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和對策

2017-02-17 00:58王雪哲
財會學習 2017年3期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管理會計影響

王雪哲

摘要:供給側改革實質上是結構性改革,即主要以供給優化需求或實現雙方有機融合的發展戰略。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境下,企業也應當進行發展意識的轉變,全力打造新型商業發展模式,加強創新驅動發展,因此,一種新的價值管理創新戰略應運而生,這就是管理會計供給側改革,即對管理會計基礎功能結構的改革,以價值增值目標為基礎,通過完善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和管理控制系統,從而提高整體運行效率和質量。本文通過對供給側改革思想的提出、發展及實施過程中對管理會計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應對管理意見,供各界參考和討論。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管理會計;影響;對策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的涵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般含義就是從供需和生產端入手,通過調整和解放生產力的方式,提升整體競爭力,進而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具體來講,就是在進行僵尸企業清理,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將我們的發展方向轉向創新領域和新興領域,以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質是在提高供給質量的基礎上,采用創新改革的方式促進結構重新調整,擴大有效供給,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達到促進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目的。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般會通過改變企業價值創造模式來對管理會計進行影響,主要對企業價值增值中的作用與地位產生誘導,與此同時也會對“管理控制系統”、“價值增值”、“信息支持系統”的內部結構造成沖擊。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管理會計“價值增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且穩定,但中國企業的活動區域依然被定義在低端價值產業鏈的區域中。由于大部分出口產品的核心技術或階段均來自于發達國家進口,所以有研究機構認為,發展中經濟體雖然是高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主力,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這部分產品都是由發達經濟體生產的。比如服裝行業,面料技術和印染技術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均掌握在發達國家的手中,其主要的價值增值也大部分流入發達國家。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做出“十三五”規劃,要求對外優化產業機構和貿易,對內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國家也采取了“減稅、放置貨幣發放無需增長、減少政府干預”等措施,這部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手段主要在微觀層面的企業中應用,有利于闡釋管理會計的內涵,即價值增值,改變了管理會計原有的傳統價值增值的本質。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管理會計“管理控制系統”

管理會計控制系統需要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加強產業的結構升級,從企業的供給端入手,重新梳理管理會計的結構特征,即從價值管理的供給端開始重新配置價值鏈理念,由傳統鏈式價值管理轉變為基于“互聯網+”的網式價值管理模式。鏈式價值管理的構建基礎是波特理論,即橫向價值鏈整合和縱向供應鏈整合。網式價值管理則是由阿里巴巴公司提出的,由生產廠商、技術開發商、材料供應商、產品代理商以及品牌策劃商共同圍繞主要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進行的資源整合的新理念,它充分表明,管理會計控制系統應當和經濟新常態的具體經營環境相適應。

管理會計控制系統所堅守的底線是創新驅動,我們應當努力轉變觀念,并需要結合國家減稅政策,完善或修改自身管理會計制度體系,要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會,推進管理會計理論在企業具體實踐中的應用。實際上,企業發展的根本就是創新驅動,無論是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目前,雖然我國的商品經營進步巨大,經濟總量占比較高,制造業發展為全球第一,但是由于我國資源消耗量過大,實際利用率卻很低,使得我們的優勢依然不夠明顯,我們仍然需要進一步重新審視供給端,更加需要對管理會計的結構進行系統性的更新和改進。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

對于傳統的管理會計信息來講,其主要的來源和依據就是財務會計信息,但是這樣的信息存在靈活性不足的問題,同時缺乏事前控制的理念或意識。對于這種事后反應的信息系統,依據其做出的決策,往往相關性不強,甚至不具備相關性,這樣往往會使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造成嚴重的損失。另外,在運用管理會計進行預測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短期的銷售等收益情況,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通常運用“推式”營銷等管理方式,這樣缺乏“拉動”營銷等現代營銷管理理念。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對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結構進行積極調整,主動與ERP、XBRL等管理信息系統進行銜接,并且圍繞價值創造或價值管理的供給端的實際情況對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加以優化,提高管理會計對決策的有效支持,即提高支持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企業實踐與管理會計的相關性。管理會計管理系統應當與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進行進一步融合,把控價值創造過程中的價值管理轉變時機,即“鏈式價值管理”轉變為“網式價值管理”的時機,同時開發新的管理會計智能工具,當然,需要與“互聯網+”相匹配。

三、應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管理會計影響的管理建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從結構入手進而強化管理的一種方式,而管理會計供給端管理則是對價值管理結構體系的優化,將“價值”的涵義與外延進行擴展,進一步強化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和控制系統。

(一)從“價值增值”的角度加以應對

從供給端入手,提供充分而有效的戰略信息,協助企業管理層作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提高創造價值的競爭力,并保持企業良性發展,這樣才是我們需要的管理會計供給側改革。因此,需要我們對傳統的“價值”涵義和外延進行充分擴展,即從重點考核收益、利潤等指標向考核利潤或收益的“價值增值”。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我們需要向國家提出倡議,對于壟斷性較強的企業實施利潤約束,降低因壟斷而造成的財富而瓜分,從公平的角度對企業“價值增值”的目標進行評價。很大一部分利潤豐厚的企業,其主要是依賴壟斷方式獲取的財富,這也是導致收入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反壟斷、促進產權民營化、市場自由化,不僅僅是“解除供給抑制、放松供給約束”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因此,需要盡可能的調動各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團隊的建設,同時需要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收集相關個人及組織的行為動機,進行整體規劃,設定可供選擇的方案,將管理會計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價值管理環節的“價值增值”進行戰略性規劃,從而提升企業的利潤或收益的質量。

(二)從“管理控制系統”的角度加以應對

現階段,管理會計的主要研究課題是降低企業的實際成本負擔。結構性減稅政策是方法之一,可以使企業獲益。企業應當抓住并充分利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會,加快我國制造業升級換代的步伐,通過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的商業模式的探索提升行業或企業的競爭力。我們更應該通過優化系統功能結構,細化管理會計的作用范圍和具體職能,整合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從而完善“管理會計管理控制系統”。當然,管理會計管理控制系統能否提升,需要管理會計功能結構在供給端的管理上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管理會計管理控制系統是在“價值增值”的基礎上完善價值創造的驅動過程。

(三)從“信息支持系統”的角度加以應對

我們需要通過對信息生成渠道以及信息應用領域的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對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功能結構的完善。同時,也需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際相結合,建立健全管理會計信息管理制度體系,形成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的信息支持系統,進一步開展價值鏈信息的收集和咨詢、交易成本預測與評估、價值管理咨詢與服務等工作,還需要進行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洽談,實現網式經營,最終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達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與其他相關信息系統協同共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16(7).

[2]賈康蘇京春.探析“供給側”經濟學派所經歷的兩輪“否定之否定”:對“供給側”學派的評價、學理啟示及立足于中國的研討展望[J].財政研究,2014(8).

[3]劉霞輝.供給側的宏觀經濟管理:中國視角[J].經濟學動態,2013(10).

(作者單位:天津濱海旅游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管理會計影響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十三五”規劃
實務工作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效結合的途徑研究
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分析
淺談中國制造2025與管理會計改革
網絡環境下高校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