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脛前肌加強訓練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療效觀察

2017-02-06 22:42何黃燕
考試周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腦卒中

何黃燕

摘 要: 目的:觀察早期脛前肌加強訓練對改善腦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取60例腦卒中患者,將其隨機分成2組,每組30例患者。一組接受早期脛前肌加強訓練配合常規康復訓練即治療組,另一組只接受常規康復訓練即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6周,并都接受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結果:將踝背屈主、被動關節活動度、脛前肌肌力、小腿三頭肌肌張力、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分、脛前肌iEMG值進行兩組比較,治療組在治療6周后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在臨床上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脛前肌加強訓練,對改善患者的足下垂有顯著療效。

關鍵詞: 足下垂 脛前肌訓練 腦卒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腦卒中患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且越來越呈年輕化趨勢。腦卒中即我們民間俗稱的“中風”,中風后往往會伴有后遺癥——足下垂。足下垂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原始反射的抑制被解除、主動肌和拮抗肌間肌力不平衡、神經血管萎縮等而引起的后遺癥[1]。足下垂患者常常呈“劃圈步態”,患側下肢向前邁步時,骨盆會出現代償性地抬高,同時會伴有髖關節的外展、外旋,沒有正常的足趾廓清運動,患側下肢從身旁向前畫一個半圓弧來代替正常的邁步動作[2]。本研究觀察了早期脛前肌加強訓練對治療腦卒中足下垂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康復科收治的60例腦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入選標準:①符合1995年在全國第四次腦血管會議上制定的診斷標準[3];②入院后經CT、MRI檢查確診;③首次發病,病程不超過1個月;④無認知障礙,能配合治療,生命體征平穩,神經學體征不再發展;⑤全部病例足下垂確為腦卒中后導致;⑥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2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每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部位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1.2治療方法

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各項生理指標和神經病學體征平穩后2-3天開始接受康復治療。2組均由專業的康復治療師來進行治療,治療師的職稱(中級)、技術水平、資歷盡可能接近。兩組均采用如下相同的常規康復訓練方法:①床上良肢位擺放,定時翻身防止壓瘡;②偏癱側上下肢各關節進行主、被動關節活動訓練,一次10min;③牽伸踝關節,進行跟腱牽張訓練5min;④功能性電刺激(FES),將電極片貼在小腿前部脛前肌和腓骨長短肌肌腹上,根據患者的反應來調整電流的強度[4],每日2次,一次20min;⑤腹式呼吸訓練5min;⑥橋式運動訓練5min;⑦直立床訓練20min,通過電動直立床讓患者慢慢適應站立過程,同時可以預防體位性低血壓,根據患者的適應情況調整直立床的角度,每天可適當增加5°-15°。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患者都接受前面講到的常規康復訓練,1次/天,6次/周。治療組除了接受常規康復訓練,另外增加脛前肌加強訓練,1次/天,每次10min-15min。具體方法為:讓患者仰臥,在兩側膝關節下分別墊一小枕頭,目的是讓膝關節輕度屈曲,健肢示范做踝背屈,剛開始治療師可以給予助力幫助患側完成踝背屈動作,慢慢地減小助力,讓患者主動完成踝背屈,這時可適當慢慢增加阻力;患者坐位,屈髖屈膝,前腳掌抬起,盡可能抬高,腳跟始終著地,然后健患側前腳掌交替拍打地面;患者立位,身體重心轉移到健腿,患側踝關節練習踝背伸;步行分解練習,讓患者伸出患腿向前邁步,盡量使腳跟先著地[5]。

1.3評定方法

①脛前肌肌力:采用常規徒手肌力分級法評定患者脛前肌肌力;②小腿三頭肌肌張力:用改良Ashworth量表評定小腿三頭肌肌張力[6];③下肢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該量表共17項,總分34分,最后總得分越高,說明下肢運動功能越好;④AROM和PROM測量:采用通用量角器(條件允許可采用電子量角器,更精確測量)評定踝關節背屈的主被動關節活動角度;⑤肌電分析:采用表面肌電分析儀測定脛前肌最大積分肌電值(iEMG)。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6周后都進行一次康復評定,且均由同一位康復治療師進行評定。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差異采用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結果

治療前兩組的AROM和PROM數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6周后,治療組和對照組的AROM數值比較,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的PROM數值比較,P<0.05,說明治療組在經過常規康復訓練配合早期脛前肌加強訓練后,患者足下垂癥狀有了顯著改善。

3.討論

腦卒中患者足下垂發生率很高,我們在臨床中發現,長期臥床并未及時采取任何康復治療措施的卒中患者或多或少都會伴有足下垂癥狀,嚴重的甚至影響患者的步行能力[7],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造成足下垂的常見原因有:①高級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失去了對低級中樞的控制,使原本被抑制的原始反射得到釋放;②踝跖屈肌痙攣(肌張力異常增高);③足背伸?。勄凹。┘×θ趸蛘唛L期廢用導致萎縮;④長期不良姿勢擺放、制動,導致跟腱長度縮短、變性。

足下垂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導致踝關節畸形、攣縮,但目前臨床上對于足下垂的治療還沒有特異性的方法。我們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現,給足下垂的患者進行常規康復治療的同時增加早期脛前肌加強訓練,尤其是在病情穩定后2-3天就進行加強訓練,根據患者的功能狀況讓患者在不同體位下做踝背伸訓練,每天1次,每次10min,訓練踝背伸肌肌力,能明顯改善足下垂癥狀,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早期脛前肌加強訓練在臨床上比較容易操作實施,方法簡單,易于推廣,可操作性強,配合一般康復科采用的常規康復訓練,能顯著改善足下垂癥狀。

參考文獻:

[1]王秀汝.早期介入傳統中醫康復的現代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足下垂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8):87-90.

[2]惲曉平.康復療法評定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237.

[3]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6,29:379-380.

[4]榮積峰,吳毅,顧玲,等.腦卒中患者足下垂和足內翻康復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2015,30(1):45-48.

[5]錢開林,王彤.中樞神經損傷后足下垂的康復治療[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1,16(3):191-192.

[6]王玉龍,張秀花,等.康復評定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97-99.

[7]祁玉軍,沈娟.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足下垂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2,22(18):87-90.

[8]吳族勇,李策,白玉龍.低頻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足下垂內翻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3):260- 263.

猜你喜歡
腦卒中
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與腦卒中類型及預后關系探討
“三位一體”急救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救治和預后的影響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