員聽講,大家可以向講課的學生提出問題,考查該學生的知識理解和知識運用的能力或請該學生為大家答疑解惑。這種師生角色的翻轉,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人翁精神,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在課堂活動結束時,教師對各組學習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畫龍點睛的總結,起到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清華大學的劉震等人明確指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發生了變化。 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和課堂管理者轉變成為學習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研究者[7]。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可以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地位和作用發生本質的變化。

第二,課堂教學內容的翻轉。從傳統課上教師知識講解,課后學生完成知識內化和吸收,翻轉為課前通過微視頻教師知識講解,課上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和吸收。傳統教學模式把知識的消化吸收環節放在課后進行,不利于學生遇到難題時為其提供及時的指導。針對這一弊端,美國 Robert Talbert教授主張用翻轉式教學,把知識傳授環節放到課前進行,而把知識吸收環節放在課內進行[8]。

就翻譯課程而言,由于學生知識水平和語言程度的差異,不同學生對于翻譯知識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傳統的課堂上滿堂灌的教師講解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對于基礎好的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學生是浪費時間,而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老師講得不夠仔細?;诜D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讓學生通過課前教師發送的微視頻進行翻譯理論知識和翻譯技巧的學習并進行相應的初步練習。 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有選擇地觀看教師所提供的視頻內容,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及自身的理解和接受情況靈活調整學習進度。對于視頻中的學習難點或相應翻譯背景知識,學生課前可以有充分時間查閱相關資料,嘗試自己攻克難關,實在不懂的內容可以留到課堂解決。通過這種課前自主學習的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有助于學生找到學習重點和難點。

課上學習主要是完成學生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注重課堂互動、交往、合作與探究。首先,通過學生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協同合作的方式,互幫互助共同解決課前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解決不了的再尋求教師幫助和指點。其次,為了達到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教師課上提供比課前初步練習更難一些的翻譯內容。通過學生個人獨立翻譯,組內商討解決重點和難點,組間評比優秀譯文,小組代表上講臺匯報展覽翻譯成果,教師點評等形式,達到對翻譯技巧和翻譯知識的深化和領悟。這種重視課堂互動、交往、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達、質疑、討論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翻譯能力的提高。

除了實現兩個翻轉外,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還要建立合適的學習成績評價機制,吸引學生為了爭奪翻譯課程資本而努力,從而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慣習。資本是場域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條件,對資本的爭奪是行動者參與實踐活動的目的。對于學生而言,翻譯課程知識即翻譯理論知識、翻譯技巧和翻譯能力就是他們翻譯學習場域中的資本,獲取這些資本不僅可以提升自我,還可以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并為他們順利進入翻譯職場奠定基礎。學生知識的外在表現就是學習成績,因此合理的學習成績評價機制對于學生至關重要。合理的學習成績評價機制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诜D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其學習成績評價機制除了期末考試這一終極評價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評估。教師要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將學生課前視頻學習情況、課上參與課堂討論及小組匯報和上臺演講等都納入學生的考核;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要進行生生及師生互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課前主動學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不斷為獲取翻譯課程資本而努力。另外,通過場域對慣習的形塑作用,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新慣習的形成。新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其實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比傳統教學更高的要求,其成功必須建立在各方參與者共同努力的基礎上。首先,學生需要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學生在課前先學先練,在課中積極內化知識,在課后愿意總結評價,是順利實現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目標的基本前提。 其次,教師需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在這個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深入掌握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和現代技術知識整合起來,培養超越三者的新興知識形態和教學素養。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還是教師的專業素養都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可以不斷發揮其對慣習的形塑作用。

四、 結語

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需要教師及學生轉變傳統師生角色和上課模式;逐步擺脫傳統翻譯教學模式下的慣習,學生不斷為占有翻譯課程資本而努力,從而形成適合于新的翻譯教學場域的慣習,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此外,翻譯教學場域畢竟是學校教育場域的一個子場域,基于翻轉課堂的翻譯教學場域的建構還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因為配套的教學環境是新型翻譯教學場域構建的支柱。學校應該搭建有效的網絡學習平臺,提供網絡軟硬件、視頻技術支持,建立微課的錄制發布流程化操作等;切實給教師提供翻譯教學創新和改革的激勵機制,對勇于投入教學改革的教師,應大力提供精神及物質支持。

參考文獻:

[1]Bourdieu,P.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 on Art and Literatur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3.162.

[2] [4] [5] [法]皮埃爾·布迪厄, [美]華康德. 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 李猛, 李康[譯].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3]金元平. 大學場域資本的結構、位置與關系[J]. 經濟學家, 2013(2): 102-104.

[6]鐘志賢,劉春燕. 論學習環境設計中的任務、情境與問題概念[J]. 電化教育研究, 2006 (3): 16-21.

[7]劉 震 ,曹澤熙.“翻 轉課堂 ”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 代教育技術, 2013,(8):17-20.

[8]劉健智.國內 外 關 于 翻 轉 課 堂 的 研 究 與 實 踐 評 述 [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2):68-71.

基金項目: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2015年度院級質量工程項目: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基于翻轉課堂和多模態話語的翻譯教學研究(CJ2015017);廣東海洋大學2011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課題項目: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多模態話語框架下翻譯教學研究(XJG201102);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民辦高校大班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GD2015739)。

猜你喜歡
翻譯教學翻轉課堂
重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思維導圖&概念圖輔助翻譯教學實現途徑探索
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提升策略探討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探討
翻轉模式在“液壓與氣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翻轉課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