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勺一碗的小吃

2017-02-06 00:10苗理潔
散文選刊·下半月 2016年12期
關鍵詞:芝麻糊豆腐花糖丸

苗理潔

芝麻糊

廣東惠州以前的鬧市街口,都有芝麻糊攤檔,惠州人特好食之,故而坊間流行有句口頭禪,“吃碗麻糊耐餐飽”,體力勞動者又曰“醒目吃麻糊”。

上世紀40年代,惠州府城(今橋西)十字亭(今中山東路步行街口)有名的一家麻糊檔叫“麻源記”,其制作的麻糊香滑可口,被美譽為“麻源雞肫”,為惠州一絕。緣于檔主阿源每個程序都做到認真仔細。首先,將黑芝麻去塵曬干后炒香,其次小火炒黏米(也可以是糯米),炒至飄出米香收火;再次炒熟花生米研碎成粉作輔助,若缺了炒花生的香味,芝麻糊口感會大打折扣。之后全部放入石磨磨成粉。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在大鍋放夠了水,再放入磨好的粉和白糖(不能用紅糖,紅糖會變酸),隨著火爐不斷加火,鍋里溫度不斷升高,做麻糊的人不停地用棍子攪拌至糊熟,這個過程惠州話叫“勻”,又稱“勻芝麻糊”。

還有句惠州話叫“好物沉歸底”。做麻糊的人發現,麻糊底的鍋巴很好吃,于是,從芝麻糊衍生出“麻糊喇”,即麻糊鍋巴?!奥楹毕闼执?,十分可口誘人。如今70多歲的老人回憶,抗戰勝利時日,惠州城一片歡騰,歷經八年抗戰的人們,紛紛出門探親訪友,商家瞄準商機,將“麻糊喇”制成餅狀,12個為一筒,用紅紙包裹,一時“洛陽紙貴”,竟然供不應求。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進步,芝麻糊早已走出“耐飽”這個狹窄的圈子,一躍成為人們養生保健的“新寵”。人們已知黑芝麻含維生素E以及多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可治頭昏眼花、耳鳴耳聾、須發早白、腸燥便秘、風痹癱瘓等癥狀。

如今,聰明的商家在傳統制作的基礎上,增加了牛奶、杏仁、堅果、麥片等成分,以滿足人們越來越挑剔的口味與需求。

豆腐花

惠州城街頭巷尾常見賣豆腐花的竹籮擔子,一頭挑的是豆腐花的瓦埕,另一頭是裝著一次性碗和匙羹以及煮好的糖漿。只要小販擱下擔子,即有三三兩兩的人前來吃豆腐花。有句俗話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其實,心急也吃不了滾燙的豆腐花。香嫩柔滑、潤喉消渴的豆腐花,成為地方風味諸多美食小吃中一道獨特的味道。豆腐花其實是豆腐的衍生品——煮沸的豆漿點鹵壓干就是豆腐,點鹵不壓就是豆花??梢哉f,豆腐歷史有多長,豆腐花歷史就有多長?;葜葜苓呣r村產黃豆,黃豆是惠州農作物之一。因而古老民謠有唱“豆仔碌碌,炒歸鍋篤”。這里豆仔指的是黃豆。黃豆富含豐富植物蛋白,可補充人體需要營養。講究舌尖上享受的惠州人,除了飯桌上的豆腐,還豆盡其用,烹飪飯后茶余的甜品,豆腐花就是這樣走進尋常百姓家的。

做豆腐花一般分五個步驟:第一步是精選顆粒飽滿、沒有蟲眼的黃豆;第二步是起碼用8個小時,浸泡黃豆變綿軟;第三步是磨豆漿,使漿渣兩分離;第四步是煮豆漿,沸騰后倒入白布過濾保證無一點雜質;第五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點鹵(或點石膏水):將煮好的熱豆漿倒入瓦埕,然后點鹵或點石膏水沖撞豆漿,蓋上蓋子。黃豆的蛋白質在鹵水的沖撞下發生奇妙變化,只一刻鐘工夫,揭開蓋子,晶瑩雪白、叫人賞心悅目的一埕豆腐花就呈現在人們面前。

賣豆腐花的小販,用特制的扁平銅勺,從埕邊一伸一吐地把豆花刮進碗里,這動作,惠州人風趣稱之為“蛇舔利”(“利”,惠州話指舌頭)。刮豆腐花大有講究,須得從埕邊一伸一吐地刮,如果從中間刮,就會成洞,人稱“穿膽”,整埕豆腐花就會變形變味。豆腐花也須熱著吃,冷吃會變酸??粗吧咛蚶币簧煲煌逻M了碗里的豆腐花,再澆上兩羹糖漿,引人垂涎欲滴,此時美美吃上一碗,頓覺氣清神爽。

惠州人認為,春夏季吃豆腐花祛濕清熱,秋冬季吃它去火養陰,不能不說這是老少皆宜的一道傳統美食小吃。

豆腐花是簡單的,也是隨意的。沒有誰是心急火燎吃豆腐花,也沒有誰是哭喪著臉吃豆腐花。故豆腐花攤檔前,有老人領著小孫子,有逛西湖累了的游客,人人吹著豆腐花的熱氣,在悠悠地品,慢慢地嘗,在輕輕松松的心緒里,無不咂摸出豆腐花平安祥和的味道來。

甜甜蜜蜜話糖丸

不可否認,在秀山麗水的惠州,糖丸總是與愉悅、幸福這些因素聯系在一起。在惠州郊外的鄉村,兩造結束后,農家就迫不及待將新收割的糯谷脫殼、曬干以及舂粉。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一道糖丸解解饞,名曰“吃新鮮”。浸透著農家辛勤汗水的糯米粉此時散發著谷物特有的清香,人們就是圖個原汁原味。最簡單的做法是將糯米粉(加上適量的黏米,這樣不至于太柔軟),加上適量的水揉成團,再拉成細條,然后捏成一個個小丸子扔進大鍋,看著滾水里的丸子一個個翻浮起來,再放入自家甘蔗新熬榨的黃糖,一道非常簡單卻是原生態的糖丸就端上了桌。

相比鄉村,城里的糖丸色彩自然要豐富些。若在正月的春節期間,糖丸叫作 “元宵”,有團圓喜慶的寓意。也有叫作“湯圓”或“湯團”。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水東街有名的“糖丸譚”糖丸(譚姓師傅做的糖丸)令食客甚為贊賞。店家首先將糯米用細磨磨成米漿,米漿經過用布袋過濾、壓干、切片、曬干、研碎幾個工序,這樣用心思做出的糯米粉又白又細,揉成團又軟又滑。捏好的丸子也不是用開水煮,而是用糖漿慢慢熬熟,這樣的丸子嚼起來筋道又有味,盛碗后澆上炒香的芝麻與花生,顧客嘗畢,齒頰留香。此時店家會再送上一碗姜糖水,曰“去膩養胃”。一碗糖丸,不僅香甜可口,還吃出和悅溫馨的滋味。

歲月更替,斗轉星移,有關糖丸的故事仍然在這座古城發酵延續。如今物質極為豐富,糖丸的吃法也百變翻新。如,糖水店近年新推出一款“西米芝麻姜糖丸”,就令許多人吃過“返尋味”。做法說來并不復雜:將西米浸爛后揉成湯圓皮,黑芝麻炒香研碎加上椰蓉做餡,湯圓皮包上餡搓圓。將生姜紅糖加水煲成姜糖水,將湯圓放入姜糖水中煮熟即可。由于西米溫中健脾,黑芝麻補腎益肝,生姜散寒和胃,紅糖補血,故而這味糖丸很受年輕女性青睞。還有一種是惠州人喜歡吃的甜酒糟,如今也躍上家庭餐桌變成糖丸“最佳搭檔”。這種吃法再簡單不過了:將糯米粉加適量溫水和白糖,拌勻后搓揉成小丸子,放到開水中煮熟撈起;甜糟加適量的水煮開,放入小丸子再煮開即可。如口味重的也可再加白糖。

糖丸,浸潤在歲月的長河里,成為惠州人待客的禮儀之一。

責任編輯:黃艷秋

猜你喜歡
芝麻糊豆腐花糖丸
推測情節寫童話
“糖丸爺爺”顧方舟
愛喝芝麻糊的妹妹
“豆腐花"爺爺
陪你到世界末日
溫嶺豆腐花
御糖丸對糖尿病心肌病大鼠血糖及GLUT4的影響
提升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接種效果的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