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工匠精神與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

2017-02-13 16:34鐘發霞?オ?
山東青年 2016年10期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培養

鐘發霞?オ?

摘要: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和提倡工匠精神,學界的諸多研究認為工匠精神源自西方,來源于德國。實則歐洲的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是吸收了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精華。整部中華文明史都記載著工藝的精湛高超與無與倫比。中國古代就有工匠精神或匠人精神。中華民族世代延續的工匠精神一度失傳,甚至要從外國“進口”原因是改革開放后長期物質匱乏的極端反彈,社會風尚的異化。目前興興向榮的職業教育應該著力培養工匠精神,在國家、社會、學校的合力之下弘揚工匠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培養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所做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制造的未來走向和人才培養模式產生深遠影響。為加強技工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16年6月24日印發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課教學大綱(試行)》,并組織編寫了配套教材《工匠精神讀本》,旨在讓職業技術院校的同學們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對于中國制造、民族復興的偉大意義,努力培育自身對工匠精神的自覺意識,并以行動弘揚工匠精神,練就工匠技藝。

如今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在深深地反思產品質量的問題,創新創意的問題,制造大國和強國的問題。在舉國家之力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很有必要回顧歷史,回顧歷史是為了將局勢看得更清楚,進而響應召喚應對挑戰。在人類的很多特殊傾向中,有一種是人類在演進過程中,幾乎本能地學會了從其過往的經歷中汲取經驗教訓。所以,他們的行為具有適應性,其行為傾向在逐漸變化。[1]在對歷史的回顧中,我們不難發現中華大地自古不乏能工巧匠,今天卻在呼喚工匠精神。甚至學界的研究中有一種結論,工匠精神源自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這種觀點似乎是無視中華五千年輝煌文明。

一、 工匠精神在中國

中國上古神話曰“開天辟地”,在創造人類世界的神話故事中就體現了工匠精神,《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風俗通》:“女蝸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泥中,舉以為人”。女蝸娘娘可謂技藝高超。而反觀《圣經》的《創世記》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比照自己的樣子造了亞當,上帝造物造人都只是用意念。此非為比較東西方造人者誰水平更高,而是從文化的源頭可知中國人潛意識中非常注重技藝,甚至體現于神話故事中。

大量的史料證明1萬多年以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已經有了磨制石器和陶器,這些制品不但具有農用、木工、狩獵、飲食、盛儲等功能,還被賦予了人群的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2]總所周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是中國古代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其中造紙術發明的時代最早,并且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大量遺址發現西漢植物纖維的紙片。而東漢的蔡倫改進和推廣了造紙術。蔡倫曾兼任尚方令一職,主管御用刀劍及宮中器物,“莫不精工尖密,為后世法”(《后漢書.蔡倫傳》)中國古代的瓷器遠銷世界各地,china成為中國的名片,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代表南北瓷器的最高成就,工藝精湛,并且融入了彼時人文美學。除了器物,還有園林、造橋等建筑技術和工藝,有些精品如趙州橋、蘇州園林等至今尚在。這些成就再當時的世界誰與爭鋒?能創造如此高超的藝術品的民族絕非只有工匠而沒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中國的工匠精神應是自古有之,莊子曰“技進乎道”“道”是道家思想的最高精神,而“技”即工匠精神,把“技”與“道”并論,可知中國先秦時期已經非常重視“工匠精神”。

最應該探討的不是中國古代有沒有工匠精神,因為答案是肯定的,亟待探知的是中華民族在今天創造了世界第二(如果按照購買力應是第一)的經濟總量與社會財富的時候卻喪失了工匠精神的原因。

二、 中國緣何失去“工匠精神”

精神屬于上層建筑,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與之相匹配。中國古代有“工匠精神”,有品牌意識。古代的字號就是現在的品牌。商人追求精益求精,打造地區乃至全國知名的字號,賺該賺的錢?!肮そ尘瘛痹谥袊匦逻M入世界大國行列的今天失落,需要重新尋找的原因如下:

1、長期物質匱乏的極端反彈

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大部分中國人都處于物質匱乏的狀態。改革開放的頭一件事情就是滿足物質上的需求。從無到有,從有到多,是絕大多數人的追求。人們一邊憶苦思甜,一邊覺得需要更多的衣服,吃更多的東西,要有車,有房。有需求就有市場,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先不考慮質量。

2、社會風尚的異化

很多計劃經濟時代過來的人都在對比同樣的商品現在的質量遠不如那個時代的質量。那個時代工廠會獎勵技術能手,號召大家向他學習,以業務精為榮。公交車售票員、掏糞工人做得好也可以成為楷模。人們忠誠于自己的職業,不作財富的攀比。有很多人靠一門手藝為生。而改革開放后,尤其是1990年代之后,進一步開放,使中國人尤其是精英動輒就是美國,向地球上最發達最富有的國家看齊。然而美國不僅有高科技,有美元,有選票,也有病?!昂褪澜缭S多國家一樣,中國同樣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好的是價值,壞的則是病”[4] “物欲癥”是美國傳給中國的社會病,物欲癥使人們放棄了時間,選擇了金錢,貧富分化產生階層,擅長謀生而不會享受生活,極力追求速度?!缎轮芸氛f,按照現在的成功學邏輯,如果你沒有賺到“豪宅、名車、年入百萬”,如果你沒有成為他人艷羨的成功人士,那么你就犯了“不成功罪”。

美國的物欲癥有其強大的生產力作后盾,同樣的物欲癥被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口超級大國感染,后果就是人們無法再追求質量,中國人愿意先有,有總比沒有強。中國社會開始全力追逐財富,“金錢萬能”“笑貧不笑娼”“讀書無用”等風氣開始盛行。一邊是不好找工作,一邊是技工荒。社會風氣沒有給人們去認真學好某種技術的氛圍,如果對一項技術的專研需要十年才能成為大師,對不起,沒有人能等那么久。能做到“板凳十年冷,定力磨一劍”的人極少,大多數人被金錢和物欲的滾滾洪流裹挾。

三、 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工匠精神是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中國文化中體現為:“尚巧”的創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態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5]在技工院校學生的培養中應貫穿工匠精神的精神理念。

(一)思想意識的轉變培養

目前職業院校的大部分學生是信心不足的,他們大多認為自己屬于高考的失敗者,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是奉父母之命來混娃長大,混個文憑,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認為大專文憑還是太低,一心想升本,短暫的學習時間大部分用于學英語,參加各種升本培訓考試。絕大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地為自己定位。

1、工匠精神歸根結底是一種思想意識,素質與涵養。應作為德育課中的一部分,系統地為學生闡釋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價值,介紹中外古今的工匠典范,使其受到熏陶和感染,為其正確地給自己定位,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2、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變社會上一度流行的“金錢萬能論”的畸形成功觀。引導學生在校期間發現自己的所長,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專心一致地投入到能讓自己身心有所依附的職業技能學習提升中。

(二)職業技能的培養方式

目前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只是會某種粗略的技術,然后再到社會去大浪淘沙,一部分人最后沒有從事相關行業,只是有了一段學習經歷成為其僅有的職業養份。職業技能應該加強其技術級別的層次培養,對于在相關技術領域有特長,有相應興趣的人,能提供提高其技術的平臺,并能給予鑒定,頒發相應的證書。并且鑒定系統的制定本身也應該本著“工匠精神”精心設置,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證書持有者確實具備相當的操作能力,使證書本身具備含金量,有極高的可信度。

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學生活動與專業技能緊密結合?,F在高職教育體系之下,學生畢業后有幾條路可以選,升本、入職、創業(不一定與專業相關)。應建立初步測試系統,對剛入學新生進行測試,以發現他們的意愿和長處。

對于愿意走職業之路的,且確實很適合的,給予精心培養。學校應搭建多種平臺,形成學技能,專研技能,展示技能的濃厚氛圍。高職學校應更著力于研究設計技能培訓、展示、比賽等活動,讓有這方面特長的人在其中脫穎而出,授予榮譽,并把這些榮譽考慮到各種獎學金的評比中,而且應該加大其評分權重,以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學技能、懂技能、專研技能的教學過程中。每個專業都應該有自己的技能競賽,而不是不分專業都在搞文藝活動,體育活動,文藝體育尖子脫穎而出,其他人卻默默無聞,感覺在混日子。

對于愿意升本的進行必要的引導,提供更多的升本名額。對于愿意創業的,進行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機會、項目和無息貸款。隨著生源減少,高職院校進入內涵式發展,精心培育,讓每名高職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奮斗之路。

(三)政府與社會的配套措施

工匠精神得到弘揚是一種彌漫于整個國家和社會的追求精益求精的氛圍。政府和社會也應根據高職畢業生的需求提供相應的保障條件。

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不好,需要他解決家庭的生計,尤其是農村出來的學生,他們的父母沒有退休金,醫保額度不夠高。這些情況都可能是其不能無法專心致志去追求技能的精進,他需要盡快賺錢養家。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之后,都放棄了專業,什么行業更賺錢就干什么。如果政府與社會能在社會保障方面做得更好,免除其后顧之憂,高職畢業生就能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專注于技能的提高。

目前已經有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縱觀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名單,涵蓋的工種并不齊全,很多市級職業院校沒有參加,有的公立院校也不熱衷于參加,有的參加之后榜上無名。需要當地政府或行業行會提供各專業各層次的技能大賽平臺,以提高職業院校參加競賽的積極性主動性,校內、市級、省級各層級初預賽,最終入選全國賽,并能與世界接軌??荚u者不能是高職院校自己,而應該交給社會,由企業或行業行會的高級技師工程師等出任,以保證高職院校的培養與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同步。給予獲得大獎的學生提供升本的優先機會,例如天津市教委就規定,在市級高職技能競賽中獲得二、三等獎的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這種政策的導向能促使學校和學生更加注重職業技能的提升,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

中華的文化自信加上國家、社會、學校、學生在不懈奮斗中踐行和弘揚工匠精神,定能提升職業教育的內涵和水平,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各級工匠的需求,滿足人民對高質量物質文化的需求,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進一步,為圓中國夢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英]尼爾.弗格森著,曾賢明,唐穎華譯.文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XXI.

[2]袁行霈 嚴文明主編.中華文明史[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37.

[3]曉明 林雪萍.正本清源論工匠精神[J].中國發展觀察,2016(12):32.

[4]熊培云.自由在高處[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53.

[5]肖群忠.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6):6.

(作者單位: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猜你喜歡
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培養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