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駕駛汽車的道德選擇

2017-03-01 17:16葉夫根尼·布倫納
海外文摘 2017年2期
關鍵詞:車道行人無人駕駛

葉夫根尼·布倫納

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在其小說中為無人駕駛汽車制定了法律:無人機不能傷害人類。但如果當無人駕駛汽車剎車失靈面臨兩個選擇時:要么撞向行人,要么開到溝里使乘客生命安危陷入險境,該怎么辦?現如今,無人機的道德選擇問題已經不再局限于小說中,事實上現在已經有無人駕駛汽車上路了。

情況1

無人駕駛汽車以8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突然一只小狗沖在車前,且此時無法急剎車。在這種情況下,無人駕駛汽車應該如何選擇?

1.繼續前行并撞向小狗。(有60%的人支持這種做法)

2.違反交規,冒著被撤銷駕駛執照的危險變道,同時可能與旁邊車道的車輛碰撞。(34%)

3.轉向另一邊的護欄或溝渠,明知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汽車嚴重的損壞和車內乘客受傷。(6%)

情況2

無人駕駛汽車以8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其后緊跟一輛勻速行駛的B車。突然一只小狗沖在車前,急剎車可以挽救它的生命。無人駕駛汽車應該如何選擇?

1.繼續前行并撞向小狗。(55%)

2.急剎車,不可避免地將導致與車輛B碰撞。(40%)

3.違反交規,冒著被撤銷駕駛執照的危險變道,轉行到旁邊的車道,同時可能與旁邊車道的車輛碰撞。(1%)

4.轉向另一邊的護欄或溝渠,明知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汽車嚴重損壞和車內乘客受傷。(4%)

情況3

無人駕駛汽車以8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突然一個人沖在車前。無人駕駛汽車應該如何選擇?

1.繼續前行并撞向行人。(38%)

2.違反交規,冒著被撤銷駕駛執照的危險變道,轉行到旁邊的車道,同時可能與旁邊車道的車輛碰撞。(3%)

3.轉向另一邊的護欄或溝渠,明知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汽車嚴重損壞和車內乘客受傷。(59%)

情況4

無人駕駛汽車以8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突然幾個人沖在車前。且此時無法急剎車。在這種情況下,無人駕駛汽車應該如何選擇?

1.繼續前行并撞向行人。(26%)

2.違反交規,冒著被撤銷駕駛執照的危險變道,轉行到旁邊的車道,同時可能與旁邊車道的車輛碰撞。(3%)

3.轉向另一邊的護欄或溝渠,明知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汽車嚴重損壞和車內乘客受傷。(71%)

“在道德兩難的情境下,無人駕駛汽車到底應該先救誰?”這是麻省理工學院網站上一項研究的標題,該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學》雜志上。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們讓被調查者對幾十個道德兩難問題進行抉擇。事實上,這是一項與著名的“電車難題”相似的研究。

“電車難題”是一個著名的涉及倫理學的思想實驗:假設電車軌道上行駛著一輛嚴重失控的電車,同時有5個人被綁在這條軌道上,他們馬上就要被碾壓到,然而此時你有機會拉動杠桿將失控的電車切換到另一條軌道上,但這條軌道上也綁著一個人。你會怎么做?在道德兩難問題上不存在對錯,但很多人認為應該選擇救多數人,也有一些人選擇了不干涉,因為無論選擇救下哪一方都是在謀殺另一方。

“不難想象,在無人機安全駕駛的程序中納入的道德選擇的算法,一定會互相沖突,”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說道,“更何況還要求無人機做出道德選擇。如果無人駕駛汽車的剎車失靈了,駛向正在闖紅燈橫穿馬路的一個女孩,此時無人駕駛汽車也可以拐向另一個車道,但那樣會撞到一位老人。該如何選擇?”

我認真地看完了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測試報告,這確實是件難事,這比“電車難題”要困難得多,因為這涉及現實的交通問題。

無人機的設計者是否會受道德兩難問題的困擾?我決定親自拜訪俄羅斯“認知技術”公司無人駕駛交通部領導尤里·明克尼。幾年前,該公司開始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的控制程序,不久前將之運用在一款小轎車上,如果該項測試進行得順利,我們的城市里將很快出現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的主要預期目標之一就是減少交通事故,使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人數大大減少?,F今,在俄羅斯道路上有成千上萬的人死于交通事故,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該人數可能減少到數百人,直到最后變成幾個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無人駕駛汽車的道德選擇要具有先驗性,能接收并整合道路、其他車輛和地面基礎設施發來的各種數據。我向尤里·明克尼請教了以下幾個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也會發生交通事故嗎?

當然會,因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程序仍有待完善。不久前剛發生過一起重大事故:一輛無人駕駛汽車與一輛拖車相撞,因為程序漏洞,沒有識別出在天空背景下的白色拖車,導致乘客傷亡。當然,該系統漏洞將很快被修復。

無人駕駛汽車的開發者面臨道德選擇的問題,您也認為讓1人陷入險境勝過5人嗎?

無人機的道德困境將是一個極其罕見的情況,像隕石砸中人的幾率一樣渺小。當然,汽車不懂道德規范,它按照人類規定的道德標準執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制定的標準應該將損失降到最低。如何將損害最小化?我們就要將程序更加精細化,考慮到更多細節和更多種情況。例如,迎面而來的汽車,我們很可能無法判斷車內的人數,在人行道上有兩個孩子,但車內如果有3個人該怎么辦呢?我們能非常確定的是這兩個孩子的生命即將受到威脅,而車內的情況我們還不確定。這種情況就需要單獨設計控制程序。

想象一下你的無人駕駛汽車停在路口等待著你前面的行人過馬路,這時候,你的車子發現后面有另一輛卡車沖過來了,看起來無可避免地要發生追尾事故了,但是你坐在前排座位上,這樣的事故只會給你帶來一點小傷——至少不會致命。如果你的汽車具備規避程序,那么你的汽車應該怎么做呢?如果你的車子可以立馬躲開,移到旁邊的車道去,那么這輛卡車就會沖進路口,碾壓行人。

那么這樣的無人駕駛程序是合情合理的嗎?在大部分的追尾事故中,這樣的規避也許無可厚非,但是在類似于這種情況的特殊情況下,讓自己受一點小傷還是拱手送上無辜行人的性命,選擇顯而易見。

因為,此時可以認為你或你的車應該對被無辜碾壓的行人負責,因為正是你的規避動作導致了這一事故的發生。由此帶來的道德和法律后果就需要你承擔。

這樣的狀況可能在今天的汽車駕駛中也會出現,在發生事故時,你可能本能地保護自己而給別人造成傷害??雌饋砗蜔o人駕駛汽車造成的后果一樣,但是人類不是全然理性的生物,在遇到緊急狀況時并不能做出理智的決定——人類會感到驚慌。然而無人駕駛的機器就不一樣了,它的決定都來自于深思熟慮之后的程序和算法,由此帶來的后果就不太容易讓人原諒。而且如果是程序員故意設置這樣的程序,那么甚至可以將這種事故定義為“蓄意謀殺”,即使是考慮不周,也可能被定義為“重大過失”。不管哪種可能,對程序員和開發者來說都是難逃法律干系的。當科技公司用機器來取代人做決定的時候,也就給自己帶來了新的責任和義務。

是誰替代無人機做了道德選擇?

如果你說的是撞向一個老人還是孩子的問題,這不是開發者要考慮的,而是立法者、無人機認證機構或其他部門要考慮的?,F在有安全制動距離和轉向控制等安全標準,我們還應當制定更多無人機的駕駛規則,最理想的情況是,這些規則在世界各地都是統一的。道路交通規則將代替道德選擇。

現在已經有針對無人駕駛汽車的道路交通規則了吧……

目前,我們有針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現行道路交通規則。例如,兩輛無人駕駛汽車不能在單行車道上迎面行駛;為了繞行一只小貓,也不能撞上一輛公共汽車、威脅車上50個孩子的生命安全。按照交規,在危急情況下,要及時剎車,這是現階段我們的無人駕駛汽車唯一能做到的。

法律還沒有涉及到,在道德兩難的情況下,該救老人還是孩子?,F在,如果無人駕駛汽車為了救下一個孩子,破壞了交通規則,將駛離原先的車道撞向一位老人,那么司機在法規上是有罪的,即便他做出的是自己認為正確的道德選擇。

無人駕駛汽車的車主知道他們的車內設置了怎樣的道德程序嗎?

普通用戶對此都還一無所知。在現如今的汽車里裝有很多現代系統,例如,奔馳汽車內就配備了自動剎車系統,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制動系統是有效的。消費者在購買前向他們過多地講述細節可能是有害的,讓他們最大程度地接受被簡化了的廣告信息,可以避免被誤解和曲解。

我們必須相信制造商和交通事故的統計數據。如果保障了安全,對普通消費者來說,無人駕駛汽車的系統是如何運行的就無關緊要了。

麻省理工學院不久前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幾乎所有被調查者都認同無人機應該盡量減少受害者數量的觀點,哪怕這意味著犧牲車中的乘客。但究竟該如何做?

在調查中,我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不出所料的是,受調查者不愿意自己是那個坐在車中犧牲的人。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坐在了無人駕駛汽車的方向盤后,對解決道德兩難問題就沒有那么感興趣了,當真正置身于那樣的情境時很多人會努力回避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先想到:我買了這輛車,當然希望它先保護我。

這個問題也應該在立法框架內加以解決,這是一個更貼近現實的問題。我們可以給無人駕駛汽車設限速。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出現了電子防死鎖剎車系統,那是最早的無人機的雛形?,F如今,類似的自動轉向、自動加速及緊急制動等高級自動功能正逐年出現在各大品牌的量產車中。且目前在許多歐美國家的公共道路上,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中都有經過培訓的人類駕駛員。

無人駕駛汽車上安裝了各類傳感器、雷達及攝像頭等可以獲取大量外部環境數據的儀器。如若發生事故,工程師通過傳感器記錄的數據,可以精準地還原事故發生前后的場景,進一步在實踐中了解無人駕駛系統是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做決策的,從而不斷完善。

為盡可能避免交通事故,監管部門針對無人駕駛汽車制定的安全規程和標準可能是超出常規的嚴格,同時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監控和督導力度也會非常密集。另一方面,事實上,無人駕駛汽車碰撞事故發生的概率非常小。在美國,每個駕駛員平均行駛近30萬公里才有可能發生一次碰撞事故。

眾所周知,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許多人都害怕坐飛行,他們總覺得,只有親手握著方向盤的時候,才能掌握更多主動權。同理,很多人也覺得無人駕駛汽車也給不了他們這種安全感。

這是一種錯覺。通常,我們并不會害怕開車,但事實上,與一個經過長期專業訓練的飛機駕駛員相比,你可能只是一個新手司機。而且你每天都要開車,甚至有時在你身體感到不舒服、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也會堅持開車。所以即使你雙手握著方向盤,在很大程度上,駕駛安全也不在你能控制的范圍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F如今,任何一起無人駕駛汽車交通事故都會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但一個酒駕車司機撞上數十人的事故卻能在人們談論過后被逐漸淡忘。無人機一旦出事故,熱門新聞就會立刻呼吁禁止這些汽車上路!然而事實上,有人駕駛比無人駕駛更危險,但卻沒人建議禁止有人駕駛汽車上路。

你會坐無人駕駛汽車嗎?

如果是通過了測試的無人駕駛汽車,我當然會坐。人們會漸漸適應,信賴這種技術。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恐懼,當然仍會存在,但只是在一部分人中。就像從前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幾乎人人都會騎馬,但現在這僅是馬術運動狂熱者和少數人的愛好。同樣,有人駕駛的汽車或飛機以后也將成為一種少數人的愛好,社會對無人機的態度將會發生逆轉,人們會驚訝地感嘆:“有人駕駛汽車?天??!這太危險了!”。

美國交通部出臺了《聯邦自動化汽車政策》,100多頁的文件從4個方面詳細地對自動駕駛的性能指導、各州政策、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委員會現行管理工具以及現代化的管理工具進行闡述。德國正開始加速為無人駕駛汽車制定倫理基礎的進程,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禁止人工智能做出決策以避免因為一群人而傷及另一群人。德國政府制定了以下3條主要原則:避免人員傷亡優先于財產損失;人與人之間無差別,不論體型、年齡等等;如果發生什么意外,生產商是有責任的。第三條原則看起來是建議生產商不能依賴駕駛人員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控制車輛,但駕駛人員最好還是在全程都能保持基本的戒備。事實上,這就意味著在車內睡覺是被禁止的,但是看書是允許的。黑盒子將記錄在發生事故時是機器還是人在掌控車輛。

理論上,我們可以給一輛汽車設置程序,讓它識別道路上的行人,并通過網絡確定行人的年齡、社會地位、職業和是否有子女,然后對行人和乘客的生命價值進行“衡量”。但我完全反對這種做法,這有悖人權。相反,如果單純通過比較受害者的數量,不去給他們評級,似乎看上去更人性化。

但現實是,我們必須要給機器人規定道德準則,人類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按蠊β省钡碾娔X將被用來控制工廠、發電站,甚至城市。例如,無人機將指導核電廠的運作。它們將不得不作出艱難的決定:例如,即使仍有人滯留,也要立即關閉反應堆核心,以避免大量的人員傷亡。要讓無人機“學會”作出這樣的抉擇,有很多方法。例如,我們可以為它們設定規則,或者我們可以通過書籍或虛擬世界規范人類的行為。

[譯自俄羅斯《薛定諤的貓》]

猜你喜歡
車道行人無人駕駛
毒舌出沒,行人避讓
戰“疫”需求急呼無人駕駛車沖上前線
插敘
路不為尋找者而設
北京第一條無人駕駛地鐵試運行!你敢坐嗎?
我是行人
無人駕駛飛機
6+2大于4+4
一點值千萬
舊金山的金門大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