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的教學中獲取什么

2017-02-22 17:07馬志倫
文教資料 2016年25期
關鍵詞:魯迅作品

馬志倫

摘 ? ?要: 現有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魯迅作品雖難以涵蓋其全部精髓,但學校不妨通過對其有限選文的悉心閱讀與評析,品味出蘊藉于文字中的各種典型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解讀過程中不受已有的對魯迅作品的分析和定論的束縛,多視角地闡釋魯迅作品本身顯示出來的有價值的內涵,擴大對魯迅作品的認知范圍。

關鍵詞: 魯迅作品 ? ?平民意識 ? ?是非意識 ? ?獨立意識 ? ?擔當意識

中學語文教學對于魯迅作品(小說、散文和雜文等)的分析,或許是選文類型相對集中的緣故,往往帶有標簽化和模式化的傾向?;\罩在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評價光環下的魯迅,其實是一個不斷觀察、不斷思考和不斷實踐的與時俱進的理想主義者。雖然現有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魯迅作品,難以涵蓋魯迅作品的全部精髓,但不妨通過對其有限選文的悉心閱讀與評析,品味出蘊藉于文字中的各種典型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解讀過程中,不受已有的對魯迅作品的分析和定論的束縛(雖然很多分析和定論是有道理的),多視角地闡釋魯迅作品本身顯示出來的有價值的內涵,擴大對魯迅作品的認知范圍。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可以從教材已有魯迅作品的教學中,尋找到認識自我、改變自我和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力量。

例一,魯迅作品中的平民意識。魯迅小說塑造的人物,以農民(城市貧民)和知識分子為多。比如《故鄉》(《吶喊》)里的中年閏土,便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炼?、饑荒、多子、疾病與兵、匪、官、紳折磨的印痕,清晰地展現在那張凝固許多皺紋的臉上: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藥》(《吶喊》)中的華老栓,則是一個愚昧麻木的城市貧民。為了治愈兒子的癆病,拿出歷年的辛苦積蓄,委托集流氓和劊子手一身的康大叔去買特效藥——“人血饅頭”,最后落得人財兩空的悲慘結局;《孔乙己》(《吶喊》)里的孔乙己,是一個落魄的讀書人,依靠替人抄書謀生,終因竊書斷了腿,在人們的嘲笑聲中默默死去。閏土、華老栓、孔乙己,以及《一件小事》(《吶喊》)中的人力車夫、《祝?!罚ā夺葆濉罚┲械淖罱K淪為乞丐的祥林嫂,《阿Q正傳》(《吶喊》)中至死都不知道為何而死的雇工阿Q,無一不是受欺凌和受侮辱的“小人物”,代表著中國最廣大的底層平民。作者對他們的不幸遭遇予以深切的同情,對他們的愚昧麻木感到無比痛心,對他們的可貴品行表示由衷的敬意。

這種平民意識不只是因為作者在作品中描寫出了窮苦大眾的生活(雖然這本身就有偉大的意義,因為當時的很多文學作品,描繪的都是才子佳人、公侯貴人、老爺太太或少爺小姐的生活,為的是供貴族特殊階級的享受,所以極少寫工人、人力車夫、船夫、莊稼漢、囚犯和叫花子的生活。所以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中大聲疾呼,要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更是因為平民意識是文學革命的主旨之一,而文學革命是社會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人曾經譏諷魯迅的作品只會發表一些不滿于現狀的雜感,而不是更進一步誠誠懇懇地求一個積極醫治現狀的藥方,對此魯迅反諷道:雜感之無窮無盡,正因為這樣的“現狀”太多的緣故,進而指出:“在現在中國這樣的社會中,最容易希望出現的,是反叛的小資產階級的反抗的,或暴露的作品。因為他生長在這正在滅亡著的階級中,所以他有甚深的了解,甚大的憎惡,而向這刺下去的刀也最為致命與有力?!?,雖是僅僅攻擊舊社會的作品,倘若知不清缺點,看不透病根,也就于革命有害。但可惜的是,現在的作家,連革命的作家和批評家,也往往不能,或不敢正視現實社會,知道它的底細,尤其是認為敵人的底細?!┯忻靼着f的,看到新的,了解過去,推斷將來,我們的文學的發展才有希望?!保ā抖募ど虾N乃囍黄场罚┣也徽f這些貶低或抹殺魯迅作品的價值和意義的言論,有不可告人的企圖,魯迅認為在有藥方之前,先要揭示病狀,這樣才能引起療救的注意,而且魯迅也一直在尋找改變現狀的路徑,更是用實際行動積極參與改變現狀的活動,比如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投身于自由大同盟,都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

魯迅作品中的平民意識源于魯迅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經歷,雖然魯迅本人不是底層平民,但能始終如一地站在底層平民的立場上,為他們張目吶喊。對比有些文人,一旦有了錢,有了地位,就背離了原先人道主義的平民文學的創作宗旨,或成了官方的幫閑,或成了牟利的書商,或成了冷漠的隱士,而魯迅的文學創作卻是一步步向勞苦階級靠近。魯迅在評論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時說:“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什么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什么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主張人道主義的,要想替窮人想想法子,改變改變現狀,在政治家眼里,倒還不如個人主義的好;所以人道主義者和政治家就有沖突。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講人道主義,反對戰爭,寫過三冊很厚的小說——那部《戰爭與和平》,他自己是個貴族,卻是經過戰場的生活,他感到戰爭是怎么一個慘痛。尤其是他一臨到長官的鐵板前(戰場上重要軍官都有鐵板擋住槍彈),更有刺心的痛楚。而他又眼見他的朋友們,很多在戰場上犧牲掉。戰爭的結果,也可以變成兩種態度:一種是英雄,他見別人死的死傷的傷,只有他健存,自己就覺得怎樣了不得,這么那么夸耀戰場上的威雄。一種是變成反對戰爭的,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打仗了。托爾斯泰便是后一種,主張用無抵抗主義來消滅戰爭。他這么主張,政府自然討厭他;反對戰爭,和俄皇的侵掠欲望沖突;主張無抵抗主義,叫兵士不替皇帝打仗,警察不替皇帝執法,審判官不替皇帝裁判,大家都不去捧皇帝;皇帝是全要人捧的,沒有人捧,還成什么皇帝,更和政治相沖突。這種文學家出來,對于社會現狀不滿意,這樣批評,那樣批評,弄得社會上個個都自己覺到,都不安起來,自然非殺頭不可?!保ā都饧の乃嚺c政治的歧途》)魯迅對托爾斯泰從貴族到文學家轉變的剖析,特別是托爾斯泰由于自身的經歷轉而批評貴族的庇護者俄國皇帝,何嘗不是魯迅與之相似的心路歷程的寫照。

魯迅文學創作中的平民意識在展現人道主義情懷的同時,其實也在尋求解答他早年就已苦思如何拯救麻木不仁的中國大眾的問題:怎樣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魯迅在《準風月談·我談“墮民”》中講到家鄉紹興的墮民(解放了的奴才)時說:“就是為了一點點犒賞,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還要做更廣泛的奴才,還得出錢去買做奴才的權利?!倍摇爸袊娜嗣?,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權力者的手,使他又變成潔凈的人物的”。(《且介亭雜文末編及附集·我要騙人》)為此,魯迅自覺承擔起一個啟蒙者的責任,將矛頭指向了中國的舊文化:“中國的文化,我可是實在不知道在那里。所謂文化之類,和現在的民眾有甚么關系,甚么益處呢?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換來的。這就是說:保存舊文化,是要中國人永遠做侍奉主子的材料,苦下去,苦下去?!保ā都饧斑z·老調子已經唱完》)

值得指出的是,魯迅的平民意識還不滿足于自己的創作要為人民大眾服務,更期望底層民眾能夠自己拿起筆,寫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霸诂F在,有人以平民——工人農民——為材料,做小說做詩,我們也稱之為平民文學,其實這不是平民文學,因為平民還沒有開口。這是另外的人從旁看見平民的生活,假托平民的口吻而說的?!F在的文學家都是讀書人,如果工人農民不解放,工人農民的思想,仍然是讀書人的思想,必待工人農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學?!保ā抖鸭じ锩鼤r代的文學》)

為民請命是中國優秀士人的優良傳統,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的屈原,到“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杜甫,再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關懷古》)的張養浩,直至“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保ā蹲猿啊罚┑聂斞?,綿綿不絕,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

例二,魯迅作品中的是非意識?!袄纤ㄒ蚕蚰沁吙?,卻只見一堆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保ā端帯罚啊也恢牢医裉鞛槭裁催@樣晦氣,原來就因為見了你!”他(阿Q)想。他迎上去,大聲地吐一口唾沫:‘咳,呸!小尼姑全不理睬,低了頭只是走。阿Q走進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呆笑著,說:‘禿兒!快回去,和尚等著你……‘你怎么動手動腳……尼姑滿臉通紅的說,一面趕快走。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見自己的勛業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和尚動得,我動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頰。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為滿足那些賞鑒家起見,再用力的一擰,才放手?!@斷子絕孫的阿Q!遠遠地聽得小尼姑的帶哭的聲音?!?!阿Q十分得意的笑?!?!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保ā栋正傳》)

兩個小說片段,前者是圍觀革命者被殺的看客,后者是欣賞恃強凌弱的觀眾,如果說這些看客和觀眾只屬愚昧麻木所以可悲可恨的話,那么,更有一些學者文人的混淆是非就屬為虎作倀因而卑劣無恥了,已經喪失了作為知識階級應有的良知與正義?!拔蚁騺硎遣粦勔宰顗牡膼阂鈦硗茰y中國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保ā度A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流言家的下劣表演便是在“三月十八日(1926年)的慘殺事件,在事后看來,分明是政府布成的羅網,純潔的青年們竟不幸而陷下去了,死傷至于三百多人。這羅網之所以布成,其關鍵就全在于‘流言的奏了功效”。(《華蓋集續編·可慘與可笑》)也許不明是非源于一般百姓的中庸性情——總喜歡調和、折中。不過混淆是非的學者文人當不屬此列,這不僅僅是怯弱,就如對于秦理齋夫人自殺一事的評論,“倘使對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辭,不發一矢,而但向‘弱者嘮叨不已,則縱使他如何義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說——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實乃是殺人者的幫兇而已”。(《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而且是陰險了,他們的所謂調和折中,就有比刀槍更可以驚心動魄的,就如對于三月十八日的慘殺事件,有論客就認為學生本不應當自蹈死地,前去送死的,而且造謠學生和市民的請愿是受人利用,原本曾聲明不管閑事,現在卻要主持公道,叭兒狗的性質昭然若揭?!八鼌s雖然是狗,又很像貓,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惟獨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臉來。因此也就為闊人,太監,太太,小姐們所鐘愛,種子綿綿不絕。它的事業,只是以伶俐的皮毛獲得貴人豢養,或者中外的娘兒們上街的時候,脖子上栓了細鏈子跟在腳后跟?!保ā秹灐ふ摗百M厄潑來”應該緩行》)“這些就應該先行打它落水,又從而打之;如果它自墜入水,其實也不妨又從而打之,但若是自己過于要好,自然不打亦可,然而也不必為之嘆息?!保ā秹灐ふ摗百M厄潑來”應該緩行》)不知者以為魯迅憤世嫉俗,了解者則會感覺魯迅的是非分明。魯迅在《寫在<墳>后面》中說《論“費厄潑來”應該緩行》一文,雖然不是自己的血所寫,卻是見了自己的同輩和比自己年幼的青年們的血而寫的?!凹偈勾撕蠊饷骱秃诎颠€不能作徹底的戰斗,老實人誤將縱惡當作寬容,一味姑息下去,則現在似的混沌狀態,是可以無窮無盡的?!保ā秹灐ふ摗百M厄潑來”應該緩行》)

作為知識階級的學者文人本應成為民眾的代言人。魯迅在分析俄國知識階級曾經受到平民的歡迎后來卻成為平民的敵人時說,因為他們先前確能替平民抱不平,把平民的苦痛告訴大眾。他們為什么能把平民的苦痛說出來?因為他們與平民接近,或自身就是平民,所以同樣能感受到平民的苦痛,當然能痛痛快快寫出來為平民說話,因此平民以為知識階級對于自身是有益的,于是贊成知識階級,到處歡迎他們。但是知識階級受此榮譽,地位提高之后,卻把平民忘記了,變成了一種特別的階級,到闊人家里去宴會,錢也多了,房子東西都要好的,終于與平民遠遠地離開了。他們享受了高貴的生活,就記不起從前一切的貧苦生活,不但不同情平民或許還要壓迫平民,以致變成了平民的敵人。失去了是非觀念,文人就會走向民眾的反面。

那么“知識階級將怎樣呢?還是在指揮刀下聽令行動,還是發表傾向民眾的思想呢?要是發表意見,就要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真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如想到種種利害,就是假的,冒充的知識階級;只是假知識階級的壽命倒比較長一點。像今天發表這個主張,明天發表那個意見的人,思想似乎天天在進步;只是真的知識階級的進步,決不能如此快的。不過他們對于社會永不會滿意的,所感受的永遠是痛苦,所看到的永遠是缺點,他們預備著將來的犧牲,社會也因為有了他們而熱鬧,不過他的本身——心身方面總是苦痛的;因為這也是舊式社會傳下來的遺物?!保ā都饧斑z補編·關于知識階級》)

也許這就是秉持是非意識的文人的宿命,抑或是追求真理的人們的宿命:他們不應該隨和,也不會隨和,會隨和的,就是和事佬。

例三,魯迅作品中的獨立意識。有人曾經請教魯迅關于“創作要怎樣才會好”的問題,魯迅談了八條意見,其中第五條是“看外國的短篇小說,幾乎全是東歐及北歐作品,也看日本作品”。(《二心集·答北斗雜志社問》)早先魯迅應《京報副刊》的征求,說到青年必讀書的時候說“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華蓋集·青年必讀書》)非議魯迅的人認為魯迅偏激,其實魯迅這樣說是有著自己的深切體會并且有充分的事實依據的?!拔铱粗袊鴷鴷r,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但除了印度——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保ā度A蓋集·青年必讀書》)何況中國的不少書籍宣揚的都是封建糟粕,比如二十四孝中的有些故事:“老萊娛親”顯得做作,“郭巨埋兒”則是殘忍了;另有鼓吹讀書的故事:“鑿壁偷光”,用破壞別人家的房室借光讀書,這種行為顯然是不可取的;“囊螢映雪”似乎也不太符合常理。更有一些號稱是羅列了所有菁華的選本,如果信以為真,那就是大大地上當了?!艾F存的最通行的《文選》,聽說如果青年作家要豐富詞匯,或描寫建筑,是總得看它的,但我們倘一調查里面的作家,卻至少有一半不得好死,當然,就因為心不好。經昭明太子一挑選,固然好像變成詞匯祖師了,但在那時,恐怕還有個人的主張,偏激的文字。否則,這人是不傳的,試翻唐以前的史上的文苑傳,大抵是稟承意旨,草檄作頌的人,然而那些作者的文章,流傳至今者偏偏少得很”。(《花邊文學·古人并不純厚》)由于“選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見?!x者的讀選本,自以為是由此得了古人文筆的精華的,殊不知卻被選者縮小了眼界,即以《文選》為例罷,沒有嵇康《家誡》,使讀者只覺得他是一個憤世嫉俗,好像無端活得不快活的怪人;不收陶潛《閑情賦》,掩去了他也是一個既取民間《子夜歌》意,而又拒以圣道的迂士”。(《集外集·選本》)

因此,讀書做人,不可失去獨立意識,對事物應有自己的觀察了解,這樣就不會偏聽偏信;同樣對事物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斷,這樣就不會附和盲從。魯迅在《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中談到繼承文化遺產時,用一個窮青年得到了大宅子作比喻,講到了三種態度:一是徘徊不敢進門的逃避主義;二是放一把火燒光的虛無主義;三是全盤接受的投降主義。三種態度有一個共同點,便是缺乏自己的觀察、了解、分析和判斷,因此就沒有獨立的見解,只能成為“孱頭”、“昏蛋”和“廢物”。

當然,魯迅的少讀中國書,甚至不讀中國書,是針對當時的青年人而言,因為他們缺乏獨立的眼光,無法選擇對自己的發展有所增益的書籍。就魯迅本人而言,是讀了大量中國書的:“別人我不論,若是自己,則曾經看過許多舊書,是的確的,為了教書,至今也還在看。因此耳濡目染,影響到所做的白話上,常不免流露出它的字句,體格來。但自己卻正苦于背了這些古老的鬼魂,擺脫不開,時常感到一種使人氣悶的沉重。就是思想上,也何嘗不中些莊周韓非的毒,時而很隨便,時而很峻急?!抑鲝埱嗄晟僮x,或者簡直不讀中國書,乃是用許多苦痛換來的真話,決不是聊且快意,或什么玩笑,憤激之辭?!保ā秹灐懺凇秹灐泛竺妗罚┲挥凶约簩Υ擞星心w的體會,才會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先前,聽到二十四史不過是‘相斫書,是‘獨夫的家譜一類的話,便以為誠然。后來自己看起來,明白了:何嘗如此(就像小說《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涂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了然了。因為他們究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保ā度A蓋集·忽然想到》)

獨立意識當然不是目空一切的狂妄自大,也不是自以為是的標新立異,它就像在大海中兀自矗立的島嶼,是基于淹沒于海水下面的廣袤大陸的支撐。獨立意識的形成和堅持就需不偷懶不畏懼。不偷懶不畏懼,才會夯實獨立的基礎,增進自信的底氣,如此就不會被天花亂墜的大話所迷惑,也不會被標榜權威的結論所嚇倒。

魯迅曾經和太陽社、創造社的作家爭論過有關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學問題。平心而論,太陽社和創造社的作家高舉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學大纛,確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只是因為理論儲備的不足和創作實績的蒼白,未免有些形式化和空洞化的傾向。比如當時被很多人推為佳作的《一只手》(郭沫若作),表現的內容是一個革命者革命之后失去了一只手,剩下的一只手依然能和愛人握手的故事。情節的構思失之太巧,依舊脫離不了窮秀才先是落難,后來終于中了狀元,完聚于洞房花燭之下的老調。創作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先要弄清什么是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學,本人是否經歷過無產階級的革命,或是對于無產階級的革命有沒有深入的體驗和感悟。為此魯迅并沒有在喧囂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學的口號聲中迷失獨立的意識,卻是認認真真地閱讀了大量的有關無產階級革命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著作,并兢兢業業地翻譯了不少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著作,例如普列漢諾夫的文學理論著作《藝術論》,法捷耶夫的長篇小說《毀滅》等,唯此,魯迅對于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學問題,便有了自己的發言權。

獨立意識是一種可貴的品質,照魯迅的話來說,就是“個人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麄儽囟ㄗ约河X得思想見識高出庸眾之上,又為庸眾所不懂,所以憤世嫉俗,漸漸變成厭世家,或‘國民之敵。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熱風·隨感錄三十八》)

例四,魯迅作品中的擔當意識?!罢娴拿褪?,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保ā度A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真的猛士”是指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由此參加請愿而死于當局槍彈的劉和珍?!八募亦l,是臺州的寧海,這只要一看他那臺州式的硬氣就知道,而且頗有點迂,有時會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方孝孺,明朝人。燕王朱棣為奪皇位,帶兵攻陷南京,明惠帝朱允炆自焚。方孝孺被執入獄,因不肯給燕王起草即位詔書被殺),覺得好像也有些這模樣的?!保ā赌锨槐闭{集·為了忘卻的記念》)“他”指的是弄文學,也創作,也翻譯的柔石。柔石自己沒有錢,借了二百塊錢來做印本。除了買紙之外,大部分稿紙和雜務都歸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圖,校字之類。魯迅對真的猛士劉和珍及既硬氣又有些迂的柔石的高度評價,正是因為他們有擔當,與魯迅自己的品格類似,所以深得魯迅的贊賞,并為他們的被慘殺扼腕痛惜。

擔當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相比有些人,把寫作當做是博取名利的跳板,魯迅則把自己的寫作看做是由“舊”至“新”的橋梁,從黑暗到光明的引渡。且不說魯迅的小說是抱著“啟蒙主義”的思想,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魯迅厭惡把小說當做“閑書”,并將“為藝術的藝術”看做“消閑”的新式的別號,因此魯迅的小說取材,大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之中,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單就占魯迅作品極大比例的雜文而言,他已把寫作當做是一個文人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擔當。先前,他的雜文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社會方面,比如《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隨感錄三十三》和《隨感錄三十五》等文章,涉及的問題有倫理、道德、教育、經濟、國粹與科學等,而后魯迅的雜文則把注意力轉至文壇方面,這是因為先前文學革命運動的宗旨就是要對舊思想、舊道德、舊傳統和舊習慣進行批判,從而為新思想、新道德、新傳統和新習慣的建設鋪路,只是舊的積習并不會因為一次或者多次的文字掃蕩就能消弭于無形,一俟死灰復燃的溫床產生就會卷土重來,其中所謂的“正人君子”(有些是“幫閑文人”)的推波助燃起了惡劣的作用,因此魯迅的雜文“就是偏要使所謂的正人君子也者之流多不舒服幾天,所以自己便特地留幾片鐵甲在身上,站著,給他們的世界上多有一點缺陷,到我自己厭倦了,要脫掉了的時候為止”。(《墳·寫在〈墳〉后面》)

魯迅在對《新潮》雜志的意見中提到,《新潮》每一本里面有一兩篇純粹科學文,當然是好的,但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無論如何總要對于中國的老病刺他幾針?!拔业膲奶?,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保ā秱巫杂蓵で坝洝罚┯腥司驮粷M地宣稱最討厭用“顯微鏡”來論人議事,這就說明魯迅雜文的論人議事是切中時弊、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經。又曾經有人勸魯迅去創作幾部能揚名立萬的大部頭作品,而不寫不登文壇大雅之堂的諷刺雜文,對此魯迅不以為然,因為雜文的力量就在于它的諷刺:“其實,現在的所謂諷刺作品,大抵倒是寫實。非寫實決不能成為所謂的‘諷刺;非寫實的諷刺,即使能有這樣的東西,也不過是造謠和誣蔑而已?!保ā肚医橥るs文二集·論諷刺》)諷刺的生命在真實,真實才有力量,它和冷嘲完全不同,“如果貌似諷刺的作品,而毫無善意,也毫無熱情,只使讀者覺得一切世事,一無足取,也一無可為,那就并非諷刺了,這便是所謂‘冷嘲”。(《且介亭雜文二集·什么是諷刺》)諷刺更不是辱罵與恐嚇,“我并非主張要對敵人賠笑臉。三鞠躬。我只是說,戰斗的作者應該注重于‘論爭;倘在詩人,則因為情不可遏而憤怒,而笑罵,自然也無不可。但必須止于嘲笑,止于熱罵,而且要‘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使敵人因此受傷或致死,而自己并無卑劣的行為,觀者也不以為污穢,這才是戰斗的作者的本領”。(《南腔北調集·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斗》)

魯迅對幫閑文人深惡痛絕。因為幫閑文人不僅沒有正義和良心的擔當,失去了文人應有的氣節和操守,而且是反動當局或惡勢力的幫兇。由于是文人,他們的嗅覺往往比反動當局靈敏,有意為當局采取反動措施提供信息或證據,進而為當局的罪惡辯護開脫,混淆視聽,迷惑公眾,頗具欺騙性。為此,魯迅對幫閑文人作了全面深刻的揭露,一是做幫閑文人需要有幫閑的資本:那就是“必須有幫閑之志,又有幫閑之才,這才是真正的幫閑。如果有其志而無其才,亂點古書,重抄笑話,吹拍名士,拉扯趣聞,而居然不顧臉皮,大擺架子,反自以為得意,——自然也還有人以為有趣,——但按其實,卻不過‘扯淡而已。幫閑的盛世是幫忙,到末代就只剩了這扯淡?!保ā肚医橥るs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二是做幫閑文人需要有幫閑的定位:如同“二丑”(即“二花臉”,戲班中的一種腳色,其身份比小丑高,而性格卻比小丑壞)。世間只要有權門,一定有惡勢力,有惡勢力,就一定有二花臉,而且有二花臉的藝術?!八麤]有義仆(由老生扮演,先以諫諍,終以殉主)的愚笨,也沒有惡仆(由小丑扮演,只會作惡,到底滅亡)的簡單,他是智識階級。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長久,他將來還要到別家幫閑,所以當受著豢養,分著余炎的時候,也得裝著和這貴公子并非一伙?!保ā稖曙L月談·二丑藝術》)三是做幫閑文人需要有幫閑的伎倆:“幫閑,在忙的時候就是幫忙,倘若主子忙于行兇作惡,那自然也就是幫兇。但他的幫法,是在血案中而沒有血跡,也沒有血腥氣的(從“倘若”至“也沒有血腥氣的”的一段文字發表時被刪去)?!保ā稖曙L月談·幫閑法發隱》)其具體的做法是以丑角的身份,或將緊要的事情變為滑稽,或張揚不關緊要之點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或添油加醬遠離主題。當然幫閑文人也有苦衷:盡管幫閑使出渾身解數,為他們的主子(有時不知道主子是誰)賣力討好,但終究也只不過是奴隸(也許他自認為是“臣子”),免不了有吃力不討好的窘境,更有小罵幫大忙過了頭招致誤殺的死地?!芭`只能奉行,不許言議;評論固然不可,妄自頌揚也不可,這就是‘思不出其位。譬如說:主子,您這袍角有些兒破了,拖下去怕更要破爛,還是補一補好。進言者方自以為在盡忠,而其實卻犯了罪,因為另有準其講這樣的話的人在,不是誰都可說的。一亂說,便是‘越俎代謀,當然‘罪有應得。倘自以為是‘忠而獲咎,那不過是自己的胡涂?!保ā肚医橥るs文·隔膜》)幫閑文人的可嘆、可恥、可惡和可笑的面目昭然若揭。就像魯迅所說的,他的文章中的論人議事,往往是取類型,而不是個別,因而就有典型意義。

據統計魯迅一生的寫作(小說、散文、散文詩、雜文、輯錄、???、翻譯、書信和日記等)共有約一千萬字,有人曾說魯迅每年要編一本集子是為了賺錢,我們不排除有這樣的經濟方面的因素,作為后來已成為職業作家的魯迅,需要靠他的勤奮寫作賺取稿費來養活自己,養活家人,養活創作,然而魯迅從來沒有想著靠寫作去獲得一個文學家的頭銜(魯迅反對做空頭的文學家),開店鋪,造洋房。魯迅把自己的寫作生活看做是一個戰士生活(對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擔當):“其實,戰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無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關聯,這才是實際上的戰士?!保ā肚医橥るs文末編及附集·這也是生活》)

雖然現在的時代和魯迅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魯迅作品中的平民意識、是非意識、獨立意識和擔當意識,就“立人”這個角度而言,于今仍有現實意義。魯迅的立人觀,曾經是魯迅用來轉移性情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同時也是用以指導人生的世界觀,想以此來拯救中華民族,改造中華民族。魯迅表示出這樣的擔心,即如果不從精神上根本改變麻木不仁的國人的思想,中國人將可能從世界人中被擠出?!岸嘤胁蛔詽M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多有只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種族,禍哉禍哉!”(《熱風·隨感錄六十一》)如今,魯迅的立人思想依然是鞭策我們要牢牢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動力。

著名哲學家李澤厚說過,魯迅的作品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近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可以說,不懂魯迅,就不懂中國。這就是我們現在還要進行魯迅作品教學的原因。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魯迅作品
中學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探究
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在魯迅作品現實教育中的應用分析
用比較法對魯迅作品進行教學的探索
如何讓魯迅作品教學觸動當今學生的心靈
如何使孩子讀懂魯迅作品
淺析魯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學語文教學中魯迅作品的溫情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