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儲量的估算方法綜述

2017-02-15 18:40劉學東陳林李學斌樊瑞霞
江蘇農業科學 2016年8期
關鍵詞:草地

劉學東+陳林+李學斌++樊瑞霞

摘要:近年來,碳儲量問題逐漸成為全球變暖與生態環境研究領域的前沿與熱點問題。草地生態系統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對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和碳收支平衡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草地土壤有機碳儲量的估算成為生態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綜述了區域尺度、國家尺度以及全球的碳儲量,介紹了我國草地生態系統植被和土壤有機碳儲量的研究現狀;對草地土壤有機碳的估算方法以及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進行了比較和詳述;通過對不同研究尺度上已有的結論進行對比和分析,為全面精確估算我國草地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儲量提供可能的途徑和有益參考。

關鍵詞:草地;土壤有機碳;有機碳儲量;估算方法

中圖分類號: S153.6文獻標志碼: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8-0010-0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260581);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編號:413060)。

草原覆蓋地球土地表面的1/4左右,對氣候和環境的變化有非常靈敏的響應,草原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是維持陸地生態系統穩定平衡的基本機制之一,其碳循環具有獨特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和作用,是全球碳循環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已從區域范圍擴展到全球尺度,特別是大氣中CO2和CH4等氣體濃度逐年增加造成全球溫室效應和氣候變化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草原作為世界上最廣泛分布的植被類型之一,是目前人類活動影響最嚴重的區域,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草地生態系統參與了包括陸地生態系統在內的全球碳循環過程。早期草地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地群落土壤呼吸和碳平衡方面[2-3]?,F階段研究者嘗試建立估算模型來定量化探求碳素在大氣與土壤的動態變化,為此學者們對于不同尺度地區的草地碳儲量進行了估算,由于估算方法的差異(假設條件、各類參數取值、測定的土壤深度、調查的土壤類型、植被類型全面與否等)以及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估算值存在很大差異。目前,對草地土壤的碳儲存和碳釋放能力的不同認識,是草地生態系統CO2源與匯能力之爭的核心[4]。

草地碳素行為活動很活躍,在面對氣候變化的同時,草地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固碳能力,而且碳成本相對低廉,固碳形式相對穩定,這些潛在碳匯對于全球碳循環發揮著積極作用[5]。因此,對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是認識全球碳循環以及碳收支平衡的關鍵之一[6],估算其碳儲存量對于系統分析草地植被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陸地碳循環機制和全球碳收支平衡等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助于探求如何科學地利用和保護有限的草地資源,減緩草地土壤向大氣中碳素的輸出、增加土壤碳固存能力、提高草地土壤質量,對退化草地的生態恢復、植被恢復以及緩解大氣溫室效應都具有重要意義[7]。

1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估算研究現狀

1.1全球及國家尺度碳儲量估算

隨著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的建立,各國科學家紛紛響應并致力于國際研究前沿,加強了在全球及國家尺度上碳素動態的研究。全球及國家尺度碳循環和碳收支平衡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和宏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揭示全球或區域尺度碳源/匯的大小、分布及其變化規律作為熱點科學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研究者基于大量的數據支持,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期望碳儲量估算及其空間分布分析更為精確[8]。

20世紀70—90年代,國外組織機構和學者采用不同方法對全球范圍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進行了估算。根據 WBGU(德國全球變化咨詢委員會)的估算,全球草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約為1 200 Pg(1 Pg=1015 g),其中,草地植被層碳儲量為 110 Pg,土壤碳儲量為1 100 Pg。Potter等利用碳密度方法對全球草地生態系統植被碳儲量進行估算后的結果為504 Pg[9],Olson等利用碳密度方法對全球草地生態系統植被碳儲量進行估算后的結果為50.4 Pg[10],而Prentice等利用同樣的方法估算出的全球草地生態系統總碳儲量約為 279 Pg,其中,植被碳儲量為27.9 Pg,土壤碳儲量 250.5 Pg[11]。Batjes等對全球范圍內土壤有機碳儲量進行估算,結果為1 395~2 949 Pg[12]。Post等采用常規調查法,計算得到全球不同草地中土壤碳儲量為435.7 Pg,并研究了全球41.6億hm2的草地碳儲量為279 Pg[13]。Schlesinger曾對世界主要生態系統中的土壤有機碳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熱帶草地土壤有機碳的平均含量(以C計,下同)為 4 200 g/m2,溫帶草地為18 900 g/m2[14],由于溫帶草地與熱帶草地相比,其溫度高,因而植物的生長特征、凋落物的腐化速度以及土壤有機碳的分解速率存在明顯差異,導致熱帶草原土壤有機碳積累低于溫帶草原。

國外學者對全球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進行大量估算的同時對西方主要發達國家草地生態系統的碳源、碳匯也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分析。Parton等曾對全世界12個典型草原區土壤表層0~20 cm中有機碳含量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土壤表層有機碳的含量在2 000~10 000 g/m2之間,其中熱帶草地土壤碳平均含量為3 000 g/m2,溫帶草地為5 700 g/m2[15]。 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對草地生態系統研究起步稍晚,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很多國內外學者開始開展我國國家尺度草地生物量估算的研究[16],研究多集中在估算某些植被和土壤類型的區域碳儲量,缺乏對生態系統層面的整體評估。近年來,國內研究者對我國草地碳儲量開展了大量研究,積累了很多基礎數據,為評估草地生態系統土壤碳儲量奠定了重要基礎。然而,不同研究獲得的估算值存在很大差異,比較這些估算結果發現,中國草地植被碳儲量的估算值范圍在0.56~4.67 Pg之間,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近8倍;生物量碳密度的范圍為215.8~1 148.2 g/m2,差異也是十分顯著[17]。馬文紅等基于2000—2005年實際觀測數據和遙感影像估算的中國北方草地生物量碳庫僅為0.6 Pg[18],研究值與Ni等的研究結果很接近。在未來研究中對于大尺度區域的研究應當建立一套系統完善的估算方法,能夠適用于各種土壤類型和植被類型,也更準確地判斷和評估草地生態系統平衡及其儲量。

1.2區域尺度碳儲量估算

不同氣候類型條件和不同區域環境下的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之間有很大的差異[19]。熱帶草原凈初級生產力和碳蓄積能力要大于溫帶草原,在溫帶草原區,歐洲草地固碳能力比中國草地強。內蒙古草原是我國北方溫帶草原的主體,其生態系統碳儲量在我國草地碳平衡中占有重要位置[20]。馬文紅等對內蒙古溫帶草地植被碳儲量進行大范圍的實測研究,基于846萬hm2草地面積,估算出總植被碳儲量為 (226.0±13.27) Tg,其中不同植被類型草地生物量碳庫差異較大,由于典型草原分布面積最大,所以其儲存的碳大約為 113.25 Tg[18];樸世龍等分別用遙感數據和草地普查資料,估算內蒙古草地生物量碳庫分別為274.0 Tg和188.5 Tg[20-21]。傅野思等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土壤資料中461個土壤剖面數據估算的內蒙古土壤有機碳儲量為10.79 Pg[22]。Yang等選用內蒙古草地面積值為4 410萬hm2,然后基于2001—2005年實測數據,估算出0~100 cm土壤有機碳儲量為 2.9 Pg[23]。由于不同學者研究草地的范圍、面積以及數據來源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值的不同等因素導致研究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受降水量的時空變異制約,我國典型草原固碳水平最低,我國草甸草原土壤環境水分條件相對優越,肥力較高,因而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密度較高,但因分布面積小,其生物量碳庫僅占內蒙古溫帶草地總生物量碳庫的22%[24];降水是荒漠草原的限制性因子,由于降水量少、氣候干旱、土壤養分貧瘠、植物生長受限,從而致使荒漠草原植被生物量碳庫最小,向土壤中輸入有機碳的量也相應最小[25]。與草甸草原相比,典型草原地處我國北方半干旱向干旱的過渡區域,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長的限制性因子,典型草原的土壤碳儲量比濕潤地區??;而干旱區分布是荒漠草原的土壤含水量更少,造成植被初級生產力與地上生物量較低,進而向土壤中輸送的有機碳也較少;通過對比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0~20 cm 深度土壤有機碳的含量,結果顯示,荒漠草原土壤含碳量比典型草原少[26]。高寒草甸土壤0~60 cm土層中有機碳平均貯存量2.317×105 kg/hm2[27],由于該地區植被地下根系生物量較高、海拔較高、土壤溫度較低、土壤濕度大、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低以及土壤有機碳分解緩慢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高寒草甸土壤較相應深度的熱帶森林土壤、灌叢土壤和草地土壤的有機碳貯存量高1~5倍[28]。田玉強等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數據和 1 ∶[KG-*3]100萬土壤數據庫估算了青藏高原的平均土壤有機碳密度約為7.2 kg/m2,其土壤碳儲量為18.37 Pg[29]。劉偉等研究黃土高原4種主要的草地類型,4種草地平均土壤有機碳密度從高到低順序依次為高寒草甸草原 18.30 kg/m2、典型草原4.98 kg/m2、森林草原 4.69 kg/m2、荒漠草原1.50 kg/m2,黃土高原天然草地1 m深度土壤有機碳儲量為1.06 Pg[30]。王艷芳等通過對錫林郭勒草原研究,得到同樣的結果,該地區土壤有機碳的儲量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且每一個草地類型土壤有機碳含量沿土壤垂直剖面呈逐漸降低的趨勢[31]。楊婷婷等通過對2008年全國草原檢測數據以及遙感數據的分析,對2008年中國草地的碳儲量進行了估算,結果顯示,2008年中國草地總有機碳為35.96 Pg,其中地上生物量有機碳為0.161 3 Pg,地下生物量碳為0.739 5 Pg,地下根系儲存的碳是地上碳儲量的5倍左右,中國草地土壤有機碳為35.06 Pg[32]。

綜上所述,研究者從不同層面上揭示了我國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的分布狀況,其中包括對區域草地土壤碳儲量的估算,對土壤碳儲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影響因素的探討,結果表明,我國草地存在巨大的空間異質性。全球尺度、國家尺度及區域尺度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主要有草地概念的界定、草地面積、研究方法、數據變異性、試驗年限不同以及方法等不一致[33,21]。因此,在開展多維度研究基礎上,建立一套統一、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測試標準,將對于科學系統估算生態系統碳儲量,并在學術界達成一致性共識具有重要影響意義。

2草地生態系統有機碳儲量估算方法

草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估算包括對植被的碳儲量和土壤碳儲量的估算。

2.1草地植被碳儲量估算

國外對于土壤碳儲量相關研究起步較早,我國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研究發展也有30年以上,經歷了2次土壤普查,隨著3S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學者將其應用于碳儲量的研究和估算[34],從區域和國家等不同尺度對草地生物量及碳儲量進行了估算。

目前,國內外計算草地生態系統植物碳儲量通常利用生物量乘以植物碳含量(國際通用指數為0.45)的換算方法,而生物量主要有2種估算方法:(1)利用全球植被類型平均生物量和對應的面積進行估算[14];(2)利用實測數據建立生物量遙感估測模型[20],或利用草地普查資料數據直接估算。方精云等通過對生物量碳庫的大量研究分析表明,中國草地生物量碳密度平均值為300.2 g/m2,范圍在215.8~348.1 g/m2之間[21],采用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草地面積數據,估算中國草地植被碳儲量為1.0 Pg。Ni對于中國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為44.09 Pg[35],與世界草地碳儲存與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土壤中的碳儲量是植被碳儲量的13.5倍。

早期估算區域生物量的研究多使用生物量密度和面積的方法,現階段“3S”技術被大量應用于植被生物量的估算,由于遙感圖像光譜信息具有良好的時效性和綜合性特點,并且與草地生物量之間存在較好的相關性。因此,利用遙感信息估算較大時空尺度的生物量比傳統方法更突顯優越性。一般區域尺度植被生物量估測的模型可分為2類:(1)統計模型。該模型多為描述性的,不涉及過程機理問題,較易實現,利用草地清查資料數據直接估算生物量的關鍵是參數間的統計分析[21]。(2)綜合模型。該模型是在植被、氣象和遙感等信息的基礎上,利用實測調查資料建立生物量與遙感參數之間的回歸模型[20]。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實測生物量數據的缺乏,尤其是地下生物量數據資料,是草地生物量以及碳儲量估算存在較大差異的直接原因。目前,在國家或全球尺度上利用平均碳密度和地上、地下比例推算生物量仍然是較好的方法[18],但在區域水平上可能產生較大誤差,因此大量的實地觀測數據有助于準確評價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及其在全球碳循環中的作用。

2.2草地生態系統土壤碳儲量的估算

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碳庫,其碳儲量占整個生態系統碳庫的2/3,約為植物碳庫的3倍、大氣碳庫的2倍,是全球碳循環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35]。草地生態系統地上碳庫不明顯,總碳儲量的90%儲存于土壤中,我國土壤碳庫是地上碳庫的13.5倍,草地土壤碳庫的微小變化均會對大氣 CO2濃度產生巨大影響[36]。由于土壤碳儲量在植被-土壤系統中的含量比例較高,故草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研究主要考慮土壤的碳儲量[37],土壤碳儲量的評估對于保證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評估的準確性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土壤碳儲量估算進行了大量研究;土壤物理空間結構是一個不均勻的三維結構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呈現復雜的鑲嵌性和不均勻性,加之研究區植被、氣候和生物與土壤之間相互作用,使得土壤有機碳密度存在很大的空間異質性,導致土壤碳庫的估算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38]。由于研究者對草地土壤有機碳儲量的估算方法(各類參數取值、土壤測定的深度、土壤類型、氣候類型以及植被類型)、研究側重點、研究尺度等不同造成了實際估算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和估算值之間的差異。

當前土壤有機碳儲量的估算方法有多種,研究學者依據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區規模尺度對估算方法有不同的分類,主要有直接估算法、間接估算法,直接估算法又分為2種,即基于土壤類型的估算法和基于生態系統類型的估算法?;谕寥李愋偷墓浪惴ㄊ且罁寥李愋偷目臻g分布及各土壤類型的平均碳儲量來進行估算[39],而基于生態系統類型的估算法則是依據生命地帶的分布來進行估算。

基于土壤自身的物理結構特點,又可將土壤有機碳估算方法分為2類:(1)土壤剖面上的估算,根據其數據來源的數量性和精確性,可分為分層中間點法、主因子法和有限數據推測法;(2)在水平空間上的估算,分為土壤類型法、生命地帶和生態系統類型法、公式模型法、相關關系統計法、GIS估算等方法[40],各種估算方法的原理、適用范圍以及優缺點見表1[41]。

2.2.1土壤剖面估算法土壤剖面有機碳儲量的估算方法均是基于土壤土層有機碳儲量或有機碳密度的實測和計算,不同之處在于不同估算方法估算過程中所考慮影響因素的差異。

2.2.1.1分層中間點計算法先以土層中間層的土壤有機質、土壤厚度、土壤容重對土層有機碳含量進行計算,再依據土壤剖面的各個土層計算結果累計匯總得到總土壤有機碳儲量[41]。這種估算法雖然能夠真實地估算出研究區土壤有機碳儲量,但是需要大量的實測土壤基礎數據作為支持,人力、物力投入大,因此很難在大尺度區域展開研究和應用。

2.2.1.2主因子計算法先通過計算土壤各個土層有機碳密度,然后再對各土層有機碳密度累計求和,得到各單元內土壤有機碳密度[12]。該法僅需考慮影響土壤有機碳的主要因素而忽略其他影響因素的干擾,能簡單方便地得到較為準確的數據,但也因此造成估算精確度的降低,主因子計算法是目前最長采用的一種估算方法。

2.2.2水平空間估算法在估算區域土壤有機碳庫時,一般常用的傳統估算方法是土壤類型法、植被類型和生命地帶法[42]。以上估算方法均是基于精確計算土壤剖面有機碳密度,再加權平均得到土壤亞類、植被亞類、生態類型亞類的有機碳密度,然后根據亞類的分布面積,計算出亞類的土壤有機碳儲量,最后累計處理計算得到區域土壤有機碳儲量[43]。

2.2.2.1土壤類型法土壤類型法是基于土壤剖面的實測數據,以土壤類型作為分類單元然后結合區域或國家尺度土壤類型圖來估算土壤有機碳儲量,并且根據土壤類型圖可以獲取掌握草地土壤有機碳密度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分布格局。由于理化性質相同的土壤在土壤碳蓄積的調控因素上具有相似性,因此該估算方法較易識別土壤有機碳的空間格局,可以減少估算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是目前估算土壤有機碳儲量研究較為常用的方法[7]。在具備較詳細的各類土壤理化性質數據的前提條件下,利用土壤類型法估算統計的結果較為準確可靠。由于土壤類型法需要基于大量土壤剖面的實測數據及土壤類型劃分標準作為估算的基礎數據支撐,而且在測量中實測數據的缺乏和對植被、土地利用方式及人類活動等影響因素的忽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估算結果的差異性與不確定性,影響了土壤有機碳儲量估算的精確性。土壤在發生過程中引起的土壤空間格局分布的變異性和土壤剖面分布的非均勻性導致此種方法的局限性[44]。

2.2.2.2生命地帶法和生態系統類型法分別以生命地帶或生態系統類型作為分類單元來計算土壤有機碳儲量。生命地帶法是利用植被、生命地帶或生態系統類型的土壤有機碳密度與相對應類型的分布面積來計算土壤碳儲量,該方法便于了解不同生命地帶類型(包含多種土壤類型)的土壤有機碳儲量。該土壤類型分布范圍廣泛,更能反映研究區域內氣候因素、植被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CM(25][45]。生命地帶法適用于較小尺度的地帶區域研究

隨著研究區域尺度的擴大,生態類型與影響因素復雜多樣,難以精確統計,加之近年來土地利用方式的多變性與不確定性因素造成的誤差相對較大,制約了此法的廣泛推廣與應用,導致該估算方法在更多細節上存在局限性[46],無法對局域尺度上土壤母質變化和土壤層厚度信息做出解釋。雖然生命地帶內土壤有機碳存在大量空間異質性和不確定性導致該方法在空間地理數據研究中的應用和聚合方法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但是在缺乏土壤剖面資料的情況下推算所得結果仍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47],被其他研究廣泛引用并作為對照。

2.2.2.3相關關系統計法是1種相對比較簡單的土壤有機碳儲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是通過對土壤剖面有機碳含量的實測數據的統計分析,然后建立與研究區域的各種環境因子、氣候因子和土壤屬性之間的數學統計相關關系[48],以達到利用有限數據來估算較大區域尺度土壤有機碳儲量的目的。Sims等統計分析了美國蒙大拿州130個土壤A層數據,結果表明,土壤黏粒含量與土壤含碳量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然而海拔高度和平均年降水量與土壤有機碳表現出很好的相關關系,可以作為指標來預測有機碳含量[49]。McDaniel等研究表明,在中溫帶地區土壤質地和碳含量有著明顯的相關關系,在自然草地采樣點,有機碳含量與海拔高度之間的相關關系顯著,但在人工耕地則不存在相關性[50]。Burke等在美國中部平原研究中發現高降水、高黏土含量和低氣溫與有機碳含量有密切聯系[51]。因而建立土壤有機碳含量與降水、溫度、土壤厚度、地形之間的相關關系是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由于相關系數統計法無法解釋土壤有機碳截留、儲存或釋放的過程、機理、形成與影響因素以及對相應參數進行調整,加之各區域土壤有機碳的主控因子不同,從而導致相關性表現不一,因此只有對相關測量數據在實際情況下進行驗證,才能應用到該研究區域上[43]。

2.2.3新估算方法傳統方法的估算值通常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尋求新方法以降低土壤有機碳儲量估算的不確定性顯得尤為迫切。公式模型法的廣泛應用伴隨著3S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草地土壤有機碳的估算開辟新的途徑。

2.2.3.1公式模型法公式模型法定量研究有機碳儲量及評估土壤固碳潛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它是在掌握土壤碳循環過程與機理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土壤有機碳的表征、評估或預測模型,然后依據大量的實測數據,進一步估算研究區域草地土壤有機碳儲量,同時也可以以環境因子、氣候因子、土壤基本屬性等基礎參數為影響因子建立土壤有機碳估算數學模型,來預測和反推在不同影響因子作用下的土壤碳儲量動態變化趨勢,探討土壤有機碳蓄積和固定潛力[52]。模型法提出有效排除了靜態模型估算中的不確定因素對估算精度的影響,充分應用現有剖面數據,然后將其推算到相似的土壤和生態研究區域,降低了估算過程中由于研究區域尺度轉換而造成的誤差。模型法估算土壤碳儲量,可以綜合考慮到輸入土壤碳的數量、質量以及影響土壤碳分解速率產生的各種因子[53]。在描述區域化變異中,插值法是利用區域化變量對未采樣點取值進行最優估計的一種常用方法。常用的插值方法為克立格法(泛克里格法、對數克里格法、簡單克里格法等)[41],根據樣本分布特征和研究區土壤類型選取不同克里格法。

通常模型采用了較復雜的研究模式,建立數學模型的參數化、初始化等均需要大量連續觀測的實測數據,難以綜合考慮所有參數和環境影響因子[43]。模型中存在許多自我設定的參數和假設條件,如何能縮小假設條件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是提高土壤有機碳估算精度的重要舉措。模型法的完善關鍵在于研究數據的積累和試驗方法的改進,隨著大量研究數據的積累、研究技術和手段的提高以及土壤碳動力學研究的迅速發展,不斷完善了土壤碳儲量模型[54]。

2.2.3.2GIS估算法是一種估算土壤碳儲量非常高效的新方法,模型估算法與GIS估算方法相結合對于解決土壤碳儲量研究范圍從樣點尺度推算到大范圍的區域尺度所帶來的尺度擴展問題很有前景,GIS估算方法也便于和其他技術手段相結合使用。遙感作為一門具有高時空分辨率的現代技術,不僅可以提供土壤表面狀況及其性質的空間信息,而且為土壤普查、土壤有機碳的動態變化及碳儲量估算基礎數據的獲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途徑[55]?;谶b感影像估算土壤碳儲量的方法通常有遙感影像直接估算方法和植被指數估算方法[56]。但現有的遙感數據源無法直接探測土壤有機碳儲量的空間分布,估算時必須依靠相應的替代指標,利用有限的遙感數據很難提高土壤有機碳估算的精度[57]。

綜合考慮各種方法在估算土壤有機碳儲量空間分布方面所具有的優缺點,目前,諸多研究中均將土壤有機碳的直接估算方法與基于遙感的碳循環過程模型的間接估算方法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現有實測數據源,估算了較高分辨率下的中國典型土壤的碳儲量的空間分布[58]。與傳統方法相比,GIS技術估算土壤碳儲量較為精確,但因GIS估算對計算機系統的高要求、監測數據的連續性、地圖的高精度以及模型參數等因素而受到制約[54]。如何優化模型設計參數,提高監測數據的連續相關性將成為拓寬GIS技術的有效途徑。

3存在問題及研究展望

3.1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草地生態系統土壤碳儲存過程以及相關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前期科研力量不足,國家針對性政策出臺較晚。通過對國內外學者研究結果的分析發現,估算方法和考慮因素等不同致使土壤碳儲量的具體含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國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研究開展中尚存在以下問題。

3.1.1研究尺度的問題國內外對土壤碳庫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觀尺度上,關于小區域尺度的研究較少,草地生態系統有機碳儲量研究主要集中在0~20 cm的表層土壤中,而對草地土壤更深處有機碳儲量的研究相對缺乏。而且研究多集中在植物的生長期,缺乏整體的長期定位連續觀測,增加了估算的不確定性。同時由于研究者實際測量面積和估算研究區尺度不同,因此在估算工作中常使用不同空間尺度間的轉換,也降低了估算的精確性[59]。目前,研究學者常采用模型法和空間分析理論相結合,將實測土壤剖面數據外推到相似的土壤區域,從而解決了估算的尺度轉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估算精度,由于研究區土壤種類和質地的不同,因而對于大尺度研究區域由已知區域推算其他土類時,需要首先分析和探討土壤有機碳的分布特征以及土類之間土壤有機碳的分布規律[60]。

3.1.2估算方法的問題世界各國土壤碳儲量研究一般按植被類型、土壤類型、生命帶或模型法來作統計,不同研究者所用統計方法本質上并無差別,通常都是用各種類型的平均碳密度乘以相應的土地面積并累加獲得土壤碳庫儲量。實際上,即便在同一植被類型、土壤類型或生命帶內,土壤碳密度也可能存在較大差異,用平均碳密度值代替實際值過于簡單,土壤碳作為土壤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含量在空間上是連續漸變的,理論上通過制作土壤碳含量和容重等的空間分布等值線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強大的分析功能可以突破類型界限,獲得土壤碳庫儲量。

3.1.3不能綜合考慮影響因素造成的估算誤差在估算草地土壤有機碳儲量時,研究者們只著眼于單一影響因素而不能全面考慮各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土壤理化性質、地下植被生物量以及氣候條件存在很大的空間差異,它們對土壤有機碳儲量的綜合因素很難確定,直接降低了土壤有機碳的估算精度,導致估算的不確定性。

3.2研究展望

鑒于土壤有機碳儲量全球變化研究中的重要意義,以及當前在定量化研究土壤有機碳儲量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確定性,筆者建議未來較長時間內關于草地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儲量應加強開展以下幾方面研究。

(1)由于草地土壤有機碳庫蓄積量的計算是非常困難和復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土壤分類、土壤觀測數據收集、土壤采樣、計算方法是人為產生土壤有機碳蓄積量估算誤差的重要來源,因此,未來研究應當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土壤剖面實測數據,完善我國草地土壤分類標準和劃分依據。這將對正確認識和評估我國草地在全球乃至中國土壤有機碳的地位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在草地生態系統中,加強對植物、枯落物和土壤各個部分的時間及空間動態變化機理、過程的探求,對碳元素各個貯存庫間的定量遷移和轉化關系還需要系統綜合地研究。碳素的動態遷移和轉化是個復雜的化學生物變化過程,對草地碳源匯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的影響因素以及草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機制尚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3)估算土壤碳儲量需要大量連續、可靠、完整的土壤剖面實測數據以及土壤理化性質等的基礎數據,而基礎數據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土壤碳儲量的估算精度,所以提高基礎數據的精確度是準確估算碳儲量的關鍵,采用更科學、系統、準確的生物化學計量分析方法以提高基礎數據的準確度,進而提高土壤有機碳的估算精度。

(4)模型方法是草地土壤碳儲量估算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提高模型的估算精度,則需要綜合考慮草地氣候、土壤、植被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共同的影響、注重碳循環的機理過程,研究草地生態系統土壤碳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變化規律,完善模型和估算方法,提高模型預測的準確性和可行性,對建立更為精確的估算模型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Rodhe H. A comparis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gases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J]. Science,1990,248(4960):1217-1219.

[2]Kucera C L,Kirkham D R. Soil respiration studies in tall-grass prairie in Mfissouri[J]. Ecology,1971,52(5):912-915.

[3]Behera N,Pati D P. Carbon budget of a protected tropicaln grassland with reference to primary production and total soil respiration[J]. Rev Ecol Biol Sol,1986(23):167-181.

[4]Paustian K.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M]. London:CAB International Press,2001:43-53.

[5]劉加文.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決不能忽視草原的重大作用[J]. 中國牧業通訊,2010,18(1):12-14.

[6]穆少杰,周可新,陳奕兆,等. 草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草地學報,2014,22(3):439-447.

[7]劉留輝,邢世和,高承芳. 土壤碳儲量研究方法及其影響因素[J]. 武夷科學,2007,23(1):219-226.

[8]解憲麗,孫 波,潘賢章. 紅壤丘陵區土壤有機碳儲量模擬[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9):146-152.

[22]傅野思,夏學齊,楊忠芳,等. 內蒙古自治區土壤有機碳庫儲量及分布特征[J]. 現代地質,2012,26(5):886-895.

[23]Yang Y H,Fang J Y,Tang Y H,et al. Storage,patterns and control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Tibetan grasslands[J]. Global Change Biology,2008,14(7):1592-1599.

[24]章力建,劉帥. 保護草原增強草原碳匯功能[J]. 中國草地學報,2010,32(2):1-5.

[25]金峰,楊浩,趙其國. 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土壤,2000,32(1):11-17.

[26]李曉兵,陳云浩,張云霞,等. 氣候變化對中國北方荒漠草原植被的影響[J]. 地球科學進展,2002,17(2):254-261.

[27]陶貞,沈承德,高全洲,等. 高寒草甸土壤有機碳儲量和CO2通量[J].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07,37(4):553-563.

[28]樊江文,鐘華平,梁飚,等. 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草地,2003,25(6):51-58.

[29]田玉強,歐陽華,徐興良,等. 青藏高原土壤有機碳儲量與密度分布[J]. 土壤學報,2008,45(5):933-942.

[30]劉偉,程積民,陳芙蓉,等. 黃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機碳密度特征及碳儲量[J]. 草地學報,2011,19(3):425-431.

[31]王艷芬,陳佐忠,Tieszen L T. 人類活動對錫林郭勒地區主要草原土壤有機碳分布的影響[J]. 植物生態學報,1998,22(6):545-551.

[32]楊婷婷,吳新宏,王加亭,等. 中國草地生態系統碳儲量估算[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26(3):127-130.

[33]鐘華平,樊江文,于貴瑞,等. 草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進展[J]. 草地學報,2005,13(增刊1):67-73.

[34]岳曼,常慶瑞,王飛,等. 土壤有機碳儲量研究進展[J]. 土壤通報,2008,39(5):1173-1178.

[35]Ni J. Carbon storage in grasslands of China[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2,50(2):205-218.

[36]Bolin B,Degens E T. The global biogeochemical carbon cycle[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1,8:555-558.

[37]郭然,王效科,逯非,等. 中國草地土壤生態系統固碳現狀和潛力[J]. 生態學報,2008,28(2):862-867.

[38]程先富,史學正,于東升,等. 興國縣森林土壤有機碳庫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J]. 地理研究,2004,23(2):211-217.

[39]李甜甜,季宏兵,孫媛媛,等. 我國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1):93-97.

[40]張林. 雀兒山西南坡植被碳儲量與土壤有機碳儲量估算[D]. 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7.

[41]劉苗,劉國華. 土壤有機碳儲量估算的影響因素和不確定性[J]. 生態環境學報,2014,23(7):1222-1232.

[42]Wang H Q,Cornell J D,Hall C A S,et al. Spatial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surface soil carbon in the Luquillo Experiment Forest,Puero Ricot[J]. Ecological Modelling,2002,147:105-122.

[43]邵月紅,潘劍君,許信旺,等. 淺談土壤有機碳密度及儲量的估算方法[J]. 土壤通報,2006,37(5):1007-1011.

[44]李東,高明. 土壤有機碳循環研究進展[J]. 江西農業學報,2008,20(2):60-63,75.

[45]吳瑾,吳克寧,趙華甫,等. 土壤有機碳儲量估算方法及土地利用調控措施研究進展[J]. 中國土地科學,2010,24(10):18-24.

[46]Kem J S. Spatial patter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contiguous United States[J]. Soil Sci Am J,1994,58:439-455.

[47]王紹強,劉紀遠,于貴瑞. 中國陸地土壤有機碳蓄積量估算誤差分析[J]. 應用生態學報,2003,14(5):797-802.

[48]楊紅飛,穆少杰,孫成明,等. 草地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估算研究綜述[J]. 中國草地學報,2011,33(5):107-114.

[49]Sims Z R,Nielsen G A. Organic carbon in Montana soils as related to clay content[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86,50:1269-1271.

[50]McManiel Y A,Munn L C.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c carbon and texture in Mollisols and Aridisols[J]. Soil Soc Am J,1985,49(6):1486-1489.

[51]Burke I C,Yonkr C M,Parton W J,et al. Texture,climate and cultivation effect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U.S.grassland soils[J]. Soil Sci Soc,1989,53:800-805.

[52]常瑞英,劉國華,傅伯杰. 區域尺度土壤固碳量估算方法評述[J]. 地理研究,2010,29(9):1616-1628.

[53]蘇永中,趙哈林. 土壤有機碳儲量影響因素及其環境效應的研究進展[J]. 中國沙漠,2002,22(3):220-228.

[HT8.]

[54]田娜,王義祥,翁伯琦. 土壤碳儲量估算研究進展[J]. 亞熱帶農業研究,2010,6(3):193-198.

[55]周濤,史培軍,羅巾英,等. 基于遙感與碳循環過程模型估算土壤有機碳儲量[J]. 遙感學報,2007,11(1):127-136.

[56]武曼曼,馬友華,王強,等. 土壤碳儲量及其碳固定研究[J]. 皖西學院學報,2014,30(2):124-128.

[57]于東升,史學正,孫維俠,等. 基于1 ∶[KG-*3]100萬土壤數據庫的中國土壤有機碳密度及儲量研究[J]. 應用生態學報,2005,16(12):2279-2283.

[58]雷能忠,黃大鵬,王心源,等. 基于ArcGIS的土壤有機碳密度及儲量計算[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11):1740-1743.

[59]程鵬飛,王金亮,王雪梅,等. 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估算方法研究進展[J]. 林業調查規劃,2009,34(6):39-45.

猜你喜歡
草地
懷念大草地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草地
草地捉雞
分草地
雨后的草地
草地上的小雞
一片草地的述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