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例”,比春節還重要

2017-02-20 06:25潘茂溪
神州民俗(學術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粵西巡游

“年例”,比春節還重要

在中國的眾多傳統節日中,春節可謂是最熱鬧隆重。然而在粵西一帶,有一個比春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習俗——年例。

粵西第一大節——年例

所謂年例,即年年有例。年例主要流傳在廣東茂名全境與附近的湛江,在廣西的南部也有但是并不常見。茂名人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可以說“年例”是茂名農村的第一大節日。實際上“年例”只是具有同一地域特色的節日的通稱,并不是所有做年例的地方都習慣把年例稱為年例。茂名、湛江市區和遂溪一般叫年例或“元宵”,其他地方習慣稱謂各不相同,例如,雷州叫游人或元宵,徐聞叫上軍坡、鬧軍坡或游神,廉江叫游神或游花街等。

不過,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每逢年例當天,這些地方鄉村城鎮都是熱鬧非凡,茂名在外工作、生活的人,過年可以不回家,但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間,一定會趕回家團聚。同操一種語言,鄉音鄉情交融,氣氛熱烈,著實讓常年在外、難得相見的家鄉人別有一番享受。

年例的其中一個特點是舉辦時間不固定,這個不固定是指在粵西每處地方各不相同,集中在過完春節的農歷正月、二月份。從時間跨度來說,一般一個村莊為同一天,少數兩天。也有附近數條村莊的年例是在同一日的。年例期早的從年初五便開始,直到二月底。茂南有句俗語“最早黃竹,最遲艾屋”,是說高山鎮黃竹村正月初七日便做年例,而公館鎮的艾屋地是二月廿八日才做年例。各條村莊的年例日期錯開,是便于親戚朋友互相歡聚。

農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廟為中心,周圍幾個村子一起舉行。有些地方一年中還會舉辦兩次年例,一次為大年例,就是客人來得最多的;另一次就是小年例,客人來得比較少。大都是在農歷三月至十一月,每個月都會進行。另外,除了春節,還有所謂“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個月舉行。

起年例 正年例 年例尾

年例主要由自然村或宗族組織,也有由地方相關部門組織的。以土地神的“社境”為單位,費用一般由長者出面邀各家各戶出錢集資,按人口收費,即一戶人家共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份,包括嬰兒及老人,以前或現今的部分村莊按男丁人數收錢,俗稱“人口錢”。

年例一般會維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也有部分村莊只有一天,分為游醮,擺醮,醮尾。

起年例

在年例開始前,各家各戶就已經準備了雞肉,豬肉,魚做成一副“三牲”供各路神仙享用,叫做“擺宗臺”,又名擺醮或者擺忠。它是“年例”中最傳統的項目,在過去被視為“年例”的重頭戲。所謂擺宗臺,各戶選取家中最肥的大閹雞,做成金黃色,端正地放在托盤里。雞的脖子要挺起一個彎,顯得雄赳赳。雞嘴里銜著一個利事袋(相當錢袋),是準備接納神的恩賜。雞頭都朝向一個方向——巡游的時候神將要蒞臨的方向。旁邊添上一刀煮熟了的豬肉和一條魚,俗稱“三牲”,為擺醮的主供品,伴有糖果、三茶五酒供奉在八仙桌上。有些地方供品中間還要插上高高的臘燭,橫豎成行,光焰閃耀,增添了不少溫馨神秘的氣氛。擺宗臺多安排在夜間進行,這是延續下來的習慣,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戶都集中在一處一起拜神,所以煙花爆竹是不可少的。它們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鋪在供桌旁,盤卷著對神的虔誠,有的幾乎大如磨盤。孩子們把一盤盤的爆竹展開,一掛一掛地接在一起,連成幾十丈長全村人的同心結,和驅魃迎神的紅色陣地。然后大放鞭炮,整條村都沉浸在炮聲和銷煙聲中,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正年例

正年例當天最熱鬧的事情,自然就是“菩薩巡游”也叫“游神”、“游醮”。

巡游時間一般是年例的當日,有些地方是中午或凌晨,各地不盡相同。而游神的隊伍,是年例前村民們通過抽簽等各種方法組成的。有負責擔彩旗的,有負責抬鼓,有負責敲鑼打鼓的,還有許多村中的小孩和大人手拿自制的火炬跟隨隊伍,而其中抽中抬菩薩的村民更被大家認為是幸運兒,因為大家都相信抬菩薩來年會得到菩薩的保佑。這樣一隊龐大的游神隊伍在村中游行,接受村民的朝拜,煞是壯觀。

“游神”之前,先放三響鞭炮,隊伍從廟宇出發,巡游的神袛根據各地供奉的神靈,有風、雨、雷、電、水、火,以及財神、灶神、土地神等道教諸神。也有關帝、康王、華光、冼太夫人等地方諸神;巡游隊伍有彩旗、香爐、菩薩、道士、紙船、炮手、長號、嗩吶、鏘、鑼鼓等相隨,沿途各家燃放鞭炮以迎神,而在擺宗臺前駐足瞻拜,道士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畫符念咒語,把鬼魅收到一條紙船上,也叫“封船”。在各家拜祭、道士祭祀之后,方可繼續前行到下一個“擺宗臺”的地點。

除了“游神”,這一天還會有許多其它的節目,如飄色、木偶戲、跳花棚、八音、舞獅、舞龍、睇大戲、放煙花等等。其中睇大戲無論白天晚上,觀眾多少都要進行,因為傳統習俗上來說是供神觀看。部分地區還有添丁的“賀丁”習俗,或為游燈,或將燈懸掛于村廟。

正年例除了巡游,最重要的還有所謂的“吃年例”,也就是年例宴客,這也是粵西人過年例的重頭戲,是年例活動中最具實質性的內容。為神準備的豐盛的供品,在神的面前大大方方地擺放了一陣以后,又絲毫無損地拿回了家,經過一番深加工,擺到了餐桌上,讓客人大魚大肉大食一餐?,F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來越隆重、熱鬧。一般人家擺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則擺十幾二十桌。

吃年例是為了慶祝舊一年的順利和祈求新一年的吉祥,祈求旺盛的人氣。做年例是誰家客人多,客人級別高,門口停放的小車多,主人的面子就大。探年例不僅親戚朋友來,連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來。來的客人主人不必熟悉,甚至從沒聽說,隨著親戚或朋友來的,一概歡迎,甚至多多益善,來客越多擺的臺數越多就證明該戶人家越興旺。相反,誰家來的客人少,會感到門庭冷落。

年例尾

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就要燒紙船“送鬼”也名“清醮”。道士先是邊走邊念咒語,然后拿來紙船,大喝一聲:“請上船!”意味著附近的鬼怪都擠上了這條紙船。緊接著,道士身后的吹喇叭手“呼啦”一聲吹響了喇叭,那道士似乎被嚇著了一般,捧著那“船”,打著趔趄,驚惶地往河邊跑去。到了河邊,那道士就把這“船”往河里一扔,點著紙船,鬼怪就被燒死隨“船”給漂走了。意味著這年這里的人們將不會受鬼怪的騷擾。最后大家將菩薩送回廟,年例也就此結束。

年例的起源來歷

一個如此熱鬧與內涵豐富的民俗節日,總會引起一個思考,就是他到底是怎么來的?和春節過年或者元宵又有什么關系?現在主要的說法有兩種:

一說:相傳粵西“年例”是由元宵節、廟會、粵西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綜合起來衍化出的節日。自漢唐以來,中原文化習俗逐漸滲透粵西大地,過年和元宵節持燈嬉游的習慣也被接受,與本地習俗慶祝豐收、祈禱祭祀日子結合后,逐步演變成現今隆重熱烈、極受村民重視的民俗節日。

二說: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關聯。冼太夫人是南朝陳、隋朝期間的歷史人物,粵西民間崇敬的著名女英雄。年例活動由冼氏家族祭祀祈福而興起,長期演化后成為今天的年例。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冼太夫人的塑像造型??梢娝诋數厝诵闹械牡匚?,像神一樣崇高。

年例的“年”字的解釋,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唐朝之前,粵西土著人并沒有過年的習慣,而是選谷熟的時候為臘,以臘月臘日作為慶祝豐收、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的祭祀日子。對年例的歷史記載,最早的資料現在可以上溯到宋代,在宋《太平寰宇記》卷之百六十三竇州(今信宜市)風俗:“谷熟時里閈同取,戌日為臘,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會作歌?!边@是茂名年例盛況的最早描述。

之后年例的描述大量出現在歷朝的縣志與府志之中,如光緒年間的《信宜縣志卷一·輿地志十風俗》中的記載“元宵,城市家懸彩燈,親朋聚賞蕭鼓,歌謳之聲達旦。多于是月鄉儺,名曰年例?!?/p>

光緒《茂名縣志卷一·輿地志第一風俗》:“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畢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p>

光緒《高州府志卷六·輿地志六風俗》“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畢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民間多建平安醮,設蔗酒于門,巫者擁神疾趨,以次禱祀,擲珓懸朱符而去。神號康王,不知所出。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蚬偌澏Y服迎神,選壯者赤幟,朱藍其面,衣偏裘之衣,執戈揚盾,索厲鬼而大驅之,于古禮為近。參嶺南雜記、道光志、電白志?!被浳鞲骺h對年例的記載,為年例歷史留下佐證。解放后年例來曾一度中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逐漸恢復,而且越來越隆重熱鬧。

年例作為粵西地區特有的一種風俗,不僅僅是簡單的“驅鬼納?!本瓷窕顒?,蘊含的宗族認同和村際交往、人際交往增強了當地人們的鄉土情結,是當地農村典型的人際交往的方式。再加上年例中的游神、擺宗臺、各種表演、賀丁、宴客、睇大戲等系列儀式,體現了民間習俗的多元性,以及“多神崇拜,和而不同”的傳統價值觀,保留了粵西地區以民間信仰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對于研究當地社會文化發展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所以茂名與湛江吳川的年例先后被列入第四和第五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整理/潘茂溪

猜你喜歡
粵西巡游
加州鱸在粵西掀起養殖潮!看上上生物如何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龍馬”巡游
新突破!105天出塘14支/斤金剛蝦!恒興欲在粵西對蝦養殖賽道中掀起新浪潮
以生魚料撬動市場!湛江珊瑚在粵西淡水料市場要發力了
粵西地區非遺展示空間“活態化”設計策略
跟淘氣章魚巡游世界遺產
農機裝備巡游展 有創意更有深意
走馬上任
真實性視闕下粵西飲食文化旅游開發及對策研究
粵西年俗的調查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