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現狀及路徑探究

2017-03-01 12:08謝丹妮盤健斌
科技傳播 2016年21期
關鍵詞:發展現狀廣西

謝丹妮+盤健斌

摘 要 整合科技與文化的優勢資源,推動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創新體系,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對于廣西文化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將分析當前廣西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現狀,提出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現狀;路徑;廣西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4-0002-01

2015年以來,國家大力推進網絡強國戰略。從2015年3月“互聯網+”行動計劃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到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至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明確指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ヂ摼W新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給“文化與科技融合與創新”問題提出了新思路。作為中國惟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廣西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抓住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戰略機遇,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整合科技與文化的優勢資源,推動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創新體系,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對于廣西文化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 廣西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成效

自2012年底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來,廣西致力于運用科技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大力推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成效顯著。

1)建立健全文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多年來,廣西依托“申遺”項目廣西寧明花山崖壁畫,通過崇左壯族博物館全沉浸式巨幕鏡像空間等多種現代展示技術手段重現“百里巖畫、駱越神工”文化景觀,經過多年勘測、監測和實驗,花山壁畫維護工程有關技能成果取得了國家專利,并在同類維護工程領域得以推廣輻射。另外,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等,扎實推進技合作平臺建設,不斷加深科技人文交流,建立文化與科技的“產、學、研”對接平臺。

2)園區文化科技創新功能日益凸顯。廣西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業,截至2015年,先后命名了103家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2批18家動漫骨干企業。以桂林廣維文華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桂林愚自樂園、百色靖西舊州繡球村、廣西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廣西榜樣傳媒集團等8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為主體的文化科技融合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2016年,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中國—東盟現代農業合作園區、廣西華僑創意文化產業園等科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也進入實質性階段。一系列園區建設內容涵蓋了旅游文化、科普觀光、民俗工藝、創意動漫、數字圖書、文博展覽等眾多領域,在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的潛力不可小覷,是廣西文化科技企業壯大發展的助推器。

3)文化科技融合型企業創建取得新成效。2013年底,桂林市被認定為廣西首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圍繞文化、創意、科技三融合的發展思路,發揮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先行示范、輻射、帶動作用,重點扶持發展動漫和文化創意產業,培育出桂林力港網絡科技公司、廣西臨界動漫有限公司、坤鶴文化傳播公司等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較強,具有自主品牌的文化科技型創意企業,在加快推進廣西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4)科技服務文化事業初見成效。近年來,廣西以助力創新驅動為主線和重點,通過開展會市發展協同創新活動、主題科普活動、品牌學術交流活動、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活動等,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區域創新能力,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科普信息化建設實現了新提升,廣西科技服務文化事業的能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2 廣西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存在問題

依靠科技創新已經是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縱觀廣西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狀況,其總體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其突出的表現為以下幾點:

1)廣西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融合度不夠高。在“互聯網+”背景下,文化科技產業并非純粹的“文化”和“科技”一加一疊加,既要有創意內涵,也要有新穎形式,更要融入與時俱進的科技競爭力,而廣西文化產業產品大多只是繡球、銅鼓等低科技含量的產品,廣電、動漫、網絡游戲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品尚未形成品牌。

2)廣西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隊伍不夠壯大。由于缺少既懂文化產業又有高新技術的人才,因而在國內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文化科技企業不多,限制了文化科技產業項目的發展。

3)廣西的文化科技產業尚未找到自己的特色。廣西的文化科技產業既沒有北上廣等發達地區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也沒有貴州等西部地區在文化產業增加值弱勢的情況下加強較高的技術融合度。必須深入挖掘廣西本土文化資源,把民族文化藝術與科技創新相融合,圍繞本土特色構建戰略,才有可能突破重圍。

3 “互聯網+”時代廣西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互聯網+”時代,廣西科技文化融合發展戰略應積極融入互聯網,推動中國產業從低效率向創新和科技主導型商業模式演進的浪潮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開拓東盟國家市場。

1)建立健全廣西科技文化融合體系。積極構建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進一步依托各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此為平臺進行文化科技產業規劃,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加大力度培育出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文化科技創新型領軍企業,帶動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和創新活力的文化科技企業。同時,與各高校開展產、學、研、創合作、在復合型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創新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面形成合力,加大對文化科技產業項目的立項,通過優勢整合,實現最終的成果轉化和輻射推廣,從根本上促進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2)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廣西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在“互聯網+”時代,首先要文化與科技雙輪驅動,借助高新科技創新文化產品展現形式,加大文化產品在制作手段、載體形式等方面的科技含量;其次要適應網絡新媒體下的運營模式,把精品文化內容與優質數字化傳播相結合,使文化品牌在文化市場上迸發出競爭的活力。前兩年火爆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利用網絡技術進行二次甚至多次營銷傳播的手段,不僅調動了觀眾積極性,更衍生并熱賣了一批與影視劇相關的文化產品。廣西也有凡一平等一批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影視劇作家,借鑒此例,在廣西本土影視劇以及原本已經形成影響力的作品,如《印象·劉三姐》等,借助新媒體開展營銷和傳播,提高用戶體驗,實現文化產品價值的最大化。

3)利用地域優勢開拓東盟國家市場。廣西南寧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由于文化同源、民族相近,不少東南亞國家對廣西的民族風情、工藝產品,以及壯族的戲曲歌舞等均有濃厚興趣,繼《印象·劉三姐》實景演藝品牌打入東盟國家市場后,與柬埔寨合作的吳哥窟實景演出《微笑的高棉》項目得以落實,更進一步吸引了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實景演藝合作方面的濃厚興趣。在“互聯網+”背景下,廣西可以借助各類網絡新媒體工具,把商業、旅游、文化、娛樂和教育等各種信息糅合一起,創新營銷思路,通過多樣的數字化產品提升用戶互動性,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并推廣到整個東盟國家市場。

4)通過文化事業科技服務能力促進科技與文化相融合。創意、內容是文化產業的核心,數字化信息平臺是文化產品價值增值的利器。在“互聯網+”背景下,由政府牽頭,高校、科研機構和圖書館等共同建立大數據平臺,通過對數據的收集、管理、分析和運用,幫助相關企業做好信息比對,加快廣西本土的文化科技產業創新。同時,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舉辦先關會議、會展、論壇等活動,推動廣西文化科技產品的轉化、銷售和傳播。

參考文獻

[1]李鳳亮.互聯網時代的文化科技融合——2014年文化科技創新總報告[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113-121.

[2]李勇.加快文化融合科技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J].福州黨校學報,2015(12):76-80.

[3]丁智才.科技創新與廣西文化產業的跨越發展[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2,25(5):13-16.

[4]凃耀軍.提升廣西文化產業水平的科技創新路徑研究[J].傳承,2011(6):52-53.

猜你喜歡
發展現狀廣西
壯美廣西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廣西廣西
廣西尼的呀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廣西出土的商代銅卣
廣西追殲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