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2017-03-02 22:41侯瓊雁
儷人·教師版 2016年20期
關鍵詞:代表作品格律李清照

侯瓊雁

【摘要】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的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古詩詞中凝結的傳統思想和人文精神,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心理結構中,積淀為民族的文化心理品格。古詩詞中有文學、哲學、歷史,有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倫理價值,也有中國式的智慧,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創作背景 流派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語言凝練,蘊含情感,意境深遠,內容豐富,充分體現了我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性情陶冶、審美觀培養的極好教材,更是學生學習語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對初中語文教材里編選的幾十篇“古詩詞曲”,既要遵循初中生的認知規律,明確古詩詞曲教學的作用,又要緊扣“文學史”這條主線。筆者結合多年中學語文教學實踐,就如何搞好古詩詞教學,淺談如下思考。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品味古詩詞的意境美

古詩詞的意境美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難點,它既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對作品內容及情感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又要立足現實聯系學生實際,聯系時代依托整個作品來領悟品味;教師可以讓學生抓住意象,并揣摩意象,展開聯想與想象的翅膀來進行品味意境。同時要把握主人公的處境,做到這些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边@首小令僅僅五句二十八個字,卻寫了九種事物,而九種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諧地納入一個畫面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特別是用“小橋流水人家”的和諧明麗反襯“斷腸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尋常的效果,讓學生進入詩詞意境,體會游子思鄉的悲涼心境。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

詩詞作品常常是作者經歷、思想感情的外現。因此,我們賞詩,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及思想情感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如:賞讀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女詞人——李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數同學賞其詞后并未真正洞悉詞中真意,認為詞中所言之“愁”僅是一個女婦人獨處之閑愁,缺乏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索。這應是一個理解的誤區,此乃因不詳李清照其人生際遇、情感變化之故所致。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北宋滅于金、舉朝南渡前生活舒適安定,與丈夫金石考據家趙明誠游于文藝;南渡后,經歷國破家亡的苦難,生活顛沛流離。前期詞作主要反映閨中生活、自然風光和與丈夫的離別相思。后期詞作主要寫亡夫之痛、故國淪喪之悲及傷時念舊的抑郁情懷。北宋滅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后,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學生了解這些后,定不會再將詞中之“愁”僅僅理解為一般之“愁”,這愁緒千絲萬縷,有國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應是兼有綿綿恨意于其中。

所以研賞古詩詞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詩詞作者之人生經歷及其作品的創作背景,學生在預習了解之中不但體會了此詩或詞之意,同時亦豐富他們頭腦中對于詩詞作者、歷史背景、社會現象等等的認識了解,成為自身知識的積累,為自己以后再去賞讀該人之作及他人該時期之作打開了方便之門。

三、抓住“格律和流派”

詩詞曲的體裁特點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格律,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最鮮明的標志就是“格律上的嬗變”。雖然,這不是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重點內容,但就教材為我們選錄的這些不同時代的代表作品來看,著眼點也正在“格律”上。我們還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這幾十篇作品的整體,讓初中學生了解和掌握些簡單的“詩詞格律”知識,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詩經》的語言以四言為主,到“漢樂府”已初步發展成了五言詩,通過教材注釋了解了什么叫“漢樂府”。到唐代已經產生了十分成熟的近體詩,講究平仄對仗,用韻:有五律、七律、五絕。五律的代表作有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七律的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等,五絕的代表作有李白的《秋浦歌》等,七絕的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出塞》等。詞的格律常識是什么,教材上基本沒講,教師也可適當補充。宋詞的代表作品有蘇軾的《水調歌頭》,李清照的《入夢令》,辛棄疾的《西江月》。唐詩、宋詞還有流派之分,教材沒有明確要求,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習興趣,以有助于學生欣賞這幾十篇作品,教師可以做簡單的介紹。唐詩有邊塞派、山水田園派等,前者的代表作品有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后者的代表作品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宋詞有豪放派、婉約派等,兩者的代表作品有蘇軾的《赤壁懷古》,李清照的《如夢令》。

四、掌握積累古詩詞的方法,體會誦讀古詩詞的樂趣

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著名學人鄧拓說過:“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注意積累的?!笨梢?,積累有多重要。小學生只有熟讀、背誦、摘記大量的古詩詞,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詞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多背古詩詞呢?布魯納認為,學習就是發現,就是掌握學習方法。我們認為必須在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指導中訓練學生掌握背誦古詩詞的方法。:

(1)表演背誦法。

古詩詞不是無情物,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會增進對古詩詞的理解,從而與古詩詞的情感產生共鳴,促使學生背得快,記得牢。

(2)歸類背誦法。

它是根據古詩詞所描繪的景色、或敘述的事件或抒發的感情等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這樣能促使學生從某種角度上把握古詩詞的脈搏,從而達到流暢記憶的目的。例如,按四季時令進行分類,從《村居》、《春曉》到《所見》、《小池》;從《山行》、《贈劉景文》到《梅花》、《江雪》。學生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朗朗童音背過了燦爛的春天,繽紛的夏天,金色的秋天,絢麗的冬天,大大調動了學生背誦古詩詞的興趣。此外,還可按詩的不同內容,如“愛國”、“送別”、“感恩”等,進行分類背誦,這樣為大量的背誦奠定了基礎。

總之,古詩詞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教師一定要重視古詩詞教學,讓學生充分領略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和意境美,給予古詩詞教學更多的時間、空間,并遵循古詩詞教學的規律,使初中古詩詞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真正由低質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范娜.試析中學生古詩詞閱讀與鑒賞的“核心素養”[D]. 重慶師范大學 2015

[2]李偉.談古詩詞教學內容的鮮活性[J]. 中學語文教學. 2007(04)

[3]羅明.古詩詞審美鑒賞的過程[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6(35)

猜你喜歡
代表作品格律李清照
耳畔綻放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藝術歌曲的風格探析
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點絳唇
喝醉的李清照
試分析烏利茨卡婭代表作品中的女性話語
李清照改嫁辨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