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水稻四機配套超高產栽培

2017-02-14 19:28金久椿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機插機耕機收

金久椿

摘 要:采用現代四機配套(即機耕、機插、機防、機收)提高水稻產量,降低農業投入成本,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要從播種、秧床管理以及大田整治、移栽、田間施肥管理、病蟲草鼠綜合防治、收割六大技術上必須把關。就是采用良種加良法,因地制宜拓展四機(機耕、機插、機防、機收)的作業和服務領域,從而增加農民收入,使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在本地區得以全面推廣普及運用。

關鍵詞:水稻超高產栽培;四機(機耕、機插、機防、機收)

通過近幾年在我鎮雙河等村的標準示范推廣,已基本形成農業超級水稻栽培與農業“四機”(機耕、機插、機防、機收)現代化作業相結合的體系。要實現“四機”,除了應有的地理條件以外,其關鍵技術是良種加良法,搞好育秧工作以及相關的田間肥水、病蟲等管理。根據近幾年的工作實踐,對水稻高產栽培與四機配套技術工作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膚淺認識:

一、播種是育秧環節之中的重要過程,必須抓好育秧前的裝備工作

1.水稻超高產栽培應選擇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抗蟲、抗逆性強,熟期適中,植株性狀適宜本地區的超級稻品種。如近兩年我區推廣的Q優6號、準兩優527等。這是為獲得水稻優質、多抗、高產而不容忽視的一步。沒有選好優質良種,就很難通過管理獲得優質高產的水稻。

2.播種地選擇條件。選擇向陽、平坦、離水源較近、帶沙壤的旱地或者干田做旱育秧地,這有利于秧苗出土以后干旱缺水時用水方便和光照強度較好的地塊,從而培育出健壯秧苗,有利于機械化插秧。

3.及早規劃和整地作好秧床規格。一般年初(1月份)就應該規劃落實,2月中下旬便可以開始整地作廂。根據地形、地勢或習慣所需,任選下面其中一種規格制作秧床:

(1) 2米開箱做凹式秧床,床凈寬為1.6米,埂寬0.4米,埂高10厘米,埂壁與床面垂直,床面每排豎放4個機插塑料軟盤。

(2) 1.8米開廂,床凈1.4米,埂寬0.4米,埂高10厘米,埂壁與床面垂直,床面每排豎放4個機插塑料軟盤。

(3) 先翻挖床土(或者使用旋耕機耕作),然后按照規格作廂,秧床泥土必須搗細平整,最后灌水提漿刮平,依次擺放秧盤,并壓實(即秧盤底部緊貼秧床地面,)不能留有縫隙。

4.營養土配置及裝填秧盤土方法

(1) 就地裝填秧盤土:將秧床地塊里的泥土打碎,過篩除去粗渣、雜草等,即可用于將擺放好的秧盤裝填80%左右,稍加刮平即可。若土壤需要調酸(ph>7)的時候,在裝盤之前的細泥中,按照每畝本田用盤泥土中加入100—150克細硫磺粉的比例進行均勻混合后再裝盤。同時,為了防止秧苗出土以后青枯死苗,可以使用8—10克45%敵克松對裝盤泥沙進行均與噴灑消毒。這樣,即可以防止育秧泥過堿,又可以有效防止秧苗出土之后因為病害而引起不良生長。

5.改水田潤濕育秧為旱地潤濕育秧

為搞好潤濕的旱育秧,使種子出苗整齊,且育出秧苗能夠曲卷成筒,不斷不散,與現在推廣的包衣種子居多,不能浸種催芽在播,二者要兼顧協調,其具體做法是:用冬水田里絨稀泥加水兌調成稀泥羹(即粘稠米湯狀),然后澆于已經裝填了營養土的秧盤上,灌滿直到不再下滲水為止,最后再予以秧盤踏實提漿刮平,即可撒播種子。

用此方法育秧,即解決了因播干種子出苗不整齊的問題,又解決了因育秧土過沙造成的散斷問題,同時還化解了秧苗生長過程之中根系發育與通透性矛盾問題。

6.播種量的要求。每個秧盤以50克種子計算進行定量定盤播種。為了盡力做到撒播種子均勻,應當首先撒播70%—80%部分,余下的接著第二次予以補勻補足。播種完畢之后,再使用泥沙進行蓋種,直到種子泥土遮掩不見種子為止,隨后進行噴水插拱竹塊蓋膜。每個秧盤定量50克種子的播種量,這既能保證適宜秧齡期內機插秧密度,又能保證秧齡期內秧苗的正常生長發育(分蘗)。

這樣,整個播種過程就順利結束,下一階段進入秧床管理。

二、苗床管理,狠抓育秧中的技術,推廣機耕,搞好秧床大田整治

要推廣機器插秧,最關鍵的是培育出好秧、矮健壯秧。俗話說:“秧好一半稻,谷從秧上來”。正是說明了育秧的重要性和關鍵性。因此必須加強重視秧床的每一步管理,把好每一個關口,培育出好的秧苗,為推廣機器插秧打好基礎。

1.適時早揭膜煉苗。為培育出矮健壯苗,一般在2葉左右開始揭膜煉苗。因煉苗之后有利于斷奶(三葉期前)肥的提早施用。

2.加強肥水管理。培育矮健壯秧,2.5葉時必須施斷奶肥,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即選擇陰、晴天氣,使用96%的磷酸二氫鉀100克加尿素100克兌水15千克進行噴霧,實施根外追肥,以噴濕秧苗全身為止,每隔3-4天再施一次,對長勢較弱的可以多噴2-3次。秧苗返青以后,用清糞水每挑(大約50千克)加0.25-0.3千克尿素潑施,以波濕秧盤為止。根據秧苗長勢情況,酌情可以再施一次,除了施肥以外,平時若見秧盤內泥土干燥缺水(晴天秧苗出現卷葉清晨不能恢復舒展時)則應當噴水保濕,這樣才能夠保證秧苗在斷奶期間不至于缺水卻肥,為促分蘗打下基礎。

在對秧苗肥水管理的同時,要結合苗期病蟲害的防治,防止苗稻瘟,立枯病死苗等現象的發生,應該使用殺菌類農藥如敵克松、三環唑加樂果等兌水在移栽前1-2周進行噴霧1-2次。這樣能保證秧苗期內(即移栽前后)不發生一般的病蟲危害。

3.正確運用旱秧理論,培育矮健壯秧。運用“干長根、濕長芽”的原理,對前期苗床保持適當干旱,直到早上秧苗卷葉不能展開才予以灌水,在干旱環境之下有利于根系生長,為培育強健、彈性好、抗逆性強的機插秧苗打好基礎。

4.大田的整理。在準備移栽之前一周,應該對所有要實行機器插秧的田塊按3米開廂作溝(溝深、溝寬0.5米),使用旋耕機進行旋耕,耕面灌淺水1-2寸,等待機器插秧。機耕可以降低農民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改善耕作方式,使雜草、稿桿等砸碎還田,從而培肥地力,提高水稻產量,每天一部旋耕機可耕地5-8畝,節省勞力、物力等200-400元,增加農民收入。

三、推廣機器插秧

移栽是水稻高產栽培的重要環節之一。適時移栽和增窩增苗按照規格移栽,即改稀大窩栽植習慣為增窩增苗的合理密植,這是為超高產栽培打下的又一重要基礎。

1.適時移栽的要求和目的。一般秧齡在34-45天為宜,即4葉左右開始移栽并選擇陰、晴天移栽,最遲不超過5葉,移栽時間不宜過長。因秧盤泥土限量,若秧齡過長,耕系發育生長過多以后,水分、養分都不容易供給和供足,易造成老黃秧而影響栽插質量。

如2012年2月25日至3月2日播種,4月8日至10日開始機插;2014年3月3日至3月9日播種,4月9日起開始移栽。移栽之后,生長發育迅速無明顯返青期,抗逆性較強。如2012年4月11日至13日江津區各地遭受超強度低溫冷害,全區水田濕潤育秧秧苗普遍受到冷害發生嚴重死苗、病苗等,而按照本文所說方法而育出的秧苗,機器插秧移栽后,都無?。ɡ洌┖ΜF象發生。早生快發、早熟,比其他育秧方式可以提早5-8天成熟。

2.移栽規格采用增窩增苗合理密植。除了機器插秧規格一般按照9寸×6寸插秧以外,實行手栽秧的則按照10寸×6寸或者(8-12寸)×6的規格,每窩2苗左右進行移栽。機插缺窩的秧苗用有盤拋秧苗(在育秧的同時用561孔拋秧盤育秧用做機插補苗)進行人工補齊補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增窩增苗而增產的高產栽培技術,保證每畝窩數達到1-1.2萬窩,從而為獲得高產打下基礎。

四、大田肥水管理,要實行改“常規施肥為測土、配方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是高產栽培之中一個重要的中間環節,測土配方施肥是根據各片區土壤所含各種物質給予配方后,使水稻得到更好的營養套餐。沒有營養的管理就談不上結籽高產,因此要改變常規施肥方法,通過抽樣取土化驗、因地制宜配方施肥(即測土配方施肥),并針對水稻各個生育時期需肥、需水規律,確定肥水管理技術措施,從而獲得高產目的。

1.底肥:在移栽之前1-2天每畝施入20N:12P2O5:8K2O≥40%的測土配方肥料30千克,并予以灌溉、移栽秧苗。

2.分蘗肥:移栽之后15-20天,每畝施尿素7-8千克。此期以薄水管理。當莖葉數量達到有效穗(大穗型品種16-17萬,中大型穗品種18-19萬)時開始曬田,以確保上林、成穗率(即有效分蘗數)。

3.拔節肥:在水稻分化Ⅱ期,曬田之后灌水施拔節肥,每畝施氯化鉀5-9千克;并結合每畝用九二O 1克+95%磷酸二氫鉀和尿素各0.2-0.3公斤兌水60公斤噴霧,每10天噴一次,共噴3次。

4.穗粒肥:在穗分化Ⅵ期,每畝施尿素4-5千克。此期間以足水保水灌溉。機器收割田塊在抽穗散籽之后即可放水曬田,以有利于機收。

五、實行改“單一的病蟲防治為病、蟲、草、鼠綜合機械化統防統治技術”

1.播種之前2-3天,要針對播種地田塊地帶,實行統一滅鼠。

2.秧苗插栽前,要用有機磷農藥(如氧樂果或水胺硫磷等)加殺菌藥(如三環唑、托布津或多菌靈等)兌水機防一次病蟲。

3.移栽后7-10天進行田間化學除草,采用“稻寶一號”或其它“蟲草”一包藥進行防治。

4.水稻中后期要對二代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等并配以根外施肥相結合,進行機械統防、統治2-3次,特別是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盛發期達到超高產栽培的目的,以徹底消滅病菌和蟲害發生。

六、推廣“機械收割”

1.大力推廣機械收割。機收在目前本地區一天收獲30-40畝,有利于減輕和降低農民勞動強度(特別是現在農村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家中剩下的基本是老弱病殘、兒童和婦女),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通過機收還可以實行秸稈還田,培肥田力,因此應該普及推廣機收。

2.要求:凡是準備機收的田塊,在收獲前15天要放干田水曬田,有利于機械收獲和人力運輸谷物。通過機收還可以實行秸稈還田,培肥田力,因此應該普及推廣機收。

3.存在問題

(1)就是農民習慣將田里的水保住不放,也不再田中開溝作廂,田水很難放干,收割機到田塊就很難作業收割。

(2)由于機收時各田塊之間的田坎高度跨越不能超過1.5米,否則不利收割機的轉移搬遷。要求地形稍平坦的地區、田塊要較大的為好,并開溝作廂。

(3)根據我區地理條件分析,要大面積推廣使用機械收割,特別是一些小型收割機(四行機),則更適合丘陵地區種植水稻的田塊收獲。

(4)所以,當前擺在農業職能部門面前的問題所在就是對三低梯田改造,就要全面考慮四機對農業生產的作業平臺,真正將低產田改為高產高效田塊。

七、結語

最近幾年我鎮開始實施四機配套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示范以來,我們在對李市鎮雙河村4社、5社的216.73畝核心示范片進行測產,最高畝產為874.5千克,平均畝產768.5千克,比常規栽培每畝增產125至225公斤,出米率達到78%,(常規栽培出米率68%)比常規栽培出米率增8%。通過以上四機配套采用六大方面的技術操作,大力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增加了出米率。并在李市鎮得以大面積推廣、普及、應用。

猜你喜歡
機插機耕機收
機收減損,顆粒歸倉,湖南早稻機收預計減少損失1.45億斤
全國小麥機收率96%創新高
全國麥收進度過半 主產區機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麥機收率達到98.1%
桂陽縣機耕道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南粳51不同機插密度試驗初報
對丘陵山區機耕道建設的思考
潭兩優83在湘北的種植表現及機插高產栽培技術
機耕道建設“之道”
鄢家鄉機耕道路管護模式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