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消化道出血的搶救觀察與護理

2017-02-27 15:12張弟季桂梅
醫學信息 2016年31期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護理

張弟+季桂梅

摘要:目的 探討和總結上消化道出血的搶救觀察及護理。方法 回顧 分析10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搶救,觀察和護理體會。結果明顯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避免再次出血及減少并發癥。結論 通過加強對上消化道出血的搶救、觀察與護理,可以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使患者住院時間縮短,康復快,治療效果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搶救;護理

1 臨床資料

本組104例,男70例,女34例,年齡18~82歲,平均50歲,胃、十二指腸潰瘍58例,肝硬化16例,應激性潰瘍或急性糜爛性胃炎18例,胃癌3例,膽道出血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嘔血,便血和休克癥狀。

2 搶救處理

在搶救患者時,護士必須保持冷靜,頭腦清醒,動作敏捷、熟練,為挽救患者的生命爭分奪秒。

2.1迅速補充血容量 快速建立2條靜脈通道,選擇大號套管針,血管應該避開關節,不易滑動,以利快速補液輸血。遵醫囑立即為患者作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做好輸血準備。同時監測中心靜脈壓和尿量,血細胞比容;吸氧以改善組織缺血缺氧,適當用鎮靜劑,以免患者緊張,引起更大量的出血。

2.2積極止血 根據醫囑應用止血藥或執行止血措施。①如是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是胃內灌注冷生理鹽水,收縮胃血管,減少胃粘膜血液量。采用灌注和吸出同時進行的方法,不但能協助止血,還能觀察出血是否停止;②胃內灌注經稀釋的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胃壁小血管的a受體,使其收縮達到止血的目的;③應用H2受體拮抗劑和生長抑素。

3 加強觀察

3.1正確估計失血量 一般大便隱血陽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10 ml,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100 ml;胃內積血量250~300 ml可引起嘔血;一般失血量在400 ml以上時,才有循環系統失代償的現象,因此可根據癥狀、脈搏、血壓、血紅蛋白濃度等估計出血的程度。輕度出血:患者有頭暈、乏力。估計出血量約占總血容量10%以下(小于400 ml);中度出血:患者有面色蒼白、煩躁、心悸、口渴、尿少等癥狀,脈搏100次/min左右,收縮壓降至90~100 mmHg,血紅蛋白70~100 g/L,估計出血量約占總血容量20%(1000 ml左右);重度出血:患者除有面色、口唇蒼白外,還有休克癥狀,脈搏細速、出冷汗、甚至無尿等。脈搏大于120次/min,收縮低于80 mmHg,血紅蛋白低于70 g/L,估計出血量占總血容量30%(大于1500 ml)[2]。

3.2排除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 ①口咽、鼻腔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拔牙而咽下血液引起的嘔血與黑便;②呼吸、循環系統疾病,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二尖瓣狹窄等導致的出血;③進食動物血引起黑便;④口服含鉍劑或炭粉、中藥等均可出現黑便,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且隱血實驗陰性。

3.3病情觀察 ①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大出血應用升壓藥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出血量、血壓等,一般15~30 min測量生命體征1次,根據血壓情況,調節補液及升壓藥的速度,必要時進行心電監護、吸氧;②注意觀察患者休克狀態有無改善,如患者面色逐漸轉為紅潤,皮膚溫暖,出汗停止,血壓上升,則提示好轉;③注意觀察尿量,出現少尿或無尿者,則高度提示周圍循環不足或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故要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有休克時留置尿管,測量每小時尿量,應保持尿量>30 ml/h;④定期復查紅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計數、大便潛血試驗,以了解貧血情況,判斷出血是否停止;⑤應結合患者的原發病進行全面的病情觀察,如因胃粘膜病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者,應觀察是否伴有腹痛,有無胃穿孔等;⑥注意觀察嘔吐物,大便的性質、顏色、量、次數等,做好記錄及床邊,書面交班。

4 護理

4.1常規護理 患者入院后按常規護理。重者絕對臥床休息,注意保暖,床上大小便,防止暈倒、摔傷及因活動而加大出血。出血量大時,取休克臥位或下肢抬高30°,嘔血時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同時準備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藥物,要做到"三及時",即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生及時,搶救處理及時,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處理措施同時加強基礎護理,減少并發癥。

4.2心理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嘔血及便血,易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而加重出血,所以特別要加強心理護理,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關心體貼患者,科學地解釋病情,并向患者詳細說明各種治療措施,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配合治療。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穩定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4.3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的護理 對需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使用前向患者解釋操作的目的、過程、配合方法等,以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更好的配合。①插管前認真檢查是否通暢,確保食管引流管、胃管、食管囊管、胃囊管通暢并分別做好標記;②測試兩個氣囊的注氣量,一般胃氣囊充氣150~200 ml,壓力在40~50 mmHg,食管氣囊充氣100~150 ml,壓力在30~40 mmHg;③注意插管后,注氣時先胃囊,后食道囊,放氣時先食道囊,后胃囊;④管子末端系上0.5 kg的重物,利用滑輪作重力牽引,固定要牢固,防止滑入胃內達不到止血的效果,對燥動不安的患者,應嚴防自行拔管,如遇管子滑出,立即將氣放出,以防氣囊進入食道,喉部引起窒息;⑤置管后讓患者取側臥位,口腔內的分泌物應隨時吐出,不宜咽下,以免誤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定時測量氣囊壓力,壓力不足時應及時補充;⑥從胃管內抽吸胃內物,亦可注入藥物,再用生理鹽水少許沖洗胃管,以保持通暢;⑦出血停止24 h后可經胃管注入少許流質飲食,充氣6~12 h放氣30 min,以改善局部受壓粘膜的血液循環,避免發生壓迫性潰瘍;⑧一般置管72 h,如出血不止可適當延長,如出血停止可放氣,繼續觀察24 h,確無出血可拔管,拔管前囑患者少量飲水或口服石臘油20 ml以潤滑食道壁,并將氣囊內氣體全部抽出,輕輕將管拔出。

5 結果

本組104例患者,全部搶救成功,無1例死亡,全部康復出院。

6 討論

6.1搶救和處理及時 上消化道出血因出血量大、不易自止,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療,是十分關鍵的。

6.2觀察和正確的判斷 首先要明確出血原因和部位,還要正確地估計出血量,根據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體征情況來確定輸液和輸血的速度,同時注意觀察嘔吐物和大便的次數、性質和量,以判斷出血是否停止或是有再次出血,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可以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以做出相應的處理。

6.3精心的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別要加強心理護理和飲食護理,應避免患者因恐懼、緊張或飲食不當引起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所以對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的止血治療和認真細致的觀察和護理,可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和減少并發癥,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06.

[2]尤黎明. 內科護理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46.

[3]將樂龍,呂云玲.內科護理學[M].第四軍醫大出版社,2007:209.

編輯/金昊天

猜你喜歡
上消化道出血護理
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胃鏡檢查診治效果分析
中醫護理實習帶教的思考
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護理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