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用戶需求的新聞類APP優化改版

2017-02-06 22:24賈殿華
價值工程 2017年2期
關鍵詞:交互性用戶

賈殿華

摘要: 在傳統報業轉型進入媒介融合時代的背景下,傳統報紙手機客戶端交互性差。在產品操作層面上,簡化信息架構復雜,語義邏輯不明確,而用戶閱讀習慣偏好性差異。本文從用戶分析視角切入,以《春城晚報》手機客戶端為例,在對產品進行信息架構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碎片化時代下受眾閱讀習慣進行手機客戶端交互性改進設計。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newspaper industry into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 the traditional newspaper mobile phone client interaction is poor. At the level of product operation,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is complex, the semantic logic is not clear, and the user's reading habit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user analysis perspective, by taking the mobile phone client of Chuncheng Evening News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s, this paper improves and designs the mobile client reciprocity aimed at the audiences' reading habits in the fragmentation era.

關鍵詞: 用戶;交互性;設計改進

Key words: user;reciprocity;improvement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2-0176-03

0 引言

我國媒介生態簡略劃分,經歷了政治化生態階段,市場化生態階段,數字化生態階段[1]。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媒介生態主要表現在,媒介間的邊界被打破,新媒體融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傳統媒體,開始成為影響媒介生態的主導性因子。媒介融合發展成為了傳統媒體轉型的必由之路,《春城晚報》是我國報刊政治化生態階段向市場化生態階段轉型期的代表報刊。在媒介融合的媒介生態背景下,《春城晚報》也步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步入數字化生態階段,新媒體表現出的強大互動優勢,使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的界限變得愈發模糊。4G時代的風云變幻使傳統媒介下的受眾,變成了擁有更多話語權的信息接收者和主動傳播者。數字化生態環境下,媒介的生存壓力增大,特別是新聞類門戶網站和新聞類APP,對傳統紙媒的沖擊有目共睹。由于受眾群體的差異,媒介融合已不僅僅是媒介形式的融合,而是內容、平臺、用戶體驗的全方位融合發展[2]。

在數字化技術和復雜多元的媒介環境的雙重沖擊下,生存并開拓空間,國內很多學者做了深入的探討和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全媒體的規劃布局策略[3]。必須通過數字化轉型來突破當前的瓶頸,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許多都市類報刊采取全媒體發展戰略,各都市類報刊相繼推出了報刊的手機客戶端,搶占4G高地?!洞撼峭韴蟆吩诎l展全媒體戰略中,推出了《春城晚報》手機客戶端(APP),但其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在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精神——用戶為核心,注重用戶的交互性體驗方面,尚屬起步階段,還有很多的改進空間。本文以《春城晚報》APP為例,從交互設計的視角出發,針對用戶需求及特征,做了優化改進。

1 《春城晚報》APP用戶分類及其特征

都市類報紙的興起是在市場化媒介生態的大環境下,擁有大量讀者,而傳播模式以被動接受為主。在數字化媒介生態環境下,都市報要將傳統紙媒的“受眾“轉換為”用戶“,要結合用戶的需求與心理特征的變化。

都市類報紙APP的用戶可以分為:與互聯網媒體技術推進路徑同步成長的一代,這一類群體是數字化媒體的“原著民”;另一類群體是在紙質媒介與數字化媒介交叉競合階段成長的一代,是數字化媒體的“移民”;還有一類是市場化媒介時代下保持紙媒使用習慣的受眾,被動接受數字化媒介的一代,被稱為數字化媒體的“難民”。而實際上,地方都市類報刊APP與純粹的平臺類新聞APP(如新浪、網易新聞手機客戶端)不同,都市類報刊APP還處在媒介競合階段,內容平移較為明顯,是傳統紙媒的轉化產品,戶主要以,數字化媒介環境下的“難民”和部分的“移民”組成,主導型受眾,以數字化“難民”中較為傳統、保持閱報習慣、并且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人為主[5]。但這部分所謂的“難民”,對于移互聯網的操作邏輯偏弱,在不同的手機APP之間轉移學習成本過高。同樣由于較高的操作轉移學習成本,移動互聯網APP的交互性體驗用戶滿意度高,這部分用戶的用戶粘性呈現出牢固態勢,所以手機APP的交互性在增強用戶粘性中的作用明顯。

“碎片化”是中國社會傳播語境在數字化媒介時代一個主要特征,同時用戶閱讀習慣也體現出了碎片化的特征。針對移動互聯網用戶調查表明,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使用APP的頻率呈上升趨勢,而使用時長在減少,對手機客戶端的需求動機呈現出復雜分化的態勢。價值取向的變化會直接反映到用戶的閱讀內容選擇和媒介使用習慣上。當下國人閱讀習慣和媒介使用習慣正在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6]。

如圖1、圖2所示,手機新聞客戶端近80%的用戶每天使用時間在30分鐘以下,而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使用頻率卻呈增長態勢。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使用場景分布,主要在乘坐交通工具等碎片化的時間段,用戶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安裝原因更加注重閱讀的方便性和產品設計的交互性,需求因素更加復雜趨于分化,開始注重智能推送、個性訂閱等因素。這也進一步驗證了移動互聯網新聞閱讀“碎片化”,更關注個人化的互動性的體驗感,因此用戶體驗和產品的交互性成為APP具有競爭力、增加用戶黏性的關鍵因素,而傳統媒體如《春城晚報》APP,在交互性設計方面存在諸多不足。

2 《春城晚報》核心功能簡介及信息架構分析

2.1 產品核心功能簡介

《春城晚報》的核心功能是為用戶提供去紙化閱讀方式,利用傳統媒介的新聞內容優勢,傳播權威信息,引導社會輿論,服務發展大局,貼近百姓生活,以地方性新聞為主打,服務高端主流人群的新聞需求。APP主要內容,以《春城晚報》紙質版為主要內容來源。不同于競品的點是欄目內容可定制,其中有一個“專題欄目”非常有特點,以當下熱議的話題做了一系列banner,點擊進入后可以看到有關該話題的很多新聞時訊。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內部屬性的不同,而做出偏好型閱讀選擇。

2.2 信息架構展示

作為新聞資訊類產品,用戶通常是利用碎片化時間來使用的,這就需要基于用戶的需求,以方便用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快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從信息架構的視角出發,要求搭建寬且淺的信息架構。如圖3所示,寬且淺的信息架構可以增加產品的交互性,弱化互聯網思維邏輯的復雜性,可以使原本不熟悉互聯網操作思維的那部分“傳統報刊受眾”快速接受產品,改變閱讀習慣,增加使用量[7]。同時寬且淺的信息架構,有利于信息的碎片化分割。

3 交互性設計改進

3.1 首頁(頭屏)Tab分析及改進

依據APP主要用戶的特征,用戶的互聯網操作邏輯偏弱,引導使用戶不會在大量的信息里面迷路。春城晚報App(首頁面如圖4所示)并沒有針對新手用戶來做一個引導頁,這使得用戶的學習成本增加,帶來了不好的用戶體驗。這款App應該對一些主要功能和二級頁面里較高頻的功能做了一個引導,使用戶第一次使用產品就能夠準確的了解到app的主要功能,降低了學習成本,促進了產品的第一次轉化。因此,我做了兩個改進頁面,如圖5、圖6所示。

3.2 功能鍵Tab分析及改進

在首頁點擊功能鍵,滑出的左邊欄如圖,首行的搜索欄顏色選擇了與首頁標題欄色的近似色(如圖7、圖8所示),用戶容易對他的可點性產生質疑,用戶在使用時不確定這個地方是否可點,可點擊部分是哪些?點擊后會跳轉還是會產生什么動作?在嘗試性點擊后,我才發現是一個文本框,所以這個搜索文本框應該在視覺方面做一些調整。

傳統紙質版的《春城晚報》,其強大傳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那是地方“受眾”的閱讀思維,但《春城晚報》APP在用戶引導方面有所欠缺,點擊后出現圖8的頁面,這就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大部分用戶并不能明確的說出自己想要找到哪類相關的新聞,這個更為主動性的搜索功能并不適合新聞資訊類的App,應該為搜索功能單獨做一個子級頁面,并且列出當下新聞的一些熱搜詞匯或者是具體分類,來為用戶做一個提示性的引導。下面是筆者做的相關改進,如圖9、圖10所示。

3.3 個人中心Tab分析及改進

點擊主頁界面右上角的個人中心icon,滑出右側欄個人中心Tab如圖11所示,這個界面中從最頂端的個人資料設置,我的訂閱、我的評論、我的收藏,到我的爆料,這五個模塊需要分別跳轉至五個二級頁面,這些本屬于用戶個人設置的各項功能被打散,這無形的增加了用戶負擔,帶來了不好的用戶體驗。同時,當從我的個人中心進入個人資料詳情頁面后(如圖12所示),可以發現里面很多功能都是冗余的,應該去除不必要的功能。所以,我將個人資料設置、我的訂閱、我的評論、我的收藏,到我的爆料,這五個模塊整合為一個頁面,去除了個人資料設置頁面的姓名、性別、生日、電話這些不必要無意義的資料設置。避免繁瑣的注冊邏輯造成數字化“難民”類用戶的轉化閱讀成本。下面是相關改進,如圖13所示。

4 結論

在產品操作層面上,簡化信息架構,使信息架構扁平化,去除不明確語義邏輯,才能使信息內容分解,迎合碎片化偏好性差異閱讀習慣。在產品的首次使用頁面,增加引導性內容是傳統紙媒類APP必須要做的環節,不然必定會造成傳統大齡化讀者的流失,并且簡化注冊流程,才能避免首次使用時,用戶的放棄行為[8]。

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傳統紙媒的必然發展方向,結合發展時采用用戶體驗設計是必然設計角度。傳統都市類報刊以內容貼近受眾而起家,但“內容為王”的思維不能在新的媒介環境下生存,結合用戶需求的設計,從曾強交互性的視角,發展全媒體戰略,才能真正突破傳統都市類報刊的發展瓶頸。拋棄傳統紙媒一貫的俯視態度,積極關注用戶,擁抱高科技的同時主動探索各種新方式進行和用戶的互動與交流,做到真正為用戶著想、真正適合用戶閱讀。

參考文獻:

[1]韋路,丁方舟.論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研究轉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4):93-103.

[2]嚴三九,劉峰.2013年全球新媒體發展態勢探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07):1-8.

[3]陳佳沁,馬瀟漪.科技期刊的新媒體應用與提升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07):909-913.

[4]畢曉梅.國外新媒體研究溯源[J].國外社會科學,2011(03):114-118.

[5]李雁行,王志國.社會化閱讀環境下移動閱讀APP對移動圖書館APP建設的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4(20):54-57.

[6]黃晟.基于用戶體驗的APP設計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

[7]趙亞偉.手機APP界面的情感化設計研究[D].山東大學,2014.

[8]王懋瑩.手機雜志APP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5.

猜你喜歡
交互性用戶
關注用戶
科普網站交互性對科普傳播影響研究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Camera360:拍出5億用戶
100萬用戶
如何獲取一億海外用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