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綱要

2017-02-13 05:58陳驚天
21世紀 2017年11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特色

文/陳驚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綱要

文/陳驚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是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新命題和新觀點的理論系統。新時代系統研究、學習和梳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對于法律工作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團結奮進的大會,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在新中國歷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大會一致同意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了黨的十九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

在這個偉大的歷史節點,系統研究、學習和梳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是每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光榮使命。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被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抓手。黨的十九大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明確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為了深刻地理解中央精神,進而為法治實踐貢獻薄力,筆者經過努力學習、梳理和研究,在此拋磚引玉,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總結為:一個目標、兩個基礎、三個工程、四個系統、五個體系、六個思維、一條主線。

一個目標

一個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報告均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史背景下,在法治領域,這個目標實際上就可以解讀為要博采古今要旨,借鑒中外精髓,建構中國法治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法治話語權,實現中華法系的偉大復興。在筆者看來,全面深化推進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兩個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一是系統梳理中國法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疇、基本理念、基本制度等,建構中國法治話語體系,這是提升中國國際法治話語權、實現中華法系偉大復興的前提條件;二是站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深入思考法治中國的頂層設計問題,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吸納中華法系關于國家法與社會法的合理架構與內在精髓,繼承優良傳統,體現中國風格,展現中國智慧。而這兩個方面工作的推進,都需要我們回歸中華法文化,從中汲取本土化的營養與精華。正如張晉藩教授所言:“中華法系是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中華法文化的優越性及其世界影響的集中體現,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我們需要深入研究中華法系,從中提煉出超越時空的法律思維、法律理論以及立法、司法的原則與制度、法治的經驗與教訓,科學地總結中華法系發生、發展的規律性,并且找到其與當代法治的契合點,使其有機地融入現實的法制建設中來?!?/p>

兩個基礎

兩個基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在現代,民主法治化已是無法逆轉之歷史潮流。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主化,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現代國家發展的動力之源;奉法者強則國強,法治化,堅持憲法法律權威,是現代國家強盛的制度之基。筆者認為,引領世界民主法治現代化歷史進程者,主導世界格局。習近平新時代,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宏偉目標,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政治法律制度是上層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法治歸根到底是為政治服務的。習近平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在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現203次,人民主線貫穿始終,充分彰顯出黨的人民情懷,顯示出黨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十九大報告同時強調,必須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三個工程

三個工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目標是建設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目標是實現法治政府。在建成法治國家與法治政府的同時,形成法治社會。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從2020年開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暗侥菚r,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秉h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如期實現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奮斗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針對當時的法治政府建設實際,于2015年12月份印發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十九大報告當中有一句話,“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結合報告關于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的相關表述,筆者認為,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實施在推進過程中還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十九大報告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四個系統

四個系統: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茖W立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前提??茖W立法就必須要充分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核心是解決我們的法律如何充分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的問題,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與要求,確保盡快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嚴格執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嚴格的前提是公平。公平執法一直是我們對政府執法的基本要求,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國家就必須要嚴格公平地履行執法程序。實踐中的“選擇性執法”等問題備受詬病,公平執法、嚴格執法直接關涉黨中央關于法治政府基本建設的目標實現問題。公正司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系群眾,規范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要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比袷胤ㄊ墙ㄔO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基礎工程。我們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形成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同時要特別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各級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要帶頭依法辦事。法治的核心要義就是一切依法辦事,沒有任何組織與個人擁有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

五個體系

五個體系: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個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法律規范體系沒有得到貫徹實施,都等于空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的歷史背景下,法治實施必然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法治監督就是要建構完善的監督體系,來確保法治戰略得到正確的實施。尤其是要抓住關鍵少數,監督領導干部是否積極推進法治建設,是否依法辦事,是否有違法行為,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的合力和實效。同時,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貫徹落實,離不開人、財、物的保障。以司法責任制改革為例,司法保障的問題就是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一項偉大的事業,需要一支偉大的隊伍。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就必須要加強黨的建設,將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加強和改善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

六個思維

六個思維:恪守規則、公平正義、正當程序、權利保障、權力限制、堅守底限。法治就是規則之治。憲法就是國家最高的規則,法律就是國家最大的規則體系。在黨內,黨章就是最高的規則,黨內法規就是最大的規則體系。恪守規則的思維,是指要形成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沒有這個思維,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這個最基本的思維關乎人性與良心,關乎道德與信仰,必然要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第一內核。法治的首要價值就是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公平正義,核心一條,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體現了黨和人民的意志,任何組織和個人,包括各級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要遵守憲法法律的規定。正當程序已經日益成為現代法治國家共同的價值取向。正當程序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防止公權力濫用,遏制腐敗;二是保障人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公權力主體濫權、恣意行為侵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中提到了二十九次“程序”,并強調指出,“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F代法治的基本精神是保障公民權利和限制公權力。對于權利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同時指出,各級政府必須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就是人們行為的底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領導干部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老百姓也常說“做人要講原則,做事要守規矩”“凡事都要把握個度”。這里所講的“原則”“規矩”“度”,其實就是“底線”。觸碰底限,必受懲罰,這是法的本質屬性之一,是其剛性所在。

一條主線

一條主線: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艱苦奮斗而形成的歷史地位,也是黨的憲法地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當然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絕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強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關鍵。新形勢下,我們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職責,必須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必須依據黨章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治國理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黨是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作用。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笔糯髨蟾鏇Q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來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必然能夠凝聚最大的共識,形成最大的效力,實現最大的成效,加快法治中國的建設進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從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精辟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新命題和新觀點,形成了法治思想理論系統,指明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深化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立意深遠、內涵豐富、理論精深,筆者囿于水平所限,對于其綱要之總結難免掛一漏萬,實乃學習體會,目的是拋磚引玉,是為記。

(作者系《人民法治》雜志社執行總編輯)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法治特色
特色種植促增收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完美的特色黨建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依法治國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依法治國: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