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民族特性看“狗”與“dog”的英漢互譯

2017-02-15 12:08孫換婷陳柯董媛媛
現代交際 2016年11期

孫換婷++陳柯++董媛媛

摘要:歷經了漫長的歲月之后,每一個民族都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語言,而每一種語言所蘊含的民族特性,讓自己在世界語言之林大放異彩。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物體或事件體現了各自民族對自身的理解及待人接物之道。因而在對同一事物進行兩種語言的互譯時,要注意既需忠于源語,又需考慮目標語,兼顧不同的民族特性。

關鍵詞:民族特性 “狗”與“dog” 英漢互譯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013-02

世界上的語言千差萬別,各有千秋——語音上,有的呆板,有的悅耳;語義上,有的含蓄,有的直白;語法上,有的零散,有的緊湊。不管是選擇哪個角度進行語言之間的對比,都會發現那必定是異同共存下的平分秋色。而正是每一種語言自身的獨特之處,讓各自的意義在互通時才產生了融合與碰撞。那么在進行英漢互譯的時候,為避免在譯作中出現讓人哭笑不得,甚至會貽笑大方的失誤,就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異同,民族特性就是其中之一。

何謂民族特性?

民族特性是識別民族的科學依據,是人們長期生活在特定環境下,為了適應外界而形成的特有的、固定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它是文化認同的一種表現。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有一句經典的名言: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這就說明民族特性助推了語言的形成,又約束著語言的發展。而語言的出現既是民族特性塑造的載體,又是民族特性完善的向導。

任何一個人類共同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都會形成自身的特點。任何一種民族語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該民族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凝聚著人們長期實踐所獲得的知識,隨著民族的產生而產生,隨著民族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與借用,同一想法或觀點的描寫和表述,都會有各自民族鮮明的特色,展現各自民族另類的存在。

現就以漢語里的“狗”與英語里的“dog”為例,進行比較,以探討民族特性在不同語言互譯時的顯性影響。催生或是左右民族特性形成的因素很多,總體上來說,會有以下幾點比較重要。

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自古以農耕為主,勞動人民在耕作時,服務的對象是耕種作物,交流的內容自然而然地就集中在了田地作業上,就地取材就決定了但凡與農業、天氣有關的事物都會被借用,融入到語言里。所以對于農耕民族,農忙之時,看家護院就落在了狗的身上,農閑之時,狗又可以參與到田間狩獵。對于早期的游牧民族來講,狗又是放牧和狩獵的好幫手,因此漢語里就出現了很多有關狗的用語:落水狗(drowning dog),看門狗(watch dog),喪家之犬(stray dog)等。而英國作為一個島國,四面環海的地理特點讓它擁有著悠久的航海歷史,所以它的語言材料的選擇也會與此息息相關,所以就會出現比如a seadog(海盜,老水手), a water dog(水性好的人)等的表達。

其次,就文化背景而言,兩個國家有著不同的典故,傳說,神話,這樣就會出現描述某個事件時會受到世代相傳的表達的限制。 漢語里有成語故事“掛羊頭,賣狗肉”,神話傳說《八仙過?!防镉小肮芬味促e”(bite a feeding hand),英語里也有在朱納森·斯威夫特所著的《禮貌會話》里出現的“rain cats and dogs”(瓢潑大雨),Every dog has his day (風水輪流轉)等。

再者,就思想觀念而言,雖然兩國人民都存在養狗的現象,但對狗的傳統看法卻有所區別。在中

國,狗被譽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被當成是安全的守護者,有“狗不嫌家貧”( Dogs show no aversion to poor families )的說法。但更多時候狗卻沒有贏得人們對它的正面認可,經常被比喻成壞人壞事?;蛟S是因為過去只有地主家才里閑置的財力養得起狗,而且地主家里養的狗都很兇神惡煞,助主人為虐,欺壓窮苦百姓,所以就形成了“狗仗人勢”(A cock is bold on his own dunghill),“狗眼看人低”(act like a snob),“狗腿子”(a henchman) ,“狼心狗肺”(Be as cruel as a wolf),“狗嘴里吐不出象牙”(A filthy mouth cannot utter decent language)這樣的習慣表達。而西方人語言寓意中雖然狗的寓意有時也具有明顯的貶義,如“live a dogs life”(過著悲慘的生活),“treat someone like a dog”(虐待某人),但大多數語言環境里,狗的寓意都是中性的。由于西方人的家庭觀念相對淡薄些,自強獨立的意識又比較強,人與人的相互依存意識被弱化,那么自然而然地就將忠實的“狗”視為朋友兼家人,所以有時有關狗的表達甚至充盈著滿滿的正面人情關懷,例如“lucky dog”(幸運兒),“dog and pony show”(盛大表演),“love my dog”(愛屋及烏)。

那么基于不同的民族特性,在進行翻譯時就應該考慮到特定的文化背景,遵循一定的翻譯方法。

第一,工具翻譯。

德國翻譯理論家諾德提出了翻譯中的“工具翻譯”,指“以源語文化交際互動為模型,做目的語文化交際互動的工具”(Nord,2001:47-52),旨在盡可能地替代原文的功能,取代源語言及其文化所包含的變化。 如“Love me, love my dog”這句話,根據上面提的英漢語言表達對“狗”的闡釋上的差異,要翻譯這句話,就需要照顧目的語的民族特性。在英語文化中,人們的鐘愛對象就是狗,所以想證明愛我嗎?那就愛我的狗吧!但中文的表達則背道而馳。愛我,就愛我的全部,缺點也應該包括在內,所以,即使是在中國民族文化中不被看好的烏鴉(象征著厄運),卻也被用在了意義相同的譯文里,因此與源語幾乎吻合的中文相應表達就非“愛屋及烏”莫屬了。再比如,漢語中有“豬狗不如”的說法,如果將其直譯為“be worse than a cur or a swine”,由于西方文化中狗并沒有濃厚的貶義色彩,很多西方讀者可能就不會理解,需將其翻譯為“a worthless fellow”才便于理解。具有不同民族特性的語言,在進行互譯的時候需要擔當起彼此交流的“工具”。

第二,紀實翻譯。

與“工具翻譯”相對應的就是“紀實翻譯”,就是為目的語文化的讀者提供

如實的記錄,重現與源語接受者之間交際時的情景。在我看來,這種翻譯方法與直譯法類似,原文與譯文不管是在選詞上,還是在表達方式上基本一致。舉個例子,“In the dog-eat-dog circle of his government, he has been publicly accused of corruption.”這句話的譯文是“他們內部狗咬狗,揭發他貪污”。 “dog eats dog”鮮活地描繪出同類的相殘,而中文里也有個非常貼切且吻合的短語“狗咬狗”,既紀實地譯出了源語的意義,又形象地體現了中國人對待狗的態度,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特性。

可見,紀實翻譯既能忠實于英文原意,很好地照顧譯文的表現形式,而且還能符合譯語讀者的文化語境,這樣就能夠在不違背譯文語氣規范,以及不引起錯誤聯想的前提下,很好地保留原文的語言風格和民族文化。類似的例子還有“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老狗學不會新把戲)等等。

第三,交替翻譯。

對民族特性鮮明的語言進行翻譯時,一定要全面地考慮個體語言特有的文化信息。如果目的語自身存在一定的文化空缺,那就需要在目的語里尋找符合自己民族特性的表述,這樣才能既照顧了源語的本意,又能保持譯文在目的語里的原汁原味。例如 “a cat-and-dog life”,這種“貓狗大戰”般的生活就是漢語里“雞犬不寧”的日子,可依據不同的民族特性,英漢詞匯的選擇必須符合各自能夠接受的表達。這時的翻譯就需要將源語里的某些表達替換成目的語里為人所熟知并慣用的對象。

由于中英兩種語言在表達習慣、思維方式以及文字結構上存在很多差異,面對翻譯中可能出現的語義空缺,需要我們從原文內容和語境出發,根據修辭、邏輯和句法需要,在譯文中增加必要的詞語來銜接語義,以使譯文的修辭風格和原文更接近,語義表達更準確。需要注意的是,增加或者替換詞語決不能簡單類比、隨意而為,增加的詞語必須是原文中雖無其形、卻有其意的語言,而替換也需保證替換用語符合原文語義、語境和雙方的文化規范。比如“狗咬呂洞賓”可以翻譯為“wrong a kind-heard person”。

總之,語言作為異國人民進行思想交流,文化互換的媒介,必須保證理解的暢通。要想使溝通無障礙,準確無誤的文字轉換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譯者在進行翻譯時,盡可能地保證信息互通時的準確性。所以在進行語言間的翻譯時要充分了解不同的民族特性,遵循各民族語言的要求,保證交流的暢通,理解的契合?!懊褡宓木褪鞘澜绲?,世界的就是民族的”。當民族特性通過語言完整地呈現在世界面前,世界對這個語言的包容與歡迎會讓此語言熠熠生輝!所以,翻譯之竅——有,就拿來主義;無,就想方設翻!

參考文獻:

[1]賈文波.應用翻譯功能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

[2]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較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左飚.沖突·互補·共存:中西文化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4]陳安定.英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5]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張寧.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J].中國翻譯,1999,03.

[7]吳鋒.英漢語中“dog”(狗)一詞的含義[J].外語研究, 1986,03:79-80.

[8]李蕾.“Dog”和“狗”的文化內涵對比分析[D]. 北京語言大學, 2008.

[9]頊亞男,劉嘉.“狗”與“dog”的認知詞義對比分析[J].文學界:理論版, 2011,06:153-154.

責任編輯:孫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