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藜麥高產栽培技術試驗示范總結

2017-02-16 11:34閆麗艷史俊玲靳宇華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7年1期
關鍵詞:藜麥栽培技術高產

閆麗艷++史俊玲++靳宇華

摘要:2016年,藜麥在大安市種植,其具有抗旱、抗澇、耐鹽堿(PH<8.2)、抗倒伏、耐瘠薄、適應性強的特性,便于管理,經濟效益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藜麥;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2.010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食物,由于其具有獨特的風味、全面的營養價值,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單體植物即可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食物,其不但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9種氨基酸,而且富含一般植物缺乏的賴氨酸、鈣、鎂、磷、鉀、鐵、鋅、硒、錳、銅等礦物質營養,其屬于易熟易消化食品,口感獨特,有淡淡的堅果清香或者人參香,具有均衡補充營養、增強機體功能、修復體質、調節免疫和內分泌、提高機體應激能力、預防疾病、抗癌、減肥、輔助治療等功效,深受人們的青睞。

1試驗目的

為驗證藜麥在大安市的生長發育狀況及產量狀況,提高產量、防病抗逆、增產增收上的應用效果,擬開展該作物的試驗示范,為其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2試驗地基本情況

該試驗地設在大安市豐收鎮農業站試驗田,該試驗地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有井灌條件,肥力中等。試驗田面積為0.2公頃,對照田面積為17公頃。

3試驗作物及品種

藜麥:品種為隴藜1號,屬中晚熟品種,株高181.2~223.6 厘米,生育期120天左右,分枝數23~27個。種子為圓形藥片狀,千粒重2.40~3.46 克。植株抗倒伏,再生能力強。具有耐寒、耐旱、耐鹽堿、耐瘠薄等特性,適應性廣。

4試驗設計

該試驗設兩個處理,采用對比法進行試驗。

試驗田:底肥金大地復合肥(15-15-15)50公斤/畝,結合整地施入;種植前3天把壟開溝澆水,每畝3桶(約5000公斤)水,然后合壟鎮壓,3天后使用播種機干播。

對照田:底肥金大地復合肥(15-15-15)40公斤/畝,結合整地施入;種植時直接使用播種機干播。

試驗期間,試驗田和對照田在整個生育期的田間管理方法相同。

5田間管理情況

5月10日整地施肥,5月16日開壟澆水。5月20日播種,壟距65厘米,株距16.5厘米使用播種機干播,計劃播完種后噴灌澆地,在5月24和25日下了2~3厘米的小雨,在5月27日有10%出苗,28日有85%出苗,29日達到98%出苗。出苗期有小型象甲為害幼苗,在5月28日做了及時防治,噴施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6月3日,由于苗小,根系不發達,抗旱能力差,小苗中午萎蔫,及時進行噴灌澆地。6月7日進行第一次淺趟松土。6月8日,株高5~8厘米,6月14日,株高15厘米左右,發現有莖桿蠅為害莖桿,選擇噴施吡蟲啉和阿維菌素按指導量加50%。7月3日,封壟,深耕起高壟。株高35~45厘米,部分已孕穗。7月10日噴施功夫防治粘蟲及莖桿蠅,株高50~60厘米,80%的植株已經孕穗。8月7日,株高達到130~150厘米,發現有莖桿蠅為害莖桿,選擇噴施吡蟲啉和高效氯氰菊酯按指導量加1倍。8月9日,采用大水漫灌方式澆地一次。獅子山臺風引起的大風和連續降雨,8月30日~9月11日,9月14日降雨,9月24日~27日降雨,使藜麥有30%左右倒伏,造成嚴重減產。10月的2日、4日、7日、8日也是斷斷續續的降雨,致使藜麥不能采收,10月10日采收完,晾曬2天,10月13日檢斤為243.5公斤。

6結果與分析

6.1播種與保苗

由于藜麥的種子比較小,覆土深度要求在1.5~2.0厘米之間,只能采用專業的播種機,干播??紤]到保苗情況,試驗田設計為先澆水,鎮壓好壟,準備播種,其他農戶種植方式為整完地鎮壓好準備播種。從出苗的情況看,坐水種的試驗田藜麥出苗率達到98%,沒有坐水種的出苗率為91%。出苗后就用微噴方式澆地,坐水種的小苗根系好,比不坐水的小苗抵抗春風的能力強,出苗后,由于澆水不及時,造成掉株缺苗能達到5%~10%,所以,播后到出苗的澆灌一定要及時,是藜麥種植保全苗的關鍵。

6.2蟲害的防治

6.2.1苗期的地下害蟲和林地害蟲

一般采用40%毒死蜱和4.5%高效氯氰菊酯混合正常指導用藥量加倍50%,土壤表面噴施。

6.2.2莖桿蠅

莖桿蠅是藜麥的主要蟲害,從6月上旬就開始為害,整個生育期都進行為害,主要選用70%吡蟲啉、1.5%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等藥物防治。

6.2.3粘蟲

粘蟲也是藜麥的必防蟲害,一般在7月上旬~8月上旬,根據蟲情進行施藥,藥物一般選用菊酯類殺蟲劑就可以。

6.3收獲及管理

藜麥在大安市的生育期為110~125天,收獲時期應該確保在果穗上80%的籽粒變硬就開始收割,以減少藜麥在采收的過程中產生落粒和落碼造成損失。2016年因為等待收獲時趕上連雨天,造成50%以上的藜麥落在地里收獲不了,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收獲時最好選擇晴朗的上午進行收割,收割后在場地上晾曬2天,及時用脫粒機脫粒去雜,脫粒后再晾曬2天就可以檢斤裝袋,試驗田10月13日收獲藜麥243.5公斤,對照田,收獲208公斤。

6.4經濟效益比較

藜麥合同收購價為每公斤10元,試驗田產出藜麥243.5公斤,按此計算收入2435元。2畝地的承包費2000元,種子0.6公斤,每公斤520元,種子費用為312元,100公斤化肥為290元,農藥80元,農機費(整地、播種、趟兩遍、秋收)220元,澆地2遍,135元。試驗田全部開支3037元。收入扣除開支是負602元。簡單從數字上看是負數,但是,這里的土地承包費偏高,由于藜麥是新作物,在地塊的選擇上是靠近路邊,交通便利,集中連片,便于參觀考察(試驗田位置在豐收鎮政府往西約2公里水泥路,路北,整塊的是17公頃全部種植藜麥,所有土地是高價從農民手里租借的,每公頃10000元,最高的達到12000元每公頃。正常農民種植玉米的土地承包費是每公頃5500~6500元。按照種植玉米的土地承包費計算是持平或賺1000~2000元/公頃。由于2016年的年景比較特殊,玉米的平均年成為5~6成,綠豆絕收,花生接近絕收,豐收鎮2016年的玉米平均產量是4000~5000公斤每公頃。玉米按每公斤1.40元計算(加上種植玉米補差價),每公頃收入7000元,扣除承包地、種植、化肥、農藥、柴油、澆地的費用,每公頃土地要賠3000~5000元不等,這是指沒有絕收的。所以,種植藜麥和種植玉米在土壤肥力相近,管理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藜麥種植還是有推廣價值的。

7結語

播種時依據土壤墑情狀況,對干旱土壤要坐水播種,保證苗全、苗壯。

做好田間管理,及時防治地下害蟲、莖桿蠅、粘蟲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減少產量損失。

適時收獲,收獲時期應該確立在果穗上80%的籽粒變硬就開始收割,以減少藜麥在采收的過程中產生落粒和落碼造成損失。

該作物抗旱、耐澇、耐鹽堿(pH<8.2)、抗倒伏, 耐瘠薄等特性,適應性廣便于管理。

黎麥在大安市生長發育較好,具有較高的產量,與對照相比增產畝35.5公斤,收益增加355元。與其他作物相比較具有高的經濟效益,而且其營養價值高,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大安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推廣價值。

作者簡介:閆麗艷,本科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作物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的研究及推廣。

猜你喜歡
藜麥栽培技術高產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秋茬蔬菜高產有妙招
淺談山西右玉縣藜麥產業現狀及發展思路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超級雜交稻廣兩優1128高產栽培技術
無公害大蔥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