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困境與前景

2017-02-28 20:07張惠玲
大陸橋視野·下 2016年11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職業化前景

張惠玲

【摘 要】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處于初期階段,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社工職業化的困境根本源于社會工作職業體系的不完善,不完善的職業體系導致人們對社工行業社會認同的偏差。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社會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社會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社會工作的發展空間將是十分巨大的。

【關鍵詞】社會工作;職業化;困境;前景

社會工作是一項助人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行業。它的任務就是為社會診斷,為弱勢群體開出藥方。它的存在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發展程度。但從現今的社工職業化趨勢看來,中國實現這個目標仍存在著重重阻礙。因此,有必要對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困境及原因進行探究,并預判前景。

一、中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困境

(一)高校招生與培養存在偏差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一些高等院校開設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以來,社工專業化教育在國內發展已經經歷了近30年。但是社工專業化教育的背后卻隱藏著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招生方式存在誤區。目前我國開設社會工作專業的高校主要都是通過調劑的方式獲取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同時,一些高校本著為了建設綜合性大學而開設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方式流于形式,畢業生的專業化水平大打折扣。其次,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存在偏差。社會工作本科學位的專業課程的教材大多取自港臺以及國外教材,不能適應目前中國的社會現狀。

學校不合理的招生方式和學科教學內容的偏差,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化程度不高,難以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社工人才。目前我國社工的總體水平呈現學歷低、職業能力低的現狀,最缺乏的就是專業化的社工。

(二)對社會工作認同度較低

專業認同度指個人對某一專業的整體認可狀況以及由此形成的積極態度和情感,目前高校社會工作專業認同度普遍較低,成績優異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絕大多數轉入一些熱門專業,間接造成了社工人才流失。同時,本科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畢業后涌入非社工行業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社工行業專業性人才稀缺。

職業認同指個體對于所從事的職業目標、職業社會價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與社會對該職業的評價及期望的一致。除了上文提到的高校社工專業學生流失率高的情況外,已從事社會工作職業的人員職業認同度很低,大量社工在考慮職業流向時會選擇轉行。

社會認同指個人認識到他(或她)所屬于特定的社會群體,同時也認識到作為群體成員帶給他的情感和價值意義。社工行業的社會認同度極低,多數人對社工行業不了解,有些人甚至將義工、志愿者與之混為一談。而在國外,社工被看作與醫生、律師并列的專業性職業。

(三)收入與晉升空間小

由于我國社工的收入體系尚不健全,社工平均工資水平仍遠低于本地職工平均工資。同樣的教育程度和工作經歷卻由于行業的不同,造成收入上的差距,給社會工作者內心造成極大不平衡。同時,較低的薪酬也意味著社工的物質基礎無法得到保障,導致兩種結果:放棄當前社工工作,轉而去取得更高收入的工作;摒棄社工的專業價值與倫理,尋求自我利益。

社工機構可以提供的晉升空間上也十分有限,目前社工機構晉升選拔的條件除了取得社工資格證、工作年限等基本條件以外,選拔還需論資排輩,員工數量較多的機構中競爭非常激烈。不少社會工作者在社工行業看不到未來,逐漸產生退出社工行業的念頭。

除此之外,由于政府購買社工服務對于社工崗位工資的限價、崗位社工購買的局限以及對機構在其他方面如財務、募捐方面的嚴格限制,使機構喪失了自主權,無法通過擴展機構公益事業創造更多的員工上升空間。

二、社會工作職業化困境的原因

社工行業一方面在社會上的知悉度低,另一方面由于收入待遇低、職業前途未卜,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可。社會工作職業體系的不完善,不僅使在職社會工作者對自身行業缺乏職業認同感,也給將要從事社會工作行業的社工學生帶來心理上的障礙。在急功近利的社會大環境下,人們對名利的追求已經超越了實現自我職業價值的愿望,收入高發展好的職業成為大眾普遍的職業價值觀。社會工作社會認同的缺陷建立在社會工作職業體系的不完善之上,是社會工作所面臨的價值觀挑戰。

就目前看來,我國社會工作職業的現狀為人才供給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一方面,專業社工人才的需求量較大而學校專業教育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和目前社會需求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現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仍面臨著較大的人員缺口,社工畢業生大量的流失成為首當其沖的因素。從在職社工的職業狀況看,社會工作在職業體系方面以及社會認同方面存在缺陷。職業體系方面的缺陷體現在社工收入和社會保障上。首先,由于政府購買項目對社工收入的限定,社工行業的收入整體偏低,和其他行業收入相比處于低位,一些社會工作者無法很好地滿足其自身的生活需求。其次,由于社工機構建立的目的不純以及政府對社工機構社會保障體制監管力度不夠,使得社工行業的社會保障水平不高,機構為社會工作者繳納的社會保險低于其他用人單位,使社會工作者無法獲得應該享受到的職業保障,社會工作者的職業風險增加。

由此看來,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困境根本源于社會工作職業體系的不完善,不完善的職業體系進一步導致了人們對社工行業社會認同的偏差。社會工作行業引進我國本身就沒多久,行業仍處于發展階段,行業體系也并不像其他行業那么完善,在這種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下,對于這種前途未卜、收入又不高的行業,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同??梢?,政府為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僅把重點放在素質優良上是遠遠不夠的。要讓社會工作職業化進入良性發展,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的職業體系,包括從合理的職業報酬、較高的職業聲望到完善的分工體系,才能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

三、中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前景

自2006年以來,我國社會工作已經進入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展階段,但至今仍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一方面由于社工職業正式起步時間晚,社會工作教育19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但是社會工作作為一種職業卻直到2003年才為國家勞動部所確認。另一方面,由于社工行業缺乏大眾宣傳力度,公眾對社會工作職業鑒定模糊不清,還有些人把志愿者和義工同社工混淆。公眾對社會工作職業的知悉度低、認同度低,對大眾來說完全就是個陌生行業,大眾對社工能帶來的服務也是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公眾沒有對社會工作行業建立起社會認同感,這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制約社會工作的發展。

任何新事物在進入一個新環境里都是有適應期的。社會工作在西方發達國家經過了近百年的專業化發展,才得以形成一套獨立的社工職業體系,而社會工作傳入我國的時間才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其職業體系都是建立在西方國家的國家體制以及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和我國的本土文化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因此,社會工作在我國發展階段所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屬于常態。我們應當正確地認識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過程中與社會經濟體制、文化、價值觀念沖突所產生的矛盾,這樣才更有利于推動社會工作在我國的職業化發展,加快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進程。

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仍然處于初期階段,無論從專業化方面還是職業化方面都充滿著諸多挑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社會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斷的增加,社會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社會工作的發展空間將是巨大的。相信在未來政府對社會工作在職業化的發展一定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眾對社會工作的認識也會不斷提升,會有更多的社工畢業生畢業后從事社會工作行業,也會有更多優秀的社會工作人才為中國的社會工作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高彥梅.社會工作者自我職業認同研究[D].鄭州大學,社會學,2014.

[2]旭波.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之殤[J].社會科學,2014(10):90-112.

[3]劉美丹,滕建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10):116-117.

[4]林誠彥,張興杰,曾細花.專業認同影響從業意愿路徑的實證分析——以社會工作專業為例[J].高教探索,2013(3):133-138.

[5]陳海萍.社會工作中的靈性研究[J].社會工作理論探究,2010(8):15-17.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職業化前景
我國旅游房地產開發前景的探討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離岸央票:需求與前景
關于完善軍代表職業化制度的思考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量子糾纏的來歷及應用前景
職業化建設解決村官帶頭乏力問題
中國籃球職業化發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