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區環境公平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2017-02-06 15:17王斌喬麗霞
中國集體經濟 2017年3期
關鍵詞:固定效應模型

王斌+喬麗霞

摘要:文章實證分析了影響地區環境公平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污染天堂”假說在中國不成立,產業結構是影響環境公平的關鍵因素,技術進步和人們的環保意識是影響環境公平的重要因素,城鎮化率對環境公平的影響較小。

關鍵詞:環境公平;固定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

“環境公平”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隨后國外學者對環境公平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群體間的不公平 。目前我國學者主要集中在環境公平的衡量問題上的研究,王金南等提出了基于GDP的中國環境基尼系數并以綠色貢獻系數作為判斷不公平因子的依據,鐘曉青等從生態容量的角度重新定義環境基尼系數,并以綠色負擔系數評價不公平性。然而,他們的分析主要是橫剖研究,偏重于靜態分析和評價,而沒有考慮時間跨度,而且對于地區環境公平影響因素的研究甚少。

本文基于GDP、人口和生態容量建立衡量地區環境公平的指標。對影響環境公平的影響因素運用面板數據進行研究。

一、地區環境公平的衡量指標

(一)基于GDP的環境公平衡量指標

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反映到總量上就是GDP。假設排放一定量的污染物(或是消耗一定量的能源),需要貢獻相同的GDP,則污染排放(或能源消耗)分配是公平,否則環境就不公平。構建基于GDP的環境公平指標—經濟貢獻系數GCC。設Pi和Gi表示地區的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GDP,P和G表示全國污染物排放總量(能源消耗總量)和GDP總量即:

GCC越大表示該地區的經濟效益或是能源利用率越低,公平性越差。一般將1作為界點,GCC>1,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比例大于GDP的貢獻率,表示該地區高能耗,高污染,為粗放經濟發展模式,公平性差;GCC<1,GDP貢獻率大于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比例,表示該地區為綠色經濟發展模式,能源利用率高,公平性好。

(二)基于人口的環境基尼系數

環境公平性依賴于人對于他所享受的環境或是受到的環境污染是否公平的感受。居住在同一地區的人享受的環境不同,就是對于人在環境上的不公平。因此構建了基于人口的環境公平指標——人口承擔系數PUC。Pi設Ni和表示地區的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人口,P和N表示全國污染物排放總量(能源消耗總量)和人口總量即:

PUC越大表示該地區的人承擔的環境污染(能源消耗)越大,公平性越差。

(三)基于生態容量的環境基尼系數

生態容量體現了自然環境或生態系統對污染物排放或是能源消耗的生態承載力。一般生態容量與耕地面積、森林面積和濕地面積成正比,但考慮到地區數據搜集較難,本文以土地面積代替生態容量。若相同的生態容量承載的污染物(能源消耗)不同,則會引發環境的不公平。因此構建了基于生態容量的環境公平指標——綠色負擔系數GBC。設和表示地區的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人口,P和S表示全國污染物排放總量(能源消耗總量)和生態容量總量即:

GBC越大表示該地區的生態容量所承載的環境污染(能源消耗)越大, 在衡量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上,選取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能源消耗總量四個指標,分別計算四個指標的經濟貢獻系數、人口承擔系數和綠色負擔系數,然后取平均值分別得出平均經濟貢獻系數(簡稱經濟貢獻系數,用GCC表示)、平均人口承擔系數(簡稱人口承擔系數,用PUC表示)和平均綠色負擔系數(簡稱綠色負擔系數,用PUC表示),作為后文衡量地區環境公平的指標。GDP選取地區生產總量,人口選取年底總人口,生態容量選取土地面積。數據來自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和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1992~2011年31個省份的數據。

二、影響地區環境公平因素分析

影響環境公平的因素有經濟、技術、政策、體制等,其中政策、體制等因素難以量化。為了方便研究,本文從五個角度出發,對影響環境公平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

(一)城鎮化進程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工業集中化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工業布局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分散式工業布局可以有效利用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分散環境污染,而集中式工業布局單位面積所產生的污染物更多。如果在城鎮化建設中,僅僅是工業集中化,而人均GDP、環境承載能力、污染治理能力沒有相應的提高的話,就會造成環境不公平。

(二)產業結構

地區產業結構的不同就會引起該地區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不同。第二產業中對于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是最重的,尤其是化工業、礦產開發、重工業、金屬冶煉等行業,如果該地區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越大,該地區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就會越多。

(三)技術進步

生產技術的進步,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在生產總量相同的前提下,如果該地區的技術越進步,該地區的污染物的排放、能源的消耗會越少,環境就會越公平。

(四)貿易開放度

“污染天堂假說”主要指如果地區環境規制水平不同,污染密集產業的企業傾向于建立在環境標準相對較低的國家或地區,這些國家就成為污染的天堂。隨著貿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些發展中國家或是經濟落后地區為了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就會降低該地區的環境規制標準,這勢必會導致一些高污染行業的轉移?;谶@個假說,如果地區貿易越開放,那么環境污染就會越嚴重,那么該地區的環境公平越差。

(五)環境保護意識

增強全民環境保護意識,能夠使得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極大的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以各地區人均受教育年限來衡量地區環境保護意識。一般受教育年限越長,人們的素質水平越高,環保意識越強。

三、環境公平影響因素靜態面板數據模型分析

通過建立靜態面板數據模型,在不考慮動態調整過程的前提下,研究環境公平與其影響因素間變量關系。重點研究不考慮隨時間的變化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效應隨個體的變化。

(一)基于經濟貢獻系數的影響因素隨機效應模型

經濟貢獻系數(GCC)是衡量地區環境公平程度的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城鎮化率(urban)、第二產業貢獻率(indus)、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trade)、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techn)和人均受教育年限(envir)作為解釋變量。首先將模型設定為混合效應模型、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得出(3)、(4)和(5)。

GCCit=α+β1urbanit+β2indusit+β3tradeit+β4technit+β5envirit+uit,(3)

GCCit=αi+β1urbanit+β2indusit+β3tradeit+β4technit+β5envirit+uit,(4)

GCCit=α+β1iurbanit+β2iindusit+β3itradeit+β4itechnit+β5ienvirit+uit,(5)

t=1,2,…,15;i=1,2,…,31

分別計算三個模型的殘差平方和,進行F檢驗,依據檢驗結果選擇變系數模型,但是通過模型估計發現其參數大多數不能通過t檢驗,模型沒有任何解釋意義,所以最后選擇變截距模型進行估計。在此基礎上進行Hausman檢驗,檢驗結果P值為0.1633,接受原假設,認為個體效應與回歸變量無關,選擇隨機效應模型,估計結果在5%顯著性水平下,只有indus和trade兩個因素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即第二產業貢獻率和貿易開放度是影響經濟貢獻系數的主要因素。從估計系數的符號來看,第二產業貢獻率系數為正,即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越大,經濟貢獻系數越大,環境越不公平;而貿易開放度系數為負,即貿易越開放,經濟貢獻系數越小,環境越公平,與“污染天堂假說”描述的相反。

(二)基于人口承擔系數的影響因素固定效應模型分析

將人口承擔系數(PUC)作為衡量地區環境公平程度的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不變。通過F檢驗和Hausman檢驗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認為個體效應與回歸變量相關,估計結果在5%顯著性水平下,所有因素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五個因素都影響了人口承擔系數。從估計系數的符號來看,城鎮化率、第二產業貢獻率的系數為正,即城鎮化率越高、第二產業占GDP比重越大,人口承擔系數越大,環境越不公平;而貿易開放度、技術進步和環境保護意識的系數為負,即貿易越開放、科學技術越進步、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強,人口承擔系數越小,環境越公平。

(三)基于綠色負擔系數的影響因素固定效應模型分析

將綠色負擔系數(GBC)作為衡量地區環境公平程度的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不變。通過F檢驗和Hausman檢驗選擇固定效應模型,估計結果在5%顯著性水平下,除了城鎮化率外,其他四個因素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城鎮化率不影響該地區的綠色負擔系數。從估計系數的符號來看,第二產業貢獻率的系數為正,即第二產業占GDP比重越大,該地區綠色負擔系數越大,環境越不公平;而貿易開放度、技術進步和環境保護意識的系數為負,即貿易越開放、科學技術越進步、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強,綠色負擔系數越小,環境越公平。

四、結論

1. “污染天堂假說”在中國不成立。貿易開放度是影響環境公平的重要因素,并非“污染天堂假說”所推斷的那樣,而是貿易越開放,該地區的環境公平越好,盡管貿易開放會使國外一些污染企業轉移到該地區,但更多的是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在開放地區貿易的同時,應嚴格企業環境標準。

2. 產業結構是影響環境公平的關鍵因素。第二產業作為三次產業中的高污染、高消耗產業,其貢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該地區的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貢獻率越高,地區環境公平越差。所以要提高該地區環境公平性,需要從轉變該地區的產業結構出發,由傳統的“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

3. 技術進步和環保意識是影響環境公平的重要因素。在以人口承擔系數和綠色負擔系數衡量環境公平時,技術越進步、人們的環保意識越強,該地區的環境公平性越好。所以要提高地區環境公平性,需要在加快生產技術進步的同時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4. 城鎮化率對環境公平的影響較小。城鎮化率只有在人口承擔系數衡量環境公平的時候是影響因素,而且系數為正,表示城鎮化率越高,該地區環境公平性越差。所以在加快城鎮化建設的同時應注意環保和污染治理。

參考文獻:

[1]鐘茂初.環境公平問題既有研究述評及研究框架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06).

[2]王金南.基于GDP的中國資源環境基尼系數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2006(01).

[3]鐘曉青.基于生態容量的廣東省資源環境基尼系數計算與分析[J].生態學報,2008(09).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重點項目(SZ201411232023)。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固定效應模型
社交網絡特征對微博營銷效果的影響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動態調整的初步研究
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影響因素研究
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影響因素研究
創造與替代:對外投資與本地就業關系研究
我國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健康變化對中國老年人自評生活質量的影響
城鎮化對中國居民健康狀況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